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下午3:0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飞
嘉宾:市发展改革委丁志强主任、朱应才副主任,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赵国全、市科技局童宁副局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黄卫民副局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孙建华副局长、市交通运输局刘婷总工
发布会现场
参会媒体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飞: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以发展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6个部门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丁志强、副主任朱应才,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赵国全、市科技局副局长童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卫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建华、市交通运输局总工刘婷。
首先,请市发改委主任丁志强介绍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丁志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泰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于今年1月23日经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3月11日由市政府印发实施,这是一件大事。为使各位媒体朋友更好地了解《纲要》相关情况,我重点就《纲要》编制的过程、特点和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加强组织、扎实推进,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规划编制工作从2019年7月30日启动,历时1年半,先后经历前期课题研究、规划《基本思路》形成、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纲要》、意见征集完善、衔接协调、讨论审议等多个阶段。集思广益、数易其稿,最终形成6万余字的规划文本。
二、高点定位、务实创新,充分体现新征程新使命
“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上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充分体现新使命新要求。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为统领,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泰州今后发展的纲领性要求。《纲要》第一章第三节“历史使命”进行了集中阐述,列举出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18个方面内容,并在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部分一一呼应,确保将总书记要求落到实处。按照省委提出的“泰州要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新定位,《纲要》分别在发展定位以及产业强市、中心城市、文化名城等部分细化阐述。
二是充分体现新目标新愿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安排,《纲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美丽泰州建设展现新特色、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等“七个新”,提出了“强、富、美、高、安全”五大类34个具体指标,其中经济总量目标为7000亿元,争取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速在5.5%左右,与省增速一致;人均GDP提前突破2万美元,力争达到15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亿元以上,争取连跨2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速5.8%。与以往不同的是,《纲要》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定性目标和全国一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定量目标按经济总量翻一番、居民收入翻一番以上安排。
三是充分体现创新性特色性。坚持把握规律、实事求是,分析泰州发展的阶段特征,强化泰州特色和泰州探索。产业强市建设方面,围绕三大先进制造业,提出建立市委主要领导抓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制度,推动各市(区)“一主一特”差异化发展。健康名城建设方面,提出将健康理念融入发展全局,统筹推动健康产业、健康事业、健康城市、健康生活互动并进,使健康成为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服务新发展格局方面,提出推进质量链产业链双向融合,建设一批国内有名的放心消费街区(商圈),打造长三角特色区域消费中心。空间布局方面,首次提出“一主两副”的发展格局,推动中心城市与泰兴同城化发展,构建现代化都市区。与以往相比,《纲要》把安全发展、营商环境、党的领导等单独成节阐述。
四是充分体现行动化具体化。把落实市委“系统科学,务实管用”的要求作为规划《纲要》编制准则。突出“三个重大”即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研究论证,充分吸纳到规划《纲要》文本中。同时,积极争取泰州“三个重大”得到省认可与支持,23个泰州元素纳入省规划《纲要》,其中支持泰州参与共建苏锡常一体化、力争开工建设常泰铁路、规划研究淮兴泰铁路等高含金量的重大事项,首次在省政府正式文件中确认。研究提出一批工程项目、载体平台、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比如健康名城建设“八大行动”、制造强基“五大行动”、人才开发计划、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重点工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程、优质教育普惠行动、医疗水平提升行动等,设置18个专栏,进一步强化规划的落地性和操作性。
三、系统谋划、统筹部署,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
《纲要》分为三大板块13章51节6万余字,序言和第一篇为第一板块,主要阐明编制依据、发展基础、机遇挑战、历史使命和总体要求。第二至十二章为第二板块,分为十一个章节阐述了“十四五”发展主要任务。第十三章为第三板块,主要强调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章,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建设新篇章。阐述了“十四五”的发展基础、机遇挑战、历史使命和总体要求,展现了新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图景。按照市委《建议》,《纲要》提出我市“十四五”发展定位,即打造“健康名城、幸福泰州”总名片,建设健康泰州、活力泰州、枢纽泰州、美丽泰州、幸福泰州等“五个泰州”,同时排出了34个具体指标。
第二章,突出健康引领,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强市。《纲要》将产业强市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健康名城和制造强市建设,构建以大健康为引领、三大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江苏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健康名城建设方面,在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上争当表率,建设精准医疗、健康疗养、健康食品、健康旅游等四条大健康融合发展产业链。制造强市方面,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概括为“365”工程,即到2025年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达到6500亿元产值,其中突出打造医药地标产业,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围绕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六个方面的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实施制造强基五大行动。此外还包括服务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内容。
第三章,坚持创新发展,建设高质量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纲要》提出将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力争在核心技术自主化、区域创新协同化、创新平台专业化、创新环境生态化上有所突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及发展模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主要包括创新载体平台、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等内容。
第四章,优化空间布局,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纲要》提出了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等内容,形成有机的整体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重点是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格局,并且呼应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三大空间格局集中表述。分别是构建“一主两副、一带四轴”市域总体发展格局,“三区一带”农业发展格局,“一带、两源、四廊、四片”生态安全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重点是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形成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色镇四级城镇体系,形成“1363”格局。“1”指中心城市,“3”指3个县级市,“6”指 6个小城市,最后一个“3”指 30个左右重点特色镇。
