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赠管带土官王子抚黎序》布幛局部。陈耿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特约记者 林朱辉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大安大村中,至今仍然屹立着王氏宗族的一座“恩荣”牌坊,这在海南岛西部地区,着实是凤毛麟角的文物遗存。王姓族人还保留着一张清末重新誊抄的“布幛”,上面的文字是一篇祝贺的文章——《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在宗族谱牒已然被毁的情况下,这篇赠序无疑是大安王氏宝贵的家族史料。以序文为基础,结合正史和方志的记载,大体可以勾勒出大安王氏从宋末至明末的一段简史。

鲜为人知的“恩荣”牌坊

大安村位于海南岛第四大河珠碧江的南岸,北岸是儋州海头镇。这个行政村下辖大村、上村、中村、下村等7个自然村,大村的一条巷道中间有一座“恩荣”牌坊。

牌坊为玄武岩材质。初步丈量,坊高约2.4米、宽约2.4米,整体略呈正方形;左右两根正方体立柱,宽度和厚度约30厘米,顶部刻字的横额条石高约45厘米、厚约23厘米,正中间是“恩荣”二字。立柱与横额条石之间由凿开的卡口结合,类似于木工的榫卯结构。遗憾的是,落款的文字已然不辨。

“恩荣”牌坊目前是昌江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多数都有所了解,但对于外界却鲜为人知。

王姓村民告诉记者,这是以前官府给他们祖先立的牌坊,但是到底是什么时候给谁立的,他们也不知道,要问跟儿子住在县城石碌的王朝汉老人。

记者赶到县城后,先从昌江县文化馆原馆长孙如强那里了解到,王朝汉老人还有一张题为《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的布幛,对了解家族历史会有帮助。30年前,当孙如强还是县文化馆的一名文学创作员时,曾经参与全县的历史文物普查,见过“恩荣”牌坊和《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等文物。

难得一见的祝贺“布幛”

几经周折,3月初,记者终于在石碌找到现年92岁、身材清瘦修长的王朝汉老人。然而好事多磨,见面后,老人说布幛已送回村里,由堂弟王朝典保管。

再访大安村,找到王朝典,终于得见《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布幛的真貌——在一块长273厘米、宽141厘米的绣花衬布之上,缝了一块长207厘米、宽102厘米的红布,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约有1400字,用金水书写,但多数已经褪色,泛白,个别文字因布料破损而不全,需联系上下文来推断。

右上角的抬头为“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正文多为阿谀奉承之词,不过一些关键字眼值得深究。“……贤佑祖抚黎有功,倡义赴阙纳款,成祖文皇帝敕以诰命:尔等素陶王化,慕义来归,咸尔官秩,永钦服命,敕土官同知职事,世承土官……”“舍之第宅,恩荣勒石,镇夷铭碑……”

这里说的“王子”是谁,其后人也不得而知,只知其先祖名叫“王贤佑”,不过这一名字在传抄过程中,包括《广东通志》、《昌化县志》等方志中的记载,应该有误,对照《明史》和《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正确的书写应为“王贤祐”。

永乐三年(1405年),得知琼州还有部分黎族尚未归附大明王朝,便派遣广西梧州府通判刘铭奉旨前去招抚。御史汪俊民建议:“……近访宜伦县熟黎峒首王贤祐,尝奉命招谕黎民,归化者多。请仍诏贤祐,量授以官,俾招谕未服,戒约诸峒,无纳逋逃。其熟黎则令随产纳税,悉免差徭;其生黎归化者,免税三年;峒首则量所招民数多寡授以职,如此,庶几黎人顺服。”朱棣听取了他的谏言。

洪武二年(1369年),儋州统辖宜伦、昌化、感恩三县;1370年升琼州为“府”后,儋州、崖州和万州归其统辖;十九年(1386年),感恩县被划给崖州。正统五年(1440年)撤销宜伦县,其户籍直接划归儋州,儋州仅下辖昌化一县。

1406年,抚黎工作进展顺利,很多黎族首领都跟随刘铭进京朝见皇帝,得以封官。朱棣于是任命刘铭为琼州抚黎知府。

王贤祐不负汪俊民的举荐。永乐六年(1408年),刘铭又率领黎族峒首王贤祐、王惠、王存礼等上南京,进贡马匹,王贤祐被钦命为“儋州同知”。此后全岛各地黎族纷纷归顺朝廷。

