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1999年1月23日在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杭州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王梓祥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振奋精神,应对挑战,扎实工作,战胜困难,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根据统计快报,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9.5%、11.6%和10.7%。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5∶51.8∶39.7。物价指数持续走低,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9.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计划执行总的情况是好的,达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

——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农业基础继续加强。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3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农村经济总收入1140亿元,增长10%。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总产量为175万吨,完成了年初的计划指标。“菜篮子”生产取得新的进展,全市蔬菜总产量175万吨,肉类总产量19.11万吨,水产品产量7.6万吨。开发性农业发展较快,茶叶、蚕茧、干果、竹笋等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27亿元,累计投工4880万工,完成土石方4370万方;改造中低产田7.1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8.7万亩。全年造林6.35万亩。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第二产业稳中有进,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748.83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工交系统开发新产品1190项,新产品产值227.75亿元。超重超速轮胎、无磷洗衣粉、塑钢型材、CD光盘等新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移动通讯设备、空调、彩电等市场适销产品的产量继续增加。全部工业品产销率为95.93%,工业总体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0.45亿元,其中利润34.58亿元,分别增长10.5%和4.7%。企业技术进步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列入国家“双加”技改的杭玻7500吨/年池窑拉丝、华丰纸业高速卷烟纸8#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建筑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增加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生机勃勃,步伐加快领域拓宽。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通过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和成功举办’98杭州金秋国际旅游节,旅游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外游客5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4.6%;接待国内游客2121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1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和2.7%。旅游景区(点)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原有景点不断丰富完善,一批新景点建成开放,一批新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吃、住、行、游、购、娱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内涵不断丰富,旅游管理有所加强。

商贸与旅游相结合,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较快,社会消费品销售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7亿元,增长9.5%。其中市区192.61亿元,增长10.5%;七县(市)135.09亿元,增长8.2%。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产业持续发展。信息、文化、体育、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等非商品性消费的领域有所扩大,逐步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达到93亿元,占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的53%,是历年来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线建设继续加快,全市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防灾抗灾能力有所增强;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供水、供电、通信等能力继续提高;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市区和各县(市)主要城镇的形象明显改观;工业技改、商贸旅游和社会事业等投资也有新的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进度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外贸出口保持较高增幅,扩大开放取得新的进展。我市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了外贸出口的较快增长。全市外贸自营出口16.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到94.9%,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37.9%。

对外招商工作力度加大,利用外资进展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6个,总投资9.82亿美元,协议外资5.14亿美元,分别增长89.9%和84.2%;实际利用外资3.84亿美元,接近上年水平。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6个,总投资和协议外资分别占当年批准数的59.3%和49%。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开放开发取得新的进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引进的协议外资和实际到位资金,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1.8%和49.2%;实现利税21.62亿元,出口创汇3.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5%和59.6%。

对内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市政府适时出台了鼓励外地企业来杭发展的政策,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了丰富多采的经贸合作和交流,促进了杭州经济与全国各地的沟通和融合,吸引了外地一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陆续落户杭州,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我市一些企业开始走出杭州,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金融运行形势平稳。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支基本平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6.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财政预算支出42.45亿元,增长16.6%。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494.82亿元,比年初增加257.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62.05亿元,比年初增加223.24亿元;货币净回笼199.09亿元。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有效生产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的发展。保险业继续较快增长,全年承保金额2871.85亿元,保险费收入20.16亿元。

——科技教育取得新的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开展科技“创先”活动。去年,我市成为全国30个“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之一。继萧山市、西湖区以后,去年又增加了余杭、上城、江干、拱墅4个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1项。高新技术产业有新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所提高。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市属高校招生1940人,中专招生4231人,普通高中招生2.31万人,职业高中招生1.63万人,初中招生7.76万人,小学招生7.19万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蓬勃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和调整挖潜,新增和完善了一批教育设施。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事业日益繁荣,卫生、体育、民政、社会福利等事业健康发展。去年是地方财力对社会事业投入最多的一年。市少儿图书馆、中国印学博物馆、航海俱乐部、陈经纶体校配套设施、市第三医院病房楼、市第一福利院医疗康复用房等项目基本建成,有的已投入使用;杭州游泳馆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社会事业设施落后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变。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通过进一步落实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盘活土地存量,节约非农建设用地,较好地保证了重点建设的用地需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25.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6%。