第五章,突出做强城市,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围绕提高中心城市能级,《纲要》提出了“市区一体、两区融合、三泰同城”的发展思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方面,坚持聚核、组团、协同发展,突出补缺、补短、补强,着力构建“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以筹办省运会为契机,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高品质、有温度、宜居宜业的秀美水城,并提出了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市区管理一体化方面,重点推进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融合发展,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
第六章,强化枢纽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向融入长三角和全国运输大循环,重点推进形成“两纵两横”高快铁路网、“四通二建”过江通道布局、“四横两纵”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着眼市域一体化发展,形成1小时市域交通圈、中心城市至各县级节点半小时交通圈。并以专栏形式列出“十四五”期间拟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其他还包括能源、水利、智慧泰州等内容。
第七章,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纲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
第八章,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泰州。《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推进美丽泰州建设行动,打造美丽江苏泰州样板、长三角生态“后花园”。主要包括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绿色美丽经济等内容。
第九章,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名城。《纲要》提出强化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彰显泰州文化特色、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显著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首次明确提出深化梅兰芳艺术、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郑板桥书画等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在塑造特色文化标识上走在前列,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名城。
第十章,增进民生福祉,共同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纲要》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八个更”要求,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十大行动,聚焦就业、教育、健康服务、社会保障、体育、人口发展等领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塑造“泰”系列民生品牌。在民生领域探索建立以任务清单化为重点的工作目标体系、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重点的考核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现代化建设动力活力。《纲要》提出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意识,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扩大双向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主要包括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发园区载体能级、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
第十二章,坚持民主法治,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纲要》提出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争创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市域社会治理样板区,打造长三角最具安全感城市。包括法治泰州、社会治理、平安泰州等内容。
第十三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凝心聚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点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统一规划体系、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为规划实施提供制度性保障。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成就梦想。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动员、鼓励、激发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齐心协力完成《纲要》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飞:
刚才,丁主任就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过程、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
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工信局黄局长:“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强市。市工信局未来将如何推进这个工作?谢谢。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卫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全力推进产业强市,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互联网+制造业+服务”的聚合裂变,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积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一是聚焦优势,打造产业特色。以医药为地标产业,突出做大做强医药产业集群、积极提升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做精做优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达6500亿元。重点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结合、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并重,推动我市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等6条重点产业链卓越提升。
二是聚焦转型,推进制造强基。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持续推进企业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智能化改造和示范智能车间(工厂)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创新示范应用中心”建设,加大智能制造服务商招引和培育力度,建立完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持续开展能效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节能管理”模式,推广节能低碳、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技术工艺,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引导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客户提供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和专业化集成方案。积极发展定制化生产,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在线监控诊断、系统运行维护等新业务。
三是聚焦新动能,提升发展能级。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动各市(区)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跨区域共建重点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协同发展水平。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兼并重组,积极打造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2025年,打造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50家。
记者:
请问一下科技局童局长,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三大先进制造业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十四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谢谢!
