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鼻子大的小狗  ·  奇瑞 QQ ...·  1 年前    · 
从容的路灯  ·  巴西越狱事件频发 ...·  1 年前    · 

梅晓波(中)和社区卫生站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向复工商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

梅晓波是谁?她是带着大家奔波忙碌阻断疫情的社区 “守门人”,她是惦记着居民的蔬菜、药品、口罩和消毒液的“操心人”,她也是4岁孙女口中那个“不着家的人”……江西省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兴街道二马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梅晓波就是这样一个多能“多面”的人。

吹响“集结号” 做好“守门人”

疫情突如其来,面对所辖居民小区大部分是无物业、无业主委员会的小区,房屋密集老旧、人员稠密复杂的社区现状,二马路社区如何应对?

梅晓波果断吹响“集结号”,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提出疫情防控工作思路——筑牢防控第一道关卡,依靠党员、网格员力量,划分网格,明确责任片区,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入户和电话排查,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同时,用好“党建+联防联控+双报到”机制,与社区帮扶单位形成工作合力。一个科学而严密的社区防控体系就此建立了起来。

有了“作战图”,梅晓波冲锋在前。没有电梯,她就带领党员、网格员们爬了几千级楼梯,仅用两天时间完成了辖区2342户居民的摸排工作,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辖区内有21名从武汉返乡人员,她安排他们做好居家隔离和体温检测;面对疫情居民有些恐慌,她就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小喇叭、宣传单、电子屏全方位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居民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随着疫情防控升级,小区开始实行网格化封闭式管理,她组织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设立志愿服务岗,还在社区建围挡,搭起了1000多米的“防火墙”。

招招硬核,招招见效,二马路社区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网络,截至目前,社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均为零。

是“操心人”  更是“交心人”

梅晓波在二马路社区一待就是20个年头,她早已把居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谁家里有什么样的困难,谁家里有空巢孤寡老人,她如数家珍。她操心着居民的日常琐碎,疫情期间,更是事无巨细,件件都放在心上。

2月5日的九江,风雨交加,一位市民买了蔬菜准备送到住在二马路社区的母亲家里,被梅晓波在值守点“截留”。她耐心劝说市民把蔬菜留在值守点,交班后由她送到了老人家里。

辖区的吴姓老人从武汉返回九江后,梅晓波立即上门给老人做心理辅导,让老人安心在家隔离,还每天与老人通电话,了解其体温和身体状况,安排老人的生活物资。老人家的卫生间堵塞,梅晓波撸起袖子就和市政人员一道疏通下水道,老人感动不已。

社区一位袁姓空巢老人的儿子被疫情阻隔武汉未归,梅晓波知道她腿脚不便,不能下楼,于是为老人采购了米面粮油、牛奶等生活物资。老人和她交心,感动地说:“我没有女儿,以后就叫你女儿吧。”

辛苦的付出换来了居民真心的回报。一天,下着大雨,一位居民给站在风雨中盘查进出人员的梅晓波拿来了鞋、袜和雨披,硬是要让已经湿透的她换上。73岁的老党员罗德卿老人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穿上红马甲,戴着红袖章,到志愿服务岗找到梅晓波,主动“请战”,要求上岗值班。

“我的工作就是守护好社区和居民的安全,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梅晓波说。

心怀愧疚  却是“超值幸福人”

梅晓波常劝居民,打赢疫情阻击战,就要先打好社区保卫战、家庭保卫战,每一个人都防护好自己,保护好小家,就是在保护大家。至于她自己,她笑着说:“没有大家,哪儿来小家?”

对于家中亲人,梅晓波是心怀愧疚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愈发孤单。本打算春节期间带母亲到宁波探亲,疫情打乱了计划。走上疫情防控一线两个多月来,梅晓波没空去看望母亲。打电话得知母亲连吃了几餐方便面,她眼泪直流……

每天忙得像陀螺,回到家精疲力竭,看到丈夫将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梅晓波有些不好意思。一次深夜回到家,4岁的孙女高喊:“不着家的奶奶回来了!”她想笑又觉得心酸。

梅晓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居民说,她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贴心人;家人说,她是一个只顾工作不着家的大忙人;而她自己却说,为社区守好“大门”,为居民排忧解难,我是一个拥有最超值幸福的人。

