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研究:社会学文化研究范畴,从个人偶像到偶像团体庞大化
喜欢很多人的话,会把喜欢分给很多人,可我只喜欢你,所有的都想给你。
——《追星彩虹屁合集》
这个年头谁没有一两个爱豆(偶像),好像都不敢出来露脸,不定时放几个彩虹屁,都不知道SNS要怎么发,厉害的像写诗,差一点就是“天啊,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啊”。不过爱豆文化发展了这么久,也从一个亚文化,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就比如日本一个男子偶像团体“甘党男子”近日有一名成员公布婚讯后,该团体的官推立刻发起投票,询问粉丝意见,今后是否还会追随偶像们呢。投票发出24小时决定脱粉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而也有粉丝提出“不让他结婚是人权的侵害”这种观点,也似乎有几分道理。诸如此种,爱豆圈各种各样的事看着莫名其妙,细细揣摩一下也是可以成为研究对象的内容,那今天以日本饭圈为主,解读一下,偶像,他到底是怎么来的。
日本偶像文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第一位代表性的国民偶像是吉永小百合。所以研究偶像文化的先驱, 法政大学社会学 教授 稻增龙夫 先生,在80年代将日本的偶像定义为“1970年后出生的,以年轻人为受众目标的演唱歌谣或者流行音乐歌手的总称”;并且认为与普通艺人们相比,偶像吸引大家的不是“大明星的魅力”和“实力”而是“性别”和“年轻”。所以最早的日本偶像,以吉永小百合为例,是青春靓丽,纯洁无暇的人设来吸引观众的。我爱的那个偶像她就是天边的天使,她永远清纯毫无缺点,别说是丑闻了,作为人类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性都是非常渺小的。
但是到了70年代,当人们吃够了清纯可人的人设,1973年横空出世的山口百惠让人们对女性偶像有了新的认识,“女性アイドル=着せ替え人形”的观念被打破,像山口百惠那样具有人类的真实性,带着“女性活着的样子”的偶像成为了新的受追捧的目标。相对于捏造一个纯洁的人设,山口百惠标榜的“真诚”成为新一代偶像的特征。
然而山口百惠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刚刚步入80年代如日中天的山口百惠宣布退出演艺圈,这时代表80年代的偶像也冉冉升起——松田圣子。松田圣子的特点是演技派偶像,她是被公认为演过了的“装可爱女孩”却被粉丝们接受这种设定。在电视机里的圣子是虚假的圣子,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爱她。于是从60年代开始日本偶像经历了一个“纯洁天使少女”到“诚实少女”到“演技少女”的一个变化。
说到一半,我们看到好像当年都是单独的女偶像,那现在风靡大众的偶像团体还没有出场吗?
日本最初的偶像团体就是80年代后半登场的,是由富士电视台1985年~1987年制作的选秀节目《夕やけニャンニャン》(译作《晚霞Nyan-Nyang》或被亲切称为“黄昏喵喵”)甄选出的一个叫做“おニャン子クラブ”小猫俱乐部的女子团体。AKB48非常受欢迎的一首《不要脱我的水手服》的便是小猫俱乐部的出道曲。由于是选秀节目,这种偶像制造的模式非常完整的输出到了观众的观念里,也为之后养成式偶像的盛行埋下了伏笔。
松田圣子和小猫俱乐部的爆红,使观众们对偶像们的看法产生了变化,产生了“虚构的偶像也可以接受”这种观点。也是从80年代开始观众们从之前对大明星们的盲目崇拜,到对偶像们态度相比之前要更理性一些。当了解到偶像在电视上展现的是虚构的人设,便开始对偶像们在偶像体系下被怎样培育出来投入更多关注。同时,与80年代整体日本社会环境有关,80年代被称为“虚构时代”的黄金时期,粉丝们对虚构的产生了狂热的喜爱。所以不仅是对偶像,对宗教,对标志,对动画漫画,对各种各样的东西产生了极度依赖的感情。偶像作为其中的一种,加上电视歌谣节目的衰退,日本偶像步入了“偶像的冬季”。
一方面 “虚构化”偶像大受追捧,愿意消费真人偶像的观众们,对偶像们的要求,从“性别”和“年轻”有向“真实存在性”的方向回归的趋势。于是在90年代中期,伟大的小室哲哉制作推出的一系列偶像歌手们,崭新的偶像歌手的登场,获得了极高的人气。这其中便有今年隐退的安室奈美惠,以及如今仍然活跃在一线的滨崎步、筱原凉子等等。因为她们也是和传统偶像一样从偶像歌谣节目中出道,开始带的是偶像的标签,但是由于她们公认的实力以及极高的人气,与其称她们是偶像歌手,还是称她们为歌手会更加恰当,所以从另一个侧面来说90年代是日本的传统定义上的偶像消失的年代。
在偶像市场不停缩减的同时,另一个如今仍占据日本偶像半壁江山的事务所,在市场的不停的变化中吸取经验,在不停的尝试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那就是大家都喜欢的——杰尼斯事务所(株式会社ジャニーズ事務所)。
杰尼斯事务所继承了80年代选秀节目培养出的观众们对养成式偶像的热爱,从81年推出了少年队、82年推出涩柿子队、85年推出少年忍者、87年推出光GENJI,在光GENJI中站在后面的6为滑板少年集结成SMAP,91年推出了TOKIO,KinKi Kids,95年V6,99年的岚,90年代杰尼斯事务所马不停蹄的推出的偶像团体们奠定了进入千禧年后的偶像团体和偶像文化风靡的一个基础。
进入千禧年后2005年由秋元康打造的AKB48集结完成,偶像原本是天边难摘的星,而被秋元康打出的“能够见面的偶像”“像邻家女孩一样的偶像”“400多人中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的理念再次颠覆,重新定义了偶像的存在。现在,AKB48的总选举,由原本只是偶像圈里的事件变成全社会都会注目的社会事件。2013年指原莉乃的总选登顶,使研究者们发现,作为偶像吸引粉丝的不是60年代的“绝对完美人设”也不是70年代的“诚实率真”亦不是80年代的“虚构感”,经过了80年代,人们对虚构感的追求,对新自由主义的追求,宅文化的盛行,一个偶像的亲和力和交流能力成为了当代偶像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这样的偶像们让原本经历了80、90年代社会发展减缓,泡沫时代,后现代主义辐射下的人们通过与偶像的交流以及因偶现而派生的和其他人的交流完成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满足感和社会满足感。
时至今日除了时常能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大偶像,各种更容易接触到的地下偶像,偶像文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偶像恋爱问题,过度追逐地下偶像带来的“爸爸活”和年轻女性贫困问题,偶像对于社会审美社会观念的影响,饭圈文化的光与影等等,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掘和研究。日本的研究者们对偶像文化以及偶像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也是非常专注深入的,那么对偶像文化有兴趣的你是否能潜下心来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题目呢?有间学堂往届也有写与偶像文化相关研究计划书成功被录取的同学。如果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不妨在本文下方评论,或到有间学堂微信公众号与后台的老师们聊一聊吧。
参考文献
(本文首发于有间学堂微信公众号:ucancollege)
延伸阅读:
有一类题材常在日本各类作品中出现,你或许以为内容虚构,然而真相依然是那句老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详情请戳:
关于日本留学的真相与谎言,详情请戳:
立志在日本投入社会科学研究科门下?那这些知识必须了然于心。详情请戳:
文艺青年在日本,如何掌握电影研究的正确姿势?详情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