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栾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次美国与俄罗斯的卫星撞击事件为太空“交通安全”敲响了警钟。高科技往往是双刃剑,随着航天活动越来越多,“太空垃圾”势必不断增多,人们必须采取新办法来对付这一问题。
庞之浩说,完整卫星在太空相撞的概率非常小。虽然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曾研制过能撞击敌方卫星的卫星,但从未使用过。美国宇航局目前认为,可能是已退役多年的俄罗斯卫星失控进入了“铱33”卫星的运行轨道,导致两星相撞。
“尽管卫星在太空相撞后会产生大量碎片,但这些碎片在飞入地球稠密大气层后,绝大多数碎片会与大气剧烈摩擦,烧成灰烬,”庞之浩说。
庞之浩介绍说,目前防止此类撞击事故的方法有好几种,比如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探测预警,使各种航天器提前躲避“太空垃圾”;将废弃航天器“调遣”到无用的更高轨道或遥控其坠入大海;为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加装防护罩。还有一些概念性防护设计,如让低轨卫星退役后抛出一条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绳索,切割地球磁力线并导电,进而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下拉作用,将卫星拖入地球稠密大气并烧毁。
谈及在现有诸多办法的情况下依然发生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庞之浩说,这提醒人类必须进一步严密监测空间环境,加倍重视废弃卫星等“太空垃圾”对其他航天器甚至地面的威胁。
他表示,各航天国家应联合研究、探讨对付“太空垃圾”的办法,比如共同订立国际公约,建立协调机制,共享监测数据,在卫星制造、发射等方面共同采取旨在减少碎片的防范措施,为卫星退役后预留机动燃料,开发、采用发射后能完整自动飞回地面的火箭级等新技术,为航天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安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