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漫画式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公众号:高中作文帮,每天帮助不会写作文的人!
一、走近漫画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中说, 漫画“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两种)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在笑声中学道理,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中国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等
二、高考漫画的特点
观察漫画、解读漫画、提炼寓意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审题立意、分析推理、联想思维等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对此作出正确评判的过程。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高考漫画都较有深度,能切入生活的底蕴,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显示了特有的穿透力和涵盖面。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较大的宣传鼓动性,漫画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道德升华,陶冶思想情操。
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后写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线条和颜色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可见,绘画与作文都是再现生活的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前提,这既是两者的共同点,也是两者的结合,两者相互交叉与渗透。高考漫画式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漫画,虽然与单纯的文字材料话题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再加上部分文字材料的补充说明,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三、高考漫画式新材料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读懂漫画的意思。这是漫画作文写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至于偏题跑题。漫画的构成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材料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2、要抓住漫画的形象特征。具体说来,在分析画面时,要注意画面突出了什么,夸张了什么,或画错了什么只有抓住了漫画的形象特征,才能把握住漫画的本质所在,正确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
3、要善于联想和想像。在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运用联想和想像加深对画意的理解,并获得大量写作材料。
四、高考漫画式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法:
1、观察画面。 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看清图上画了哪些事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观察细节包括画人或物的情态动作、提示语中隐含的信息、人物所处的环境、与人物密切相关的“道具”等等;漫画中的人物形象有其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的夸张之处、荒诞之处往往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要注意透过其独特的手法解读其现实意义。
2、要学会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幅漫画往往由几部分组成,只有把各个部分或者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看。有标题的(一般都有标题),不要看到一点就草草而作,从而漏掉了主要信息,并作具体分析,才能明白漫画的意义。要展开联想,如果通过联想,能把漫画引起的问题解答了,就具备了对漫画的解读能力。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3、不管写哪一类漫画作文,把握寓意都是第一关。 一是要理解画面意义,正如阅读文字材料先要读懂文字的表现意义一样;二是看看漫画有哪一方面的隐含着的意义。漫画的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是有直接联系着的。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4、确定写作的立意点,不是泛泛而议,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点”,深入钻研。 材料包括标题对理解漫画寓意起导向和引领功能,特别是对一幅漫画可能表达多种意思的,更是有着提示和画龙点睛的功效。画中字:画中人物的语言或是人物的“心灵独白”等,往往字数简约但意味深长,对正确领会漫画寓意很有帮助。
要注意:一幅漫画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解的角度固然越多越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及其余”了。否则,文章内容驳杂,头绪众多,是不利于表达的。
5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主体,综合构思成文。 联系生活实际,跳出画面,由此及彼地加以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另一层新的内容展开写作。特别提醒:写作时,一定要有材料意识,一般在开头部分(第一段或第二段)要引述概括材料,在论证过程中还要或显或隐地回扣材料。
五、实例导引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苦苦寻觅的人生之春,究竟在哪里呢?
上面一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
1.观察画面:画面里有三个人物,两个在一起聊天的男子,一个买花的女子;一条小狗随着卖花女;栏杆内外有发青的柳树、青草和开了红花的桃树。画面的左上角有一排字“春在卖花声里”。
