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地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其所屬連鎖型態、連鎖系統及其經營效率。研究對象以 27家台灣地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為主,首先依據直營連鎖、 租賃連鎖、管理契約連鎖、特許加盟連鎖、業務聯繫連鎖及會員連鎖等六種旅館連鎖型態做一分類,再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依據交通部觀光局每年度調查統計之台灣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營運分析報告含1998、1999二年度的行政資料,進行經營效率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998年有效率單位為台北凱悅、西華、遠東國際、台北晶華、台中福華及日月潭中信等六家國際觀光旅館;1999年則為台北凱悅、西華、台北晶華、台北老爺、知本老爺、台中福華、墾丁福華及花蓮中信等八家國際觀光旅館;兩年度皆為有效率單位者為台北凱悅、西華、台北晶華、台中福華等四家。而管理契約連鎖、會員連鎖為經營效率較佳的兩種國際觀光旅館之連鎖型態。

【關鍵字】 連鎖國際觀光旅館、經營效率、資料包絡分析法。

近年來,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通訊 …… ..等是所有經濟產業中的明星,但隨著2001年初一波無預警的經濟不景氣,加上企業因成本因素而不斷外移大陸,產生產業空洞化的現象,儘管政府有關單位大聲急呼 根留台灣 ,似乎還是擋不住這股熱潮。此時,相關單位才赫然發現,觀光產業可能是 根留台灣 、永續經營的產業之一,此乃因其產業特性所致。以觀光產業中的旅館業為例,因其受環境限制相當大、固定成本高,一但興建後就無法遷移,當然不會有外移現象之產生。所以在行政院推動的 8100台灣啟動的活動中,預計投入8100億的經費擴張內需、活絡景氣,而觀光產業便被列為一重點項目,被期望能扮演火車頭的功能,提振整個經濟景氣。由此可見,觀光產業在未來會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隨著經濟的持續不斷發展,台灣地區已由以往第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經過第二級產業(製造業)轉型至第三級產業(金融、保險、觀光等服務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 2000年台灣地區國民生產毛額為9685939百萬元,服務業的產值就已達到6351826百萬元,佔全部國民生產毛額的65.6﹪,服務業的就業人員也佔54.98﹪,可見服務業對國家整體經濟的重要性。而觀光產業係一典型的綜合性服務業,舉凡交通運輸、住宿、娛樂、餐飲、、、等,皆包含於其範圍內,對外匯收入有一定之貢獻,以交通部觀光局所作的調查,1999年的觀光外匯收入為35億7千1百萬美元,佔GDP的1.24﹪。其中,又以提供住宿、餐飲、社交、購物、會議場所等功能的旅館業佔有最關鍵的地位,1999年每一來華旅客平均每日消費額為191.35美元,旅館支出為79.7美元,佔全部消費的41.7﹪,重要性可見一般,也顯示旅館業在觀光產業發展中所扮演之角色。

旅館業者夾其品牌發展連鎖系統,不論是本土或國際連鎖系統,皆是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旅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造成市場區隔,爭取更多的利潤。連鎖化似乎是旅館業的一個趨勢,然加入何種連鎖型態對其經營效率會有直接助益?則是業者需要考量的重點。

回顧國內外文獻,針對旅館業所作的研究頗多,但卻無針對連鎖旅館做經營效率之衡量,因此本研究嘗試以台灣地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為對象,探討其經營之效率,以期能達到下列之目的:

一、探討台灣地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分佈特性及選擇經營之連鎖型態。

二、探討台灣地區各連鎖國際觀光旅館系統之營運現況。

三、分析台灣地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經營投入 -產出效率。

四、探討不同連鎖型態之旅館業者欲達最適之營運效率時,所需調整採行之策

台灣地區的旅館可分為觀光旅館與一般旅館,觀光旅館依交通部觀光局的「觀光旅館業管理規則」中規定之「國際觀光旅館建築及設備標準」,區分為國際觀光旅館(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及一般觀光旅館(Tourist Hotel),國際觀光旅館在專用標籤上是屬於四、五朵梅花;一般觀光旅館則是屬於二至三朵梅花。

發展觀光條例第二條中指出,所謂觀光事業:指有關觀光資源之開發、建設與維護,觀光設備之興建、改善及為觀光旅客旅遊、食宿提供服務與便利之事業。觀光旅館業:指經營觀光旅館,接待觀光客住宿及提供服務之事業。另在第十九條中規定其業務範圍:

