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个回答
这两天,一部号称“
献给留学生的青春日记
”的电影
《岁月忽已暮》
上线了。
奔着子枫妹妹的演技,和通稿中宣传的“伦敦眼、千禧桥等充满英伦风情的取景”,本英国留学生打算冲一把。

但当我搜影评的时候,却发现大家都在喊 快 逃 !



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我还是打开了这部「讲述‘学霸’在留学期间发生的种种让人温暖和流泪的故事, 表现留学生真实的青春和生活 」的电影。
然而,10分钟之后我就后悔了,这哪儿是展现留学生活啊,这和留学有半毛钱关系吗?编剧到底和留学生有多大仇?!


少女学霸 姜河 (张子枫饰),一直暗恋着同班学习天才 江海 (宋威龙饰),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和喜欢的人并肩而立。

但青春爱情剧嘛,总得有个三角关系。
姜潮饰演的富二代 顾辛烈 就一直暗恋着姜河。
他嘟嘴、卖萌、走路双手放在书包带上,展现出了满满的青春感,和张子枫相差十岁也毫不违和,CP感十足(本条5毛。


外号“顾二蠢”不是真的蠢啊拜托!
当顾二蠢拼尽全力跳级到高中部时,却“惊喜”地发现,之前刚「从初中跳级到高中」的姜河和江海,又跳级到高三了。
随后,全剧的第一处离谱情节就出现了—— 江海和姜河分别收到了15个和7个英国大学的offer .

编剧,你当英国大学是offer机器,还是男主是申请机器?
你知不知道,就算是放开了申请的研究生,能有精力财力申个十所都顶天了。更何况, 英国本科每人每年只能申请5所学校,王子来了也不例外
咋,主角光环比王子还大?!

其实想立人设,直接说他拿到了G5+王爱曼华的offer就行

他们去英国留学的动机也很简单, 顾辛烈是为了追姜河,姜河是为了追江海,而江海则是为了——伦敦眼。
要不说主角的脑回路就是与众不同呢,不考虑专业前景、不考虑发展规划,为了个地标就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可口可乐公司打钱!

原著的设定是MIT,影版把背景改到英国后,虽没有交代姜河和江海去的哪个学校(根据后来的剧情猜测应该是剑桥),但明确说了顾辛烈去的是 伦敦大学 。
Excuse me?伦敦大学它不是个大学,是个联邦体啊,UCL、LSE、KCL、Queen Mary这些都是其中之一的学院!

不过这些背景人设都不重要, 我们只要知道主角 就行了。
那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真实”留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女主的两个室友 ,一个是每天只知道买买买,张嘴闭嘴中英文夹杂的富家女;另一个则是兼职代写,穷到租不起宿舍就自带吊床、硬是把两人间住成三人间的家境贫寒女。

每天的生活就是大篇幅的 逛街、吃饭、舞会、餐馆打工和 谈 恋 爱 。

他们 到英国之后的生活 ,大概就是:
姜河暗恋江海却又不敢表白,被同样喜欢江海的好闺蜜抢先一步。心灰意冷的她从剑桥转学逃到伦敦,和比他们晚了两年才到英国的顾辛烈开始合租。
他们在寸土寸金的伦敦,住着不知道多少平米,还带大花园大露台的大house.

本底层留学生酸了
他们在和「《小时代》里能下起鹅毛大雪的上海」一样的伦敦,穿着短裤躺在雪地上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英国大南边的伦敦的雪能下成这样就离谱
他们吵架时,女生会满脸泪水声嘶力竭地拦着他“ 别喝了,你别喝了,你不是最讨厌喝牛奶吗 ?!”而男生英勇就义的表情仿佛自己灌下去的是五斤二锅头。

男女主哭的最伤心的时候,也是弹幕笑的最开心的时候
当姜河和顾辛烈刚在一起时,江海就找了过来,“我一直在找你啊!其实你误会了,我喜欢的是你不是她啊!”
当姜河和顾辛烈腻歪“数到100我就会出现”的时候,一个身上绑着炸弹的黑人冲进了顾辛烈所在咖啡店, 然后引爆了炸弹,把男主炸死了!死了!炸死了!