市科技局副局长童宁: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部署,聚焦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六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创新链,科学布局创新链,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载体平台承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具有牵动性、集成性和标志性的成果,创造泰州产业发展的新优势,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优育强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孵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力争到2025年,形成50家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16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格局。
二是实施创新载体提质增效工程。围绕六条重点产业链,参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建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专业所。按照“市场化运营、专业化发展、资本化运作”改革现有重大研发平台和国有(公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创新载体承载力。
三是实施“揭榜挂帅”攻关工程。梳理形成产业短缺技术、替代进口技术等“卡脖子”技术清单,采取“政府发榜、企业揭榜或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揭榜”的方法,面向企业及高校院所组织“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四是实施科技人才强企工程。围绕“创新链”完善“人才链”,面向海内外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及使用机制,营造以才促产、以产引才、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氛围。
五是实施科技金融催化工程。围绕“创新链”打造“资金链”,建立健全“创投先行、信贷跟进、担保支持、上市助推、多种金融工具并举”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覆盖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持续金融服务机制。
六是实施科技服务助力工程。围绕“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建设科技大市场,集聚一批研发设计、技术交易、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提升高端创新成果集聚、供给需求双向对接和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记者:
《纲要》提出要突出做强城市,请问市住建局孙局长,“十四五”期间泰州在城市建设上将如何发力,近期有哪些先导性、标志性工程?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建华:
“十四五”期间,市住建局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省运会召开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着力解决好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深化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不断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今年,市住建局将集中实施“三个十大工程”,十大代建工程、十大补短板工程、十大改革创新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彰显建设温度、提升幸福质感。
一是提升绿化品质。持续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施“精·彩家园”品质绿化“158工程”,以“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为主线,以“点上出彩、线上添彩、面上聚彩”为主题,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6月底建党100周年前,实施一批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绿化短板问题;年底前,完成一批景观大道、公园广场改造提升等年度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小区绿化,开展“最美庭院”“最美阳台”评选,增强居民爱绿、护绿的行动自觉。
二是打造宜居住区。继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科学编制“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2000套,加大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力度。全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个,市区新增老楼加装电梯40部、小区停车位1500个、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位16000个。编制2021-2025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宣传贯彻《泰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星级评价工作。优化升级“智慧物业”平台,建成演示中心,构建“一张网”“云平台”“手机端”的物业管理“政、企、民”三方信息互动机制。
三是增强城市韧性。推进各市区黑臭水体治理,“十四五”期间,实现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加快“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实施凤城河控源截污专项行动,对尚未实施雨污分流的31个小区、19个住宅组团、94家单位庭院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消除凤城河排污口,让城市河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全力推进污水支管接通改造。推进永安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质态。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助推兴化市长江引水工程建设,实现全市饮用长江水全覆盖。
记者:
我想请问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泰州要建设区域性综合枢纽,作为交通运输部门,“十四五”时期将有什么样的规划和举措?谢谢!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刘婷: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泰州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的要求和市委提出的“一高两强三突出”愿景,咬定“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枢纽城市”目标不动摇,弘扬实干之风,锚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保持大力度投入,确保再开工一大批事关泰州长远发展、造福全体泰州人民的重大交通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交通投资1600亿元,致力成为国家交通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横向上接贯东西、连接沪(汉)蓉,纵向上打通南北、接轨京(沪)杭,推动“交通强国”战略落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交通事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布局建设高快铁路网,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力争再开工建设一批城际铁路。抓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围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零换乘”目标,把泰州高铁南站打造成为服务泰州市域、辐射锡常泰都市圈的区域性城市交通枢纽。加快形成与苏南四市紧密联通的过江通道网,力争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全面建成,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和张(靖)皋过江通道加快建设,靖澄过江通道启动前期工作,实现与隔江相望的苏南四市全部联通过江通道。加快完善“四横两纵”高速公路网,确保建成沪陕高速平潮至广陵段改扩建、阜溧高速公路兴化至建湖段、常泰过江通道北接线,开工建设宁盐高速、兴东高速、如常高速黄桥至泰兴段、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北接线等项目。加快构建通江达海的港航网,加快推进泰州港泰兴港区过船作业区滨江通用码头等一批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港口能级;全面开工建设兴东线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打造内河集疏运大通道。加快完善通达国内外主要城市的航空网,积极支持扬泰国际机场启动二期扩建项目,进一步加大航线开辟力度,提升区域性枢纽机场地位;加快落地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力争启动兴化、高港等地区级通用机场建设。继续加密和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四好农村路”网,不断畅通我市内外交通的毛细血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公铁水空统筹、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合)杭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横向上接贯东西、连接沪宁(合),纵向上打通南北、接轨京(沪)杭,成为国家交通大通道、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把“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记者:
