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日本昭和二十四年的早春,32岁的桥本忍认识了40岁的黑泽明,谁也想象不到,这次相遇竟促成了一对永载史册的电影组合。
两人相继合作了《罗生门》
(1950)
、《生之欲》
(1952)
、《七武士》
(1954)
,短短四年,两人连手创出日本影史的最高成就。桥本忍登上剧作家的顶点,而黑泽明,则成了日本乃至亚洲电影导演第一人。
今天要说的电影即1952年两人合作的这部——《生之欲》,《生之欲》在世界的影响力不及前作《罗生门》和后续的《七武士》,但当之无愧能与之媲美,好莱坞曾经的影评界第一人罗杰·伊伯特就将其视作黑泽明的最高杰作。
影片描述了一个身患癌症的人对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反省。黑泽明曾经说:“有时,我曾想到过有关我自己的死。然后我思忖,像我现在这样生活时,我怎么忍心与世长辞呢。我怎么能舍弃这样的生活呢?……我陷入沉思中,但我并不感到悲哀。就是这种感受使我产生了《生与死》的构思。”
这段话透露了《生之欲》的主旨,即“生的追问,欲的诉求。”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黑泽明在《生之欲》中给了我们答案。
那个埋头于连篇累牍的卷宗之中面容愁苦苍老的市民课长,就是渡边。庞大的政府机构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每天面对着垒的
比他
还要高的文件,一个又一个,机械地盖着永远也盖不完的章。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堪称可歌可泣的行政楷模和典范。
忙碌又枯燥的生活令他生理上和精神上已经毫无蓬勃朝气,工作时他总是忍不住去看一下自己的手表,就像学生等待下课一般。
就如旁白所说:“他只不过是为了消磨时光而活着,他不算是活着。他在20年前已经死了,在此之前还活过,还想干点事,但现在已没有这种热情,这已消失在市政府那没有意义的忙碌之中了。
影片一开头就借由一则笑话狠狠地讽刺了他。
死气沉沉的办公室里,大家都埋头忙碌。
突然传来充满活力的女人的笑声。大家都很吃惊,抬头朝那边望去,科里的年轻女办事员小田笑得前仰后合。大野忍不住了出面制止。
可小田仍笑个不停,她递过一张小纸片给他看,大野便让她念念。小田略显为难,但环视一下显得很拘束的同事们之后,就仿佛赌气似地念起来。
“据说你从没请过假,原来市政府不能没你。”
“不,我怕市政府知道没我也可以。”
办公室气氛陷入了尴尬,大家鸦雀无声,偷瞧着渡边,转而便低头继续忙碌了起来。而渡边听完后也没什么反应,而是戴上了眼镜继续盖起章来。
我想,这三十年对渡边来说,他自己是毫无认同感的,就如当他在听到下属给他起的绰号叫“木乃伊”之后,他表情瞬时凝固了,那不是生气的面无表情,而是自我极大认同的触痛感。
年轻的渡边堪治也是有事业抱负的,还想做点事,试图在政府部门提出方案改进工作效率。但是无奈于蔚然成风的僵硬死板、事不关己、相互推诿的官僚习气改变了他,在大势所趋之下,渡边也选择了懒政怠政,放任自流,任凭自己埋没在没有实质内容更的虚假忙碌之中。
也正是在这样的政府工作体制之下,寻求帮助的市民们只能一次次的无功而返。
就像影片开始,身着家务劳动服的五六位家庭主妇来到市民科陈述意见。她们希望申请市政府填平地下水道的积水,在上面建造儿童游乐场。
妇女们旁边的窗口上贴着一场通告,上面写着:“这里是把各位市民和市政府直接联结在一起的窗口。诸位对于市政府如有不平、不满、要求、希望等等,不论任何意见,请毫不客气地提出来。”
讽刺的是,市民科把问题踢给公园科,公园科踢给卫生科,卫生科踢给保健科,最后通过议员到了副市长处。
副市长摆出一副亲民的姿态,说,“我们很欢迎大家坦白投诉,所以新设了市民科来处理这件事,那么,这个问题请你们去市民课。” 这个皮球在市政府的十几个部门中辗转了一圈,最终又回到了市民科。
而这16次的蒙太奇切换,展现了日本人工作的无意义与乏味,体现了当时流行于日本公务员的价值观一一“不迟到,不请假,不工作”的真谛。也让我们在捧腹之余不禁赞叹黑泽明对于市政厅的官僚系统和腐败作风的讽刺,体现了渡边三十年“什么也不做”的保身之道。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渡边本将沿着这样的生活轨道行尸走肉般地继续接下来的生活。但故事一定会往下讲。
胃病的日益加重,使得渡边不得不去医院检查,当渡边得知自己得了胃癌,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顿生惊恐茫然。
