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15年东北村民捡日本瓷器,引来大批日本人,我国多部门联合出动

黑龙江省东宁市的麻达山,一直流传着“宝藏”的传说,而且陆陆续续有村民在山上捡到瓷器,上交到文管部门。

曾有村民采集山货的时候,不小心掉进狭窄的山洞,也不知滑下去多少米,晕倒在了山洞里面。

醒来之后却发现,虽然洞口小小的犹如深井,但山体内部空间却大得惊人,遍布着四通八达的洞窟,能容得下汽车通行。



那位村民在山洞里走了三天三夜,看到里面有锅碗瓢盆、灶台库房、各类干粮……他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找到了麻达山洞窟的出口。

那位村民回家之后,昏迷数天之久,醒来已经忘记了洞口在哪里。

多年来,当地文管部门,收到过一批又一批的麻达山文物,还收了61枚硬币,大多数都是村民在山上捡到的。

经过专家鉴定,瓷器和硬币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



2015年,又有村民捡到日本瓷器,上面清楚写着日文,这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日本人,来到东宁麻达山。

这些日本人,拿着又老又破的地图,在山上转了一圈又一圈;他们带着翻译进村,问了一位又一位的当地人。

紧接着,来麻达山的日本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逐渐增多,而且包括了很多的日本专家学者,想要寻找那个传说中的、小小的狭窄洞口。

这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没过多久就有村民报告,说是有人采蘑菇的时候,发现一个狭窄洞口,小小的犹如深井。

当文管部门进入深山老林,却看到那洞口好似深不见底一般,人要双手双脚伸直,才能勉强下洞。

当地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当地多部门联合出动,有警察、有消防、有工兵专家、有军史专家、文物专家……



消防员带着一大批勘探设备,小心翼翼下到十几米深的山洞底部,看到山体里面洞窟连着洞窟,犹如错综复杂的迷宫。

山洞里有明显烈火烧灼的痕迹,推测大火遍布了眼前的洞窟。

能明显推测出,是有人将大量的油料,顺着洞口灌进了山里,大火不仅引发剧烈的爆炸,还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就跟烧窑洞似的,麻达山变“火山”。

虽然消防员携带的设备很多,但却远远无法探明麻达山的密集山洞,只能暂时收队,改日再来。

细思极恐的是:麻达山洞窟这么大的工程量,修建的时候至少要几万人参与,为何隐藏在地下、一直藏到了2015年呢?

在深山老林修建麻达山洞窟的人,都哪里去了呢?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东宁宝藏”之谜,麻达山为何吸引了大批日本人。


一,麻达山洞窟来历

此事说来话长,最早要从日本侵占东三省说起,他们野心急剧膨胀,想要往北进攻苏联。

而该采用什么战术,去打败苏联军队呢?答案是要塞战术。

起初是1933年春季,日本有个叫“铃木”的本参谋本部作战课长,带着专家团队抵达东宁。

紧接着,便是大批的日本部队,开始在东宁进行施工作业,而麻达山地下工程,仅仅是东宁要塞群的一部分。

日本人在东北的中苏和中蒙边境,修建了一连串的要塞群,加起来总共有十七座之多。

地上地下总长度,有三千七百公里,号称“东方马其顿”防线,距离苏联最近的地方仅仅只有几百米。

因为东宁跟苏联接壤,有三百多里的国境线,是日俄冲突最激烈的火线地帯之一。

所以东宁要塞群,是十几个要塞群当中规模最大、修筑时间最早、屯兵最多的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

在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当中,东宁要塞群都是重中之重,直到日本战败都没有完全修成,不过这也是后话了,咱们到后面的文章再说。



