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问题1:作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到目前为止,您在巴体验如何?

回答:巴基斯坦的风土人情令我印象深刻。巴基斯坦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既有白沙瓦、拉合尔等历史古城,也有伊斯兰堡、卡拉奇等现代大城市,还有海岸线绵延的瓜达尔。巴基斯坦的气候和我的家乡很像,巴基斯坦的食物我也非常喜欢,俾路支省的特色Sadjji一直让我期待。巴基斯坦人民热情好客,对中国人很友好。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既包括政府官员、政要、议员,也有专家学者、媒体人士等,他们为我在巴基斯坦工作提供无私的支持与帮助,我非常感谢。

问题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CPC)成立100周年。 您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崛起的关键吗?

回答:在中国有首歌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想这首歌唱出了你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

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的尊严和生存权利受到严重践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提升,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说它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旧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农业生产非常落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00万亿元的高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站上1万美元大关,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位;旧中国,人民在生死线苦苦挣扎,据估算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因饥饿而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00多倍。100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历史雄辩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问题3:您如何看待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

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期盼复兴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直到中国共产党这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完成救国大业;1949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兴国大业;1978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富国大业。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强国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通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

问题4:中方打算如何应对外国势力的负面宣传和欺凌?

回答:中国人爱好和平、崇尚和谐,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我们从来不会主动欺凌别人,但同时,中国人是有原则、有骨气的。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对于无端的抹黑,我们一定会摆明事实真相,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

中国致力于与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然各国同在一个地球村,就应该和平共处,平等相待;就应该有事一起商量,而不是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为此,中国一贯主张世界要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要实现民主化。这一主张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完全一致,与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完全一致。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充满各种乱象和动荡。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我们希望各国能够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互之间多一些支持、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合作,少一点对抗,大家真正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问题5:您如何看待新冠疫情之下世界秩序的变化?

回答: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共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多边主义同单边主义激烈博弈,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国际和平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

维护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今世界错综复杂问题,有效应对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的正确方向,是打破零和博弈,抵制单边霸凌,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安全的必由之路。中方呼吁国际社会一道,为此做出共同努力。

问题6:鉴于近来局势发展,中国多大程度上愿意参与阿和平进程?

回答:阿富汗局势发生剧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事实证明,被美国及其盟友武力强加的所谓“民主改造”不符实际,反而自食恶果,其中的教训值得记取。

毛泽东主席曾说:“阿富汗是一个英雄的国家,历史上从来没有屈服过。中阿两国是友好国家,中国不想损害阿富汗,阿富汗也不想损害中国,两国是相互支持的。”中方将一如既往奉行面向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尊重阿富汗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阿富汗内政,继续为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方将在充分尊重阿富汗国家主权及国内各派意愿基础上,同阿富汗塔利班等保持着联系和沟通,为推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巴作为阿富汗重要邻国和本地区负责任国家,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加强沟通协作,为支持阿富汗平稳过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是鼓励阿富汗各方加强团结,尽快组建符合阿国情、得到人民支持、广泛包容的新政治架构。二是支持阿富汗坚决保障在阿人员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绝不能再次成为恐怖主义的聚集地。三是有序推进涉阿国际合作,各类机制应形成互补,扩大共识,尤其应发挥邻国独特作用,推动阿形势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中国参加了巴基斯坦主持的首次阿富汗问题邻国外长会,中方将继续支持各类有助于实现阿富汗和平稳定的机制。

问题7:您认为中国的疫苗外交是否帮助提升了中国软实力形象?

回答: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疫苗不是谋取政治私利的工具,不应被政治病毒污染,更不是攻击抹黑他国的借口。中方愿与各国共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反对任何试图将病毒溯源政治化的企图,反对“疫苗民族主义”,努力弥合全球“免疫鸿沟”。

中国坚定秉持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团结抗疫的五项举措,其中包括倡议设立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在今年8月举行的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今年全年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已向巴援助和提供疫苗超过8000万剂。

中国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我们已同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20多个国家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100多个国籍的10多万志愿者参与其中。通过中巴合作,巴基斯坦实现了疫苗的本土灌装。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正在得到各国广泛认可。我们也愿意同各国探讨疫苗接种互认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

中国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中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的总数已超过9.9亿剂次,居全球首位。中国的行动是雪中送炭,帮助了100多个国家挽救生命、抗击疫情,而且从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如果这算是“疫苗外交”的话,中国“疫苗外交”广受欢迎,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我们坚信中国疫苗能为全球抗疫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问题8:您如何看待未来几年的“一带一路”发展前景?

回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遇和成果惠及各方、造福世界。当前,“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开放、包容、透明的精神,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加强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为各国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主席今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中方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中方愿同包括巴方在内的各国携手努力,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为各方提供更多机遇,同各方分享更多红利,为沿线国家实现繁荣稳定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

问题9:下阶段中巴将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边关系?

回答:今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回顾70年历史,中巴关系已经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塑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间关系的杰出典范。展望未来,中巴两国应充分发挥传统友好优势,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共同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中巴要继续在政治上坚定地相互支持,将继续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对巴关系,将巴置于外交优先位置。中方将与巴保持高层互访,加强党际和治国理政交流,一如既往支持巴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巴方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

中巴要做“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在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启动后,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巴最大贸易伙伴,连续七年成为巴最大投资来源国。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议定书正式生效,两国贸易自由化水平大幅提高。正如阿尔维总统所说,希望双方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按下加速键。中方将继续深化同巴经贸合作,高质量推进走廊建设,大力支持巴工业化。中方将为巴产品输华提供更大便利,努力缩小巴对华贸易逆差,推进双边贸易平衡发展。

中巴要在安全上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中巴两国安全利益休戚相关。中方将继续支持巴方为打击恐怖主义所作努力,帮助巴方加强反恐和安全能力建设,同巴方加强配合,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别是做好在巴中国项目和人员的安保工作,为两国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中巴将搭建两国人民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两国艺术、广播、影视、出版和体育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今年双方举办了多种活动共同庆祝建交70周年,系牢人文纽带,促进民心相通。

中巴也要以多边机制为平台,构建美好世界。中巴双方要坚持走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之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10:您认为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巴两国人文交流?