死亡的恐惧围绕着他,令他无法平静。渡边本能地回到家里,想要向儿子寻求温暖的慰藉。
天色已黑,他呆坐在儿子房间里等儿子回来,没有开灯。却尴尬的听到儿子和儿媳谋求自己退休金来建造一件新房子的对话。儿媳说:“老爷会答应吗?”儿子回答:“不答应就以搬走要挟,他总不至于把钱带入棺材吧。”
儿子和媳妇的唯利是图让渡边不由心寒,诉说悲痛只能暂时放下。
渡边难过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孤独无助地望着妻子的遗像,过去的影像一幕幕涌上心头。20年前丧妻,哥哥曾劝说他:“你为了光男不再婚,但孩子大了就不会理父母,他一娶老婆就会嫌你妨碍他,趁还年轻应找个伴。”
但他坚持为了儿子不再婚,这一辈子他将儿子当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儿子年少时期也曾对他很依恋。可如今,自己却成了多余的人,儿子早已离他越来越远,远到他无法抓住。
楼上不时传来西洋音乐和儿子媳妇的嬉闹声。翻阅往事的渡边恍惚中仿佛听到了儿子的呼唤声,他欣喜万分,不断呼喊着儿子的名字激动地往上爬。上了一半,二楼的灯一下子就关了。他站在楼梯上茫然若失。
“早歇了,楼下请锁门。”渡边愣住,直起来的背又弯了下去,踏着缓慢而颤抖的步伐退了回去。
寒风呼啸,无尽的悲凉甚嚣尘上,徒留一片落寞憔悴的背影。
睡觉前,他给自己铺床,然后将西裤展开沿裤线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褥子下面。铺好被褥,渡边坐到桌边,拿起闹钟上弦,突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露出了痛苦的表情,害怕地将闹钟一扔,钻进被窝蒙的严严实实,毫无顾忌地抽泣起来。
滴答的闹钟声对于渡边来说就好像死神的脚步声,提醒着他每一秒都在都在走向生命的终点。于是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可他又似乎无处遁形,无法排解生不如死的苦涩滋味。只得躲进被子这个“避难所”。
挂在门楣上的三十年全勤自治功劳奖的奖状镜框,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此时于他来说,就像是一个笑话。
《疯狂原始人》里Eep在顶撞父亲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你那是活着吗,你那只是没死”。虽然这是一句调侃,但台词背后想表达的是,我们要脱离生存的状态,去生活。
对亲人失望之后,渡边也曾想要服下安眠药结束生命,但他没有,他的内心渴望被救赎,他想要找到生的出路。
但长期枯燥的两点一线的工作和生活使渡边几近彻底被体制化,丧失了对于生活乐趣的孜孜以求。他甚至没有什么朋友,无处去诉说心中的苦楚。
面对绝境,渡边只好简单地选择放纵,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请假不上班了,他开始夜不归宿,到酒馆里买醉,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落魄的作家。
在那个灯光昏暗的酒巴里,这个形容枯槁的老人告诉他,自己已经患有胃癌,时日无多了。他想过死,但他意识到自己不能死,因为他不知自己为何活到这把年纪。他希望作家能够教自己如何才能打发掉自己一生的积蓄,以及剩下的屈指可数的光阴。
作家因渡边临时前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很受感动。
“你令我反省。不幸果然也有伟大的一面,不幸会教懂人这里,胃癌令你重新正视人生。人到临死才知生命的可贵,但也很少这种人,有些人到死也不知人生。你伟大,能反叛过去的自己,我受你这反抗精神感动。你过去是奴仆但现在想当主人,享受人生是人类的义务,人必须对生命有贪恋,说贪恋是败德已不合潮流,享受人生的贪恋是美德。”
他带渡边去一个个纸醉金迷的场所寻欢买乐,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弥补他浪费掉的人生。
在人群的推搡中,象征渡边刻板生活的的老式帽子被人抢走,作家带着他去买了个新潮的帽子。
在舞池中,人群如蚁群般涌动,渡边被一名舞女搂着,迂拙的挪动苍老的身体。
他快乐了吗?在浮华歌舞升平的声色场所里,苍老古怪的他显得多么格格不入。在镜头下,渡边显得那么无所适从。
在餐厅被管弦乐的声音惊吓,被酒吧侍者捉弄不知如何应对,观看脱衣舞眼神空洞茫然,野兽般嘶吼呐喊,跳舞时尴尬不知所措。