日本的野心是:以要塞群为中间依托,往内加固他们所扶植的“伪政权”,往外则进攻苏联,而且扬言图谋欧洲。

在日本的整个“大陆政策”当中,东宁要塞是核心中的核心,被他们称之为“国境一级阵地”,长约两百多里,纵深有一百多里,配备有两百到三百毫米的重炮。

经过后来的测量:重点工程的要塞面积,加起来有十九万平方米,这还不算被炸毁的那些重点工程。

关于麻达山洞窟的来历,大致经过如下:

他们选择海拔五百米以下的山峰,作为要塞的构筑地点,三个地下要塞,外加几百个地上堡垒,组成一个主阵地。



以东宁的“庙沟主阵地”举例,便包括了麻达山、三角山、409高地这三个要塞。

主阵地的周围,遍布着各种军事工事,无论是反坦克壕、还是阵地交通沟、都使用坚固的钢筋水泥浇筑,组成一整套的永备工事。

要塞的内部,配备有一系列的生活设施,大到发电机、小到厕所马桶、一应俱全。

要塞山体里面的部分,每隔大概三十五米,就会修筑一个通风口直通山顶。这也就解释了,消防员为何要竖直手脚,才能下到洞窟的里面。

根据日寇军官的说法,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东宁要塞里面的十三万士兵,完全可以坚守半年以上的时间。



要塞的特点,除了坚固之外,还有就是非常隐秘。在构建的过程当中,为了隐蔽核心的主阵地,所以并没有采取爆破挖洞,而是采取人工挖洞的方式,然后用汽车运走石材。

而如此巨大的工程,是怎么构筑的呢?


二,中国百万劳工被害

东北十几个要塞群,大部分都是中国“劳工”用钢钎和铁锤,一点点开凿而出。

就拿东宁要塞群来说,日本人强征了中国十七万劳工。

可想而知,一个东宁要塞都要十七万劳工,而整个中蒙苏边境的要塞群,有几百万劳工参与。

麻达山里虽然没有宝贝,但却有罄竹难书的罪恶,侵华日军用中国劳工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规模最大的军事要塞。



日寇违反国际法,将抓来的中国战俘,称之为“特殊身份的工人”;然后又通过拐骗和强征,抓捕东北和华北的青壮年。

深山老林条件恶劣,就拿居住的地方来说,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草席,进而建成半穴居的临时居所。

因为房屋过于简陋,夏天热冬天冷;作业环境又过于恶劣,每天累得是筋疲力尽,所以有大批大批的劳工身患重病。



要塞一期工程期间,工地周围的尸体随处可见,到三期工程的时候,尸体增加了更多。

日军堆放中国劳工尸体的地方,有个恐怖的名字叫“死人沟”。

被杀害、被逼死、累死、病死的中国劳工,组成了要塞附近一个又一个的“万人坑”。

据当事人回忆,日本人为了修筑东北要塞群,残害了中国百万劳工!



到1938年,要塞已经完工了一部分,日本早就无法按捺他们那越来越膨胀的野心,所以在夏季挑衅苏联。


三,日苏二十万大军开战

按照日寇的说法,指责苏联的四十多名士兵,“非法闯入”张鼓峰,要求苏联立刻撤兵,否则后果自负。

苏联看日军挑衅,则进行态度强硬的外交回击,这便是“张鼓峰事件”的起因。

紧接着日俄开战,从小股部队的交火,发展到上万人交火厮杀,日寇真正开始“北进”战略。

战斗的最后结果,则是苏联部队打退了日本部队。

问题是,日本人撤回要塞之后,可以随时准备下一场的进攻,这便是要塞群的优势所在,而苏联军队在当时、很难突破日寇的要塞防线。



果不其然,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军在1939年5月,第二次挑衅苏军,部队冲出要塞,杀奔了诺门坎。

这一战打得远比上次激烈很多,前后二十万部队激战,打了小半年时间,这便是史书上所记载的“诺门坎事件”。

苏军再一次获胜,日军又退回了那要塞当中,短期内不敢再大规模挑衅。

那年,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日军的主力,正在侵略中国内地,所以日军暂时搁置了进攻苏联的计划。

毫无疑问,要塞起到的作用很大,因为日军从九一八事变到二战结束,十四年的时间里,跟苏联打了一千六百多次。

虽然日军败多胜少,但因为有要塞作为支撑,所以能够做到进退自如。



而如此坚固的要塞,是如何被攻破的呢?为何麻达山地下洞窟,为何过了近百年才被发现呢?


