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刘蓉蓉 金学耕)如果向一位七八十岁的北京老人,探询他阳光灿烂的青春往事,听到最多的词语中就有“北京展览馆”和“莫斯科餐厅”。
来参加“莫斯科北京周”的人们看到,两座建筑物依然矗立在那里,用它们那融合俄罗斯古典风情和苏联特色的外观,向人们述说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承载起了新的时代功能。
“曾是照亮年轻人前路的灯塔”
北京退休音乐教师章伟国说:“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于是我的记忆也随着优美的苏俄歌曲凝固在那巨大的石柱和闪亮的五角红星里了,我每每看见它们都不由得心潮澎湃。”
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它由苏联中央设计院设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北展的内部装饰运用了很多俄罗斯古典建筑元素。立柱、门廊、屋脊以至底座都铺满了以花、叶茎、果实图案为主的花饰,同时,花饰中穿插着象征当时苏联政权的党徽和红星。
现年71岁的徐绍欣40多年前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回忆说,当时,每到周末,学生们最爱去北展。“特别是塔尖上那颗巨大的红五角星,是当时年轻人心中照亮前路的灯塔。”
北展对于徐老而言还有更特殊的意义。“我就是在那里认识了我现在的老伴。当然,我们恋爱关系的确定全靠我在‘老莫’餐厅请她吃了一顿。这可是当时男生追求女生的最高境界,我为此花掉了半年的生活费。”徐老笑着对记者说。
这座曾经是年轻人心中浪漫象征的“老莫”餐厅坐落在北展旁边,像是一座小型宫殿,恢弘的穹顶有两三层楼高,各种雕塑和装饰繁复华美,色彩绚丽。阳光斜照着屋顶上苏联共产党党旗图案的雕塑,在路边的草坪上留下模糊的轮廓。
建筑依旧,功能更新
在“老莫”餐厅四周,已经密布起了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等西式餐厅。“老莫”也不得不打起了广告,并于2001年花巨资扩建了多功能厅和包间。去年12月,“老莫”还首次装上了现代化的收款机。餐厅经理许义婷说:“为了吸引顾客,我们甚至在菜品和室内装饰上进行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尝试。”
可是,老顾客对这样的努力并不都买账。有一次,餐厅为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把大厅里的四根墨色柱子用红绸包了起来。结果老顾客反映,一进来没有看到熟悉的柱子,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另外,老顾客也总认为如今法国进口的精致餐桌远不如原来的俄式大木桌来得质朴。
其实,为了配合北京国际化的步伐,整个“北京展览馆建筑群”在2000年就进行了耗资2亿元的现代化改造。展览馆内的水、电、空调、通讯线路等设施全面更新,并新增24小时安全监控和消防喷淋系统。从此北展成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多功能展览中心。
北展的工作人员说,在重新装修的时候,考虑的重点就是尽量不破坏苏式建筑的内部装饰和外观风格。“要知道,这可是‘老莫’之所以是‘老莫’,北展之所以是北展的标志。”
西客站也烙有苏式建筑影子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家张复合说,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北京的苏式建筑逐渐减少,现在遗留的一部分中完整保留苏式风格的也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像人民大会堂及许多大学的主楼这样没有了尖塔与红五角星的仿苏式建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舶来的、有着一个时代鲜明特征的建筑会彻底从生活中消失。事实上,苏式建筑的部分设计构思已被运用到北京的许多现代建筑中,如北京西客站的整体布局和回廊设计就借鉴了苏式建筑的特点。”张复合说。
专家说,典型的苏式建筑的特点是:平面规矩,中轴对称,主楼高耸峭立,回廊宽缓伸展。这与同样具有中轴对称特点的中国封建皇家宫殿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不同。
章伟国说,尽管现在对苏式建筑评价不一,但是,这些凝固的音乐符号已像人们年轻时常唱的歌曲《北京—莫斯科》一样,在生命里挥之不去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