回答: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巴建交70年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频繁,文化交流机构不断设立,渠道日益拓宽,活动更加丰富。目前,中国在巴基斯坦设有1家文化中心、5家孔子学院和2家孔子课堂。这些机构成为巴基斯坦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中方也积极参与巴方举办的图书节、独立日庆祝等活动,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

此外,中国政府鼓励巴优秀学生赴华留学并提供各类奖学金,中巴之间还设有百人青年互访机制。近年来,中巴在文化遗产、广播影视、图书出版等领域合作密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巴基斯坦犍陀罗文物赴华巡展、2020年巴影片《浩翔雄心》进入中国院线,2021年中巴签署《经典互译出版备忘录》等,为中巴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中巴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11:您如何看待中巴经济走廊进展?

回答: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靓丽名片和中巴合作的靓丽名片。中巴经济走廊已为巴带来254亿美元投资,有46个项目完工或在建,帮助巴新增520万千瓦电力,88万米国家核心输电网、510公里高速公路。走廊建设已实现重要早期收获目标。双方的合作框架也从最初的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四个重点领域拓展至社会民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等新的领域。即便在疫情期间,中巴经济走廊坚持不裁员、不撤人、不停工,对巴经济民生形成有力支撑。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进入充实、拓展新阶段,下一步将在建设运营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社会民生、产业和农业等领域合作,致力于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更好造福两国乃至地区国家人民。目前,两国正就召开第十次走廊联委会会议加紧筹备。本次联委会将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形成一批重要成果,继续保持走廊发展良好势头,对走廊下一阶段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问题12:您认为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宣传是否会阻碍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顺利完成?

回答: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以来,带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伊姆兰·汗总理称之为巴政府的最优先事项,中国政府也全力支持。走廊建设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得到中巴两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衷心拥护。中巴两国人民最有资格对走廊作出评价。

在中巴两国政府的共同规划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走廊将在继续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社会民生为中心,产业和农业合作为重点,排除一切外部干扰,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面对某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和势力捏造事实,颠倒黑白,对中巴经济走廊大肆攻击,我相信中巴两国人民会坚决发出自己的响亮声音,向外界宣传真实的走廊,向世界展现合作共赢的决心!

问题13:您认为中巴经济走廊要取得成功,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回答: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先行先试项目,2013年启动以来一直保持积极发展势头。下一步,我们将和巴方一道,高质量共建走廊项目。

农业和产业是巴当前最关心的领域,也是中巴合作最具开拓前景的领域。双方在农业领域合作进展很快,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强化机制。去年,双方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框架下设立农业工作组。工作组成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帮助巴抗击蝗灾,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加快农产品输华进程,巴洋葱、土豆、樱桃和乳制品等输华农产品检验检疫程序加紧推进,今年即将签署洋葱输华议定书,新增9家巴大米出口企业注册登记,并稳步推进在巴设立口蹄疫无疫区建设。三是促进投资。今年,在中国驻巴使馆大力推动下,中巴成立了农业与产业合作信息平台,促进政产学研各界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国企业还计划在辣椒种植、水牛奶业开发、食品加工和农机具等多个领域对巴开展投资合作。

产业合作有新的进展。今年以来,我们高兴地看到一系列投资合作项目上取得积极进展:拉沙卡伊园区开工建设,首家入园钢铁企业进口设备抵达卡拉奇港。瓜达尔自由区已经吸引酒店、银行、金属加工、海外仓、粮油加工等40多家企业入驻,直接投资额超过30亿人民币,自由区二期开工建设。此外,传音手机和巴伙伴建立的TTE工厂二期投产,每年能组装多达 600 万部智能手机;上海上汽和巴JW集团在拉合尔建立的名爵MG汽车厂投产, 到2022年年产能达到18,000台;朝阳浪马轮胎和巴Service 公司合建的轮胎厂也在积极建设中,年底前也将投产。中巴产业合作正朝着多元化、集群化和高质量方向迈进。

问题14:中国投资者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面临哪些障碍和问题?

回答:中巴两国产业发展的高度互补性为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中巴经济走廊在巴取得的成功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了在巴兴业的回报和潜力。下一步中方将协助巴方,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改善在巴投资整体环境,更好地吸引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有识之士来巴经营。从中资企业的角度来说,安全是首要关切。日前发生的“7·14”达苏爆恐事件和“8·20”东湾快速路恐袭事件令人遗憾。我们在谴责恐怖主义行径的同时,采取有效举措升级改进对中资企业人员和项目的安全保障,将能有效消弭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给投资者注入信心。我们很高兴地注意到,巴基斯坦的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有了提高,赞赏巴政府为此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下步考虑,相信随着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和签证便利化等投资服务,巴投资吸引力将全面提升。巴方高度重视发展产业园区,为此完善配套设施十分关键,包括水、电、燃气等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将能够保证投资项目尽快投产。

问题15:在城市管理方面,您认为巴基斯坦可以借鉴中国的哪些经验?

回答: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从1978年到2020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超过60%,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近8.5亿人,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主要有以下成功经验:一是以产业促发展。二是完善基础设施,解决企业投资落户的基建短板,为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民众后顾之忧。四是完善城市管理,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营造良好公共环境,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拉合尔安全城、橙线项目就是中巴两国加强城市发展和管理合作的成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