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拼经济、抓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春节”假期旅游黄金时间节点,各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浓厚主客共享节日氛围,促进乡村文旅市场复苏回暖。联盟收集了一些典型案例,现摘转给你们参考借鉴。

▲ 工作动态

●合江县尧坝镇:传统民俗搭台,唱好新春大戏

●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享非遗、赏村晚,文旅消费强势复苏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焕发古镇魅力 提振文旅经济

●高县来复镇:注重景区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多措并举,实现春节假期开门红

●北川县石椅村: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子

●汉源县三强村:多彩活动  喜迎八方游客

▲ 新闻信息

●春节假期四川乡村旅游游客增量明显

▲ 典型案例

●汉源县三强村:争创天府旅游名村  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动态】

合江县尧坝镇:传统民俗搭台,唱好新春大戏

一、张灯结彩迎新春。农历腊月二十起,尧坝古镇新春氛围营造工作就开始了,道路两旁装扮一新的行道树,翠绿的桂花树上挂满红彤彤的小灯笼,新春彩灯布满景区重要节点。用满满的仪式感为游客带来新春的气氛,千年古镇的古朴气息中带着浓浓的年味儿。

二、民俗表演闹新春。正月初三至初五,尧坝古镇景区开展“2023尧坝迎新春民俗表演”活动,“打腰鼓”、“舞狮子”、“抬花轿”,这些传统的民俗表演,让广大游客回味起记忆中的新年,为古镇增添新春的热闹气氛,过年的氛围感瞬间拉满。春节期间,共开展民俗表演12场次,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三、非遗美食庆新春。新年的热闹,让人的食欲也随之打开,尧坝人民用汤鲜味美的红汤羊肉(天府旅游美食),滋补养生的凤凰鸡汤,香甜可口的尧坝黄粑(省级非遗),麻辣下饭的萝卜干,香甜酥脆的苕丝糖,清甜多汁的尧坝红柑橘,慰劳辛苦一年的自己和家人,也让更多游客用舌尖感受尧坝的魅力。春节期间,购买特色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

四、精彩演出贺新春。新春佳节当然也少不了群众的文艺演出,舞蹈、快板、管乐合奏等多样的演出形式展示着尧坝人民的热情,还有好玩的游园活动,让游客在千米古街中沉浸式体验古镇的魅力。2023年春节期间,尧坝古镇共接待游客14.2万人次。

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享非遗、赏村晚,文旅消费强势复苏

一、提升吸引力,非遗“活”起来。苏稽镇充分挖掘跷脚牛肉汤锅非遗资源,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依托古镇核心区建设,充分整合文旅业态,全力构建以跷脚牛肉美食文化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点线面结合”完善的非遗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体系。“非遗+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了苏稽镇文旅消费升级。

二、提升影响力,村晚“火”起来。苏稽镇开展的“百姓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围绕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主要内容进行编创,运用特色节目表演、传统特色美食等形式推介乐山独特的文化魅力、旅游资源、特色产业,呈现一场具有文化味、传承味、乡愁味的新春文化盛宴,累计吸引市民游客3万余人次,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三、提升宣传力,古镇“潮”起来。苏稽镇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统筹,策划推出品味苏稽·在“嘉”过年等各类2023年春节文化旅游活动,在营造浓厚的新年氛围的同时,丰富文旅产品内容,增强游客体验感。依托“一村一品”“周末文化惠民演出”等115余场文化表演,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动乡村旅游文化振兴,促进苏稽镇旅游产业复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焕发古镇魅力

提振文旅经济

近年来,李庄镇精准实施“旅游强镇、人文古镇、生态美镇”三大举措,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利用李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李庄5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力争在2023年助力文旅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一是以“文”赋魂,传承千年历史。春节期间通过“贺新春 ·迎财神”、“过大年·舞草龙”等传统年俗和非遗演出活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厚植文化基因,擦亮“中国文化折射点,民族精神涵养地”的金字招牌。

二是以“业”兴旅,促进文旅融合。抓好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的建设与运营,打造四悦度假酒店、花园餐厅、言隅书屋、油纸伞店、灯笼铺、小人书店、游船、食样卷小吃街、“吉”市美食等多种特色业态,不断提升古镇旅游接待能力,增添古镇旅游业态新活力。

三是以“民”为本,丰富文旅活动。春节期间,推出“烟火不停,国风不止”丰富多彩的新春游园活动、国风舞蹈表演汉服体验等营造浓郁的年味,将传统与现代更好地融合,游客们在复古游园会中寻找遗失的年味,强化游客的参与度,展现李庄特色及民俗年味。

高县来复镇:注重景区提档升级,助力乡村

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来复镇整装待发,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安全、服务和项目体验上狠下功夫,打造优质旅游产品。

