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原标题:1976年,中国人李惠堂与贝利等人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现代足球于19世纪末传入香港,逐渐成为华人积极参与的一项大众活动。李惠堂于1905年出生于香港。受英国足球氛围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足球。回到广东五华县后,他在院子里用袖子踢足球,刻苦练习,技术大增。1923年,李惠堂参加了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并获得冠军,因此国足被日本媒体誉为“铁军”。

在20世纪上半叶,被称为“球王”的李惠堂是香港足球的代表,达到了亚洲的顶级水平。1936年,李惠堂率队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由于预算紧张,球队克服住宿困难,沿途为慈善赛筹款,最终在柏林奥运会上以2:0不敌欧洲劲旅英国。赛后欧洲媒体发文称“中国队水平不亚于欧洲国家”。此后,许多欧洲国家邀请中国队访问和交流。

柏林奥运会上中英比赛前中国队球员合影

当时报纸对中英比赛的评价

1942年,日本军队强迫李惠堂为伪满洲国十周年演出。几经波折,他回到家乡支持抗战,为慈善比赛筹款,教育民众。日本全面侵华后,他号召“抗战不忘体育”,多次组织足球比赛,号召球迷“加倍努力赔钱,多多益善,成绩才会完美”。香港沦陷后,李惠堂参加了大后方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桂林的“长征”到成都。各界人士仰慕球王之名,前来观战,万人空巷。

1944年,李惠堂从成都来到重庆,在成都他和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的足球队踢了许多场足球比赛。中国体育协会的报告称,“有必要维护友谊,增进外交关系,激发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为盟国早日取得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桂林,他在那里参加了庆功义赛。比赛结束后,球王被人们包围了,他感到几乎动弹不得。“体育抗战”的实践已经完美落幕。

1976年,在联邦德国发起的世界球王评选中,李惠堂与贝利、马修斯等名将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参考文献:赵峥《战争与体育:“球王”李惠堂与全面抗战时期的足球运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