四,政委被折磨,麻达山变“火山”

到1941年,局势再一次出现变化,东宁要塞的任务再一次转变。

因为日军在12月7日,打了美军的珍珠港,由此跟美国结下血仇,日本也就成了轴心国。

而远在东宁的要塞群,原本是要作为基地向北进攻,可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改变了之前的战略,所以将东宁要塞作为防守基地。

也就是说,从进攻苏联,变成了防御苏联。

虽然要塞群还没有完全修成,但的确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日寇在中苏边境进可攻退可守。

原本东宁要塞有十三万日本兵,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所以从东宁要塞抽调了大批兵力,也带走了大批重武器。

到1945年,二战的欧洲战场进入尾声,以德国投降而告终。

盟军打完德国,便开始转过身来,重点收拾日本。

苏联对日开战,重点进攻日本关东军,机械化部队开入中国东北。

日本拒绝投降,幻想着玉碎到底,尤其是要塞里的这帮关东军,他们铁了心的要顽抗到底。



苏军在8月9日凌晨,发动了迅猛的攻势,一百五十万大军,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发动了多路进攻。

史称:远东战役!

苏联军队的战术特点是,以苏版“闪电战”发动猛攻,用优势的炮火和轰炸机,给予日军迎头痛击,一次次进行“周期性轰炸”打得日军地面部队毫无招架之力。

虽然无法打破日军的要塞堡垒,但苏军直接采用迂回战术,绕过堡垒、围而不打、先解决日军的地面部队。

苏军主力绕开堡垒之后,很快就打得关东军丢盔弃甲。苏军主力部队势如破竹,迅速杀入东北“伪政权”的心脏地带。

8月15日,日本虽然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东北要塞里的侵华日军,却疯狂到拒绝投降。

就拿东宁要塞的关东军来说,他们有大量的武器和粮食,想要凭借十多年来修筑的永备工事,要跟盟军抗衡到底。

苏军打要塞的初期战法是:凭借飞机和大炮的优势,摧毁了日军在东宁要塞的大部分地面工事,爆破队在政委的带领下,将山头炸得寸草不生。



日军则在白天,躲在那密集的地下洞窟当中,到了天黑之后,便派出一支支的小分队,去骚扰苏军这边的营房。

日寇的这种战术,带给苏军巨大的困扰,以至于苏联士兵的伤亡越来越多。

苏联高层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扫平东宁要塞。

战术是:先使用大口径的火炮,对着洞口狂轰滥炸,封住要塞地下的鬼子,直接用窒息战术,让敌人无法呼吸。说白了就是关门打狗,速战速决。

可有些要塞的洞口,修建在地形复杂的大山里,能够避开大口径火炮的炮线。

苏军针对这些打不着的洞口,则派出勇敢的爆破小队,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去炸要塞洞口。