一是将旅游作为区域经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系统策划景区现有业态提升和新特旅游项目。依托现有的早白尖茶产业基地,以茶文化主题游和美丽乡村主题游为线,打造大雁岭茶文化体验园和大雁岭景区休闲体验乡村旅游示范园,结合地方特色餐饮与民宿为一体的旅游发展项目,“点亮”来复镇景区夜经济发展,引爆春节期间旅游热点。2023年1月,来复镇共接待游客10.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635.9万。

二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引进社会资本,以租赁、合作等形式,将闲置民房改造为特色民宿。开发大窝花生、农家跑山鸡、果桑采摘体验园等旅游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配套。新增大雁岭茶(田)园综合体、两岸创意幸福田园第二期、芸艺花卉产业园、松林小木屋等新型业态,打造景区新亮点。

三是提升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景区通讯系统,实现5G网络信号和WIFI全覆盖。增设在高速路服务区等旅游交通节点的宣传广告,参加区域性旅游推介会,定期制作精美短视频,不断深化全网营销的形象定位。精心策划组织各类文旅活动,举办“新春联欢会”“采茶节”“茶香花海”花展等活动,不断提升来复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多措并举,

2023年春节期间,迤沙拉村文旅市场繁荣和谐、欢乐祥和,累计接待游客7.3万人次,旅游收入832.1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5.24%和89.71%,无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实现了旅游市场“安全、祥和、卫生、文明”四统一的目标。

一是整合资源,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春节期间,正是迤沙拉村冬樱花盛放时,樱花步行街花开正艳,喜迎众多游客前往观花赏景。为丰富景区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感,迤沙拉村组织了“焰火晚会”、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民俗节庆活动,提升天府旅游名村“年味儿”。精心为游客准备了非遗体验、篝火晚会、围炉煮茶、烟火表演等迎春活动。游客前往迤沙拉村还可品尝游客俚颇彝族特色美食“九大碗”,欣赏金沙江大峡谷壮丽美景。在迤沙拉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居风貌的加持下,迤沙拉村成为春节期间全市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是积极动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考虑到春节期间客流量增加,为保障游客基本旅游需求,迤沙拉村在原有四家餐饮机构的基础上,动员迤沙拉群众新开小吃店18家、新设农产品摊位10个。同时,动员周边村舍55家餐饮机构、5家民宿、2家酒店大年初一开门迎客,游客中心、村史馆、非遗小院、张家酒馆24小时开放,全力丰富迤沙拉村文旅业态,千方百计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周到”服务。

三是统筹部署,强化文旅服务保障。春节期间,为确保迤沙拉村文旅市场安全稳定,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镇村组三级干部带头,增加36名工作人员开展文明劝导、旅游咨询、秩序维护、卫生保洁,及时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统筹驻镇公安、应急、消防等力量,加强春节期间迤沙拉景区森林草原防火、景观设施、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巡查巡检力度,在节前检查的基础上对漏洞再排查、重点再加强、措施再落实,筑起严密安全屏障,让游客安心出游。

北川县石椅村: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走出

文旅融合新路子

北川石椅村抓住疫情放开的利好时机,认真研判,精心策划,推出兔年春节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为八方游客奉上文旅饕餮盛宴。1月21日—27日,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万元,迎来文旅复苏的第一波乡村旅游“开门红”。

一是做靓文艺展演。开展“梨园春秋”戏曲进羌寨活动,推出川剧、小品、说唱、情景剧等优秀节目,展示中华戏曲艺术独特魅力;开展“羌山恋歌”主题展演,通过羌族歌手现场演唱、互动交流,传递浓浓羌情,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羌山魅力好声音;举办舞龙巡寨、羌族婚俗再现、羌魂萨朗舞展演、“风从羌山来”等民俗展演,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感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做优产品展销。举办特色好物分享节,展销羌山腊肉、高山蔬菜、烟熏豆腐干等具有浓浓年味的优质农特产品,草编、羌绣等羌族手工制作技艺及文创产品,同时在年货集市及抖音电商直播间同步开展展示乡村农文旅特色产品营销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线上线下消费。春节期间,仅各类手工艺品销售达400余件,销售额4万余元。

三是做透年俗体验。举办玉皇山登山祈福活动和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祭山会”,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跳萨朗,唱羌歌,饮咂酒,吃羌滋百味坝坝宴,看古老释比表演,融入民俗文化迅游,沉浸式体验羌族年俗文化,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日子红红火火。

汉源县三强村:多彩活动  喜迎八方游客

为进一步丰富节日文化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复苏,加强文旅消费惠民,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多形式开展新春活动,用阳光和热情,喜迎八方游客。

一、文艺节目,精彩纷呈。九襄镇三强村持续开展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系列宣传文化文艺活动。举办“趣味游园会 欢乐过大年”2023年新春游园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文艺联欢会、“丰收杯”运动会篮球决赛、“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览等活动,曲艺队、舞蹈队、秧歌队、运动队同台献艺,歌曲、舞蹈、老太庙花灯纷纷登场,为游客献上独具本土特色精彩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喜气洋洋迎新春。

