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庄子: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这话是消极避世吗
庄子这句话并非消极避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首先,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这句话从处世智慧上来说,是告诉人们要客观面对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要强求,要量力行事;面对不可为的事情不去强作妄为,如此往往能得自在人生。其次,庄子亦在揭示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有“人力无法左右的存在”并非所有事情都能“人定胜天”。
注意,这并不是说庄子消极,而是庄子表明的一个客观规律。
1、理解难点:“不可奈何之事”为何是“命定之事”
大家对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这句话的迷惑,大抵在于“不可奈何之事”为何是“命定之事”这个问题的理解了吧。
而“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当人把自己无可奈何的事情看成是命定之事的时候,属道德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的理解难点就在于,把“无可奈何之事”看成是“命定之事”,这种对等关系会让我们感到“消极”的情绪。这时,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把“做不到”的事情当成命定之事的“回避”态度,怎么能看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呢?
注意,庄子这里可没有“消极”的意思,
庄子所谓的“不可为”,是“真的做不到”的意思,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无法做到的事情。
举个例子,人能跑能跳,但是人可以长出翅膀飞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长出翅膀去飞”对人来说,就是命中注定所做不到的事情,这便是“不可为之事”。例子虽然夸张些,但是道理不粗。
2、知道自己“不可奈何之事”,实则是对自己的“了解”,亦是对“自然”的体会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里的“知”可并不容易做到。举个例子,我们很快可以理解“我们无法长出翅膀在天上飞”这一事实,这时,“长出翅膀在天上飞”就是“不可奈何之事”,大家对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但是在人事上面,我们往往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有的人会高估自己,有的人会小看了自己,基于这种“高估”和“小看”,人们往往难以发觉自己“无可奈何之事”是什么。同时,在人世错综复杂的欲望刺激下,便出现了“强作妄为”的情况,那么人之高洁德行就无从说起了。
所以,我们可以反推,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不可奈何之事”是什么的时候,便是既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小看”自己的时候。这个“高估”和“小看”总是有对比对象的,那就是外界事物。也就是说,
没有了“高估”和“小看”,那么就没有“对比”。但是虽然“对比”没有了,“对比”是我们的主管对比,而区别是外在的,客观的,所以没有“对比”并不意味着“区别”没有了,这个“区别”是大自然决定的。而消解了对自己的“高估”和“小看”,其实某种意味上是消解了自己主观之“对比”,继而能接受世间万事万物的区别。
而要接受世间万事万物的“区别”,往往对自己的“与生俱来之属性”、对自己“命定之可为或不可为”就一清二楚了。
所以,知道自己“不可奈何之事”,实则是对自己的“了解”,亦是对“自然”的体会,
因为了解的不仅是自己能干什么,还有自己不能干什么,以及自己与万物的区别等等,这是“自然”决定的。这一段有些绕,若能慢慢理清楚,相信大家能有很大收获。
3、能够消解“对比”,接受“区别”,继而知道“不可奈何之事”,这样的人是没有“私欲”的,当属德行高的存在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知道“不可奈何之事”,是因为其消解了“对比”,接受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区别。什么样的人可以接受万事万物区别?那当是没有私心的人。
因为没有私心,于是看待事物总是不会有所偏颇,总是不偏不倚的。毕竟偏私,许多时候便来源于对“区别”之不接受。
而没有私心,放在人生层面,则是没有过度之欲,能够客观看待万事万物之区别,也能客观看待自己,继而能客观看待自己“无可奈何之事”并非自己“努力不够”,而是“真的无可奈何”。于是人也不会引“区别”去进行“主观对比”,更不会因蕾丝“技不如人”的认知而生出类似嫉妒、狂妄等情绪,也就是所谓的“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了。
总而言之,说的通俗一些,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这句话从处世智慧上来说,是要人客观面对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面对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不要强求,要量力行事,这样会少很多烦恼。同时,庄子此举也是在揭示,万事万物因天生就有区别,这是自然规定的。这一理论用到人世里面,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世界有人力无法左右的存在,并非所有事情都能“人定胜天”,若是无视这一规律去强作妄为,往往会徒添烦恼,继而惶惶不可终日而不自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