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踢足球的茄子  ·  Amazon Live·  10 月前    · 
决策树总结(三)剪枝

决策树总结(三)剪枝

什么是剪枝?

顾名思义,剪枝就是指将决策树的某些内部节点下面的节点都删掉,留下来的内部决策节点作为叶子节点。

为什么需要剪枝?

决策树是充分考虑了所有的数据点而生成的复杂树,它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正确的分类训练样本,不停地对结点进行划分,因此这会导致整棵树的分支过多,造成决策树很庞大。决策树过于庞大,有可能出现过拟合的情况,决策树越复杂,过拟合的程度会越高。

所以,为了避免过拟合,咱们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剪枝策略,分别是 预剪枝 后剪枝

下面还是通过西瓜这个例子来讲解。(还是西瓜书中的数据集)

与上面数据集不同的是,把原来的17个样本进行整理,10个样本(编号为1,2,3,6,7,10,14,15,16,17)作为训练集,7个样本(编号为4,5,8,9,11,12,13)作为测试集。( 这种留出一部分数据集作为测试集的方法作为“留出法”,西瓜书中用的就是“留出法” )

首先,先按照信息增益对这10个训练样本构造决策树,方法还是和上面的ID3算法提到的一样。

先计算最开始的训练样本的熵。好瓜有5个,坏瓜有5个,则信息熵为

Ent(D)=-(\frac{5}{10}\log_2\frac{5}{10}+\frac{5}{10}\log_2\frac{5}{10})=1\\ 再计算按照各个属性划分后的信息熵:

Ent(D_{色泽})=\frac{4}{10}\times(-\frac{2}{4}\log_2\frac{2}{4}-\frac{2}{4}\log_2\frac{2}{4})+\frac{4}{10}\times(-\frac{3}{4}\log_2\frac{3}{4}-\frac{3}{4}\log_2\frac{3}{4})\\+\frac{2}{10}\times(-1\log_21)=0.725\\

Gain(D,色泽)=1-0.725=0.275\\ 同理可得,

Gain(D,根蒂)=0.115\\Gain(D,敲声)=0.174\\Gain(D,纹理)=0.174\\Gain(D,脐部)=0.276\\Gain(D,触感)=0\\ 所以,选择脐部作为根节点。按照同样的思路,可以得到一颗为未剪枝前的决策树。

预剪枝(pre-pruning):

预剪枝就是在构造决策树的过程中,先对每个结点在划分前进行估计,如果当前结点的划分不能带来决策树模型泛化性能的提升,则不对当前结点进行划分并且将当前结点标记为叶结点。

总结:边构造边剪枝。

如下图所示,在构造的时候就考虑到剪枝操作。

1) 首先,是否要按照“脐部”划分。在划分前,只有一个根节点,也是叶子节点,标记为“好瓜”。通过测试集验证,只有{4,5,8}3个样本可以正确分类,精度为 \frac{3}{7}\times100\%=42.9\% 。当按照脐部划分后,再进行验证,发现{4,5,8,11,12}被正确分类,精度为 \frac{5}{7}\times100\%=71.5\% 。精度提高,所以按照“脐部”进行划分。

2) 当按照脐部进行划分后,会对结点 (2) 进行划分,再次使用信息增益挑选出值最大的那个特征,信息增益值最大的那个特征是“色泽”,则使用“色泽”划分后决策树为。但是,使用“色泽”划分后,编号为{5}的样本会从“好瓜”被分类为“坏瓜”,只有{4,8,11,12}被正确分类,精确度为 \frac{4}{7}\times100\%=57.1\% 。所以,预剪枝操作会不再被这个节点进行划分。

3) 对于节点(3),最优属性为“根蒂”。但是,这么划分后精确度仍然是 71.4\% ,所以也不会对这个节点进行操作。

预剪枝得到的决策树如下图所示。

后剪枝(post-pruning):

后剪枝就是先把整颗决策树构造完毕,然后自底向上的对非叶结点进行考察,若将该结点对应的子树换为叶结点能够带来泛化性能的提升,则把该子树替换为叶结点。

总结:构造完再剪枝。

后剪枝算法首先考察上图中的结点 (6),若将以其为根节点的子树删除,即相当于把结点 (6) 替换为叶结点,替换后的叶结点包括编号为{7,15}的训练样本,因此把该叶结点标记为“好瓜”(因为这里正负样本数量相等,所以随便标记一个类别),因此此时的决策树在验证集上的精度为 57.1\% (未剪枝的决策树为 42.9\% ),所以后剪枝策略决定剪枝,剪枝后的决策树如下图所示:

接着考察结点 5,同样的操作,把以其为根节点的子树替换为叶结点,替换后的叶结点包含编号为{6,7,15}的训练样本,根据“多数原则”把该叶结点标记为“好瓜”,测试的决策树精度认仍为 57.1\% ,所以不进行剪枝。

考察结点 2 ,和上述操作一样,不多说了,叶结点包含编号为{1,2,3,14}的训练样本,标记为“好瓜”,此时决策树在验证集上的精度为 71.4\% ,因此,后剪枝策略决定剪枝。剪枝后的决策树为:

接着考察结点 3 ,同样的操作,剪枝后的决策树在验证集上的精度为 71.4\% ,没有提升,因此不剪枝;对于结点 1 ,剪枝后的决策树的精度为 42.9\% ,精度下降,因此也不剪枝。

因此,基于后剪枝策略生成的最终的决策树如上图所示,其在验证集上的精度为 71.4\%

总结:对比预剪枝和后剪枝,能够发现,后剪枝决策树通常比预剪枝决策树保留了更多的分支,一般情形下,后剪枝决策树的欠拟合风险小,泛华性能往往也要优于预剪枝决策树。但后剪枝过程是在构建完全决策树之后进行的,并且要自底向上的对树中的所有非叶结点进行逐一考察,因此其训练时间开销要比未剪枝决策树和预剪枝决策树都大得多。

扩展:

西瓜书中的剪枝操作用的是“留出法”。总结一下剪枝的方法,内容着实很多,具体地就不展开说了。

预剪枝:

预剪枝说白了通过提前停止树的构建而对树剪枝,一旦停止,该节点就作为叶子节点了。

停止决策树生长最简单的方法有:

  • 定义一个高度,当决策树达到该高度时就停止决策树的生长
  • 达到某个节点的实例具有相同的特征向量,及时这些实例不属于同一类,也可以停止决策树的生长。这个方法对于处理数据的数据冲突问题比较有效。
  • 定义一个阈值,当达到某个节点的实例个数小于阈值时就可以停止决策树的生长
  • 定义一个阈值,通过计算每次扩张对系统性能的增益,并比较增益值与该阈值大小来决定是否停止决策树的生长。

后剪枝:

  • Reduced-Error Pruning(REP,错误率降低剪枝)
  • Pesimistic-Error Pruning(PEP,悲观错误剪枝)
  • Cost-Complexity Pruning(CCP,代价复杂度剪枝)

编辑于 2020-10-21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