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公交 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是一个流动的大家庭。它承载着千千万万个百姓的出行安全,也美丽了城市的风景。

上世纪70年代,地铁在我国还远不及今日普及,当年的公共交通系统里,"无轨电车"的地位堪比今天的地铁。

在当年,是否拥有无轨电车,是考量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

坐上时光机 穿越电车40年

说起电车,首先想起来的,就是它的两条"大辫子",大辫子学名电杆,是无轨电车车顶上从架空电缆取得电力的设备。小时候,我们总称电车为"大辫子"车。受两条"大辫子"的限制,电车的运行路线是固定的,甚至稍稍偏出一点,辫子和电缆分离,电车就走不动了。

正因为如此,当年最常见的景象,就是电车司机站在车尾部,把脱离的"大辫子"重新挂上电缆。

1980 年, 郑州有两家公交公司——市人民汽车公司、市电车公司。首辆无轨电车 101 路在 1979 年 4 月正式通车,就是大家俗称的"大辫子"公交。

1979年4月30日 郑州无轨电车开行典礼(资料图片)

1979年5月1日, 随着第一条电车线101路的正式运营,郑州公交开辟了绿城电车运营的新纪元。101路公交由省人民医院发车,经纬五路、人民路、太康路、铭功路、火车站、中原路、建设路至郑棉六厂,线路全程12.7公里,票价0.20元;

1980年10月1日, 郑州公交无轨电车102路开通,从火车站至电缆厂招待所;全程7公里。

1984年9月1日, 郑州公交103路开通,由紫荆山开往电缆厂招待所;

1989年, 郑州公交104路开通,从紫荆山经金水路、建设路至郑棉六厂;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原郑州公交102路线路东段改称郑州公交105路,从电车公司开往火车站。

那时,郑州无轨电车系统进入鼎盛时,线路共有五条,分别为101、102、103、104、105路,基本覆盖当时郑州的主干道。 随着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无轨电车成为了郑州城区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郑州引以为荣的流动窗口,也成就了郑州人美好的“电车情缘”。

随着郑州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车辆的更新换代,郑州无轨电车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2009年6月,郑州地铁开工建设,为给地铁建设创造条件,2010年1月2日,郑州公交104路开出郑州公交最后一班无轨电车,从此郑州公交无轨电车“暂停”。

在郑州劳作整整30年的4条电车线路共80余台电车全线停运,由汽车代替运营。它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那个时代的生活标志。

十年后 看无轨电车“重生”

2019年,郑州启动了新一轮无轨电车发展历程,农业快速路上开始兴建新的无轨电车系统,为郑州快速公交的组成部分。

十年之前,郑州无轨电车在金水路“落幕”;

如今,郑州无轨电车在农业路“重生”。

2020年10月26日,穿梭在农业路沿线的新型双源无轨电车测试车辆勾起了不少人的“大辫子”情怀。郑州农业快速路无轨电车目前已进入车辆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依靠供电线网、也可依靠自身携带电源运行的无轨电车,将与市民正式见面。

此次进入测试阶段的农业路无轨电车采用的是双源无轨电车,相比现在应用广泛的电池驱动型新能源公交车,“大辫子”电车其实更加环保节能,堪称“零排放”,而且运行成本低。

农业路的无轨电车,设计比原来的“大辫子”更先进,车辆将采用双能源驱动,既可以靠“大辫子”供电,另外在一些没有接触电网的路段,也可以使用电池组驱动,更加方便灵活。更加智能化的自动搭线设置,较之老一代的“大辫子”车型在安全性与便捷性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车厢内部的USB充电接口、无障碍踏板等一系列便民设计,也让新型双源无轨电车更加令人期待。

无轨电车承载着郑州一代人的记忆。

如今无轨电车又要回归了,期待新一代的‘大辫子’公交早日回归我们的视野,给市民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编辑:王海萍 石嫣睿

来源:图文综合于网络

转载请尊重来源 ,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