然后就……全剧终了。

啥啥啥?
你当伦敦是伊拉克?说爆炸就爆炸?
而且这就大结局了?说好的还原真实留学生活呢?final、赶due、熬夜学习、seminar、presentation这些画面呢? 和学习沾边的事儿,这电影是一点儿都不拍啊!
在编剧眼里,随随便便就能留学,出国的生活也轻松快乐,而留学生们就只知道无病呻吟的狗血恋爱?
就这还好意思让留学生来支持你,好意思说“ 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引起‘海外党’的共鸣 ”?!


三分不解四分震撼五分地铁老人手机,手脚蜷缩的我看完整部电影,只能认同一句话:你们年轻的时候什么正经事都不敢,一天到晚就想着谈恋爱, 真 的 会 后 悔 的!


我求求编剧们了,你们要搞悬浮爱情剧,能不能放过我们留学生。
看看这两年打着留学生旗号的影视作品里面,有几个留学生是正常人?
《带着爸爸去留学》里面,孙红雷靠一口散装英语,加上一首《鸿雁》就拿到美国6个月的停留期。 那现实生活中留学生签证屡屡被拒,难道是因为不会唱《鸿雁》了?

接待他们的地陪自称“ 在国内是学渣,到了美国就成了学霸 ”。出国留学要真这么容易的话, 那我身边那些年纪轻轻就秃了的留学生朋友们,都是哪来的呢?

刚认识三天的男女主角就差点擦枪走火,行了我懂了,编剧就是想说我们留学生私生活混乱呗。

再到唐嫣和罗晋的《归去来》,张嘴就是“ 不像大陆过来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土豪,公主,少爷 。”

那不对啊,留学生要都是有钱人的话,怎么《三十而已》里的王曼妮, 只有十万块就敢出国 了?雅思托福考试不要钱的?申请不要钱的?签证不要钱的?

留学生的有钱——薛定谔的有钱。
就算留学生学成回国,也是一群奇怪的人。
《完美关系》里的江达琳,上一秒还是“我出国留学这些年有在认真在学习”的学霸上进女主,下一秒却变成连一篇专业分内的PR声明稿都需要男主帮忙的“傻白甜”。

《欢乐颂》里毕业于美国某大学本科的曲筱绡,做presentation还需要通过逐字逐句效仿安迪,才能顺利搞定老外客户。

还有贡献了名场面的海龟精英男,那一口中英文夹杂,我看着都替他尴尬。

真的求求编剧们了,没留过学咱就多看点书,没实践经验咱也别瞎写啊。
或者你们要是实在抑制不住旺盛的想象力,也能不能标一个“ 本故事纯属虚构 ”,别再打着“还原真实留学生”的旗号,把留学生骗进来杀人诛心了。


不是吧不是吧,都2021年了还有人觉得买张机票就能去留学吗?
不是吧不是吧,都2021年了还有人觉得留学生毕业有那么简单吗?
去留学,一点儿也不轻松。
从自己把两个23公斤的大箱子抬上安检的那一刻,我就知道, 在国外的一切都要靠我自己了 ,从机场里全是陌生的西方面孔开始,我就知道,现在我才是那个“外国人”了。
我要自己查着攻略,去办理警局注册,要自己一点点翻译看完租房合同有没有问题,要自己去研究异国他乡怎么去办理电话卡、交bill.

一个人居家隔离
而也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是富二代,更多的人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我们会为了省一点房租租远一点儿的房子,哪怕要走半小时上学;我们 会为了省一点生活费,学会了精打细算各家比价 ,宁愿拉着小推车去最远但是最便宜的超市买菜,甚至学会了头发自己染、自己剪。

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厨房小白,到了国外,开始从打鸡蛋、煮面学习厨艺起步,一点点把自己武装成新东方十级。这其中当然会无数次切菜切到手、被烤箱、被热油烫到,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当然还有学着一个人看病
当然别忘了, 一个人处理生活琐事的同时,还有繁重的学业 。
哪怕是雅思考到7的人,刚出国时,也不能听懂所有的课程。一点走神都怕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精神高度集中的一节课下来,累到快要散架 。
本以为可以轻松一点的周末,也要提前预习下周的reading——一节课起码4篇论文起步,不提前看根本看不完。
尤其是到了 final周,在图书馆里熬夜到通宵都是家常便饭 ,一杯杯的咖啡才是续命神器。网课时代之后更难,顶着时差在半夜两点考试更是常有的事儿……