2.按理说,图中既然已有“发青的柳树、青草和开了红花的桃树”,说明春天已经来了,可为什么,漫画作者说“春在卖花声里”呢?材料中也说,“春……实际而明确的”“春的美景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春在哪里?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由此引发对“探寻人生春天”的思考。
3.立意点基本可以确定。即“探寻人生春天”,人生的春天是怎样的春天,人生的春天在哪里,人生的春天如何探寻。命题意图旨在引导考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春天可以是奋斗的,成功的(哪怕是失败后的反思),快乐的(哪怕是苦难后对人生的正视),感恩(感动)的,可以是一个人的,民族(复兴)的乃至人类(和平)的等等等等。
六、写作练习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审题立意
1、镜子——有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喻释,可解释为“人物”内在的自我认识或评判,也可是外在的评价或定义。
立意 纵向看 ①正确认识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②守住本心,不要迷失自我。
③做自己的主人,不被他人左右。
横向看 ①心志的大小决定人生品质的高低。
②心态决定人生的姿态。
2、从镜子角度看: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成全一个人,也可毁坏一个人。在话语权充分释放的今天,评论者更需要一颗公正、客观的心。
七、优秀习作
明心灵之镜,得千里之境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论》中写道:“水月镜花,固可想而不可提。然必有此水方得此月,必有此镜然后花可映面。”人对事物的一切感知,皆源于内心。漫画中两只小狗明明体型相似,却在照镜之后有了全然不同的状态,实非镜之过,乃心使之然也。心灵是面镜子,心镜浑浊之人往往为物所扰,心镜澄澈之人,必得花月照面,乃得千里境明。
林清玄曾言道:“这世界呈现给我们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灵与环境的相印。”若环境是一幅画纸,那么心灵即是画笔,不同的人画出不同的颜色;若环境是一只小船,那么心灵即是船桨,不同的人驶往不同的方向。客观事实往往不曾改变,推动我们的其实是心灵爆发出的主观力量。在粗糙的环境中过精致的生活,心灵的力量即在于此。若没有这股心灵的力量,纳什早已于精神分裂的痛苦中郁郁而死;史铁生早已于冰冷的轮椅中碌碌终生;越王勾践早已于漆黑的牢狱中愤愤而亡。生活是一面哈哈镜,正面映出成功与幸福,反面映出挫折与痛苦,唯有心中之镜澄澈之人,能与风浪中甘享生活的雨露。
席慕蓉曾说:“我们无一不在他人给予的荆冠下活着。”我们总是披裹着他人的目光,在崎岖道路上伛偻独行,或因一时的名誉欣喜若狂,或因冰冷的讽刺暗自颓丧。何不保持一颗澄澈之心?如阮籍于纷繁乱世中独树人格,又如陶潜于名利纷扰中畅饮南山之酒,他们不畏流言,不惧嘲笑。他人的目光是一面哈哈镜,正面映出褒扬与赞美,反面映出批评与挖苦,唯有心中之镜澄澈之人,才能不惧宠、不畏讽,于人言繁复中坚定步伐,砥砺前行。
一切幸福、快乐皆由心而生,拥有一颗乐观、通达的心灵,则智者益智;一切苦难、悲痛亦由心而起,若持一颗悲观、附俗的心灵,则愚者益愚。因此,在苦难中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在名誉中保持一颗沉着的心,方得人生之达道。
曾有一位即将修仙得道的大师携弟子下山,望见一位美丽的姑娘,深受其吸引。他痛恨万分,认为有碍成道之物都要除去,于是他挖去了自己的眼睛。其实阻碍其成道的全然不是眼睛,而是心灵。心灵澄澈之人,则全然不会为漫画中的哈哈镜所左右,因为智者心中自有明镜。心镜明者,则万物通达,振衣于千仞之岗,长啸于万海之滨,得千里之境,归来仍是少年。
不为时拘 不为教束
《庄子》曾言,“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獒犬只因镜中模样而或喜或悲,为其无法突破他人眼中的自己。而人之所以为人,即在于其敢于冲出襁褓的勇气。境界之高低,亦为眼界之高低,不笃于时,不束于教,方可得破茧之道。
老舍说过:“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坟墓,而且,这个坟墓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鹤立于鸡群,难免心存高高在上之感,而如何将此优越感化为驱动力,便成了“登凌云直上而经久不衰”的关键。唐太宗天之骄子之身,犹以人为镜而明得失,道理亦在其中。龙椅四周自不乏巧言令色阿谀谄佞之人,李世民却能从诸多媚俗之语中选出一面明镜,唐朝盛世由此而生。倘若如漫画中的犬类一般,见镜中高大的容貌而欢欣雀跃,耀武扬威,“贞观之治”的盛景怕是无处可觅了。背倚鲜花,双眼仍应关注脚边荆棘,不为时言所拘。
“时代像个筛子,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筛得大多数人流离失所。”困厄当前,往往眼蒙灰暗,踌躇不知所向。倘能心系光明,又怎会忍心止步不前?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大多成于有所郁结,不得其道时。其间冷嘲热讽必是不在少数,唯以“我行我素”之态,方成人上之人;怎能因镜中形象矮小而妄自菲薄,萎靡不振?深处寒冬,犹应对不久的将来那生机勃勃的春天满怀希望,不为危境所缚。
人的一言一行都不是独立的,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人总是群居的,是家庭中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总是与他人眼中的印象共生的。身边或平或曲的铜镜,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个体的为人处世之道。“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就比站在原地接近幸福。”古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凸面镜中的伟岸、凹面镜中的低靡,于他只是一纸浮云。置他人的非议于度外,故得以傲视群雄。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亟需如阿甘一般只顾埋头奔跑的人。克己,排他,笃定,突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惟吾需坚守。
治国如修身。中国以谦谦君子之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拘于俗,不束于世。“运-20”飞出了中国高度;“蓝鲸1号”标注出中国深度;“复兴号”引领着中国速度……“一带一路”稳步延伸,向世人镌刻出中国之力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群雄并起的时代里,没有人可以长期独占鳌头。不为淘汰,只有开阔眼界,砥砺前行。“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不拘泥于镜中形象,不为时所笃,不为教所束,方可谓之道。
定位,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中有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指的是空幻而变化多端的事物,原是佛家用语,但又何尝不与题中小狗模糊不清的定位相吻合?大则狂妄,小则怯懦,被外界所左右的定位是可悲的。我们不得不思考:定位,该作如何观?
