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图:清宫旧藏明万曆“黑漆描金双龙纹藥柜”\故宫博物院

全球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藥、中西医结合施治,对中国染病同胞减轻病痛、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海内外因而掀起新一波中医藥热潮。

西医主导的香港,四月起政府免费为新冠肺炎出院者提供中医内科复康服务。医学史研究认为,医学总体上有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之分。传统医学不等於中医,现代医学也不等於西医。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主的西方古代“经验医学”,在吸收“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成果基础上,历经近代“实验医学”,至二十世纪发展为“现代医学”。\姜舜源 文/图

传统中医、西医都是科学,而不是巫术、迷信。出人意表的历史事实是:西医最初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四二○至五八九年)传入中国,四百年前明末清初(一六四四年前后)“西学东渐”大量传入,一八四○年开始近代以来大规模传入,中西医在中国基本上一直是共存、互补。最典型的是在清宫裏,帝王妃嫔以中医中藥为主,但并不排斥、抗拒西医西藥;同样的,供职清宫的外国人既用西医西藥,也不排斥、抗拒中医中藥。清后期太医院开设医学堂,分设中医、西医两班。中西医结合,早在康熙时已经出现,完全不是二十世纪以来,西医视中医形同水火、势不两立的样子。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清宫收藏的三千多件医藥文物,包括西医西藥文物,形象而具体地阐述了这一历史。

西医进京 西藥入宫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六月十八日,两广总督杨琳、广东巡抚杨宗仁联名上康熙帝奏摺,称五月十二日,法兰西外科医生一名:安泰,珐瑯技师一名:陈忠信,已经抵达广州,休整一个月后,已於当日启程赴京。为保证二人一路顺利,他们已派人伴送,特此再次奏闻。康熙帝对此事显然很关心,亲自过问,接报后批示道:二人都到了。外科医生很好;珐瑯技师技艺不如宫中内务府造办处的,但可以学习提高。

十九世纪法国人樊国梁《燕京开教略》记述: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康熙帝偶染疟疾,供职清宫及在华传教的法国人洪若翰、刘应及张诚,进呈西藥金鸡纳霜(即奎宁)。皇上派了四大臣检验藥性,先由几位疟疾患者试用,结果皆愈。四大臣又分别自服少许,也证明无害,於是请皇上进用。康熙帝服藥后,几天就病愈了。为此他把皇城西安门外一座宅第赐给张诚,以方便他往返宫中上下班。后来清政府出资、出物料,帮他们在皇城西安门内建起西什库教堂,至今保存完好。

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奉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之命,洪若翰率传教士李明、刘应、张诚、白晋来华。康熙帝了解西医西藥之后,任用擅长医道的传教士罗德先等为御医,并在宫中设实验室,供西医师们製作西藥。不少身怀医术的外国传教士源源不断前往中国,罗德先、宝忠义、樊继训、安泰等供职清廷。

康熙四十二年(一七○三年)樊继训病逝,康熙帝传谕:外科人才甚为重要,如有外科大夫,当快速找来,不可稍有怠懈。(《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摺全译》)当时国家战事频仍,急需外科医生。他一面在广州传教士中寻找学医的人,一面还让传教士转告罗马教皇,物色懂天文、数学、内外科医生。

康熙帝还听法国人白晋等,讲解人体解剖、功能及各种疾病二十讲,并命人翻译西方医学书籍。清宫旧藏白晋、张诚编著的《西洋藥书》便是其中一种。笔者推测,大概就是他们给康熙帝讲课的讲义,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方医藥学的书籍之一。

中西医会诊 始自康熙帝

康熙帝出巡、征战都有西医御医跟随,身边也携带常用西藥,有时甚至传教士生病需西藥,反而也求助於他。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年)冬,御驾亲征塞北准格尔蒙古分裂分子葛尔丹,中途命留守京城的太子差人给军中送西藥。因为他带的西藥“如勒白白尔拉都”、“卓柯拉迪”等全部赐给生病的将军了。皇子、大臣、侍卫、八旗弟子们生病,他会把熟悉的西藥直接推荐给他们。

康熙帝经常派出太医院中、西两方面医生一起出诊,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中西医结合超前意识的人。中医大夫能“与西洋大夫商议,尽力勤治”,并能採用“如勒白白尔拉都(西藥)兼和胃理脾汤(中藥)”、“德利雅噶(西藥)兼加减理中汤(中藥)”等中西藥物结合的藥方。对於国人不愿意用西藥、洋人不想用中藥的,他也不勉强。

雍正、乾隆帝,继续实行中西医结合施治。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供职清廷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患病,乾隆帝派出太医院使(院长)刘裕铎、医士李永泰为其作中医诊治,诊断为:“脉息浮洪,由内受暑热、外感风凉,以致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咽喉作痛,胸闷口渴”,因而“拟用疏风清暑饮调治”。到九月底,六十岁的郎世宁又患病,仍是李永泰出诊。年底,供职清廷的法国传教士张诚患病,太医院左院判陈止敬、御医王凤翔、医士李德晟出诊,奏称:係脾肺两亏,中气不足之症,饮食懒少,肚腹溏泻,有时咽乾咳嗽,形气疲弱,服过益气健中、扶脾、异功等汤,饮食渐增,溏泻已止,惟形气羸瘦,饮食不为肌肤。开出“归芍异功汤”及“云林润身丸”,以补气生肌,缓缓调治。

戊戌维新 设医学堂

至光绪时期,朝野多数都认为必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包括西医西藥。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就京师大学堂监督(校长)孙家鼐奏请设医学堂颁发谕旨:“医学一门,关係至重,亟应另设医学堂,考求中西医理,归大学堂兼辖,以期医学精进。即着孙家鼐详拟办法具奏。”变法提倡者梁启超后来指出:“泰西(西欧)大学医为一科,今特许增之,实为维新之政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二册)光绪皇帝本人患病,也请法国医生会诊,这在《光绪医案》中历历可见。

故宫博物院旧藏眼科手术器材一套,日本製,年代为二十世纪早期即清末。木盒内装刀、镊子、探针、剪子等器具二十四件,另附缝伤口针、线,分上下两层码放在木盒内。盒盖裏有製作者英、汉文字名款:“W. SHINODA & CO. TOKYO JAPAN 日本东京篠田和助器械店”。可见西医贯穿清代宫廷,自始至终。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