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坚持深学笃用  勇当发展先锋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21年2月24日)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廖  飞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总结“十三五”科技工作,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科技工作。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

一、“十三五”及2020年科技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工作走出洼地,来到平地,有些地方还攀上了高地,逐渐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纵向看,发生历史性转变。“十三五”前四年研发投入翻一番;研发投入强度打破徘徊在0.6%的局面,2019年增长到0.86%。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是2015年的10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5年的5倍;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2家,1992年以来首次增加;省级以上高新区数量是2015年的3倍、覆盖全部市州。“中国天眼”实现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在农村木结构民居工厂化建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横向比,实现历史性赶超。“十三五”期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20位,跻身第二方阵;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3位。根据中央对各地高质量发展的考评办法,2020年我省4个关键科技指标在第二类省份中排位前移: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预计排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预计排第15位。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排第19位,研发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预计排第20位,虽然还是比较靠后,但“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了4个省,前四年研发投入增速全国第1、研发投入强度超了2个省。

这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素质。我们把对总书记指示的深学笃用作为抢先机、谋突围、促赶超的关键一招,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谋划发展新路的“指南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深入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坚定发展信心的“定盘星”。把反复研学作为明方向、辨大势的常修课、必修课,工作中讲什么话、谋什么事、作什么决策都主动从总书记的思想中找方向、找方法。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作为推动科技工作的“锦囊计”。我们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实行“非对称”赶超战略。2017年在全国率先“揭榜挂帅”,在两年多里使贵州采煤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到100%。

(二)坚持走差异化创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科技部时指出,“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2050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就贵州科技工作而言,“非对称”赶超就是不能沿着“24道拐”追赶,而要通过旁边的320国道“取直”,甚至沪昆高速的隧道“穿越”。“十三五”时期,我们把大数据作为抢先机的突围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来什么样的人”,科技部批复成立贵阳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成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旗帜,成为科技工作抢先机、促突围、谋赶超的关键。以国家高新区、贵阳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等平台为支撑,近几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涌现出满帮、医渡云等大数据领域独角兽企业。

(三)坚持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我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要求,每年都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些改革举措。2016年出台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2017年探索技术榜单制;2018年单独设立项目管理处,实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分”流水线作业;2019年开展专职科技特派员试点,以10万年薪选派40名专职科技特派员到贫困县服务;2020年发布《权责事项运行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是我省省直单位第一个类似规定,也是全国科技系统第一个。通过改革不断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基础研究计划兑现人才绿卡和取消科研单位申报限项,资助项目数和经费分别是“十二五”的3倍和3.6倍。

(四)坚持以开放汇聚创新资源。大力加强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安顺国家高新区,遵义高新区升为国家级的文件已由科技部报国务院,六盘水、毕节、黔西南高新区申建国家级文件已由省政府报国务院。贵阳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建成16个集聚区(基地、中心)。贵州科学城加速聚集创新资源。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列为省部共建优先项目。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6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8家。开展技术榜单制试点,发布9批21个技术榜单,立项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解决了采煤机械化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我省实现煤炭回采机械化和辅助环节智能化“两个100%”。争取科技部在我省定向实施采煤机器人、FAST运维机器人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省能源局联合出资组织“煤矿井下5G应用研究及示范”重点项目。

(五)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大局。“十三五”期间,省级科技计划实施项目立项5065个、经费38亿元。制定《科技支撑脱贫攻坚十条措施》《科技支撑农村产业革命“三个‘1+1’”试点方案》,实施食用菌、农业4.0、植物萃取、生态渔业等科技重大专项。连续三年开展“千企面对面”服务行动,累计走访2305家科技型企业,征求1111条技术需求,纳入项目指南组织攻关。为企业开展技术鉴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数量四年翻了三番、加计扣除额四年翻了两番。围绕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十大工程领域深入调研论证,吸纳各产业专班技术需求,制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清单。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组织实施磷石膏产业化高效利用、草海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生活垃圾集成处理等科技重大专项,争取科技部定点实施“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

