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中,上海占比超70%,仅去年一年沪上网络文学企业就向合作方授权约160部网文改编;2019年上海网络文学产业销售收入达83.5亿元,同比增长77.5%;890万作者、1340万部作品形成网络文学产业链,不少网文甚至“火”到了国外,网文海外传播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球用户数稳步增长……迭代升级的“网文出海”新模式正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持续赋能,成为海外传播的新亮点。
为什么是上海?“网文出海”有哪些新趋势?2020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今天开幕,将以“开放文学力量 网聚时代精彩”为主题,探讨如何以网络文学为载体,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联结和产业发展,缔造全球原创网文新格局。
自带“圈粉体质”,中国网文成不少海外读者日常“打卡项”
《琅琊榜》《将夜》等爆款小说在东南亚书店长踞畅销榜;《扶摇》等IP改编影视剧曾在海外视频平台火爆一时;风靡海内外的《全职高手》圈了一波老外忠粉;《天道图书馆》依托海外热度入选中国作协2019海外传播排行榜 “最佳海外影响”作品;“起点国际”(Webnovel)作为唯一平台入选“最佳海外推广”项目……种种迹象表明,“网文出海”已成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重要现象之一。
相较其他一些文艺样式,为什么网络文学往往自带“圈粉体质”?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打了个比方,网络文学重新回归了小说讲故事的传统,加上技术渠道的畅通实时,堪称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特种兵”,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排头兵”。
以业内颇具代表性的海外门户“起点国际” (Webnovel)为例,2017年上线以来,实现精选网络小说中英双语版在海内外同时发布、同步连载,目前拥有海外原创作者超十万余人,累计访问用户已超7000万。题材上囊括了武侠、玄幻、奇幻、都市等多元题材,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天道图书馆》;来源于东方神话传说故事的《巫神纪》;弘扬中华传统美食的《异世界的美食家》;体现现代女性自立经营事业与爱情的《国民老公带回家》;讲述现代中国都市风貌和医学发展的《大医凌然》等,在海外读者中收获了很高人气。
一些中国文化“术语”也成了留言区热门讨论的话题。在网络作家横扫天涯《天道图书馆》评论区,网友“Hevveh”留言称,这是“他看过的最好故事,书中包含许多独特有趣的情节,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中国尊师重道传统文化,令人神往”。可以说,阅读并“追更”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不少海外读者的日常“打卡项”。
除了充满想象力和东方美学的玄幻作品,现代题材也掀起了中外读者的强烈共情。以聚焦游戏和电竞的小说《全职高手》为例,“无论是什么国家、文化背景,在面对一个游戏时,规则是一样的,需要掌握的技巧也是一样的。甚至,为之努力的动力和竞技精神也是一样的”。在网络作家“蝴蝶蓝”看来,《全职高手》的故事容易被海外读者接受,一大原因是触及了东西方文化内核里息息相通的要素。
作品圈粉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日渐清晰。据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网文出海不是简单的作品出海、产品出海,而是生态落地、文化出海,加大网文商业模式在海外的培育,包括联手当地产业方共同对网文内容进行培育、分发和衍生开发,推动网文和中国文化更深层次地向海外输出。
从“无功无过”到“传神易懂”,网文翻译需迎接更多挑战
“酒香也怕巷子深”,网文出海中,翻译者无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海外粉丝自发翻译,到搭建海外平台发展,网络文学迈入全球化传播的纵深布局阶段,在激荡的文化消费浪潮中扮演了中国文化出海生力军的角色。在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夏烈看来,中国网文资本创造性运用全球化规律,溢出旧模式和小格局的探讨范畴,实现全球文化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配置,这正是“中国故事的世纪红利”的生动缩影。
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首次邀请来自英、意、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的一批作者与译者,“摆渡者”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有编辑直言,翻译“难度大”“速度慢”“译者资源少”等出海难题,仍有待攻克。尤其是如何把东方玄幻小说中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术语和专有名词准确恰当地翻译出来,挑战不小。新加坡科研工程师温宏文,是“起点国际”的明星翻译家,代表译作有《飞剑问道》《真武世界》《绝对选项》等。他发现,大部分网文译者处于“筑基阶段”――即根据原文一字一句翻译给读者。
“这种无功无过的翻译,只能让读者看明白,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但随着中国网络小说在市场上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读者也在不断进化,对翻译审美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解释是一大难点,比如小说里修炼等级、金丹元神等俗语,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他举了个例子,曾经翻译过的“九婴”,是九头上古凶兽,如果简单直译成“nine baby”不符合语境,最终用了“Nine Neonate”,更符合海外读者的认知。
有时,翻译还促成了读者之间的跨语境“隔空喊话”。比如,颇受欢迎的奇幻作品之一《诡秘之主》,在英文平台上也收获大量粉丝,有趣的是,英文读者自发去搬运起点网的评论,羡慕中国读者是如何“吐槽”作者的,中文读者又反过来把英文评论翻译到论坛中,探讨老外怎么看待这本神书……(记者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