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哪些城市规划对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注者
451
被浏览
599,593

36 个回答

有些答案说的并不是规划问题,只是规划没有完整实施或是规划还没有到正常年限。比如河西南部才刚开发,有轨电车客流低并不能说明无用,当初中胜元通奥迪中心也无异于鬼站,现在能跟主城客流相比。还有比如古平岗立交多个匝道还没建,你不能说其规划有问题。

河西的规划诟病颇多。CBD临江不见水,江东路太宽冲散了人气。鱼嘴地铁歪七扭八难以通达重要目的地不说,还祭出了有轨电车这种不经济的选项。青奥公园作为后来加入的项目,为了补偿地产项目放宽了容积率,影响了滨江景观。当然河西的详细规划是越往南越好,但是总有一种在弥补最初粗制滥造设计的感觉。

城东是规划实施的老大难。沪宁高速正线接入中山门和中山东路诟病已久。城东各种大机构带来十路九断的美好体验,纬七路永远在等大校场搬迁(这个很可能今年能解决),拖了很多年的S122。

有些规划落后于时代了。中央门的空中转盘、4车道的长江大桥、以前双向4车道的城西干道以及依然健在的双向2车道大桥南路高架。以及一些在开工时就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项目,比如双龙大道江宁段的双向4车道快速路、百家湖地区整体规划、远远不够大的小红山客运站以及同项目中缺失的南京站南北广场联络通道。

最可惜的是朝令夕改带来的浪费,比如依然荒废的紫金山东站、半途而废的鼓楼隧道、马群客运站等等。

败笔很多,以下会举例说明。总的讲出现诸多败笔的本质原因是城市发展方向朝令夕改。今天江宁明天河西后天江北,最后下来哪也没做好,CBD、商业中心规划了一堆最后城市还是单中心,老百姓除了新街口哪都不想去。

除了主城外,在河西呆的时间比较多,感触比较直观,所以以下主要谈河西新城规划设计与后期实施存在的问题。其他几个副城基本没去过,不多说了。

河西新城区位好、定位高,本来应该打造一个新南京城,把新街口附近过度集聚的城市功能吸引过去,但现实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实施角度看都存在很大问题,最终结果并没有起到疏散主城功能的作用。问题如下:

1 河西新城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尺度失衡。大街区摩天楼宽马路。

大街区:主要建筑都是什么会展中心、奥体中心、江苏大剧院,这些东西尺度一个比一个巨大,横跨两三个街区,把周边城区的联系切了个一干二净。这些东西你以为是公共活动空间,其实老百姓根本不怎么去。老百姓的公共活动不就是在小街区、窄路、小广场、小公园里跳跳广场舞、逛逛街、遛遛狗、看看街头音乐,新街口人气足难道是因为有什么图书馆、音乐厅吗?

宽马路:道路全是快速路大干道,江东快速路、应天高架、河西大街、扬子江大道……拜巨型建筑所赐本来就挺割裂的城区,直接给切了个稀巴烂,城区之间彻底割裂。普通道路比如庐山路、黄山路退线太多,走在街上两边都是绿化带后面一道围墙以及后面的居住区,根本就没有商业能进驻的空间。

以元通这块为例,元通作为河西的一个大换乘站以及河西新城CBD核心区,显然应当承担整个河西新城中心的功能。现实是:

少数几个商业综合体都围在江东快速路和河西大街交叉口,两条巨型马路导致四家商场之间毫无联系,根本无法形成商圈(而且好几个开了多少年都开不出来,笑死)。类似这种情况应该加强步行体系,比如上海徐家汇、五角场,都配置了巨型人行天桥、地下步行广场来沟通被快速路割裂开的城区。

再来看核心公共空间,一个一到晚上就黑乎乎的公园+一条啥时候都黑乎乎的绿轴。公园地下是一个烂爆的商场,不会有人来;绿轴两边是高大的商办,日常采光不足阴暗闭塞,商办底商品质低劣,进驻的商家净是些外卖店,也不会有人来逛。于是看起来非常美好的地下商场上盖公园、绿轴、下沉广场全部人烟稀少,根本不会有公共活动,周围高楼大厦里的上班族一下班立马坐地铁走人。整个元通可以说一到六点就没人了,突出一个没人气。

反而是河西北部(应天大街以北,江东商务区),因为有大面积的回迁小区,再加上传统路网尺度都比较小,沿街商铺非常多,整个城区非常有活力,晚上小广场上都是跳广场舞的,沿街商铺里都是吃饭、逛街的,很热闹。

大街区摩天楼宽马路有啥好呢,北京到处都是大街区、宽马路、高架桥,你看有人喜欢北京吗?而且为啥净把大商场规划在快速路、主干道旁边呢,会有人在快速路主干道上散步吗请问?新街口本口是两条主干道交叉点,四个角用栏杆围的死死的,连人行横道都没有,这种地方你看有个人影吗?说是在新街口,其实人还不都是在新街口东南西北的石鼓路、明瓦廊、丰富路、淮海路、羊皮巷、长江路、正洪街这些小街小巷上活动?