1.客房出租。

2.附設餐廳、咖啡廳、酒吧間。

3.國際會議廳。

4.其他經交通部核准與觀光旅館有關之業務。

吳政和( 1992 )認為「三家以上的旅館,以一種或多種合作的方式聯合經營,共謀利益與發展,稱之為連鎖旅館。」美國旅館及汽車旅館協會亦規定,三家以上組成者,才稱連鎖旅館。另外,李欽明( 1998 )「旅館連鎖經營( Hotel Chain )指在本國或全球各地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二個以上的旅館,以相同的店名和商標、一制式化的經營管理、標準的操作程序和服務方式,來進行聯合經營的企業。」何西哲認為「二家以上的旅館,以某種形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團體,這個團體稱為連鎖旅館( Hotel Chain )。」綜合上述,廣義認知上若有兩家以上的旅館以合作的方式聯合經營者,就可稱為連鎖旅館,且也可達到某部份聯合促銷、降低經營成本的效果。

陳亦穎等人( 2000)提出旅館的連鎖型態可分為六種,依涉入程度的高低可分為:直營連鎖(company owned)、租賃連鎖(lease)、管理契約連鎖(management contract)、特許加盟連鎖(franchise)、業務聯繫連鎖(voluntary)、會員連鎖(conferral)。其中直營連鎖乃涉入程度最高的一種,所有的資源設備、軟體硬體皆為連鎖主體所有,經營管理方式亦是連鎖主體全權掌控,風險及盈虧自己承擔。會員連鎖涉入程度最低,屬於公會型連鎖。而租賃連鎖則與直營連鎖差別不大,差別在土地建築及硬體是向原資本主租賃而來,而經營管理方面亦如直營連鎖由連鎖主體負責。管理契約連鎖亦即透過資本主與連鎖主體間簽訂管理契約,由連鎖主體代為管理經營。第四種特許加盟連鎖是利用授權加盟的方式,透過技術指導及名稱的移轉來連鎖經營。業務聯繫連鎖則強調其廣告,訂房特性的連鎖。旅館主要連鎖型態如同上述六種,但在同一種連鎖型態中,有時還是會因契約訂定之經營方式、範圍及彼此間權利義務不同而有所差異。表1即依土地設備所有權、經營方式、連鎖方式、人事安排、人員訓練、旅館名稱、收入來源等,將上述六種型態作一比較。

1 旅館連鎖型態

就國內國際觀光旅館連鎖型態而言 ,直營連鎖皆是屬於本土連鎖系統,如老爺、國賓、福華、晶華、中信等,國際連鎖系統則是透過管理契約連鎖、特許加盟連鎖、業務聯繫連鎖及會員連鎖等方式與國內旅館業者結合。直營連鎖須面臨高土地成本、資金等壓力,屬於外商的國際連鎖旅館業者並不願意承受如此的高風險,故避免此種連鎖型態,而以收取管理費、權利金的連鎖型態為主。而台北老爺大酒店不僅是屬於老爺大飯店直營連鎖系統系列之一,也委託 Nikko經營管理;台北國賓大飯店、台北福華大飯店同樣皆有各自的直營連鎖系統,但同時也加入SRS國際訂房系統。由此可知,國內國際觀光旅館連鎖型態已朝全方位且多樣化方式合作經營。

二、國內外旅館經營效率之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於國際觀光旅館的研究文獻不再少,但大多著重於消費者行為、關鍵成功因素及管理面的策略分析等(巫立宇, 1991;陳學先,1993;謝銘原,2000),而利用財務構面資料衡量旅館經營效率的研究則相當有限。本研究將近五年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為衡量效率方法之相關文獻整理如下(詳見表2):

此六篇研究均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為研究工具,但在研究對象及模式設定上都有所區隔。顏昌華( 1997)只單一利用CCR模式;陳鴻宜(2000)則再加上BCC模式以衡量休閒渡假旅館的純粹技術效率;鄭敏玉(2000)結合PZB服務品質模式,運用質與量兩種方法確實評估經營效率;黃旭男、張德儀(2000)則是討論1992年至1999年間跨期經營效率消長之情形;Morey&Dittman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旅館總經理之經營績效;Anderson, Fok and Scott則以資料包絡分析法之CCR與BCC模式純粹探討旅館產業內之各項經營效率。此外,陳鴻宜(2000)於研究建議中曾提及「休閒渡假旅館之經營類型應朝向連鎖經營為主」;而鄭敏玉(2000)也提出「非獨立經營之旅館業者不論在服務品質或經營效率上的表現均明顯優於獨立經營之旅館,顯示有藉由外力輔助經營之業者在經營管理上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可做為獨立旅館經營之參考」。綜合上述,國外文獻尚未直接探討連鎖型態對經營效率之影響;而國內研究結論或建議中雖皆有提到連鎖旅館經營效率高於獨立經營之旅館,業者應朝向連鎖化經營,但連鎖之種類、型態相當多樣,何種才是經營效率最佳者?則有待本研究更進一步探討。