他终归不属于这种光怪陆离的生活。喧嚣浮华、放纵享乐带给他的不是快乐,而是与社会和他人脱轨的无奈难堪、身体的疲惫和更深的空虚。
在爵士舞厅,众人欢歌笑语后,渡边动情唱起了江户时代的民歌《生命多短促》。
“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
谁都不知明天事,谁都不知明天事;
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黑发还没褪色前,趁爱情火焰还没熄灭,
今天一去不复来,今天一去不复来……”
原本喧闹的醉生梦死之地在他苍老悲凉的歌声中神奇般的静止了下来。时间念过所有的情绪,渡边潸然泪下。
生命多短促,的确,对于此时的渡边生命就越发显得短促了。
一夜的放纵过后,渡边走在清晨的街道上, 他头上是那顶崭新的新潮帽子,然而帽子下面却是一张阴郁的面孔。两者相对比,分外不协调。
阳光分外灿烂,而渡边却再一次陷入了虚无之中。
每一个个体都是孤独的,这也是导演黑泽明从儿时溺水经历里明白的道理:那一刻世界一片黑暗,父母,兄弟离我那么远,我是那么的孤独。
对我们而言,也许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但渡边却带着我们实实在在
触摸了人性。
路上,渡边遇到了前来找自己盖章辞职的女下属小田切。当小田站在渡边跟前,用那淘气的眼神眨着大眼睛注视渡边时,渡边瞬间被她朝气蓬勃,快乐的生命所触动。
因为忍受不了市政厅一年半都没新的事情发生,小田决定辞职并找了一份工厂里制做娃娃的工作,按件算钱。而辞职需要渡边的盖章。
小田走后,渡边第二次想跟儿子儿媳陈诉病情,儿子无理地打断他,误会他乱花钱包养年轻女人,提出要父亲提前将财产进行分割,获得自己应得的部分,震惊的渡边对儿子彻底失望。
至此,黑泽明抽取了渡边所有的外在支持,他只能痛苦得只身与死神搏斗。人在孤立无援之时总有抓起铠甲的本能,就如同溺水者寻觅救命的稻草。
而小田便是这根稻草。
她让渡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于是他围绕她,追随她,他也想像她一样快乐的活着,哪怕只有一天。
但年轻女孩并不知道他的处境,好些天下来,毫无心机的小田也感到了一丝别扭,她开始拒绝见他。
在最后一次约见之时,他几乎丧失理智地抓住这个女孩子,抓住这最后的一根稻草,渡边问她痉挛着面孔不停地追问她:“你年轻又健康,你为何冲满活力?我这木乃伊很羡慕你,我想像你这样活多一天而死,否则就死不瞑目。我想在死前做件事,我不知做什么,但你知道。教我,怎样过才能像你。”
镜头的近处是渡边痛苦地诉说,镜头的远处是一群年轻人开心地庆祝生日。
一个关于生,一个关于死。
小田回答他只是吃饭睡觉而已,“只是这样吗?”她被他歇斯底里的神情吓着了,慌乱中她拿出自己做的电动长毛兔玩具,她说当她做这些玩具的时候,幻想自己和婴儿们成为朋友。然后顺口说了一句“你不如也做件事吧。”
渡边的眼睛突然光亮起来,他把那兔子紧紧抱在怀里,骤然起身下楼,还念念有词道:“我能做,我也能的……”。小田吓得脸色铁青目送着他。
而此时,旁边开生日PATRY的年轻人们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过生日的是谁不重要,我们知道渡边已然重生了。 他的生命至此重新焕发了光彩。即使生活裂变的如此不幸,仍然要勇敢面对而不被击溃。 “只要有决心就能行”,怀着这样的信念,渡边开始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第二天,渡边回到了办公室。所有的科员们在见到他之后眼神中都流露出惊奇。
因为他们看到渡边一反常态,头上戴着一顶新的而高贵的帽子,精神饱满地大步走了进来。
渡边好象根本没看到科员们如此惊奇地看着自己,摘下帽子挂好,脱下外套。挺然而立,注视了一阵自己的办公桌。然后拉过椅子坐下。桌上堆着山似的一大摞待批阅的公文。他伸手抓起最上边的一份公文。
科员们仿佛被他这种气概慑服,只好偷偷地瞧着他。他拿着公文的两手微微颤抖,认真地披阅公文。
他重新找出那份市民投诉:这群市民的生活被一条污水沟深深打扰,希望政府能将水沟改造成儿童公园。渡边正式接管这份原本已经被他本人批注踢到其他部门的投诉……
当观众都以为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将进入“渡边是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时,黑泽明突然宣布了“渡边的死亡”。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镜头定格在渡边的灵堂,吊唁的人来来去去,黑泽明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众生相。这个片段也被后人誉为黑泽明电影中最经典的场面之一。
