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读《汉书·于定国传》。

于定国从小学习法律,后来做了廷尉,比现在的高院院长权力还要大,而且一做就是18年,史称“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无冤”。

于定国的传记中提到了他一生的引路人、他的爸爸——于公。

于公是一个优秀的法官,于公的先进事迹中有一个东海孝妇的故事,这就是正史中最早出现的“窦娥”形象。

东海孝妇的案情是这样的:一对婆媳,相依为命,婆婆不想拖累媳妇,上吊自杀了,婆婆的闺女认为是嫂子逼死了老娘,媳妇因此入狱,屈打成招,面临死刑。

当时,于爸爸还是一个低阶法官,他认为其中有冤情,整个案子不符合逻辑。婆婆一直劝媳妇改嫁,重新开始一段人生,而媳妇坚持不嫁,善待婆婆都十几年了,要是嫌婆婆麻烦,只要顺从婆婆的意思,找人嫁了不就完了,何必杀人呢?

昏庸的太守听不进于爸爸的分析,在证据链不完整的情况下,还是以杀人罪把媳妇判处了死刑。后来,这个地方连续三年发生旱灾,新太守来了之后,于爸爸神叨叨地说估计旱情和冤情有关,于是新太守平反了这起冤案。

一千多年后的元朝,“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伟大的关汉卿关爷横空出世,一部《感天动地窦娥冤》振聋发聩,其中就有东海孝妇的影子。

既然是艺术创作,就要兼收并蓄,仔细在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翻找,还发现了不少窦娥的原型。

《淮南子》里有一段话“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昭明文选》收录的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中,有“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的句子,看上去和《淮南子》里这段话很相似。

到了唐代,有个叫李善的人对《昭明文选》进行了解释,其中引用了一段许慎注解的《淮南子》,庶女的故事终于有了轮廓:“庶女,齐之少寡,无子养姑,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而杀母,以诬告寡妇,妇不能自解,故冤告天。”

把这个故事和《汉书》里描述的东海孝妇的故事相比,情节相似度至少有90%。

敢情早在西汉之前的先秦时代,就有窦娥的影子了!

到了晋代的干宝这里,我们看到了《搜神记》版的“窦娥”,还要不得了——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哦,《搜神记》里“窦娥”的本名其实叫周青。

“窦娥”的故事基本雷同,但感天动地各有不同。《淮南子》版的感天动地:雷劈、地震、海啸。《汉书》版的感天动地:三年大旱。《搜神记》版的感天动地:血当逆流。

关爷笔下的“窦娥”,在情节上设计得更具戏剧冲突,同时也把感天动地表现地淋漓尽致,杂糅了《淮南子》版的庶女、《汉书》版的东海孝妇、《搜神记》版的周青。

关爷笔下的“窦娥”在死前许了三个愿望: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

“血染白绫”就是说,砍了脑袋之后,鲜血不会流到地上,而是全部飞溅到白绸布上。这个明显是《搜神记》的衍化版,连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也解释不了。

“天降大雪”算是《淮南子》的升级版,用非同寻常的自然现象说事。

“大旱三年”没啥说的,算是尊重历史。

翻开关爷的剧本,读一读窦娥的唱词——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关爷的确厉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