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百篇·之三:《沉思录》——督促自己过正确的人生
不知道你看完这段话后,是什么感觉。于我而言,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楚门的一切举动都在摄影机下,我第一次看时,陷入了是不是自己的一切也在被全球直播的错乱之中,长达一月有余。当然,楚门是被动的,马可·奥勒留是主动的,把自己赤裸裸地置于自己面前,如此之坦荡!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做不到!不知道你能不能?不过正如“道不可道,然近道之道不可不道”,作者给了我们一个目标,以及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审视自己,正念,从而逐渐靠近极度真实与坦荡的理想状态。
再如下图:
你是不是也觉得每句话都在说自己——我在劳作中是不是没有那么情愿,想“摸鱼”逃避呢?我专心吗?我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学问,其实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我是不是陷入了繁杂的琐碎的事务之中,而无暇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呢……
相信,看完了这两段话,你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一些兴趣,我想说,这只是这串项链上的两颗珍珠而已,更多精彩需要你翻开本书,读下去——
关于《沉思录》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源自温家宝总理,他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如果你敬仰的人喜欢一本书,你大概率是会买来读一读的,如果他/她读了100遍,那你一定会认真读一读,然后这本书就到了我的书架上。不过说来也惭愧,雷声大雨点小,一个薄册子,断断续续几年拿起放下,现在总算是读完了。前段时间看了《道德经》,这部哲学经典的地位我就不赘述了。读完《沉思录》后,觉得本书相较于《道德经》并无多少逊色,甚至觉得更亲切,这要感谢译者何怀宏老师的翻译。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有点长,后面就称奥勒留吧)在领兵打仗的间隙,为自己写作的哲学札记——你看,智慧的人在作战间隙都不忘写日记、反思,反观我们自己……汗颜啊!“知耻近乎勇”,努力向先贤看齐吧!
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书的核心内容是奥勒留与自己进行的对话和反思,目的是不断反思自我,让自己过正确的人生。(本书内涵丰富,笔者能力有限,捡一些自己学到的、有所悟的共享于诸君。)
一、 奥勒留: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
(一)奥勒留:哲人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的“哲人王”理想。在西方历史上,我想最靠近这个理想的,应该就是奥勒留了。奥勒留出生在公元121年,40岁的时候当上了罗马皇帝,公元161年至180年在任,是“五贤帝”(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安东尼努斯,以及奥勒留)时代的最后一位君主,罗马帝国黄金时期的统治者之一,这是他的“君主身份”。奥勒留同时也是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在古代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这是他的“哲学家身份”。 奥勒留完美地结合了统治者与哲学家的两个身份,堪称柏拉图的“哲人王”理想的实现。
他的政绩不是本书的焦点,如您感兴趣,可以自行查阅资料,这里主要学习他的思想,也即作为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的奥勒留,他的反思。
(二)斯多亚学派
1.斯多亚学派名称的由来
“斯多亚学派”有好几个不同的中文译名,有时候翻译成“斯多葛学派”,有时候翻译成“廊柱派”或“廊下派”。“斯多亚”这个名字,来源于这个学派最开始挑选的讲学地点,这个地方在雅典市场里一个叫作“画廊”的公共建筑。这个“画廊”在希腊语里的发音接近“斯多亚”(stoa),因此就有了“斯多亚学派”这个名字。 至于“斯多葛”这个名字,它是从英语的Stoics来的 ;而“廊柱派”或者“廊下派”的名字就是意译了。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叫芝诺,这位更有名些。
2.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观点
从神意和社会性出发,斯多亚学派最早提出了自然法的观点,认为宇宙中有一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范。他们认为,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个最高的神用理性掌控的,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是偶然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有目的的,也都是最好的。
在人生哲学中,斯多亚学派强调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主张道德就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共同生活的规范。他们认为幸福和快乐无关,完全在于符合道德的生活,也就是用理性掌控欲望和激情。
私以为,斯多亚学派的理论,特别适合人们在社会动荡混乱时期,以及人生失意之时,用来修心——整体不会包含对它无益的东西。 宇宙的本性带给每一事物的东西都是有利于它们的,那是为了它们的利益。你要相信,如果不应当这样,神灵本来是不是这样做的 ——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因为上帝觉得这是最适合我们的安排,这样想的话,最起码心态能够平稳些。
二、自洽:如何与自己相处
(一)珍惜时间,活在当下
