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近900亿后,泡泡玛特欲“撕下”盲盒标签,投资线下主题乐园
来源:雪球App,作者: 搜狐财经,(https://xueqiu.com/8647410512/208324066)
1月6日,有媒体报道, 泡泡玛特 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合作双方为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对此, 泡泡玛特 负责人向搜狐财经表示,在合作形式上,政府将园区土地租给泡泡玛特并限制具体用途。有关乐园具体发展,泡泡玛特负责人表示目前乐园还处于规划阶段,几版方案还在讨论中,具体开园营业的时间也暂未确定。
2019年, 泡泡玛特 创始人王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泡泡玛特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像 迪士尼 的那家公司。
而主题乐园,或许就是 泡泡玛特 成为“中国版 迪士尼 ”的重要一步,或许也是盲盒概念泛滥、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下,泡泡玛特的一条新破局之路。
急于撕去盲盒标签的 泡泡玛特
“在 泡泡玛特 上市前后,我们反复跟人解释,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是一家基于IP的潮玩公司。”在2021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王宁多次这样强调。
2016年, 泡泡玛特 与Molly设计师Kenny Wong达成合作,凭借首款潮流玩具产品Molly星座系列的上市,打造出了泡泡玛特最成功、最赚钱的IP——Molly。
数据显示, 泡泡玛特 的营收在2017年-2019年期间,从1.58亿元大增至16.83亿元。其中,2019年,Molly便为泡泡玛特贡献了4.56亿元的营收,高于其他所有IP,并占到了总营收的27.1%
2020年11月12日,“盲盒第一股” 泡泡玛特 成功赴港上市,发行价为38.50港元每股,首日便大涨至77.1港元每股,总市值达到了1065亿港元,更是在2021年年初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价107.6港元每股,总市值达1472亿港元。
而这也是 泡泡玛特 在资本市场上最高光的时刻。在此之后,泡泡玛特股价震荡不断、持续创造新低,上市仅三个月股价便较最高时腰斩。1月6日,泡泡玛特盘中现上市以来最低价39.2港元每股。截至1月6日收盘,泡泡玛特报42.2港元每股,总市值591.6亿港元,较最高时已跌超60%。
从 泡泡玛特 的财报中可以看出不再被资本看好的原因。财报数据显示,在上市前的两年,泡泡玛特总营收均保持着超200%的增长速率,2020年遭遇疫情打击,营收增速下滑至49.3%,但在2021年的上半年财报中,泡泡玛特营收增速虽然达到了116.8%,但远低于此前的数据。
而在利润率方面,2020年由同期的64.8%下降至63.4%,2021年上半年, 泡泡玛特 整体毛利率由同期的65.2%下降至63.0%,对此的解释是主要由于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下降。
而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如排除疫情影像的2020年,与2019年同期的51.92%相比,2021年上半年 泡泡玛特 净资产收益率不到6%,也体现公司获利能力的下降。
而财报数据中也可以看到,重量级IP Molly的营收能力出现减弱。Molly在2019年的营收为4.56亿元,占总营收的27.1%,2020年,Molly的营收降至3.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下滑至14.2%,而2021年上半年,其贡献的营收下滑至2.04亿元,占总营收中的比例已降至11.5%
虽然 泡泡玛特 已在Molly之后又成功培育出新的IP Dimoo,摆脱了“只靠Molly打天下”的局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Dimoo带来2.05亿元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4.5%,占比所有IP营收总营收的11.6%并超过了Molly。
但 泡泡玛特 是一家“盲盒公司”的性质一点未变。此外,由于盲盒自身存在的争议性,有关盲盒是否是”智商税“的讨论一直未断,也是泡泡玛特无法逃避的负面舆情,投资者的市场热情或也受此影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2019年,按零售价值计,五大市场参与者在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5%( 泡泡玛特 )、7.7%、3.3%、1.7%及1.6%,泡泡玛特并未在市场份额与对手形成明显差距。
而由于盲盒潮玩的核心差异是“IP”而在技术与生产上难以构建起壁垒,老玩家如52TOYS、IP小站等加大发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如 名创优品 、杂物社等品牌也争先入局,“盲盒”概念泛滥,赛道愈发拥挤。