人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5.8%。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70.12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超过1万元;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分流安置下岗职工4.3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9%,略低于3.2%的计划控制目标。农村扶贫和社会帮困、解困的工作进一步加强,特困企业职工和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比较缓慢,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成长还难尽人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二是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需要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调控目标的安排

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拟安排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农业总产值增长4%;

——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外贸自营出口增长10%;

——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2%;

——商品零售价格涨幅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3.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4‰以内。

上述指标,是指导性、预测性的,是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测算平衡的。这样安排,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续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必要性。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回落,表明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超高速增长已告一段落,经济发展进入常规增长期。因此,继续追求过高的速度是不现实的。但从解决就业和深化改革的要求来说,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回落过快,否则各方面都难以承受。从长远看,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都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速。今年是建国五十周年和杭州解放五十周年,又要迎接澳门回归,保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有利于为办好这两件大事创造良好的氛围。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为7%,全省为9%。我市10%的经济增长速度,既与国家和省的预期目标相衔接,体现了为全国全省多作贡献,又可以激励全市人民增强信心,更好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实现今年经济增长10%的可能性。一是要素供给条件较好。国家外汇和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充足,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的供给能力较强,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市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相当的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支持经济继续适度快速增长。二是三大需求对我市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一定的拉力。国家已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去年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将在今年进一步显现。今年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投资需求将继续对全市经济有较强的拉动。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潜力还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非商品性消费将有较快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有所加大。出口需求虽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继续增长的难度加大,但有利因素仍然不少。特别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能力逐步提高,外贸出口可望继续保持一定增幅。三是我市的新经济增长点正在成长。一批优势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一批重大技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一些新产品开始规模生产,一些高新技术产品逐步成熟;国家级和其他一些开发区进入产出快速增长期;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一批外地企业进杭发展,为我市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其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这些都是我市实现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

第三,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艰巨性。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已发生显著变化,我市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还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竞争能力不强和经济增长素质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近几年人民收入增幅回落和支出增加的心理预期因素等影响,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问题将继续存在。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将继续有部分生产能力退出;乡镇企业进入调整提高期,其增长速度和效益在短期内难有大的回升。这些都将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10%的经济增长率,既是必要的,有可能实现的,又是十分艰巨的。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并做到扎扎实实,没有水份,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需要付出相当艰苦的努力。

三、实现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对策措施

实现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增强素质、提高效益的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效益农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发展效益农业和搞好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1)继续抓好粮食和“菜篮子”生产。计划全年粮食复种面积512万亩,总产量168万吨。要继续推广先进栽培技术,采用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搞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菜、肉、鱼、禽、蛋、奶的生产和供应。市区年内再建设8000亩新的蔬菜基地。全市蔬菜总产量180万吨,肉类总产量19.5万吨、淡水鱼总产量7.5万吨。(2)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基地,培育和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3)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抓好造田造地,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具体任务和目标是:投工3870万工,完成土石方3500万方;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建设标准堤塘1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造田造地2.5万亩,灾毁土地复垦率达到85%以上;加快钱塘江、富春江、苕溪的标准堤塘建设和加固,继续绿化造林,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积极做好水涛庄水库、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等的前期工作,为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4)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要切实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5)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把企业转制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结合起来,着重在完善机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实行分类指导,抓好重点骨干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块状经济,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现代化集镇、提高城镇化水平结合起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使之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集聚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生产要素和商品的集散地。

2、扩大投资,开拓市场,促进投资与消费双向启动。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426亿元左右,增长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0%,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在保持适度投资总规模的同时,要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投资的重点是:以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治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要的旅游、商贸和社会事业等第三产业项目;重大的成片旧城改造及经济适用房建设等。要结合“十五”计划研究,制订杭州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围绕城市化这个大目标,有计划、高起点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很重,工作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抓住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关键环节,规范、完善招投标和施工监理制度,实行公开、公平竞争,健全、强化监督机制。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搞好建设资金的落实和平衡。在继续增加国有单位投资的同时,要在融资渠道等方面创造必要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增加非国有单位的投资。三是根据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国家对建设用地进一步从严控制的现实情况,要在继续加强非农建设用地控制、积极盘活土地存量、搞好土地占补平衡的同时,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重点项目,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四是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各有关管理部门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前期协调及资金落实等服务工作,促进重点建设顺利进行。

