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披上绿毯,绿树吐出新芽,临江步道、亲水景观初见雏形……早春四月,走进长江张家港湾,只见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12公里长江岸线的生态提升工程已全面复工。
曾经,这里是张家港以港兴市战略的“起跑线”,敢闯敢拼的张家港人高举“张家港精神”旗帜,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跑出了临江工业城市崛起的“张家港速度”。
如今,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生态长江的新征程中,这里再次成为践行高质量发展、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
2019年下半年以来,张家港投资37.6亿元,实施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着力推进“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湾”四个“最美”建设,还绿于江,还江于民,擘画“江海交汇第一湾”生态新画像。
一座沿江现代港口城市的绿色选择
江水摇荡绿影、护坡绿草如盖、防护林郁郁葱葱……张家港湾原拦门沙码头区域,一片绿意盎然。通过对200余亩滩涂整治复绿,曾经的沿江污染“老大难”,如今已成为张家港湾生态重塑的“新锚点”。
滚滚长江,绵延万里,由西向东超过90度的弯道共有181道,第一道在云南丽江,最后一道在江苏张家港,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
因水而生,依港而兴,张家港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多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长江边的“穷沙洲”蝶变为沿江现代港口城市。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些许遗憾。“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存在着岸线过度开发和低效利用的情况,尤其是12公里长的张家港湾这一段最为典型。”张家港市委常委、副市长卞东方说。
以原拦门沙码头区域为例,最兴盛时,1.53公里的岸线上,密布着8处建材码头、7万平方米堆场,砂石遍地、环境脏乱。“遇到大风天气,眼睛都睁不开。”张家港市住建局园林处主任陆洪鑫回忆说。
除了码头林立,此前张家港湾沿岸还建有一个大型船厂,同时分布着大量畜禽养殖户和违建房屋。
“散乱污”遍地,非法码头“围江”,让张家港湾不堪重负。“临江不见江,近水难近水”也成为张家港人的心结。
如何让张家港湾更好地发挥出生态资源效应,造福百姓,被提上了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当时张家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张家港湾及其身后10平方公里腹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临江工业园区,这样短期内产出快,效益高;另一个则是进行生态修复,不但要对临江工业企业和码头“动手术”,还涉及到大量临江养殖户的迁出和违章搭建的拆除,难度不小。
如何选择?“长江生态资源是唯一的,不可逆的,‘还绿于江、还江于民’,这个意义远远大于短期的经济效益。”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给出答案。
为坚决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去年下半年,张家港市编制张家港湾建设规划,全面启动生态提升工程。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交通道路优化“五大工程”同步推进,将占张家港湾四分之三的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打造140万平方米具有大江风貌的滨江亲水景观带,整个工程总投资超过37亿元。
“张家港湾建设的核心是生态保护,在长江滩涂区域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建设,着力修复生态基底,使其恢复为原生的自然长江滩涂湿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说,“把张家港湾真正打造成为记得住乡愁、看得到江海交汇的生态修复‘第一湾’。这是张家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对张家港人民负责,对长江负责的唯一选择。”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态硬仗
在张家港湾的最东头,远远就能看到两个高大的龙门吊。它们曾是当地企业海宏海工船厂的发展见证,如今则成为张家港湾工业遗址记忆公园的“新地标”。
“保留这两个龙门吊,就是让大家看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张家港保税区规划建设局绿化科科长袁冬介绍,海宏海工船厂原本占地100余亩,占用长江岸线621米。此前,场地内堆满了废旧钢材、报废船只和各种作业产生的钢渣废屑,属于典型的“散乱污”。
“船厂喷砂作业,如果遇到西北风,会飘出去几百米远,家门都不敢开。”朝南村村民陈关清的家距离船厂不到100米,他说,用“灰头土脸”来形容这些年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
去年下半年,随着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全面关停海宏海工船厂列入整治计划。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德积办事处副主任王浈说:“企业主开始不理解,我们多次上门沟通,协商拆除方案,终于在去年底完成了企业的整体拆迁和搬离。”
随后,张家港在这一区域打造工业遗址记忆公园,引水入滩,建设7.2万平方米生物多样、滞缓潮汐、生态净化的水陆交错带,让市民亲江近水零距离。
“等这里建好了,开门就能看到长江,出门就能逛公园,想想心里都觉得敞亮。”现在,陈关清每天会到长江边转转,盼着张家港湾早日建成。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工程建设的脚步。如果错过了这个春天就错过了植树造林、沿江绿化的最佳时机,如果主汛期来临前不能完成百年一遇江堤的建设,就要再等上一年。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国强说:“张家港湾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工程,等不得,也慢不得!”
今年2月21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张家港湾成该市第一个全面复工的工程建设类项目,近300名工人昼夜奋战在建设一线,仅用一个月就增植绿化6800余株,占到整个张家港湾绿化任务的70%;为了加速百年一遇江堤建设,张家港市水务集团加班加点抢抓工期,并在新老江堤的结合处加铺土工格栅,最大程度减少江堤沉降风险,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硬是把原本1年的工程量压缩到8个月完成。
潘国强说:“张家港湾的建设是一场生态硬仗,必须要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与时间赛跑,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出来,全力攻坚,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把张家港湾打造成长江最美的一道湾。”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张家港湾原拦门沙码头区域,一座30多米高的海事灯塔矗立在江岸边。过去,它是过往船只的指路明灯;如今,它将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张家港湾绿色转型的“新航标”。
该项目负责人陈光荣介绍:“我们准备把海事灯塔改造成鲤鱼形状的观景台,称为‘鱼跃龙门’,将来游客可以登上改造之后的灯塔,观赏长江的壮丽风景。”
打造亲江近水的生态空间,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是张家港湾生态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张家港湾12公里的江岸线上,85%由江滩湿地和江边农田组成,良好的生态使得这里成为长江鱼类洄游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今后,这里的生态不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沿江还将建设亲水平台和慢行系统,为广大市民留足亲水空间。
同时,施工方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快速植生垫”技术打造生态护坡,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为江堤披上“绿装”。
正在建设的滨江广场上,5个灰白色的“小房子”十分显眼,它们是由永钢集团用废钢渣3D打印出的绿色建筑。张家港湾5个景观节点的服务用房以及座椅、花坛等配套设施将全部采用这一环保方式,简约时尚,尽显“生态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生态回补之后,张家港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地处张家港湾中段的永兴村把“最美江村”建设与村道绿化补植、交通道路优化、河道整治、截污纳管工程、三优三保、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村庄建设等工作相融合,高标准打造以江畔风光为特色、红色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景观村庄。
当地村民方金付养了500只鸭子,为支持沿江环境整治,他主动拆除了鸭棚,现在正全身心投入到村里300亩永兴生态园的建设中去。方金付说:“张家港湾变美了,村庄环境变好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也有新期待。”
永兴村党总支书记黄学贤介绍,目前,村里已经成立了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准备整合农家乐、采摘园、民宿区,组成田园综合体,把张家港湾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转变为富民增收的发展红利。
张家港还将在提档升级民宿休闲、传统种植、江滩芦苇观光三大产业的基础上,呼应双山、香山两大生态地标,推动形成“山的形状、岛的韵味、江的风情”滨江特色,将张家港湾打造成长三角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苏ICP备10219514号-1
网站标识码:3205000002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0561号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支持
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