如果炸药包威力不够,那就使用高温火焰喷射器。

既然要塞里的日本士兵拒绝投降,苏军则开始动用强力手段,带着汽油桶上山,寻找要塞的通气孔,和要塞的竖井。

然后往里面灌入大量的汽油,即使要塞里的士兵烧不死,也会因为火焰燃烧带走氧气,缺氧致死。

而整个东宁要塞群当中,麻达山要塞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也是最惨烈的要塞之一。

因为里面纵深太大,洞窟组成过于复杂。

打到1945年8月16日的时候,苏军打掉了麻达山要塞的地面日军,全面占领了表面阵地。

可这并不等于获胜,因为麻达山的内部,还有一两千个日本士兵。



苏军也知道山洞难打,日寇两个大队能挡住苏联两个军,所以强攻不是上策,于是派出政委和翻译,深入麻达山的地下洞窟群,想要劝里面的日寇投降。

万万没想到啊,当苏军政工人员下洞之后,对面的日军根本不听劝降,反而残忍对待苏政委。

先是捆住苏军政工人员,打得是满身伤痕累累,又砍断了苏军政工人员的手指,割掉了舌头……

日寇故意将奄奄一息的苏军政工人员送到地面,这无疑彻底激怒了苏联军方,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日寇却手段残忍的,如此对待政委。

既然天堂有路你不走,苏军先是找到了麻达山的天井,随后将大量的汽油,顺着十六米深的小小洞口,灌入了麻达山的内部。

随着一点火星点燃汽油,那声音犹如天崩地裂一般,爆炸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直接炸毁了一部分的麻达山地下洞窟。



因为这场爆炸,直接歼灭了一千多个日寇,要么是被落下来的碎石头砸死,要么是被火焰给烧成了灰烬。

而杀伤力更加恐怖的,则是汽油燃烧之后,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

以麻达山三号都出口举例,仅仅只有二十九个日军,从里面逃出来投降,自然被苏联军队俘虏。

大军包围麻达山,苏联不再劝降,而是采取强硬手段,围剿洞窟里的日寇。



而这时候,再反观洞窟内部,因为里面驻扎的日军太多,尸体腐烂之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各种疾病横行,麻达山的洞窟里,仿佛人间地狱一般。

多年来,日寇在山里杀害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而今他们也被困在山中,犹如活死人一般不见天日,完全失去了任何有可能的增援。

对于日军来说,要塞战败是早晚的事情。


五,七千吨炮弹为二战画句号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的地方。

史学界争论颇多,有人说虎头要塞是二战终结之地,也有人说永宁要塞是二战终结之地。



根据目前的史料来说,尤其是根据日军和苏军的回忆来说,东宁要塞群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的地方。

具体位置并不是东宁麻达山,而是东宁要塞群的胜哄山要塞。

苏军迟迟无法攻入胜哄山,因为那是日军在东宁要塞的指挥部,修建了大量坚固工事。

为了保密,哪怕是将校级别的日军,都不许靠近胜哄山地下核心要塞。

山里有一千多个日寇,个个都是关东军的精锐和高级指挥官,通过山里的隧道,连通周围的五个阵地。

苏军动用了七千吨炮弹,打得胜哄山变形,这才强行扫清地面的日军。

直到8月30日中午,苏军才打得日寇投降,日军一千两百多人,战死或失踪三百多人,投降九百零一人。

日本人所修建的要塞群,尤其是东宁要塞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一个血红色的记号。

最后一个问题:为何麻达山洞窟直到2015年,才被中国人发现呢?

因为修筑麻达山的劳工,全部都被残忍杀害,没有任何一人逃出。

根据记载:麻达山地下洞窟,到1945年8月的时候,还幸存着几千位中国劳工,他们被骗到了一个小小的、狭长的洞窟里。

日军则用沙子和石头,完全堵死了出口,让里面的中国劳工缺氧而死。



2015年,当地文管部门经过辛苦发掘,向外界展示了日寇的侵华罪证。

在展示的麻达山侵华罪证当中,有一个破旧的保险柜,柜门是开着的,里面则有密密麻麻的弹孔。

由此推测出,保险柜的主人撤走时,想要取走里面的东西,恰逢苏军杀来,子弹击中了保险柜的内层。

而在2015年,进入麻达山的日本人,则是侵华日军的后代,想要找他们父亲或者爷爷的尸骨和遗物。

后记:

历史再一次证明,在大纵深的战场上,要塞战术是早就过时的战术。

历史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正义的战争必胜,邪恶的侵略必败。被烧死在麻达山的日本士兵,便是失败的证明。

发布于 2021-12-23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