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深情的山羊  ·  Three.js - 加载 glTF ...·  1 年前    · 
时尚的豌豆  ·  Docker Compose(7) - ...·  1 年前    · 
由我校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参与创作的短片《盛夏的别离》捧回了第十一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的最佳剧情片和年度金奖。文学院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施欣洁同学代表主创团队赴港领奖,施欣洁捧回来的两座奖杯,是文学院戏剧影视专业自2002年创立招生以来,首次在全球性华语电影节赛会上斩获的大奖,也是学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成果之一,这无疑成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用心耕耘 收获芬芳

本次获奖的影片《盛夏的别离》主要反映了有关中国农民工“临时夫妻”的现象。主人公邱兴文和同在异乡打工的白雨萍互生情愫,面对她炽热的爱,邱兴文进退两难。回乡的火车上,邱兴文没有看到白雨萍脸上复杂难言的感伤,直到他无意间进入白雨萍的家,才知道这段短暂的爱情,已在这个盛夏里落幕。施欣洁同学介绍说:“中国现在像邱兴文这样进城务工的农民有2.5亿,‘临时夫妻’可能已经超过了100万。拍摄的过程中,就像走进了他们沉重的心灵。”

提到2013年八月份这段在江西上饶、江苏和安徽等地十分难得的拍摄经历,施欣洁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把她的所学所感一一告诉记者。她说,期间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拍摄过程也乐在其中。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转化为实践的直接感悟,只有真正经历了整个过程才更能领悟一名戏影人的素质要求:首先,自己要主动适应紧迫的工作节奏,在拍摄现场没人有时间去指导你做什么;同时,自己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现场需要你做什么,你能够做什么,在最快的时间作出判断并完成它,否则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效率。“从金导身上学习到太多的东西,我相信他的成功都是必然的。对待影像,他的专注、执着、吃苦耐劳,始终如一。他曾对我说过:成功是一种习惯。这句话在他身上是最好的印证,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而提起兰大学子,金华青同样给了很高的评价:“能吃苦、有耐心、很不错。”

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被称为大学生华语影片的奥斯卡,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大型的全球影片评奖活动。冯欣老师谈到自己接到金华青导演准备申报的电话通知时的感受:“过去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兰大的学生可以去冲击这个奖项,我当时抱着试试的态度说:‘那就报吧。’”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部影片斩获了两个最有含金量的奖。据了解,以往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一次荣获两项大奖的情况,我们做到了。“惊喜之余非常骄傲,我是第一位来自西北的学生!”施欣洁难掩激动的心情,“获奖后我也没有间断学习和拍摄,一直在拍摄一部纪录片,同时在筹备下一部剧情短片。”

稳扎稳打 天道酬勤

“在本科阶段参与到具体的电影实际拍摄过程之中,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离不开我们专业老师们在教学中对我们专业能力的培养。”施欣洁满怀感激,“老师们都非常敬业,在教学当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输之外,还格外注重对我们实践操作的培养。他们会帮助我们借器材,让我们拍摄自己的短片,通过这样的锻炼,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课堂、走出理论,获得一部分拍摄的经验,不至于进入一个专业剧组措手不及。如今回想起来,扎实的积累、有效的引导和充足的信任为我们这次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欣老师讲授经典影视研究这门课有10年之久,从2006年开始,她要求学生们完成自创短片作业,从而熟悉或习得经典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视听语言。“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仅仅要求同学们交纸质版分镜头脚本作业,后来我意识到这并不是最终的作品。在我和许多老师看来,最终的作品应该是舞台上的一出剧,或者是荧幕上的一部片子。通过自拍自编,能把名作中出彩的元素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影片之中,那才是真正的掌握。所以后来,每个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我和学生一起看他们自己创作拍摄的影片,进行点评,并由在场学生投票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前三部作品。”冯欣老师提到学生成果展示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感情,“这门课的分量实际上是三门课的叠加,学生们在上课之余,既要完成语言学习的作业,又要完成自己编剧、导演、拍摄和后期的短片作业,任务量非常大,很不容易。2006年,学生的作品好多都是拿手机拍的。现在学校有专业的摄影机了,学生们也有单反机、小型DV,所以拍摄的作品更加专业化了。”