她忘记了病痛

“妈,您身体不好,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就请假安心在家休息吧!”“不行啊,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正是关键时候,我不去怎么行?”疫情发生以来,类似这样的对话,常常出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铜陵新村社区党委书记汪帮兰和家人的对话中。

去年4月,汪帮兰被确诊为肺癌,左肺上叶被切除。仅仅休息了几个月,她就返回社区上班,由于肺功能受损,身体一直不太好。“我家距离居委会不到2公里,骑自行车过来,全身都汗湿了。”即便如此,汪帮兰依然每天坚守在社区岗位上。

铜陵新村社区下辖6个小区,有3000多户1万多人。其中,铜陵新村小区有1000多户居民,出入口多,管理难度大。做了近20年社区工作的汪帮兰深知肩上的责任,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苦下“绣花”功夫,没日没夜坚守在防控一线,将小区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做透。

“为确保疫情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疫情发生初期,汪书记就带领我们逐一摸排辖区各户情况。那段时间,她给小区居民打过2000多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赵静说。汪帮兰还不顾病痛,每天下去宣传、巡查,了解各卡点的疫情防控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和需求,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或上报,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疫情期间,她那么忙,还经常打电话,问问我家情况,有没有需要帮忙的。”精铸小区居民姜宗梅感动地说。姜宗梅的丈夫患有尿毒症,孩子身体也不好,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汪帮兰经常对她嘘寒问暖,疏导开解,并给她家申请困难补贴。疫情发生后,汪帮兰虽整日忙碌,却依然记得时不时给她打个电话,这让姜宗梅觉得心里暖暖的。

由于工作强度大,疫情期间还要长期戴口罩,汪帮兰常常累得喘不上气,肺部隐隐作痛。为了不让领导、同事们担心,汪帮兰总是说:“我身体没事,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社区居民健康安全。”因为身体虚弱需要增强免疫力,汪帮兰每天还在服用中药,“没时间熬药,特意开的免煎中药粉剂。”端上小小的保温杯喝上一口,汪帮兰才得到片刻休息。

铜陵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龙云章对记者说:“铜陵新村有6个卡点,每天来回最少两趟。汪帮兰不单单是巡查各个卡点,而且还巡查到每一栋楼。她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看到了才放心。”

“社区党组织是居民的主心骨,是居民最有力的依靠。这个关键时候,居民更加需要我们,我作为社区党委书记,顶上去、冲在前,义不容辞!”汪帮兰自大年初一开始,带着社区的十多名工作人员,每天走街串巷,奔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用忠诚、担当、奉献擦亮共产党员的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几乎达到了忘我无我的程度。

与此同时,汪帮兰利用微信群、QQ群发布防疫通告200多次。在辖区内主要出入口、楼栋、宣传栏等张贴公告、倡议书、宣传画1260张,利用辖区电子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悬挂横幅50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汪帮兰不再像前期那样长时间值守在社区卡点上。眼下,她的主要工作是对社区内复工复产的商户进行统计、报备,同时对有子女在国外居住的住户进行排查和摸底,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汪帮兰今年9月就要退休了。谈到社区工作,她满怀感情、依依不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如既往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用专业力量体现社工责任担当

在全民抗“疫”的洪流中,社会工作者这支年轻的专业队伍也不惧艰险,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全国近30万社会工作者投身抗“疫”行动,以专业、务实、高效、温暖的服务,填充了疫情防控网络的关键节点——他们是与社区工作者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是医护工作者的贴心伙伴,是病患、家属、隔离人员的“减压阀”,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及时雨”……线下的奔忙,线上的守护,只为守牢疫情防线,站好位、守好责,不辜负社会工作“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承诺。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一专多能”打满全场。他们是前锋,在社区防控阵地上,与社区工作者一起冲锋在前,卡点值守、摸底排查、防疫宣传、生活物资保障、特殊群体关爱、心理危机介入……筑起居民安全屏障,传递信心和希望;他们是中场,配合广大医护工作者担任主攻的“正面战场”,协助做好健康监测与流行病筛查,为患者和家属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服务,成为非常时期医护人员的得力帮手;他们是后卫,专业理念和职业敏感让他们密切关注疫情中的贫困家庭、困难群体、困境儿童、高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流浪乞讨人员以及戒毒人员等,构筑起关爱服务体系,解锁困境儿童网络学习难题,化解孤寡、独居老人就餐、照护、就医危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情绪疏导和安抚、减压支持……打通战役中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建立起特殊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他们还是守门员,守护群众心理健康,坚守疫情防控的“心理战线”,让柔性、温暖的力量打破紧张压抑的气氛,让人身安稳、心安定、家安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疫情战斗的“硝烟”还未散去,社会工作者又转身投入复工复产保障中,扮演起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咨询者、就业帮扶者、防疫宣传者和心理疏导者等角色。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社会工作者投身突发公共应急事件,既考验斗争的勇气,也考验善于斗争的本领。他们展现了坚韧的品格,张扬着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给服务对象带来信心和希望。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此刻,全国各地、各领域、各岗位的社会工作者用辛劳付出、无私无畏地展现了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风采、责任、担当和专业价值。