“不偏不倚,恰如其分。”这是中庸的智慧,亦可用作定位的智慧。时下似正兴一怪现象,即年青人普遍趋于扭曲自己的定位,或夸大以装点门面,或佯小以故作谦虚,惑矣。夸大可滋生傲慢,佯小则错失机遇,唯有“恰如其分”的定位最为合适。昔有红军反围剿失利及时调整定位,两万五千里长征夺取胜利;今有阿里巴巴坚守本心定位清晰,时代浪潮里仍旧屹立于互联网之巅。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昭示着“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方为定位之上上选。
然,如何“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换而言之,明了定位应如是后,如何将之付诸实践?静思良久,其策有二:内不背于心,外不制于人。
不背于心,即围绕内心冲动而展开,不多一分成“大而空”,不少一分成“浅而陋”,寻找定位的过程,不过就是审视自我的过程。其本质特点是“真实”,坦诚地面对本我,才可寻得定位。正如写下“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鲁迅先生,也是在洞悉自己“悲悯情怀”的内在冲动后才寻得“以文医世人”的定位。
不制于人,即不因外界如何而易辙。《逍遥游》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正是此理。坚持定位的过程,亦是坚守本我的过程,。其难在“坚守”,其贵也在“坚守”。现代翻译大家许渊冲正是如此,他坚守翻译第一战线,外界的褒贬从未冲击他对自己清晰的定位,终有有“北极光“”荣誉加身,终成“诗译英法第一人”。
要言之,不背于心地寻找定位是对内的审视,倘若能明此理,便能提前对己有充分的认知与清晰的定位;不制于人地坚持定位是对外的坚守,倘若能行此道,便不会因“镜子”如何而改变既有定位。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又是前者的充分保证,于题中小狗如是,于我们亦如是。两者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力地助我们打破“定位不清”的魔咒,将“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定位贯彻到底。
定位,该作如何观?
应作如是观:“不偏不倚,恰如其分”。
守心以正相
佛训有云:“相由心生。”
诚然,一沙一叶乃至浮生万象皆有灵,由灵而生相。而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现实的时代中,在这些闲云野鹤已成不可能的日子里,一颗平直的心便弥足珍贵起来。
高晓松曾于《晓说》中快人快语:“你觉得自己是什么,那你就是什么。”这与佛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人原初时并无限制,而后伟大或卑微,唯决于心耳。
但落实好自身的定位又谈何容易?正如漫画中两只可怜的小狗一般,无论是昂首阔步不可一世,还是低头哈腰诚惶诚恐,终是难逃“毁灭”二字。如希腊神话中的代达罗斯,因拥有了一双能翱翔天际的翅膀便一意孤行,最终身陨于海;又如老舍《茶馆》中的王掌柜,一世奉迎忍气吞声,终被社会吞没。若不能守得心中那半亩方塘澄明如镜,便会不由得滋生出这许多荒谬来。
而若明了个中道理,并将其固化于心时,灵动秀美之相便自然流露出来,世人谓之为“成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不再看他人脸色的从容,是不再诉之苦难的淡然。”余秋雨先生本人便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历经了十年浩劫的家破人亡,感受过辞职前后的苍茫心境,他终于成为了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正是因为有了一颗刚正有力的内核,才撑得起人世浮沉离合悲欢,也正是因为清楚了自己到底是谁,才活得出自信从容不卑不亢。
图中两只小狗无疑是可悲的,只因他们没有触碰到生活真实的模样,终日活在海市蜃楼而不自知。但对于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而言,却正是“天晴好扬帆”的时节。作为社会大群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很容易在人山人海中迷失自我,不知真假虚实,但我们仍有着选择不妥协的权力,有着守心自明的权利,更有着以明心生正气,由正气匡乱象的义务。
佛亦有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若能守得住心,便能笑看世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若能明悟自我,便可以心为镜,证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