2020年全省科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们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战。落实好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选派1235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全年开展技术培训6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5万余个。聚焦深度贫困县产业发展,立项实施5个“三个‘1+1’”试点项目,选派40名专职科技特派员。科技厅帮扶点剑河县2019年提前“摘帽”后,2020年又顺利通过国家抽查。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立专家组准确研判形势,向省政府提交42份研判报告。春节期间特事特办,面向全省发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技术攻关及集成应用”申报指南,紧急组织应急项目科技攻关,在快速检测、“老药新用”等方面支持74个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3492万元,“老药新用”项目纳入山东等六省诊疗指南。快速拨付1.76亿元后补助资金帮助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我们大力支撑产业发展。农业领域立项支持科技计划项目275项、资助经费1.6亿元。工业、服务业领域支持科技项目320项、资助经费1.7亿元。完成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年度任务,技术合同成交额249.12亿元、重点项目投资13亿元。发布煤炭智能采掘技术榜单,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推动煤炭产业革命。我们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基础研究资助经费同比增长18.8%。推动出台鼓励市县真抓实干的考评办法。出台《关于支持贵安新区科技创新“七个优先”政策措施》《贵州省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办法(试行)》,组建6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实“六稳六保”,开展第三轮“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3家,总数达到1897家。完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评估。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我们在改革创新、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中形成特色优势,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工作的大踏步前进,最根本的原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掌舵领航,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刻苦钻研,得益于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科技系统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关心支持科技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二、我省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刻把握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发展形势、厘清自身短板和不足、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我国正处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视察贵州,对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抓实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水平。

(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一二三四”发展思路,规划了贵州“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中,必须以科技当先锋、人才作支撑,奋力推动科技大突破、人才大汇聚。我省科技创新要突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解决好长期存在的科研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制定关键技术清单,实施重大课题攻关,力争在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建好贵州科学城、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全省科研院所、高校要优化组合科研力量,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三)我们的差距和短板。定性地看,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水平明显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制约发展最突出的瓶颈之一,完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在一些领域、部分行业形成领先优势”目标的任务还很重。定量地看,虽然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前20位,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仅为全国第27位,短板中的短板是创新环境。在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的一级指标中,我省“科技创新环境”从全国第27位下降至第30位,主要原因是“十万人博士生毕业数”“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十万人创新中介从业人数”等指标排位下降。而在区域创新能力的一级指标中,我省“创新环境综合指标”从全国第18位下降至第28位,导致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16位倒退到第20位。在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重点解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靠后问题,其中尤其要解决创新环境指标靠后的问题。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编制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精心谋划我省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一)关于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激发创新潜力,以开放汇聚创新资源,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

(二)关于基本原则

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瓶颈,高效配置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办关键事,以不对称路径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坚持开放式创新、集聚资源。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增强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能力,以开放式创新弥补自身科技资源短板,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市场化导向、激发活力。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三)关于规划目标

到2025年,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20位,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15位,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开放式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关键技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关于重点任务

加快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各领域创新载体,着力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布局,重点实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公共大数据、喀斯特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煤炭智能采掘、智能建造、生物萃取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智能(智慧)+科技重大项目。以产业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协同布局多种科技计划的重大科技产业工程。以大数据融合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发展,推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黔灵计划”,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无人工厂、无人矿井等科技地标。

二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开发的行业研究院,开展突破性技术和产品研发。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千企面对面”,完善技术创新对话机制,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鼓励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设施建设,使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实施独角兽企业“十年百企千人”培育行动,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储备库。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实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以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公司债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与技术成熟度匹配的多轮次股权融资,探索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机制。