经过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奋战,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好转,但加强患者及家属、病亡者家属、医务工作者、政法干警、社区工作者等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正迫在眉睫,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生活救助和关爱帮扶的工作提上日程,社会工作者将面临新考验和新挑战。我们相信,经过艰辛磨砺、堪当大任的社会工作者必将交出合格的答卷,贡献出专业力量。

让“马褂红”红遍城市院落巷隅

本报记者张瑾 通讯员方建生 丘斐远

吴兰英(右)和同事们在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防疫最艰难的时候已过去,目前要紧盯细节,援助复工复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回想起从大年三十至今的抗“疫”战斗,浙江省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会长吴兰英这样告诉记者。

疫情发生后,吴兰英大年三十就投身筹划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在抗“疫”一线忙个不停。她发动协会200余名志愿者成立服务队,对接政府部门、街道社区,提供社区勤务、超市义导、物资捐赠等志愿服务。

社区执勤人员吃紧,吴兰英和2名志愿者主动申请加入,对进出社区的人员、车辆严密监测,在居家隔离观察点坚持值守,对疫区返乡人员建档立册,面对楼宇风口寒侵,3人责无旁贷,24小时值守不叫苦。

“不怕自己面临危险,就怕协助社区有疏漏。”吴兰英说,疫情防控以来,协会注重服务好老人、小孩等特殊困难群体,以配合社区封闭式管理“大考”。

同时,吴兰英还组织开展“红色代跑”服务,在第一时间帮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倾力为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专门对接被隔离观察居民并解决家常需求。

2月16日上午,吴兰英接到一项援助任务。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柳塘辛村有位年过六旬的孤寡老人深感焦虑,情绪暴躁。原来,她马上临产的儿媳是义乌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远在杭州市余杭区工作的儿子正在隔离期,无法返回照顾。吴兰英得知后,立即安排人员、车辆前往老人家中,把老人安全送达儿媳身边,又悉心安顿好一切后方才离开。两天后,老人喜抱孙女,报来喜讯。吴兰英在感动喜悦之余,还反复嘱咐:有需求及时跟协会联系。

疫情防控期间,街面上理发店暂停营业,很多人面临理发难题。为此,吴兰英就带领10名理发师志愿者,把“红色流动理发室”设在“疫”线。一张椅子、一套工具就是全部装备,从2月10日至今,吴兰英和志愿者每天免费理发近9个小时,服务1000余人次。

“疫情无情,但‘马褂红’能温暖人心……”吴兰英告诉记者,只要居民有要求,再琐碎的事都要帮忙解决,有再大的困难都要尽力去克服。日前她又担任了街道的“巾帼体验官”,带领50名志愿者深入文具用品、袜子等行业、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学雷锋先进个人” “市优秀志愿者”“最美浙江人”……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有吴兰英践行“雷锋精神”的动人故事,一如吴兰英带领志愿者逆行战“疫”的身影。记者坚信,她所信奉并热爱的“马褂红”必将红遍城市的院落巷隅。

火线上的社工支持

本报记者  李芳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10点20分,广西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叶晓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困境面前,我们在一起!我是志愿者叶小萍,希望在线支持武汉及周边疫情地区中的人们,期待更多人加入。

叶晓萍既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因此,她比别人更敏感地觉察到:支援武汉刻不容缓。她组建起一支23人的志愿者队伍,并立即开展了紧急培训。

