《隐秘的角落》最让人同情的是谁?
是道貌岸然、卑微苟且的张东升,还是小小年纪借刀杀人、心思缜密的朱朝阳?
这两个人身上多少有些可同情之处,但最让人同情,可怜又可气的,是刘琳饰演的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
虽然出场不多,刘琳演活了单亲妈妈失控的母爱、令人窒息的深情。在周春红所塑造的原生家庭中长大,不难理解,表面乖巧的朱朝阳为什么如此腹黑、自私、狠毒。
可以说,不只周春红这样的单亲妈妈,好多人格不成熟的妈妈,也有这样超强的控制欲:
被孩子需要,体现妈妈的价值感
和很多妈妈一样,周春红竭尽所能,给儿子她所能给予的最好的:隔几天就要到景区上班,不常在家,她换着样儿给儿子做好吃的:烧麦、蒸饺,提前做好,儿子热一热就能吃。
离婚后的她,没了丈夫的依靠,和儿子相依为命,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她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超出了边界,心理匮乏、低价值感的她,需要从儿子对自己的需要、依靠中寻找自信:
朱朝阳生日那天,爸爸找他吃饭,后来,爸爸有事先走了,朱朝阳就把严良和普普找了来,三个人大吃了一顿。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周春红以为朱朝阳一直和爸爸在一起,于是,神情落寞地问:“妈给你做的长寿面,那你还吃得下吗?”
“吃得下!”
乖巧的朱朝阳当然知道,妈妈希望他吃得下,吃不下也要说吃得下。
被需要,是这个单亲妈妈最大的价值。
离婚后,独自一人带着儿子,生活辛苦而无助,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她的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在事物证明,依赖于照顾孩子而存在。
儿子的回答在她看来是这样的:
“别看爸爸有钱,生日大餐挺贵,其实,儿子最喜欢的,是我的长寿面,特意留肚子等着吃呢”。
一碗长寿面,被周春红“自我催眠”成了与爸爸争夺儿子感情的砝码,是提高人生价值的垫脚石。
在这场生日餐对决中,她自认完胜!因此,儿子说吃得下后,她瞬间像中奖一样,乐开了花,兴高采烈去煮面。
不禁想起演员朱雨辰妈妈,“熬梨汁”是她每天花大把时间给40来岁的儿子的常规操作:
“我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熬梨汁,熬一个半小时以上。有十年了,这必须在八点之前完成。否则的话,我后面的中饭和晚饭就没法弄了。”
在“被孩子需要”的自我暗示中寻找价值感的妈妈,会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建立在照顾孩子上,有价值的感觉完全依赖于对孩子的付出和得到孩子的认可。
这样的心理,也会造成孩子的“讨好型人格”,迎合妈妈的需要,无法尊重自己的想法。朱朝阳的这部分心理特质就很明显:
努力学习,以高分换取妈妈的开心;从不跟妈妈说在学校、在后妈那儿受的委屈;无论出去做什么,都只说“去书店看书”;妈妈责备他乱吃“垃圾食品”时,他也不顶嘴……。
讨好的背后,是超出年龄的早熟、隐忍和压抑,没有了自我,迷失了自己,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妈妈的想法和感受。
用“悲情”感动自己和孩子
心理学角度来说,悲情包含潜在的自我崇拜。人是容易对悲情上瘾的,尤其母亲,往往用悲情包装自己,要求孩子对自己崇拜、感恩和顺从。
周春红离异多年,和马主任有一段秘密恋情,前夫的女儿都已经6岁了,按说,她也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再婚再育。马主任也愿意与她结婚,可她一再表示,“朱朝阳成年前,不考虑再婚”。
“为了孩子”、“为了你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放弃自己的幸福,是周春红这类母亲的一个悲情特质。
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就是这样一个缺少心理边界、美其名曰“为你好”的妈妈:
每天精心煲制各种营养汤,不管女儿想不想喝,也要喝下去;
为让女儿静心学习,避免受干扰,家里安上了隔音壁......