三是健全开放式创新体系。鼓励市州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推进高新区提质升级。积极落实“强省会”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加强对外合作,联合建设实验室、孵化器等平台,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和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融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参与国家星际探测研究,打造国际知名天文科研基地。以联合基金、项目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开展“省外研发+贵州转化”试点。建成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市场。支持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鼓励电力、化工、交通等优势企业向省外输出技术和成套设备。推动贵州科学城与花溪大学城联动发展,打造技术集聚区和技术输出区。进一步强化高新区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四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加快黔灵实验室建设,积极申建喀斯特领域国家实验室。推进贵州科学城、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建设。围绕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运行服务和研究应用,加快贵州射电天文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天文研究和科普基地。建设贵州科学数据中心,打造国家科学数据和算力资源布局的重要基地,建立超算、人工智能等公共算力平台。加快建设生物测序平台和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研究基地,积极申建国家生物大数据中心。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贵州种质资源库(基因库)建设。优化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功能。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增强源头供给。全方位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深化技术榜单制试点,对“卡脖子”难题实行“揭榜挂帅”。探索政府所有合同运营(GOCO)等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管理模式。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大力发展跨学科、公司制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政府引导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种子期、天使轮的投资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四、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要发挥先锋作用,协同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突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出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意见。引导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达1%。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服务业创新十大工程实施一批成果转化项目,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启动实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技重大专项。落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选派200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技服务。力争在特色农产品和铝、磷、锰、钛等领域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性成果。加快推进“智能采掘”“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煤矿井下5G应用研究及示范”项目,加快打造“智能+”科技地标。在智能酿造、智能建造、公共大数据等领域试点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展示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支持特色旅游商品和中医药、民族医药研发创新。进一步强化对文化、教育、卫生、安全、政法等领域的科技支撑。

(二)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主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吸纳更多企业参与制定科技规划计划。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建立10万以上研发项目库,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核查和辅导。争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左右。深入实施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壮大产业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及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推动技术、项目、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力培育“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储备库。推动与技术成熟度匹配的多轮次股权融资,探索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机制。落实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出台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技术榜单试点,试行行政总指挥与技术总师“两总”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激发创新潜力。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注重青年优秀人才培养。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解决科研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推动技术、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探索政府所有合同运营(GOCO)等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管理模式。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力量,大力发展跨学科、公司制的新型研发机构。

(四)完善开放式创新体系。鼓励市州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强省会”行动计划,推动贵州科学城与花溪大学城联动发展。指导高新区加快省委巡视发现问题整改,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抓好园区招商,集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功能。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落实省政府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等的会商协议,深化与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多方位合作。鼓励在省外境外建离岸孵化创新基地,加强与省外境外机构的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化东西部协作,开展“省外研发+贵州转化”试点,联合建设园区、实验室、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

(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共建贵州射电天文台,积极配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观测阵列建设前期工作。聚焦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工程技术研发,组织国际领先的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加快黔灵实验室筹建。争取立项建设贵州科学数据中心,建立超算、人工智能等公共算力平台,加快建设生物测序平台,积极申建国家生物大数据中心。争取立项建设贵州种质资源库。力争成功申建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整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推动科学数据、大型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六)完善创新环境。推动贷款、债券、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天使投资等金融服务对研发活动的支持。探索以政府引导资金弥补科技成果转化种子轮、天使轮的市场失灵问题。优化孵化载体服务绩效评价与补助机制,综合评价孵化企业数量、创客数量、风投融资额等指标。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加强科普工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五、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一要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和省委“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的部署,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入融合、相互促进。着力强化依法行政,更加注重按市场规律办事,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二要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学讲话、铸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固本培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要讲党课、颂党恩,深切感受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恩情和温暖,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抓调研、破难题,紧扣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领题调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要重落实、办实事,把总书记的要求一条一条深化细照笃行,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强化跟踪问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强警示、保廉洁,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巩固和发展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贵州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要持续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要永葆绝对忠诚,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加强学习实践,提升谋划项目、招商引资、改革创新、防范风险等能力,切实增强运用市场手段谋事干事成事的本领。

四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督管理,压缩设租寻租空间,防止权力滥用。要守牢廉洁底线,算好政治账、经济账、良心账,廉洁治家、公私分明、亲清分开,永葆共产党人清廉本色。

五要打造干部队伍新精神新风貌新气象。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勇当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开拓创新,破除惯性思维、跳出路径依赖,绝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强化制度执行、监督管理,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科技管理和战略研究人才队伍。

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当好科技先锋,走好新时代发展长征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创新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主办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办公室电话:0851-85878238  科技项目申报咨询:0851-85817379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2373号 ICP备案:黔ICP备19004818号 网站标识码:5200000058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提示:使用谷歌、火狐、IE8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