二、灯光烟花,美轮美奂。举办2023年首场“焰遇汉源”烟花秀,以浪漫璀璨的烟花,记录美好时刻,许下新年愿望,“开门爆竹”迎新年。悬挂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喜迎新春元素的6000余个灯笼及彩灯,设置花灯专题,扮靓花海果乡核心景区、梨花大道和阳光九襄广场,营造喜庆祥和、平安幸福的节日氛围,让游客感受归家的温馨。

【新闻信息】

春节假期四川乡村旅游游客增量明显

2 月 6日,正月初六这天迎来2022年春节假期返程高峰。记者梳理今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发现,游客出行主要以短途游、城市周边游为主,出行方式以家庭组合或朋友组合的自驾自助游为主,城市周边游、乡村游、探亲游火热。

据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显示,以休闲度假、乡村徒步(骑行)、采摘体验、家庭聚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成为众多市民的选择,游客增量明显。成都三圣花乡和崇州街子古镇当日接待量均近8万人次,位居全省景区接待量前两位。洛带古镇、阆中古城、会理古城接待游客累计均超17万人次。

各地深度挖掘春节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并有机融入春节活动中。巴中以民俗文化、巴人文化、米仓古道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备受游客青睐。如网红村“植梦西厢”景区新推出西厢“跑跑鸡”、十大碗、农家菜等30余道乡村美食,亲水竹筏、野外露营、篝火晚会等20余个游乐项目,吸引游客前去体验打卡。

此外,水果采摘、农家菜等乡村消费需求旺盛。新都花香果居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 33.5%;蒲江樱桃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99.9%;内江诸葛花园、如意山庄、银花山庄等生意火爆;资阳天府花溪、晏家坝乡村公园、高洞橘乐田园等成游客热门打卡景区。

另值得关注的是,小镇青年返乡过年的同时,乡村酒店订单量大增。据2月6日携程发布的《2022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尽管主力消费客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但随着消费层级和阶段在更多区域递延、下沉,返乡过节的小镇青年对于春节期间住酒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乡村酒店的订单量较去年春节期间增长 1 倍以上,预订用户主要以“80后”“70后”为主。(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典型案例】

汉源县三强村:争创天府旅游名村  助力乡村振兴

汉源县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拓展培育多元业态,首推民宿联盟发展机制,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多措并举争创天府旅游名村,积极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优化机制,合力创建

(一)党政齐抓汇聚合力

聚焦创建天府旅游名村目标,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职能部门和乡镇合力创建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九襄镇党委书记朱灵波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文体旅局、九襄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先后召开工作专会、协调会、推进会9次,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群策群力查漏补短

全面深入分析创建过程中的问题短板,谋划具体举措加以解决,积极对接省文旅厅、县级相关部门,全力保障创建工作经费、服务落实到位。

(三)三方联动规范申报

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全程指导,认真按照天府旅游名村创建申报程序,层层审核把关,高质量编制申报材料,确保程序规范、数据准确、质量达标。

二、多措并举,以创促建

(一)推行“党建+产业”模式。三强村以党建促发展为引领,整合产业大户、农技专家服务团、乡土人才、联村干部等力量,组建党员创业联盟和青年创业联盟,引导和带动党员群众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全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共计1479人,从业人数占本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6%。其中,村民通过开设民宿、创办农家乐及黄牛肉餐馆方式投身旅游行业768人,加入乡村旅游服务行列593人,通过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118人。

(二)完善民宿联盟发展机制。坚持民宿产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思路,引进民宿龙头企业,探索“规范标准、分散经营、统一管理、集中营销”模式,建立“1+3+N”民宿联盟机制,打造梨乡别院、梨苑小筑、梨花云涧等精品民宿,成功培育天府旅游名宿—后山朴院·梨花溪。全村共有民宿109家,累计提供床位598 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打造文旅特色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三强村光热、物产和区位三大优势,拓展景区旅游业态,实现“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有土特产零售区域3 处、特产超市3 处、乡村大舞台1处,打造黄牛肉特色餐馆13家,建设“黎州不夜城、九襄美食街”商业街区,形成吃有黄牛肉、住有乡村民宿、游有农业景观区、玩有水果采摘园、购有特产小超市、娱有乡村大舞台的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三、成效明显,助力振兴

(一)生态振兴。坚持多元业态提质量,不断对照规划大力发展农旅深度融合产业,将农业、民宿、采摘体验、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旅游康养项目有机串联,有效拓展景区旅游业态,积极探索推广多方参与、机制完善、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二)组织振兴。建立民宿联盟,成立民宿联盟党支部,形成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统筹互动、发展共赢的模式。以2021年度为例,三强村全年共接待游客7.1万人次,实现营销收入2500余万元,就业群众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约占总收入的30%。

(三)产业振兴。围绕“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乡村与景区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景区带村”模式,实现“新村变景区,民宿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