國內外旅館經營效率相關研究文獻

社會資源有限,如何將有限的社會資源作最佳的配置,一直是大眾關心的課題,而在經濟學中,即是探討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最有效率的分配。故長久以來,效能( 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一直被經濟學家、管理學者及企業主所重視,但效能與效率又是什麼呢?效能 就是做對的事 doing right things);效率則是 把事做對 doing things right),所以說,效能與效率間是有相互牽連的關係。若以投入、產出而言,管理者以固定的投入生產較多的產出;或以較少的投入生產同樣的產出,我們就可稱為其具有效率,若產出達到管理者預設的目標時,就稱為具有效能。

效率的最基本概念即是投入與產出間之比值,以較少投入生產相同產出;或是以同樣投入得出較多產出,皆可謂為具生產效率。而資料包絡分析法是依 Farrell(1957)根據柏雷托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ity),如黃旭男(1993)所言「無法在不損及某些人的情況下,而有益於另一些人之境界」提出之邊界分析(Frontier Analysis)觀念而來。Farrell首先提出生產邊界(Production Frontier)為衡量效率的基礎,假設一生產函數Y*=f(X 1 ,X 2 ),其中Y*為生產因素X 1 、X 2 之組合所能達到的最大產出水準,若實際產出Y等於其潛在最大產出Y*,則言具有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反之,實際產出Y小於潛在最大產出水準Y*,則稱為技術無效率(technical inefficiency)。廠商之生產效率可由實際產出與潛在最大產出水準之比(Y/ Y*)加以衡量(詳見表3)。

舉例而言,假設使用兩種投入 X 1 、X 2 生產一種產出Y 1 ,如圖1共有A、B、C、D、E等五個決策單位,每一DMU均使用不同數量之投入生產單一產出,表3為投入產出資料。再將最有效率的點C、D、E以直線相連接,形成等產量曲線(isoquant),C、D、E稱為效率邊界(efficiency frontier),C、D、E因座落在等產量曲線上,其相對效率值為1,即為相對有效率,A、B則為相對無效率。效率值之衡量為觀測值至原點之距離與效率邊界到原點之距離的比值,所以,以A點而言,其相對效率值為OA /OA,此時稱A A之投射(projection),而OA係為OC與OD之線性組合,所以稱C、D為A之參考集合(reference set)。同理,B之相對效率值為OB /OB,D、E為B之參考集合(詳見圖1)。

3 投入產出資料

資料包絡分析法乃追溯以上所言 Farrell的生產邊界概念而逐步成形,Farrell在假設廠商具有固定規模報酬下,以單位等產量曲線(unit isoquant)說明如何利用實際觀察點與等產量曲線邊界的關係求得技術效率的大小。之後由Charnes、Cooper及Rhodes(1978)等三人建立一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模式,以處理多產出及多投入的效率衡量問題,至此,始稱為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簡稱為CCR模式。此外,Charnes等三人經衡量Farrell的技術效率-假設固定規模報酬下的相對效率後發現,當規模報酬變動時,導致技術無效率的原因可能來自於運作規模不當。為細分技術無效率的原因Banker、Charnes and Cooper(1984)等三人假設變動規模報酬,以求純粹技術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並將其稱為BCC模式。

資料包絡分析法是一種非參數法( non-parametric method)的效率衡量方法,為衡量多項投入、多項產出之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DMU)相對效率的一種方法( Jayashree 1991 Thanassoulis , et al. 1996 )。利用線性規劃的方式將 DMU的多項投入、多項產出轉換成單一的績效衡量,DEA並不須預設函數關係,只須假定多項的投入因素會創造出一個產出集合。將欲評估的決策單位選取觀測值,經由數學線性規劃模式求得效率邊界(efficiency frontier)上的點,連接這些點即構成所謂的包絡線,所謂的觀測值是指廠商之投入與產出比例,DEA將其投射(map)到空間中,以尋求最高產出或最低投入邊界。DMU若落在效率邊界上者,即被稱為相對有效率單位,其相對效率值為1;若不落於邊界上者,則是為相對無效率者,其相對效率值介於0與1之間。其有三點基本假設(陳鴻宜,2000):

生產邊界( Production Frontier)由最有效率的組織組成,無效率組織在此邊界之下。

所有被評估單位均假設固定規模報酬(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生產邊界凸向( convex)原點且每一斜率皆不為正。