“十四五”期间,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部门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赵国全: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广大教育人的初心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人的永恒追求。“十四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上下将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各项重要举措:
一是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编制《泰州城区“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建设规划》,根据教育供给需要适度超前建设。研制《泰州市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联审联批实施办法》,确保配套幼儿园应建必建,实现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交付使用“五同步”。到“十四五”末,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0所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所有学校超标准班额现象基本消除,学位供给水平基本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的标准要求。
二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全市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乡村校”,将所有新建校、薄弱校和农村校纳入教育集团,力争“十四五”期间,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 60%,农村学校(园)和新建学校(园)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比例达 100%,形成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集团校。主动策应“两区融合”,成立省泰中附中、凤凰小学等教育集团,将高新区新办学校纳入名校集团一体化管理,努力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全力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资源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办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快四星级高中创建步伐,四星级普通高中比例达75%以上;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创成省高品质示范高中1-2所。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强基计划实施路径,多元拓展泰州学子成才渠道,实现泰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目标,擦亮泰州教育之乡品牌。
三是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泰州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方案》,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广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事迹,开展师德模范、优秀班主任、最美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大教育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师德正能量,增强教师荣誉感、责任感。设立师德师风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全方位接受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少数教师以教谋私、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四是进一步强化民办教育管理。研究制定《泰州市民办教育规范管理意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整治,保持全面从严的执法高压态势;加强对民办学校业务指导,引导民办学校多样化错位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试点,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教学全过程录像,组织开展日常巡查、年度检查和专项督查,建立黑白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发改委朱主任,记得“十三五”规划提出“四个名城”的发展定位,“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五个泰州”的发展定位,请问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应才: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谋划发展定位是五年规划的“重头戏”,每一轮的五年规划,我们都会对过去五年的发展定位进行回顾总结,根据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提炼出未来五年新的发展定位。我先回顾一下近10年以来我市发展定位的演变历程:
“十二五”规划提出:把中心城市建成中国医药名城、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长江南北联动发展枢纽城市、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可以概括成“三城一基地”。
2011年9月,泰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三个名城”(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
“十三五”规划提出:“四个名城”(医药名城、港口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增加了港口名城。
从“三城一基地”到“三个名城”到“四个名城”再到“十四五”“五个泰州”的定位,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累加,是市委、市政府围绕省委明确的“泰州要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新要求,根据泰州发展实际,聚焦“健康名城、幸福泰州”总名片,坚持做强产业、做强城市不动摇,进一步延展拓宽“四个名城”内涵,形成的新时期新定位。
——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有名的健康泰州。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现“制造基地”向“智造之城”的升级嬗变,二是打造大健康特色城市名片,是“十二五”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的继承提升和“十三五”医药名城的内涵拓展。
——建设创新引领、要素集聚的活力泰州。这里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呼应创新发展时代要求,推进特色产业创新,深化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二是呼应做强城市战略要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要素集聚能力。
——建设接沪连宁、跨江融合的枢纽泰州。这个定位其实也不是新提法,“十二五”规划就提出了打造“江苏长江南北联动发展枢纽城市”的定位,随着“十四五”期间一批过江通道、“十”字型高铁项目的规划建设,地处江苏之中、苏中门户的泰州完全有可能成为交通、跨江联动的枢纽。
——建设绿色宜居、水韵诗画的美丽泰州。这个定位呼应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部署,也是以往“生态名城”内涵的拓展。
——建设人民富足、安定祥和的幸福泰州。这个定位呼应省委对泰州“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的定位要求,是市委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决策部署的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宗旨,同时也涵括了“十三五”文化名城的内涵。
以上就是我们对形成“五个泰州”发展定位的考虑,谢谢!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飞: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关注的内容,可以在会后联系泰州市发改委规划处。希望各新闻单位认真做好今天发布内容的宣传和报道。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