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在清代中期以后,帖学式微,恰逢其会,诸多的碑刻出土,引起了书法家们的关注。正如杨寅成所说,当一种艺术形式已不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创新之时,它更多的只能依靠外来力量碰撞融合,补充,才能避免进一步走向僵化。于是书法上的碑学思想,从涓涓细流逐渐汇集成磅礴大河。理论和实践并驾齐驱,阮元的《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一大批弘扬碑学的论著广为流传,同时也出现了邓石如,赵之谦等在碑学上造诣深厚的书法家。尤其是赵之谦,书,画,篆刻卓绝一时,影响深远。谈及清代碑学,这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让后辈学书者高山仰止。

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学书,初以唐楷入手,书从颜鲁公,用功极深。后受包世臣影响,为北碑所惊艳,其在《章安杂说》中写道: “六朝古刻,妙在耐看。猝遇之,鄙夫骇,智士哂耳。瞪目半日,乃见一波磔、一起落,皆天造地设,移易不得”。对北碑之倾慕溢于言表,于是转攻北碑。五十岁之后艺业大成,入“人书俱老”之境,兼北碑之浑厚质朴不失飘逸,为清代碑学书家中的集大成者。

今人学北碑,大多遵从“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呼下,无所得矣”的原则,直接以北朝名碑入手,如张黑女,张猛龙,郑文公,龙门二十四品,或者更具个性展示的爨宝子,爨龙颜等。却极少把目光转向清代碑学大兴之际的书家。原碑虽是上品,但毕竟是碑刻,临写碑刻,要透过刀痕见笔痕。初学者对书法的理解毕竟是处在入门级别,不太可能具有透过刀痕见笔痕的功力,即使看着笔痕,也未必能领会用笔之道,更遑论透过刀痕见笔痕?更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仰望高山,进而攀登高山。清代的碑学大家赵之谦,不妨作为我们学习北碑路上的一个指路碑。

北碑风格雄浑壮阔,特点太过耀眼,初学者初期容易迷其形而失其神,极容易走入霸悍,粗野的误区。赵之谦重视学习书法的字内功和字外功的协调,他强调“内功读书,外功画圈”,如此才能让书法艺术脱俗,得境界之美。所以我们看赵之谦的书法,行笔寓圆于方,方圆结合,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结字外紧内松,宽博自然,满目春风。是爱好北碑的书法人不可错过的典范。

作者  晓阁书画 | 2019-06-30 13:30:55 阅读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