很快,叶晓萍收到了来自武汉市泽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求助。社区封闭、病毒肆虐,很多居民沉浸在焦虑和不安之中。叶晓萍带领由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志愿者回应微信群中居民的提问,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缓解他们的焦虑和不安,链接资源解决物资紧缺等。

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更多人坠入为家人担忧或者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还有一些病患暂时无法获得住院救治。2月5日,叶晓萍整合来自广西4家社工机构的19名志愿者,成立了佳和齐心支鄂队,转战nCoV Relief线上支援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叶晓萍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以“关怀11组”身份,与收集需求的小天使组、提供医务服务的医生组和负责衔接物资的物资组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78岁的吴爷爷是一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子女不在武汉,身边只有老伴。受疫情影响,能够提供血液透析治疗的医院骤减,加上老伴因疑似感染被隔离,吴爷爷变得孤立无援。“关怀11组”接到这一个案后迅速介入服务,从吴爷爷女儿那里获得了吴爷爷病历资料,并在医生组就相关医学问题向焦虑中的女儿展开解释和抚慰的同时,及时联络当地志愿者对接透析治疗资源。

“从第一天中午11点接案到第二天早上8点,在紧凑的联动下,半昏迷状态的吴爷爷被接入武汉第七人民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叶小萍告诉记者,“关怀11组”把服务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为两组: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一般先转介医生组就医学问题给予解答,发现需要进行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再进行介入,通常会帮助他们梳理问题、舒缓情绪,并通过赋权增能方法帮助他们找到优势、唤起信心。对于初期找不到住院床位的确诊患者,“关怀11组”通过链接物资,把急需的医疗器具送到患者家中,根据卫生部门发布的信息或直接与各医院联络,为患者对接住院资源。

“我们像一群小蚂蚁,不停地爬呀爬,为处在困境中的人们重建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叶小萍说,让我们最感到欣慰的就是看到感染者逐渐都获得住院救治、医患关系变得顺畅、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减少。

3月22日,nCoV Relief线上支援平台的国内防疫志愿服务全部结束。“只有在服务实践,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介入服务的历练中,才能感受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真谛。我们很荣幸在疫情服务中成为一颗颗照亮人心的星星,如果再有这样的考验,我们再次相聚,仍是一团火焰。”叶小萍说。

社区防疫,他无微不至

为了确保防疫工作质量,他带头严守纪律、落实防控措施,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让辖区内居民实时了解病毒的危害、疫情的动态、做好个人防护;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他争分夺秒奋战在斩断疫情传播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役军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广场街道三里棚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兵。

1月24日,王兵作为社区代表参加了广场街道紧急防控部署会议,就此打响了三里棚社区防疫“第一枪”。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为了方便工作,王兵吃在社区、住在社区,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带领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坚持战斗在一线。

为了避免新冠病毒在辖区内传播、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王兵按照上级指示和社区党委工作安排,对辖区内的“三无”小区明确到网格,带队挨家挨户开展入户摸排登记工作,全面摸排外地返孝人员,登记从重点疫区返孝人员,确保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确保疫情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为了有效控制人员流动,守好社区出入关,他将辖区细化分工,设立了15个卡口。根据防疫实时情况,他将陆续来社区报到的29名突击队员和212名志愿者进行排班,并为卡口值守人员配备帐篷、桌椅、体温枪、消毒液等防疫防护物资,确保重要卡口24小时有人轮班值守。

作为三里棚社区防疫工作的联络人,王兵每天接打200多个电话、微信信息更是数不胜数,经常在半夜接到各种电话咨询。面对一些情绪激动、对防疫工作不理解的居民,他都能一一耐心解释,做好安抚工作。一旦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他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去解决问题。

居民生活需求多样,他想方设法打听供货渠道,确保社区居民米面粮油、新鲜蔬菜供应正常,确保志愿者们值守时每餐至少有热乎乎的饭菜。

在做好防疫物资保障、防疫宣传工作之余,他还积极投身于其他防控工作,参与夜间巡查消杀、确诊居民楼栋的封堵、转送密切接触者至集中隔离点留观、带确诊出院患者至孝感三医院进行核酸复查并发放药剂和物资、对行动不便的家庭送物资上门,让辖区居民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做到“居家隔离不隔爱,防疫我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