英子想上南京大学,宋倩执意让她上清华,因为宋倩觉得“这是为她好”,把英子逼的得了抑郁症,要跳河自杀。
中国人的家庭观都很重,伦理观念是以家庭为基础建立的。这样的基础,往往导致有的家长缺乏界限感,不能很好地分清“我”和“你”,妈妈和孩子,缺少跟孩子共情的能力,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
实际上,
“为你好”的真实含义是“我以为是为你好”。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只是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打算。
这种单向输出的付出型、“我以为的为你好”压抑了自己,情感绑架了孩子,侵犯了孩子的人生,摧毁了孩子的心志,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自我压抑后对孩子的高期待、高要求
工作普通、收入微薄,周春红的生活与前夫天壤之别。可在她看来,只要儿子足够优秀,她就能挺直腰板,足以与前夫一争高下。
她忽视了自己,放弃了追求幸福,这种自我压抑后的委屈感,让她格外在意孩子的优秀、在意孩子的成功,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把投射到儿子的学习上。
从小懂事的朱朝阳也“配合”妈妈的期待,努力做个好孩子,当个好学生,卑微地换取妈妈的爱。
家长会上,听到儿子考了第一名,不仅班级第一,年级也第一时,周春红撩了下头发,满脸骄傲,朱朝阳也第一时间回头,寻找妈妈肯定的目光。
朱朝阳要去爸爸家里,妈妈特意叮嘱:“带上成绩单”。
老师和周春红说朱朝阳的情况:“性格孤僻不合群,跟同学相处不融洽。”周春红非常不高兴,她不认同老师说的“素质教育要全方面发展”。
从心理角度分析,周春红“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的说法,潜意识也暗含了这样一个“交易”:
我为了你(朱朝阳)没有再婚,你也只能跟我在一起,不可以有自己的“外交”空间,不能交朋友。
这种跟孩子没有“留白”的关系,对正值青春期的、渴望友谊的朱朝阳是个极大的心理操控。压制的结果是,表面上朱朝阳和同学没有来往,没有朋友。可当严良和普普向他求助,他马上接受他们,融入他们,即便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他也不和妈妈说,因为他知道,妈妈的内心是容不下“外人”的。
隐藏了对孩子的敌意、对失控的恐惧
周春红和马主任恋情曝光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让儿子喝牛奶,儿子说太烫,一会再喝。其实,朱朝阳当时的心思,未必在妈妈的恋情上。
可是,朱朝阳不喝牛奶的举动,刺激了周春红敏感的神经,她觉得儿子是在生她的气,是借不喝牛奶来她抗议的恋情。失控的感觉,让她有些慌了。于是,她自己尝了一口,“不烫,正好,现在就可以喝”。她以这个动作告诉儿子,快喝牛奶,快回到她说啥是啥、可控制的轨道中来!
心思缜密、讨好型的儿子发现了妈妈的异样,喝光了牛奶。
周春红悬着的心放了下了,她借机示好,给儿子擦嘴,然而,儿子下意识地躲开,彻底击垮了她——她以为儿子嫌弃他。
这个不管不顾,越躲越擦的疯狂动作,实在太真实!
在周春红的意识中,认为再找男人,就是拋弃了孩子,是对孩子的背叛,为了朱朝阳,她不肯再婚,压抑内心的欲望。
但
在她的潜意识中,为了孩子舍弃自己,对孩子是有怨恨的,是隐藏着敌意的。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举动不满足自己,就会触发她的这部分潜意识,心生不满、愤怒崩溃。
现实生活中,好多妈妈,为了孩子选择不离婚或离婚不再婚。说的难听些,这种所谓的“高尚”是撑不了多久的,一个人不可能心甘情愿地为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哪怕母子。
如果勉强自己,内心会滋生出不甘、痛苦和委屈,孩子稍不如意,就会加倍爆发对孩子的攻击:
或不断唠叨、或挑剔指责、或死死控制,或粗暴干涉孩子就业择偶等。
周春红这样控制欲强的妈妈,对孩子来说,是痛苦又悲哀的。因此,尽快调整自己,建立心理边界,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是对孩子的慈悲。
完成与丈夫的“分离”
离婚或丈夫去世,都导致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你需要独立抚养孩子。
作为单亲妈妈,要从心理上彻底接受与丈夫的“分离”,全力活在当下,不纠缠过去。如果,无法与丈夫彻底分离,就会影响现在的生活,影响与孩子的关系品质。
“抛下我们母子”,是周春红对前夫的怨念,她不断重复这句话,激起朱朝阳对爸爸的怨恨,为自己寻找心理平衡。
当表面什么也不说的朱朝阳忽然说出心里话时,周春红是震惊、惶恐的。
一个关系的结束,需要充分的“哀悼”。哀悼是告诉自己某种丧失是既定事实,消除潜意识里对这个关系的幻想,让自己轻装上路。
哀悼的形式很多种,可以写段文字然后烧掉、找人聊聊,或跟心理咨询师咨询等等。
总的来说,一个人哀悼的能力,几乎等于成长的能力。如果一直沉浸过去的关系中,无法分离,就会伤害自己、伤害孩子。
自己最重要,一定要爱自己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最重要的。哪怕你是妈妈,也不要总围着孩子转,不要被母亲这个角色捆绑和限制,那样,对你、对孩子都不公平。
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才会尊重你。放弃了自己,也侵犯了孩子的人生,得不偿失。
不要事无巨细照顾孩子,不要强求做完美母亲,60分妈妈,刚刚好!
——— · END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