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今天是2月18日,农历戊戌狗年的正月初三。大锤在上一回迎接春节的故事中向大家拜过早年了,那已经是去年丁酉鸡年的事情了, 在新春佳节之际,大锤在此跟列位读者听友们再道一声:过年好

既然还在春节假期,咱们继续聊聊跟春节有关的风俗,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家家户户常用的春节道具—— 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每年春节,把工整对仗、简洁文字寄托美好愿望的春联贴在门口,都是许多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道过年“程序”。

起初,汉朝的人们习惯在春节来临时在门前设置桃符,这时的桃符就是桃木上面画着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两个神仙, 按照东汉王充在《论衡》里引述《山海经》所说,神荼、郁垒是黄帝用来驱鬼的干将 ,人们相信有这俩人看门,百无禁忌。东汉张衡在《二京赋》里说:“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这就是描写当时洛阳的桃符风俗。 之所以当时的古人用桃木为符,大约是因为桃木被人视为仙木,能压邪驱鬼

大约距今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开始改变桃符上面的图像,改为写字。《宋史》记载, 公元964年,后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写下了这样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取新一年春天将至、万事如意之意,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副对联被视为春联始祖,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桃符逐渐开始为春联所取代 。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里提到苏东坡在黄州访友,时值春节,看到友人家在安放桃符,于是戏谑之心大起,替人家在桃符上写下春联一副:“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虽然苏东坡是玩乐之心,但是此时春联的主题仍旧是吉祥如意。

宋元成书的《癸辛杂识》提到盐官县学教谕黄谦之,在别人家的春联“宜入新年,百事大吉”之后,上去擅自给人家多续上了几个字,一副好端端的吉祥话,就变成了“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的戏谑之语,结果坏了人家春节的兴致,被人告到官府那里,最终被罢了官。

虽然学者们一般认为,最早见诸典籍的春联是孟昶的那副,但是近年来,有学者新考证出,还有几副要比孟昶的春联还要早200多年的春联。

这些春联是学者们在存世的敦煌文书中发现的,根据推测是唐代写就的春联,第一副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第二副则是:“三阳开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学者们推断,春联和桃符开始混用的年代,可以再向前,推到唐代。

还有学者认为,南北朝的梁代刘孝绰才是春联第一人,因为他罢官之后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副字:“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桃符被春联彻底取代,要等到明代 。根据清代学者赵翼的考证,春联是明太祖推广开的,不过根据赵翼所引的《簪云楼杂说》所记朱元璋这段故事,一样是一个戏谑的春联玩笑:当时朱元璋定都南京,除夕前夜下令无论官员百姓,家家户户必须张贴春联一副,朱元璋下令之后还自己微服出宫检查春联张贴情况,以此找乐。

朱元璋像

结果他发现一家阉猪的人家竟然不贴春联,查问得知是这家人没来得及请人写。朱元璋于是大笔一挥春联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已经是拿春联找乐了。在皇家的倡导下,各类春联在神州大地流行开来,《玉堂巧对》《古今巧对》等一批研究春联写作的书籍也在明代出现了。

到了清代,春联几乎成为了春节的必备品 。已经出现了专门替人写春联的人摆起了“对子摊”了,这些写春联卖春联的人,主要是穷苦文人或者学生,指望着替人写春联赚点润笔钱。到了这时候,春联的书写也有了更多的讲究,虽然这时春联有些是没有横批的,甚至还出现了无字春联,一定是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而且讲究上联最后一个字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平音。所用的红纸也细分为朱笺、大红、顺红、梅红、万年红等多种。

不过这只是在民间才尚红。在清代,皇宫里的春联都是白色的宣纸或者白绸来写的 ,想象一下,每到春节,故宫内外白纸白绸飘飘……列位读者听友,有没有感觉误入殡葬仪式的错觉?之所以故宫的春联是白色的,倒不是因为清代皇帝都喜欢行为艺术或者喜丧文化,而是现实的条件限制导致的结果——紫禁城里贴春联的柱子大多是红色的,如果红柱子上再贴一个红色底的春联,就啥也看不到了。

春联从诞生开始就承载着主人鲜明的好恶选择 。随着岁月的演进,那些充满主人自身鲜明特征的春联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传统春联故事中,有宋朝宰相吕蒙正年轻时给家徒四壁的自家写的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是“南北”,意思是自家里缺一(衣)少十(食),过年没有“东西”。

有乾隆皇帝为布鞋店题写的春联“追追追追出穷鬼去;赶赶赶赶进财神来。”这些故事中的春联往往精巧有余而对仗不整,出处常常不可靠,更像是出于善意的传说虚构。

乾隆皇帝像

不过 有些遗存下来的春联,确实记录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与个人的悲欢离合 。比如晚清著名状元张謇,他写下的1903年到1926年共23副春联保存了下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在风云际会中,张謇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他在家里写的这一年的春联就是“民时夏正月,国纪汉元年”。

而到了1916年袁世凯复辟前后,黑云压城,张謇于除夕之前与袁世凯分道扬镳,这一年他写的春联就是“不足夔龙道,聊同燕雀春。”袁世凯这种“夔龙”(《山海经》中的妖怪)即使势力再大,张謇也决心不跟他去搞帝制了。1918年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回国返家,张謇十分欣喜,写就的当年春联就是“百川至海,游子还家”,第二年下决心将自己经营的实业交给儿子经营,又写下春联“小儿可付巾箱业,大地先回草木春”。

张謇

春联只有寥寥几句,写的却是满满地喜气和志气;大红的纸张,不再是原意的驱鬼,而是红红火火的热切;力透纸背的墨迹,散发的是千年不变的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原创 | 2018-02-18 16:21:53 阅读 11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