DDL六连击
留学生们,要么在拼命学习,努力让自己毕业;要么就是在拼命学习,努力拿到文凭的同时,兼职打工赚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
所有的体面、所有的光鲜亮丽,不过是朋友圈限定 ,背后冷暖,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
真实的留学生活,当然不是电视剧里的全essay模式。
这些点滴,让我们长成了十八般武艺样样全能,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大人”;让我们学会了一个人面对未知,一个人忍受孤独,一个人克服怯懦; 让我们拥有了无论身处任何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勇气。
没有狗血的三角恋、没有车祸癌症和失忆,只有平平淡淡却又真实的细节。
这,才是留学生的青春日记。
失望至极
看电影前我就想,不能报太大期望
开始看后,,呃,还是破防了,实在想不到会这么,,,,,
《岁月忽已暮》可是我的青春啊,哭了,初中时特别喜欢,不仅买了电子版,还买了纸质,系列的也都买了,作为我仅追过的言情小说
后来高一发现,我最喜欢的小说被我最喜欢的男神宋威龙演了,其他主演虽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感觉,但还是希望它能顺利上映
然后一拖再拖,后来原著作者也有一些事儿,这部作品一直被压倒了现在
前不久忽然看到要在网络上上映,感觉我的青春像是要有个了结
早就听说地点从美国改到了英国,也还,能理解。但是少了很多原著里设置的细节不免得遗憾。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不仅仅局限于跟原著不符这么简单,看完后简直一分也不想给,尽管子枫演技真的可,宋威龙是真的帅
先从人物设定来说吧,姜河和江海还算可以,但是姜河少了一份机灵,江海更是显得有点冷血和莫名其妙。最最最难受的是我的阳光大男孩顾辛烈,姜潮一出场我就,,,,啊啊啊啊啊,,,,人家只是年纪小!!人家是男孩!!是男孩!!!不是智障啊啊啊!!!总觉得看起来那么不聪明的样子?????赵一玫的出场对我还算惊艳,这个女演员的长相还算符合我心中的赵一玫,可是穿着中少了赵一玫的气质味道。何惜惜应该是一个努力坚强的女孩儿,电影中角色形象也不够鲜明
然后是电影的叙事手法,电影一开场我本来以为是车祸,实在没想到原来是结尾的一个呼应,我也实在没忍住,看到我这么么喜欢(喜欢的是小说中的)的一个男主死掉了竟如此喜感。整部影片来讲,导演莫名其妙的硬要照搬小说的表达手法,写作中表达的很详细,作者以这样的当时一边牵着悬念一边推动着剧情,但这是电影啊啊!!原著带出的故事线、细节和情节太多太繁杂,但是作者很好的将这个故事讲好了,电影本来就有时间的限制,还要硬带,导致不管是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推动,还是周围人物的出现以及各种细节,导演都交代不清楚,导致观众都看的一脸懵逼,弹幕清一色的“莫名其妙”
然后是主题,原本多么浪漫感人的一个青春爱情故事,电影硬是拍的尴尴尬尬的什么都没表现出来,铺垫不够直接让女主和江海分开,然后再不给铺垫就硬把两人挂成了情侣,然后再莫名其妙江海就偏偏俩人好上的时候要回来,更奇葩的是,两个人还没开始撒糖呢,顾辛烈,,,死,,死了??而且,,???哈哈哈哈哈哈我实在忍不住了,知道治安方面的确实国内要好上太多,但是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也太牵强了吧,为了让男主死而让男主死,拜托你至少理由稍微靠谱一点??
原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姜河与顾辛烈两人相爱时的那段,甜到发齁,他们的恋爱过程光看着就让人心动,所以他们不得已分手时,顾辛烈对姜河说的那句“愿你所愿,终能实现”让我哭的不能自己,恋爱时有多甜分手时才会有多虐,铺垫够了才会让观众觉得一切来的合情合理,才会觉得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决定是真真实实的不得已。
整个影片让我觉得,像是写那种应试作文,仅限于硬套着模板把故事讲出来,至于有没有把故事讲好,才是一个好电影的关键
我硬靠着子枫的演技和宋威龙的颜看完了整部电影,但几经想要放弃,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显得格外漫长。《岁月忽已暮》这本书我中学时期看了有不下五遍,但是电影我是一遍都差点没看完。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想这应该是一个有“背景”的电影?投资觉得挺下的去手的,只是这么缺乏“硬实力”,等到主要红的发黑了再上映怕是也拯救不了收视率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