与此同时, 泡泡玛特 的会员复购率却开始下滑,尤其是在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盲盒涨价后,已由2019年上半年的58%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49%,消费者也逐渐回归理性。
2021年上半年, 泡泡玛特 的种种动作均可以看出其试图摆脱“盲盒公司”的急切。
比如推出非盲盒“大娃”。在2021年6月, 泡泡玛特 推出MEGA珍藏系列,主推400%(4倍大)和1000%(10倍大)两种规格的大娃,并全球限量发售,需要抽签获得购买资格,售价最高达到4999元,在闲鱼上更是炒到了89999元。
而在潮玩赛道之外, 泡泡玛特 还先后投资《白蛇2:青蛇劫起》及《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投资十三余、Solestage和猫星系,分别为汉服、潮鞋以及JK制服等泛二次元服饰品牌。
并且在2021年8月18日,成立了北京 泡泡玛特 乐园管理有限公司,将目光瞄准了主题乐园的生意。
在2018年,王宁曾这样定义 泡泡玛特 ,“我自己觉得五年以后,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 迪士尼 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们会像它一样去拍电影,而是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多个IP的大型集团。迪士尼是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让IP走进大家的生活,我们则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让IP为大家带来美好和快乐。”
而做主题乐园,无疑是成为“中国 迪士尼 ”必备的一环。同样拥有众多爆款IP的 泡泡玛特 ,进军主题乐园胜算如何呢?
主题乐园路道阻且长
泡泡玛特 创始人王宁曾表示,“时间的碎片化让现在的IP没有时间先讲长故事”。
与 迪士尼 的大多数IP不同, 泡泡玛特 的IP并不是从故事中诞生,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IP或元素做联合,来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例如Molly与EDG推出联名款“骑士”,并且也与迪士尼达成合作,推出了米奇家族系列。
而 迪士尼 的大火IP,则都是从故事中诞生,并以此和消费者产生情感联结,再以商业化运作,例如推出周边产品、手办等,最终在主题乐园实现和消费者现实中的互动。
没有从内容诞生再商业化的步骤,缺乏故事线和内容的 泡泡玛特 IP能否像米老鼠、唐老鸭一样支撑起 迪士尼 的主题乐园呢?这也是泡泡玛特进军主题乐园被质疑的原因。
此外,主题乐园作为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重资产项目,也对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运营成本提出了考验。数据显示,上海 迪士尼 乐园的总投资约360亿元,而上海当地政府在迪士尼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也颇为巨大。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原秘书长冯玉国曾表示,包括主题公园建设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海 迪士尼 度假区的投资规模已超过千亿元。而北京环球影城据报道投入也超过了千亿,另据 中信建投 预测,北京环球影城的回本周期需要约4年之久。两家主题乐园的投入比如今 泡泡玛特 的市值还要高出不少。
再观国内本土主题乐园,例如华强方特,投资规模在二三十亿元左右,但和 迪士尼 乐园不同的是,华强方特追求的是规模效应,长期投资保守估计也在上百亿元。据华强方特2020年财报,2020年总营收达40亿元,其中,以门票为主的主题公园业务收入高达33亿元,也面临着营收来源单一、IP竞争力不足(仅靠熊出没IP带动)和衍生品销量不确定的困扰。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曾表示,目前国内主题乐园的门票收入约占70%,二次消费占30%或更低,而国外的主题乐园则相反。主题乐园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市场同质化程度高,如果不能盈利,就无法翻新、更换游乐设施,也会让主题乐园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而 泡泡玛特 的IP所对标的消费人群,主要为“Z世代”群体,尤其以女性用户为主,相对于 迪士尼 、环球影城等IP,普适性相对较差。
未来, 泡泡玛特 是否有足够资金支撑主题乐园的规模化投资建设,以及持续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设备和技术投入等,IP是否能支撑乐园的持续发展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另外,虽然如今 泡泡玛特 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了合作,拥有了最重要的“地”,但拿到地皮的成本,以及后续是否会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外界仍不知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