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
李红涛
老师的文章
《“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
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3期。该文由李红涛教授与四川大学黄顺铭教授合作撰写完成,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项目号:19ZDA325)的资助。
李红涛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2010),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仲英青年学者,奥斯陆大学(UiO)文化研究与东方语言学系(IKOS)非常任副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首批“仲英青年学者”。曾任香港城市大学传播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助理、访问助理教授、奥斯陆大学访问学者、挪威科学院高等研究中心驻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与研究兴趣包括:媒体与集体记忆、媒介社会学、环境传播。
出版专著《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在China Quarterly,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Media, Culture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等中英文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
本文运用理论旅行视角和文化中间人概念,从研究者的学术想象和实践入手,考察中国学界如何译介、挪用、移植媒介社会学,探究媒介社会学跨越时空的“旅行”,理解传播学“中西之间”的互动。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发现,中国学界对欧美媒介社会学的想象呈“经典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翻译完成的“再经典化”的后果。与此相应,媒介社会学的本土实践则带有强烈的“当代性”。经由经典想象、再经典化和当代实践,媒介社会学被“驯化”为新闻社会学,为在地学术实践提供了建设性的“话语资源”,为新闻学和新闻业寻求突破的空间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