继续以旅游商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这既是确保今年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我市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宣传促销,精心安排和组织好春、秋两季的旅游节庆活动;继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大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争取全年接待境外游客52.5万人次,旅游创汇2.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185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158亿元。充分挖掘和发挥杭州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进一步提高现有景点吸引力的同时,加快市区和县(市)旅游新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加快发展商务、会展、购物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搞好搞活杭州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扩大旅游购物消费,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杭产品销售、推动商贸业繁荣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更好、更有力地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强化促销,扩大消费,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要加快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探索大件高档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形式,鼓励和促进消费。要认真研究农村市场的变化,积极组织好农村适销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结合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农村电价,改善消费环境,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话等商品更多更快地进入农民家庭创造条件。

积极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抓紧出台货币化分房的政策,加快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制订完善购房入户等配套政策措施,增加购房信贷,合理控制房价,刺激住房需求,尽快把住宅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发展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产业。要针对居民非商品性消费不断扩大的新特点,拓展消费领域,开发消费市场,推进信息、体育、文化、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等行业的产业化。

3、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第二产业。要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一是抓紧研究制订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努力增加财政、信贷投入,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投入机制。三要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化步伐。强化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扩大数字技术产品、生物工程产品、新特药品和环保设备等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继续推进“产学研”工程,加强与浙大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发明专利、科研成果等技术要素入股,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认真研究、制订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对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改的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在抓紧抓好中策橡胶30万套全钢丝子午线载重轮胎、西泠集团无氟压缩机生产线改造等重点技改项目实施的同时,加大企业技术开发力度,增加项目储备,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对纺化、丝绸和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要通过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和必要的增量投入,应用高新技术,促进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今年是实施企业改革三年规划的关键一年,必须抓住重点,打好攻坚战。要继续扶优扶强,促进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和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采取一厂一策,落实扭亏解困措施,努力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尽早摆脱困境。

努力开拓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好有效生产。各类企业都要进一步树立市场观念,从被动适应市场转向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需求;搞好市场定位,努力开发新产品,加强企业管理,组织规模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4、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和国内经济合作健康发展。要认真研究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继续实施“大经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三大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一是继续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扶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我市外贸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市场,在巩固和扩大欧美、日本和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拉美、东欧、中东、南部非洲等新的市场。三是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大力扶持各类企业自营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带料加工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努力保持利用外资稳步增长。要充分发挥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领域和渠道,提高引资质量和效益。着力吸引境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杭投资,兴办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工程和项目。在做好直接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继续扩大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建立外债偿还基金,强化外债清欠工作。

进一步抓好开发区建设。在确保已开发区块经济快速增长,发挥效益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区块的开发建设。重点抓紧抓好东方通信城、高新软件园、罗纳普朗克农药等项目的实施。要切实加强对进区企业的管理,搞好服务,使开发区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作用、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

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国内经济合作。要完善内联鼓励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拆除围墙,降低门槛”,热情欢迎和吸引外地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及高新技术企业来杭投资兴业。各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引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帮助外地投资者排忧解难,使进杭企业和我市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同时,继续鼓励本市企业去外地投资置业,谋求发展。

5、统筹安排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科技创先活动,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努力营造科技进步的环境和氛围。要继续实施“钱江科技潮”工程,努力增加科技投入,围绕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组织好科技攻关,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订和完善扶持、鼓励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争取在高级人才引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和科技奖励措施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建设科技大厦,建成使用市科技教育活动大楼。

坚持教育优先,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继续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发展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段教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对下岗、转岗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稳步推进市属高校体制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要通过增加投入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在增加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硬件建设,年内建成拱北中学、蒋村中学,开工建设江南、三墩两所高级中学,对杭州高级中学进行改扩建。同时要盘活存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证有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要继续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

按照创文化名城的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认真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继续搞好“东海明珠”工程建设,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巩固和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推广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整体水平。要继续改善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要进一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年内建成杭州游泳馆、红星剧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杭州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完成市一医院门诊楼改扩建工程。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针对人口老龄化,切实加强老龄工作。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抓好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千岛湖及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流域的水体保护,巩固和提高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开始进行西湖底泥疏浚和运河市区段及其他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各县(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全市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74%、85%和85%。要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执行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千方百计节约非农建设用地。要努力做好节水、节能、节材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统一思想,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奠定跨世纪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努力奋斗!

附:

1、1999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调控目标(草案)

2、1999年杭州市主要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