戏影专业的阮青老师向记者介绍,兰大的戏影专业相比其他传统专业建立晚一些,但是在全国高校来看属于较早的一批,看着戏影专业一步步成长发展起来,从一开始注重影视理论发展成长为如今影视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学生拍摄的短片质量也越来越高。创作课程从大一开始,连续开设六个学期,不少学生凭借作业就可以与网站签约,点击量还很不错。“印象最深的一次,我让学生用镜头语言表现梦境,袁长键运用超广角镜头变形的效果拍摄了一组小孩子奔跑经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镜头,又用另一种镜头效果区别于表现梦境的镜头拉回到现实,小孩奔跑的过程中亲人都消失了,直到跑到一个小屋里,里面坐着他的爷爷。这个很精妙的短片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启发有关留守儿童的思考。而另一位王雨捷同学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辆车,在校园里就完成了车祸现场的拍摄,也拍的非常好”。

提到课堂学习后的拍摄练习,同学们反映良好,“整个过程真的很锻炼人,充实了大学生活,同时对自己的专业、对电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尊重电影,尊重每一位电影人,因为影片背后的他们真的付出了太多。”

站稳讲台 走向未来

《盛夏的别离》是由浙江卫视青年导演金华青组团拍摄,施欣洁等兰大学子参与编剧、导演等重要工作,金华青导演与兰大学子首次合作拍的剧情片叫做《大声呼吸》,关注了西部地区的尘肺病问题。当时文学院招募自愿报名的学生,第一次合作就有五六个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的制作团队。这部标志着金导从纪录片到剧情片的转型的重要作品入围了几个国外大奖,同时,也带给我们学生很大的鼓舞。参与这部影片拍摄的2011级汉语言文学的王海杰同学回忆道:“无论是找演员的困难,还是拍摄的节奏,扛着器材跑满天的强度,都让我十分难忘,在这期间我改掉了自己拖沓和不能吃苦的毛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次看到学生们创作过程中明显的进步,老师们常常感到十足的欣慰。而学生们的优秀作品,也会被推荐参加一些省内外的比赛。今年的全国大学生公益短片大赛由教育部主办,冯欣老师是大赛巡讲的第一位主讲人,她觉得这次活动对学生们而言很有意义,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公益行动。而“今年参与拍摄的同学主要是我现在带课的二年级学生,说实话,二年级的学生,在拍摄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一开始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冯老师让学生们自愿报名,组成了两个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现在两个公益短片已经出炉,一个叫《看海》,一个叫《让周末亮起来》,都是与教育有关的内容。除此之外,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0级的张萌同学原创作品——关注聋哑儿童制作的《甜》,也一并推荐参赛。

其实,从2011年开始,文学院戏影专业的学生的作品就开始陆续在外获奖,兰大戏影专业也越来越获得外界的认可。2013年获得第二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之微电影特训营“特优剧本”的王璐同学已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甜》的作者张萌同学也考取了南京大学……越来越多的兰大学子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和积累的实践经验获得了各界的青睐。

“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第一要站稳的是讲台,这也是我们文学院老师们的教学信条。”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冯欣、阮青老师的课堂计划中有应变,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这个专业的所需要的最基本技能,离开校园之后能够因为他所学的专业和最初的选择得到一份工作,有一个安稳的生活,这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愿望。他们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们和专业有信心。兰州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就是基础教育扎实、全面,走出校门的兰大学子在各行各业都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的学生能力拿出去和别的学校比一比并不逊色,但是有时候兰大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能否走出去”总是表现的不太自信。冯欣老师解释说:“这大概是因为我们的地理位置较偏,限制了我们手中的资源和同学们的眼界。”每次文学院的老师们在外开会或者出去进修,都邀请名师来为学生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当年,正是在纪录片高端论坛上,冯欣老师热情地向金华青导演发出了邀请,“有机会的话,希望您来我们兰大和学生见见面,谈谈拍摄经验。”一年后,金导真的来了,做客萃英大讲堂,并从此与兰大师生建立了友谊和长期合作的关系。冯欣老师说,“这是我愿意做的,我们的学生需要这些东西,他们能吃苦、实在、认真、有毅力,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身上的这种优势,激励他们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努力。做老师的有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引进更多资源,事实上,兰州大学和文学院一直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为此努力。”

(《兰州大学报》852期 一版) 图文链接请点击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