將具有效率的生產點連接成生產邊界,任一點與邊界的差距即為該生產點非效率值,而該值可用來衡量每一生產點的相對效率值與改善的空間。爰此,此概念可被應用於衡量連鎖國際觀光旅館投入 -產出效率,判別有效率單位及無效率單位,進而求取各旅館連鎖型態之整體效率,比較其優劣,作為業者選擇連鎖型態之參考。

參、研究設計

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決策單位( DMU)之界定

截至 2001年6月為止,台灣地區共有27家國際觀光旅館加入連鎖系統,17家分布於北部區域(台北、桃園、新竹);3家於中部地區(台中、南投);4家位於南部地區(高雄、屏東);最後3家則是在東部區域(花蓮、台東),詳見表4。 台北市為連鎖國際觀光旅館最集中之地區,共有 14家佔全體的51.85﹪;次為高雄市3家;台中、新竹、花蓮皆2家;桃園、南投、屏東、台東等只有1家。台北市為首善之都,國際化程度深,各企業總部大多也設於此地,商務、會議活動頻繁,再加上來台觀光人士又以台北為主要停留根據地。因此,台北市地區的連鎖國際觀光旅館幾乎每一家都是加入國際連鎖系統,以期能獲取最新經營技術,掌握國際情勢變化以調整經營策略,並透過聯合訂房、國際行銷之手段增益經營績效。

此外,陽明山中國麗緻大飯店係 2000年11月接受麗緻管理顧問公司的管理契約連鎖;寰鼎大溪別館則是1999年11月加入 The Westin Hotels Resorts 礙於本研究乃以 1998、1999年度資料為研究範圍,故不對此兩家國際觀光旅館進行相對效率分析,以符合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定義。另外,1999年921地震導致日月潭中信大飯店全毀,其年度資料並不完全,所以並不對其作1999年之經營效率分析。六福皇宮、高雄晶華為1999年底開幕;新竹國賓則是2000年底試營運,皆不在本研究的年度設定範圍內,因此將其排除於決策單位(DMU)之外。

在旅館決策單位 (DMU)之選取上,Golany&Roll(1989)認為必須符合兩項條件:

1)同質性(homogeneous):各DMU須具相同目標或工作,並在相同的市場狀況(market condition)下運作,且其投入產出要素必須相同。

2)DMU的數量至少需為投入產出變數個數總合的二倍。

本研究之 DMU選定以於民國88年前已加入連鎖系統之國際觀光旅館為對象,經由上述條件篩選後,實際參與評量的DMU,1998年有20家、1999年則有21家,符合以上所言之兩項條件。之後,依交通部觀光局每年度對該單位調查統計之台灣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營運分析報告含1998、1999二年度的行政資料,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進行台灣地區連鎖國際觀光旅館經營效率之分析。

二、台灣連鎖國際觀光旅館投入產出變數之選取

本研究參酌國內外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針對國際觀光旅館經營效率相關研究所選取之投入產出項,再就經濟學中生產函數的概念,一般企業在投入變數上主要分土地、勞動、資本;企業能力等四部分;至於產出方面,營利組織追求利潤極大化,也就是最高的營業收入。由於旅館業為典型的營利組織。因此,本研究選取下列影響連鎖旅館經營效率之因子做投入、產出項之分析。

1)投入項:

員工人數(人):旅館業為勞動密集產業,薪資費用往往是營業費用中最主要的部分,且其是生產函數中的勞動要素。員工人數是指旅館中所有的總員工人數。

房間數(間):房間數多寡會決定營收之高低,房間數也正是固定資本的部份,所以將房間數列到投入項中有其必要性。

總營業支出(元):成本概念中主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部份,總營業支出可視為兩者相加之總成本,總營業支出大致可分為薪資及相關費用、餐飲成本、水電燃料費、折舊費、修繕維護費、洗衣成本等。

2)產出項:

總營業收入(元):總營業收入主分為客房收入、餐飲收入、洗衣收入、店舖租金收入、附屬營業部份收入、服務費收入及其他營業收入等。

住用率(﹪):客房出租是國際觀光旅館主要業務之一,故客房住宿率為反映其營運狀況重要指標。住宿率為客房實際出租數與所能提供客房出租數之比。

三、台灣連鎖國際觀光旅館經營效率衡量模式

(一) CCR模式

假設有 n個DMU,各DMU i (i=1, ,n)均使用m種投入Xi(j=1, ,m),生產s種產出Yr(r=1, ..,s):

h k =

經由 CCR模式計算得到整體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的相對效率值若為1,即表示此DMU為有效率單位;若相對效率值介於0與1之間,則此DMU為無效率單位。因此,CCR模式可被應用於求取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技術效率,藉以了解其整體資源運用是否達到有效率地步。

(二) BCC模式

BCC模式是假設在變動規模報酬下,衡量各DMU純粹技術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

h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