相对于“流官”,王贤祐等人的官职是世袭的“土官”,不同于通过科举取士的朝廷命官。

永乐十四年(1416年),王贤祐带领生黎峒首王撒、黎佛金等入京朝贡,朱棣欣然接纳,出于怀柔,他让礼部官员传令:“黎人远处海南,慕义来归,若朝贡频繁,非存抚意。自今生黎土官、峒首俱三年一贡,著为令。”

孙如强认为,大安村里的“恩荣”牌坊,应该是永乐年间为王贤祐所立,至今约有600年的历史。

另据《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洪熙元年(1425年)十一月,“丙辰,广东儋州等衙门土官同知王贤祐遣子芳等贡方物”、“癸亥……赐广东儋州土官舍人王芳等钞、彩、币、表、里有差”。

然而,明初的“土官制度”由于缺少监督,多数土官弄虚作假,虚报户数套取官方钱款,瞒报民情隐患等等,甚至盘剥当地少数民族,很多地方很快就出现反弹,叛乱不止。海南岛也不例外,不过王贤祐所辖区域相对稳定,没有找到黎峒作乱的记录。

《琼州府志》称,正统五年,琼州知府程莹奏请革去抚黎土官,“黎人自是总归于府,民、黎大称便矣”。“土官”被革之后,被称为“土舍”。

明末王家又做了什么?

那么,这份祝贺布幛又是为何而诞生的?

“主营寨以靖地方,擒黎首以布恩,捉逃民以绝勾引,驱矿盗以弭乱源”“少年土舍有此懿行,真酋长中之杰出者也!是以县主旌之,阖邑嘉之,余也睹子之行,转思尔祖之德,无以益子而特就子源流事迹,一表章之……”

序文写到主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土舍”,平定了一次地方上的动乱,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和民间的赞许,有其先祖王贤祐的遗风。只是文中没有提到具体的时间和人物。

这篇《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的撰写者为“广西南宁府儒学教授、眷生罗授”,仝赠者中还有外出为官者、昌化县文武官吏、听选贡生、贡生、眷生、侍教生、应袭、黎哨、练甲、练总和黎首一众人等,总共110人。

赠序的落款为“崇祯五年岁在壬申季夏吉旦立,光绪三十年甲辰岁季秋月中瀚吉旦重新”。

而据清代康熙《昌化县志》中查到了一致的记载,崇祯四年(1631年),昌化大村峒黎村落洒符那恩带人出来打劫,由逃民苏玄礼先行探路,练总钟鼎勋擒解;没过几天,符那恩又出来打劫,被土舍王创擒拿,当即将潜居黎峒中的逃民全部扣押,问出了倡首者——昌化人王生和感恩人苏玄礼,每次煽动黎人出山打家劫舍,都是他们作为向导。二人伏法后,昌化民众“举手加额”,为祸患解除而高兴。

原来,赠序的主人是王贤祐的后人王创。“练总”钟鼎勋和“黎首”符那恩也在仝赠者之列。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剑三读了记者誊抄的赠序全文后,认为它在二次传抄的过程中,明显有错别字和漏录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其意思的连贯性;至于王贤祐本人,在海南历史上是一个名人,一是因为他的职位较高,二是由于他在辖地以慈悲为怀,在官方和民间都有很好的口碑。

隐藏的家族秘史

“吾昌土舍王子,虽属酋长,其人盖宋先臣之后也。始祖姓卢,一讳浩,一讳高明,俱为宋朝护驾将军,以万户侯称。宋主南渡,浩父子与张、陆诸公随驾至广海崖门。宋主晏驾,诸臣之沦落者多,浩父子遂流之儋之大村,以元兵之穷追,变姓为王,盖亦倣鸱夷子皮之行而溦焉者也。”

王朝汉一家保存的《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还道出了一段家族秘史。原来,王家本姓为“卢”,是宋末遗民,流亡到海南岛西部后,易姓为“王”。

1279年,一息尚存的南宋王朝,虽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一帮忠心耿耿的文武官员一心拥护,极力抗元,终究回天乏力。两位小皇帝赵昰、赵昺先后身亡之后,追随他们的群臣或以身殉国,或作鸟兽散,沦落全国各地,也有逃亡海外者。

当年已被封为“万户侯”的卢浩、卢高明父子,以“护驾将军”的身份,也是天涯沦落人,在元兵穷追不舍之下,他们不得不变姓为“王”。这一行为在赠序作者看来,就像春秋末年的范蠡离开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之后,改名为“鸱夷子皮”一样。

卢浩之墓位于大安大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的王氏家族墓园里,墓碑为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重立,正中间自上而下直书“显宋朝护驾将军卢王大公墓”,落款为“男高明、历代众孙奉祀”。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