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马友友再次获得43届格莱美大奖。迫于公众和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维也纳国家剧院再次向马友友发出邀请。
2005年,曾经为《星球大战》等片配乐的好莱坞配乐者
约翰·威廉姆斯
宣布,自己将和马友友合作共同完成《艺伎回忆录》的配乐。使得该片在2006年的奥斯卡中,不仅仅将在表演奖项上同各类影片一争高下,在音乐上已经比其他影片“先走了一步”。
2006年,马友友回到故乡宁波举行《巴赫之旅》大提琴独奏音乐会,虽然是第一次踏上故乡宁波的土地,他手捧鲜花,不停地向大家招手致意,毫无漂泊海外游子对故乡的陌生之感。
2007年,世界特奥会开幕式上马友友和他率领的“丝绸之路”合奏团参演了此次开幕式。谭盾为会旗入场仪式谱写音乐并担任现场交响乐指挥。
2009年1月20日,马友友在美国总统
奥巴马
的就职典礼中演出
,他领衔表演四重奏,四重奏由马友友、
伊扎克·帕尔曼
、盖布莉叶拉·蒙泰与安东尼·麦吉尔共同担纲。此后,奥巴马手按
林肯
当年宣誓用的《
圣经
》宣誓就职,并发表就职演说。
201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2010年度总统自由勋章颁发给了包括马友友在内的15名人士
。同年马友友获得美国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他的跨界新专辑《圈羊四重奏》也全球发行,合作对象是低音提琴家埃德加·迈尔、曼陀林手克里斯·席尔和小提琴家斯图尔特·邓肯。
2012年,马友友第一次在重庆演出,携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共同上演《马友友和凯瑟琳·斯托特音乐会》,在此次重庆演出之前,马友友只在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五个城市开过音乐会,重庆是马友友在西南地区的第一场音乐会。就是这第一场音乐会,筹办时间却长达四年。
2013年8月6日,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上——郎朗与马友友先后亮相,两位音乐家先后奉献了一场华人艺术家“背靠背”音乐会。马友友倾情奉献了经典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2014年,马友友率丝绸之路合奏团亮相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当晚,这支“国际乐队”以《丝绸之路组曲》揭开演出的神秘面纱。此外,还上演了吴蛮的《夜深沉》,打击乐作品《编织》以及凯伊汉·卡尔霍的《万马奔腾》、克里斯托弗·阿德勒的《皇宫之乐》、桑迪普·达斯的《斯瑞斯蒂》等风格迥异的作品。
2016年,马友友仍然在进行着他的丝绸之路计划
。在
香港艺术中心
音乐厅,以一曲赵麟的大提琴、笙协奏曲《度》,为
香港管弦乐团
2016-2017音乐季作开幕演出
。马友友、吴彤、余隆携《度》,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先后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分别与
西安交响乐团
、
兰州交响乐团
、
新疆爱乐乐团
合作举办三场西部音乐会
。11月16日,马友友北京场巡演在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举办。以往丝路乐团的巡演,都是来自中国的音乐人吴彤大多奔赴国外在世界各地演出,而这一次则是回到中国
。
2017年1月15日,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正式闭幕
,此次音乐周,迈克尔·斯特恩和马友友带着临时组建了9天的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青年艺术家们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一场音乐会。
1977年,马友友与长期交往的女友
吉儿·哈诺尔
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小孩,分别叫做尼可拉斯与艾蜜莉。马友友的姊姊马友承也是小提琴家,她与吉他手麦可·达德普结婚。两个家庭在纽约长岛经营儿童交响乐团协会。
马友友演奏使用的两把大提琴,其中一把叫做“蒙塔尼亚纳大提琴”,绰号为“矮牵牛花”。这把大提琴制作于1733年,价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1999年,马友友在纽约演出时将这把大提琴丢在了出租车上,后来被出租车司机送了回来。为此,马友友特意为纽约的出租车录制了一段公益广告,广告词就是“乘客您好,我是马友友,请带好您的物品,不要像我那样落在车上
。”
他的另一把大提琴名为“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是用大提琴家、作曲家
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
的名字命名。这把琴制作于1712年,价值上亿人民币
,该琴原属于
杰奎琳·杜普蕾
,她去世后,该琴被拍卖,新的买家虽然不知何人,但这位收藏家仍然决定将此琴继续借给马友友使用。
他的演奏有如上帝驾临,因为乔布斯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他是全球最伟大的古典音乐演奏家之一,更是全球最有创造力、最多元化的音乐家之一。他的琴声总让人流泪,眼睛湿润,心里充满着爱和无边的思想,友友的音乐让世界连在了一起。
(
乔布斯
、奥巴马、
谭盾
评)
他是与
格莱美
结缘次数最多的华人音乐家,他已经17次获得格莱美各项殊荣。尤为难得的是,擅古典演奏的他相较于其他古典音乐家更具“兼容性”,比如他一时兴起同友人跨界合作的唱片《马友友和朋友们:为快乐与和平歌唱》,也能轻轻松松将格莱美“最佳民谣专辑奖”收入囊中。
(南京日报评)
他借着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等,马友友都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象力的元素。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他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他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
(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