先是记者采访来吊唁的副市长,可市长却大言不惭冠冕堂皇的将功劳都照单全收于自己和公园科的名下。
然后是主妇们感恩拜祭渡边灵位,她们联袂俯首一礼,然后擦着眼泪退出房间。
主妇们发自肺腑的真挚感情,让在场所有人自惭形愧,陷入了静默之中。副市长难耐这种局面,便起身离开了。
领导走后,屋子里郁闷的气氛立刻消失了,留下的同事零碎的闲聊,喝酒,回忆,企图揭开渡边最后人生态度大转变之谜。
从众人的对话中我们慢慢了解到:为了督促臭水沟改建儿童乐园项目,渡边四处奔走,
他不屈不挠的与腐败、效率低下的官僚们周旋,如偏执狂一般的到处申请,卑躬屈漆,死缠烂打。不屈服于想把那块地改建为饮食街的黑社会人员,不惜冒着被革职的危险带领市民到区公所请愿,最后终于得到了市长的批准。
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渡边在为改造公园奋力而搏时已经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且儿童公园的建成应归功于渡边。继而灵堂里响彻机关同僚们捶胸顿足的悔悟和改过自新的信誓旦旦,渡边几乎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镜头一转,那个当初在灵堂上决心“重新做人”的大野成了新一任市民科长。可悲的是,昨日酒醉后的慷慨激昂早已灰飞烟灭,一切回复往日的平静。大野成了新一任“木乃伊”。
当市民又投诉某处水沟问题时,新课长不假思索的回答,去土木课。这时,科员木村拍案而起,他的手神经质地在发抖,嘴唇紧闭,用愤怒的眼光看着他的新上司。
可办公室齐刷刷瞪着他的眼睛终究还是让他偃旗息鼓垂下了头,颓然地扶起摔倒在地的椅子坐下,敢怒而不敢言。他的头一点点埋在了堆积如山的文件下方,他的反抗精神,他的愤怒也只能够体现为把图章往印泥上狠狠杵,往公文上狠狠打图章了事。
电影的最后,蚊虫横行的水沟在渡边的最后一搏下修建成了美丽的公园。在新建成的儿童公园里,渡边坐在秋千上,在月光与如霜的白雪中,再次哼唱起那首《生命多短促》,这一次,他不再悲伤,他的歌声非常轻柔,充满了安详和欢乐这个晚上他孤独地死去了,但我想,他已没有遗憾。
好的电影总能够让你从电影里,看到自己,找到安慰与改变的力量。
正如美国影评人伊伯特所言:“我大概每五年就会看一次《生之欲》,每一次它都令我感动,引我深思。我的年纪越大,渡边看起来越不像一个可怜的老头,而更像是我们每一个人。”
生之欲,生的追求,欲的诉求。生存需要满足欲情,生命需要追求激情。或许只有濒临死亡的人才会理解生命是多么宝贵,青春有多宝贵。很多人活着,像是执行一项既有的权利,究其一生或许没有任何所谓的意义。我想每个人都应该静静的坐下来,想一想这短暂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是像渡边之前那样如行尸走肉般醉生梦死的活着,还是在有限的生命内塌塌实实的做一些有用的事呢,奋力去追寻心中所想?我想,黑泽明在这部电影中已经告诉了我们。
人一生的长度不是看他活了多久,而是看他记住了多少日子。对于渡边而言,他死了将近50年,真正活着的时间只有六个月。他在生命尽头的幡然领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使自己没有完全带着对世界的绝望和遗憾离去。
我们比渡边幸运,因为我们还拥有时间。不要像渡边一样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到那时,我们已经浪费掉了太多的年华。
俞敏洪曾在演讲中说过:“有的人一下子就能够活到点子上,有的人一辈子不着边际。”
什么叫活到点子上?就是觉得一辈子没有白活,回头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太多的遗憾,尤其是没有太多的悔恨,如果让你再重新再过一辈子,你还是愿意这样生活。
生命短促,去日苦多。愿能记住当下,及时行乐,使每一天,都值得记忆。而当到了人生的最后,可以很骄傲的对别人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东京物语》:
《谜中谜》:
《勇闯夺命岛》:
《野草莓》:
《四百击》:
《与魔鬼共骑》:
《索多玛120天》:
《独行杀手》:
《月升王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