总的来讲,河西新城总图上看着好看,大路宽阔、高楼林立,形式感强的大体量建筑坐镇,霸气的一批,但是没啥用。充分说明了站在上帝视角做看着好看的城市规划是行不通的,很多城市里面真正好用的空间放在总图上一点都不起眼。

2 用地功能太单一。不是说总体单一,是局部聚集严重,功能混合度不行。

河西定位很高,住宅区都是高端住宅,产业商办也都是科技研发、金融、区域总部一类的高端功能,按说应该高标准规划,拿出点高端的样子来。但河西经常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产业办公区,或者一大片一大片的居住区,一大片一大片的商务区,中间就是没有商服用地、公园绿地、公共空间穿插。以新城科技园为例,连续几公里连绵不绝的产业园区,没有一条商业街、没有一个公园。

河西新城常态:住户下楼,放眼望去都是居住区,没吃饭逛街遛狗的地方,坐地铁去上班;社畜下班,放眼望去都是产业办公园区,也没吃饭逛街的地方,坐地铁回家。(地铁也没很方便,笑死。)

3 城区与主城割裂。

整个河西和主城的割裂非常明显,轨交就两条,地面交通全靠几条干道与主城连接,支路网完全和主城隔绝。这些不能全算是规划的问题,只能说是有待解决的城市问题。

河西的轨道交通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拧麻花。尤其是9号线集庆门大街不能正线换乘2号线,需要修建联络线……这个太搞笑了。

还有河西有轨电车……这个东西在青奥会之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除了增加本就宽阔的江东快速路的路幅以外有任何用吗?(江东快速路现在已经宽的和飞机跑道一样了,笑死)

地面交通不畅其实情有可原,不是规划的问题。草场门-赛虹桥段被秦淮河隔断,这个没办法只能忍着;赛虹桥-油坊桥段被宁芜铁路切断,我就请问这个东西能不能赶紧拆啊。结果就是从草场门到油坊桥,进出河西只能靠草场门、清凉门、汉中门、水西门、集庆门、应天大街、梦都大街、河西大街、数字大道几条快速路,堵吧。

2、3点共同导致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区功能单一集聚造成城区潮汐交通现象明显,加上交通割裂,造成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几个节点压力山大。轨交以油坊桥、新城科技园为例,两个地方潮汐现象非常明显,每天早上油坊桥、中胜两个地铁站日常爆站;地面交通就是每天早上内环路、赛虹桥堵堵堵堵堵……

4 城区和滨江割裂。

河西作为南京滨江线最长的区段,本应该把城市与长江的关系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现实是:首先一条快速路扬子江大道最南到北切个彻底,直接把滨江绿地和城区隔开;其次应天大街x扬子江大道立交把滨江绿地也南北一切两截。

鉴于这么干的城市也挺多,还是有别的办法的,就是多布置一些滨江的公共空间聚集人气,通过视线通廊建立与滨江的联系,然后通过步行通道比如天桥啥的把人吸引到滨江。但这点做的也不咋地。河西城区靠近滨江的部分,能算得上公共活动空间的也就两个点:青奥中心和奥体。其他地方滨江界面全都是居住区。

这两个地方本身就没啥人气,青奥中心-南京眼桥好歹还是建立了与滨江的联系,奥体-江苏大剧院就实在是又没人气还没联系,纯粹起反作用,令人扶额。奥体西边的滨江公园本来可以建立起来与滨江的视线沟通和步行联系,扬子江大道在这里也做了下穿,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结果规划了一个巨大的江苏大剧院,这东西自己并不聚集人气,还把本来可以存在的滨江和城区的视线沟通、步行联系挡了个严严实实,把城区的人也挡了个彻底。

最后结果就是市民看不见长江、走不到长江边上,南京人都感觉不到自己在一座长江城市。我还是以上海为例,黄浦江滨江做的就好多了,从徐汇、黄浦一直到虹口、杨浦,没有快速路阻隔,和城区联系紧密,一整条连续的公共界面。


以上就是个人对河西规划设计与后期实施存在的问题的一点看法。其实规划永远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动态的过程,就河西新城而言,鱼嘴还算是一片空白,其他已建成部分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施、更新来改善,还有运用新思维、新理论、新设计改进的空间。

但本回答开头所提及的本质问题仍然令人担忧。其实南京这种城市,集中力量把一个新城做好就不错了。但南京一直以来总有一股子贪多求大的味道,本来资源力量也说不上多好,还要四面开花。现在的情况是:江北新区成为了整个南京新的发展方向,江北新区要搞中央商务区;河西新城下一步的发展指望鱼嘴,也要搞中央商务区,带动整个新城发展。

两个新城互相抢资源、内耗,标志性事件就是两个都规划了巨型摩天楼坐镇,一度开始比划南京第一高,最后双双降到500米。只见过城市之间比划孰高孰低,没见过一个城市自己内部比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