1.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既要踏踏实实干事,也要时时跳脱出来,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不要只顾低头走路,而忘了为何出发。
2.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过去和未来都不属于我们,不要沉溺于对过去的悔恨,也不要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适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是必要的,但我们唯一拥有的、可以利用的,只有现在,所以,活在当下。
3.不必经常,但也不是无需对人说话或写信,明白了我没有闲暇。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与他们做必要的沟通,适度社交。
(二)管理意念
1.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
2.我们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取消不必要的行为,丢弃不必要的思想,无聊的行为就不会跟着来了。
3.要提防的是当你因什么事而使自己丢脸时,因为这种丢脸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在内部较神圣的部分,屈服和顺从于较不光彩和容易衰朽的部分,即身体和它粗俗的快乐。
时时反思自我,有哪些令自己羞愧,不要轻易放过这些小细节,那是我们深入自我内心的突破口。
(三)生死与名声
生死问题向来是大问题,也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正因为如此,相信所有人都考虑过人生的意义。西方人寄托于上帝和来世天堂;东方人更倾向“立德立功立言”,永远活在活人的心里,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读完这本书,想法貌似有些一些幽微的变化。
奥勒留说,你忘记所有东西的时刻已经来临,你被所有人忘记的时刻也已经临近。最长久的死后名声,也是短暂的,甚至这名声也只是被可怜的一代代后人所持续,这些人也将很快死去,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更不必说早已死去的人了。又言,甚至一种永恒的纪念又是什么呢?只是一个虚无。那么, 我们真正应该做出认真努力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件事:正直地思想,友善地行动,诚实无欺并陶冶一种性情,即快乐地把所有发生的事情作为必然的、正常的、来自同一个原则和根源的事情来接受。
有多少和我一起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释然吧、珍惜吧。
(四)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1.享受那些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的快乐吧!
2.热爱那些仅仅发生于你的事情,命运单独为你编织的事情,因为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于你呢?
3.不要老想着你没有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然后思考如果你还未拥有他们,要多么热切地追求它们。
4.一个人的工作就是做一个人。
与稻盛和夫秉持 “作为人,何为正确”的标准行事同理。
(五)好坏善恶的判断
能同等地发生于好人和坏人的事情绝不是恶。 如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
这也给了我一个判断善恶和好坏的标准。其实很多事物和行为并无倾向,关键在于被如何使用,比如金钱是否为万恶之源,如果好人也可以是富裕的,坏人也可以是富裕的,那么钱本身就不是恶的东西。
(六)痛苦:取决于你
1.如果你因外在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一件事情是好是坏,一小部分取决于它本身,而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以及采取怎样的行动去应对。
2. 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只要你记住它有它的界限,只要你不在想象中增加什么东西给它。
痛苦本身很短暂,而长久的是在反复咀嚼中对它的强化。这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失恋之人难以走出来的现象。
(七)小彩蛋:起床
奥勒留说,难道我是为了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而生的吗?
三、如何与人相处
(一)与人对话
1.要习惯于仔细地倾听别人说话,尽可能地进入说话者的心灵。
2.不进行繁琐的劝诫,不显示自己训练有素,或者做仁慈的行为以图炫耀。
关注自己的虚荣之心、骄傲之心非常有必要。
3.不同一个无知的人,或不谙自然地人做无谓的交谈,而是仅仅注意你现在正做的事情和利用的手段。
(二)克服讨好型人格
1.我常常觉得这是多么奇怪呀,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其他所有人,但他重视别人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的意见。
小事用脑,大事随心。
2.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呢?为什么除了关心我最终将怎样化为泥土之外,还关心别的事情呢?
3.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三)理性对待他人的错误
1.有什么人对你行恶吗?那他也是在对自己行恶。做不义之事的人,也是对自己不义,因为他使自己变坏。
2.你本来有理智假设他犯这种错误,而你却忘了使用,还奇怪他所犯的错误。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用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的处境更坏。要分清课题,有些事情是对方的课题,有些事情是自己的课题。
由于你可能在此刻辞世,那么相应地,调节你的每一个行为和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