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两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说过:“无论我们对医学如何崇拜,也不可无视人文关怀的意义。”医学是不是科学?医生是不是永远正确?对于如何看待医学和医生这一主题,2019年12月12日,北京大学医学部黄晓军教授从医学的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两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结合自身研究实例讲述如何走近医学的真,传递医者的人文温度。

黄晓军主讲才斋讲堂第190讲

黄晓军从《辞海》中对医学概念的界定入手,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和自身实践说明,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医学不仅仅具有科学属性,它还具有社会和人文属性,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和统一。将科学等同为医学的观点,忽视了医学和科学在时间、空间和对象方面的差异。故而,医生的职业发展历程也比一般的科学家更为复杂,兼具科学求真与人文求善的要求。

讲座现场

黄晓军具体阐述了真正的大医生所要经历的成长之路。在科学求真层面上,在深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黄晓军结合“北京方案”等研究实例阐述如何从临床现象中提出问题,如何在转化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以临床试验证实假说,以研究发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与突破。 在人文求善层面,黄晓军结合临床实践指出,经验的背后是医生的全局思维和责任担当。全局观念方能化解困局,敢于担当才能力挽危局。同时,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不仅医生和护士要接受人文教育,病人也需要知道医学的人文属性,通过“两个肩膀扛在一块”的方式,使医学更加接近“万能”。

同学提问

黄晓军以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结语,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如何发展叙事医学、如何应对失败和阻碍等问题,从行业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回答,殷切勉励青年学子记住失败、解决失败,用前进的动能消灭矛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