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月13日,曹小林大使在汤加风网、汤加广播委员会网等发表题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文章,介绍中国防控疫情进展以及国际社会应合作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等情况,全文如下:

当前,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同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一道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向好发展。我们说,中方有信心、有能力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全球化时代,公共卫生安全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受到高度关注,需要妥善应对处理。针对当前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国家,为了国际社会,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以便客观理性看待疫情,科学合理开展防疫工作。

首先,疫情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疫情,比如1918至1920发生于西班牙最终席卷全球的流感、1957至1958年的亚洲流感、1961年至1975年的霍乱,近年来的H1N1流感、埃博拉、猪流感、寨卡,以及不久前发生在新西兰随后蔓延至太平洋岛国的麻疹。这些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疫情,很大一部分源起于自然界。

尽管此次新冠病毒来源尚未最终查明,但医学界倾向认为其来自某种野生动物,与以往的各种疫情相类似。理性地看,疫情是特定自然条件与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等活动相结合而产生的客观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国家,与该国制度政策和人民生活方式并无必然关系。疫情发生地和人民不应被污名化,更不应歧视性地将导致疫情的病毒或细菌冠以“某国制造”之名。无论社会多发达,医学多先进,新的病毒疫情仍可能将继续出现,国际社会应共同面对和防控。

其次,与历次重大疫情相比,中国对此次疫情初期的反应属正常范畴。 此次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十分复杂和“狡猾”,对人类而言是新的挑战,需要经过测试和确认才能不断加深对它的认识。当然,认识过程很可能出现暂时的偏差或失误,这是符合科学认识规律的正常现象。2009年美国爆发H1N1流感疫情后6个月,美国政府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场疫情最终导致 全球6000万民众被感染,28万多人死亡,致死率高达17%。相信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某个国家、某个政府的态度和责任心出了问题,而是国际医学界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次新冠病毒感染存在近两周潜伏期,加之时值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春节,这无疑给中方认识和应对疫情增加了很大难度。但 中国科学家们仍以创纪录的速度成功识别并分离了病毒毒株,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共享;中国政府迅速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并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各国分享疫情信息。这次疫情让中国进一步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国际社会一个启示,那就是面对任何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都应从底线思维和维护全人类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再者,中国政府和人民防疫举措是世界最严模式,堪称教科书案例。 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中 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全国力量采取一系列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强有力举措应对疫情,包括封锁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对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采取充分的通风和消毒措施,在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监测乘客体温,封闭部分高速路段,延长春节假期,呼吁民众在家隔离避免出行,14天建成两所配备上千个床位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收治病患,动员全国医疗资源投入武汉疫情防治等。广大人民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在家隔离,医疗物资生产商加紧赶制口罩、防护服等急用医疗物资。中国应对疫情过程中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以及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中国品格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抗击疫情举措不仅保护了本国人民的健康,更为保护全世界人民免受疫情扩散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高度赞赏中国应对疫情及时、透明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称赞中国的防疫举措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新标杆。

第四, 冷静、理性而非恐慌才是各国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正确态度。 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决策、调动资源、协同行动,其中基于理性态度作出科学判断十分关键,尤其是决策者不要被极端言语所蛊惑。疫情发展过程中一些虚假信息和谣言充斥网络,掀起一股恐慌甚至种族歧视和仇恨。谣言蛊惑人心,恐慌导致失序。这是一场需要全球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的挑战,种族主义、歧视、污名化等言行如同病毒本身一样都是我们最需要战胜的敌人。

另一方面,恐慌造成不少国家政府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作出不合理的防疫工作决策,例如在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给出不赞成对中国采取国际旅行和贸易限制的专业建议后仍实施非理性的举措等。而这些国家在2009年美国H1N1流感病毒席卷全球时未对任何国家采取任何限制措施。非理性的决策不仅无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反而将加剧恐惧和谣言的散播,损害各国互信,降低防疫国际合作的有效性,也加大本国防控疫情的成本。

美国医学家和经济学家已警告,针对肺炎疫情实施旅行禁令将适得其反,因为这将导致一些公民更倾向说谎,部分国家政府故意隐瞒真相,也将对本国经济带来巨大打击。

第五, 各国应携手应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全球经济正在艰难复苏,而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如果中国经济不好,多国都要“受苦”。短期内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电影、教育培训等行业。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不少国际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影响是局部、暂时、有限的。中国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形成了新的增长点,这对疫情损失有所弥补,且当前防疫物资的生产还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暂时被抑制,相信疫情结束之后将大幅反弹。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内生动力足,财政和货币空间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具有很强的韧性,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员往来和货物贸易是促进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一些国家出于恐慌和过度反应采取的暂时性旅行禁令和贸易限制措施人为地削弱了这一驱动力,将不可避免地对本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降低生活水准。相信有关国家能保持客观冷静,认真听取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机构的专业建议,尽早解除不必要的限制措施,让贸易和人员往来应通尽通。这将是明智的决策。

第六, 加强卫生合作将是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重要性更加凸显。 加强国际卫生合作、提升全球医疗卫生水平始终是应对各类疫情的必由之路。病毒没有国籍,防控疫情没有国界。在抗击疫情、维护全球卫生安全方面,各国都在同一条船上。疫情可能发生和蔓延到任何一个国家,在疫情面前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全球卫生安全防疫遵循“水桶效应”,医疗技术先进国家需要合作攻克医学难题,发达国家应帮助一些卫生防疫系统较为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提升卫生防疫能力。

医疗卫生关乎各国民众健康福祉,该领域国际合作则是联通民心的重要纽带,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愿与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共同提升应对全球性疫情的能力和水平,为全球卫生安全事业作出贡献。

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国家、从事什么行业,看清疫情的本质有助于发出客观声音,作出理性判断,采取正确行动,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经历过合作抗击疫情的考验,国际社会将多一份自信,国际合作将多一份友谊,世界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