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根据国家《 “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改高技〔 2021 1850 号)、江苏省《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 2021 59 号)、无锡市《关于构建 “465” 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意见》(锡委办发〔 2022 75 号)等文件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开放融合,持续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地标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基础

无锡市拥有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涵盖医药服务外包、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特殊食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2022 年达 1622.62 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 748.71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831.69 亿元。全市生物医药企业达到 1605 家,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 6 家、高新技术企业 127 家、上市公司 12 家。

二是产业集群特色鲜明。 2022 年,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全市生物医药领域已形成五个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一是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保诺科技等为代表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产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国际一流;二是以通用电气医疗、祥生医疗等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医学影像 B 超等设备创新与制造水平世界领先;三是以阿斯利康、迪哲医药、智康弘义等为代表的创新药产业,打造新药研发的创新名片;四是以费森尤斯卡比华瑞、纽迪希亚等为代表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肠内外营养制剂占据全国市场 90% ;五是以臻和科技、泛生子等为代表的精准医疗产业,在早癌筛查、细胞治疗、基因诊断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三是产业创新显著提升。 2020 年以来,全市企业有 48 I 类新药项目获准开展临床试验,其中 2 款新药有望在 1-2 年内上市;全市已获批注册的三类医疗器械 181 个、二类医疗器械 924 个。药明生物研发生产一体化技术平台已孵化生物医药创新项目 534 个,佰翱得建成全球最大的商业化冷冻电镜和药靶蛋白创新平台。江南大学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技术创新、产业服务、企业孵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产业园区有序推进。 全市现有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园、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江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宜兴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6 家生物医药专业园区,集聚了全市 80% 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建有生物医药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2 个、市级以上实验室及公共服务平台 19 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11 家,涵盖新药研发、生物制品、医用材料、医学影像、临床营养等多个领域。

(二)存在不足

一是产业规模有待扩大。 近十年引进的骨干企业较少,招引的重大项目不够多 2022 年生物医药领域省级重大项目仅 4 项,总投资仅 12 亿元。

二是平台载体亟需升级。 创新平台较少,尤其缺乏国家级和科学院系统的高水平研发载体;药效学研究、一致性评价、临床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医疗器械检测评估以及审评审批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和机构不多,智能化生物医药平台缺乏,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够。

三是临床研究能力仍有差距。 药物临床试验经验不足,牵头的临床试验和研究项目少,激励机制不够灵活,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市有GCP 临床研究资质的机构少于其他城市,临床研究的影响力不足。生物医药企业与我市临床研究的合作较少。

四是空间生态双重制约。 受太湖流域环境保护政策影响,我市工业用地空间受限,产业园区拓展困难。园区发展面临环境规划限线,空间资源和环境制约不断加剧,增产、扩产工程严重受限。园区规划建设限于研发生产单一功能,缺乏具有城市功能的区域性产城融合区。

五是人才金融支撑尚需优化。 顶尖人才不足,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工程、重点学科等方面缺乏高端领军人才。无锡仅有江南大学一所具备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医药相关人才的数量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六是体制机制尚待突破。 我市的专业园区大部分以行政化管理为主,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没有完全释放运营团队的活力,部分园区人员流动较大,不利于工作的持续开展。园区综合竞争力不强,科技型企业偏少,产业集聚度有待提升。缺乏专业化促进机构,本地行业协会组织发挥作用较弱。

(三)面临形势

生物医药产业集中体现了当今生命科学前沿成果和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从国际上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40% ,产业区域集聚态势明显。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总体呈现规模扩张快速化、研发技术精准化、战略布局密集化等特点,其中生物药板块增速尤为显著,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此外,我国医药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加速了智能医疗器械、数字化医疗、康养产品等新业态的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产业空间巨大,是当今中国城市间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各地区在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拥有优良的生物医药人力资源、临床资源以及产业配套能力,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在国际化研发、加工协作推动产业创新方面优势显著,以深圳为代表的粤港澳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金融资本发达、医药服务及流通体系完善。江苏省拥有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无锡、南通、常州、徐州8 个重点产业发展城市,其中包括 3 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中了全省 80% 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无锡将主动融入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统筹推进、近远结合、扬长补短、重点突击,更大力度培育细分赛道高成长企业,更优政策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更具特色打造高能级创新组织,更美环境建设高标准专业园区,打造产业链完整、发展速度快、研发合作模式新、营商环境优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系统。

—— 产业能级强力提升。 聚焦医药研发服务、创新医疗器械、创新药物与制剂、现代中医药、特殊食品与健康产品、精准医疗与智慧医疗等六大重点领域,做大做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地标产业集群。到2023 年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 2000 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品种 10 个以上;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 2 家。 到2024 年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 2200 亿元; 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品种15 个以上;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 3 家。到 2025 年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 2500 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品种超过 20 个;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 4 家,全市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累计达到 20 家以上,进入中国市值 500 强的上市公司 4 家。

—— 创新能力大幅攀升。 到2025 年末,在生物医药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4 家以上,建成重大创新平台 5 个以上;新增 I 类创新药 2-3 个,新增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500 个以上。

—— 园区建设提速升级。 全市筹划生物医药产业用地5000 亩,到 2025 年末,全市新建生物医药产业载体 250 万平方米以上,建成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功能园区 10 家左右,集聚生物医药企业 2500 家以上。

—— 人才项目加速落地。 到2025 年末,新招引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 100 个以上;拥有生物医药领域各类国家级人才 15 名以上,省市级人才数量 80 名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医药研发服务高地

1. 巩固优势,建设医药研发服务新高地。 不断壮大生物医药合同定制研发(CRO )、合同定制研发和生产( CDMO )、临床前研究( CMC )、合同加工外包机构及商业化产品生产( CMO )等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生物药研发服务领域,依托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和药明生基等重点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抗体偶联药物( ADC )、细胞治疗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化学药研发服务领域,依托保诺科技、合全药业等重点企业,形成国内领先的小分子新药研发、口服制剂和无菌注射剂工艺研发和服务能力。积极推动药明康德江阴临港建设创新药生产功能性 CDMO 基地项目。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 拓展领域,导入医药研发服务新内容。 积极招引CRO 龙头企业,推动我市医药服务研发产业链向前后延伸。药物发现阶段,培育壮大保诺科技、佰翱得等 CRO 细分领域企业,运用 AI 筛选、工艺改造等提升药物研发效率。临床研究阶段,支持泰格医药、观合医药等企业发展,围绕生产工艺开发、剂型设计、质量控制等推进药物市场化进程。支持引进医疗器械领域 CDMO 企业。至 2025 年,我市基本形成完备的医药研发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实现生物医药企业 拎包入住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 精准施策,激发医药研发服务新活力。实施 一企一策 ,支持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保诺科技、泰格医药等医药研发服务龙头企业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吸引更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MAH )委托生产或落户,加快建设医药研发创新总部集聚区。充分发挥 CRO 企业研发生产全方位、一体化服务能力,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惠山区人民政府、滨湖区人民政府、新吴区人民政府)

(二)做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

1. 打造亮点,培育高端产业集群。突出重点细分赛道,错位布局,打造医学影像设备、植介入器械、医学新材料、体外诊断设备与试剂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健适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生 产基地、默克亚太区一次性生物培养袋制造中心、中国生物天信和产业化基地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通用电气医疗、健适医疗、高视医疗等龙头企业在锡集聚上下游企业总部或基地,构建细分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生态圈。鼓励时代天使、祥生医疗、海斯凯尔等创新企业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加大对现有生产设施、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20 家左右品牌优势显著、带动能力强的医疗器械骨干企业,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专栏一:医疗器械重点领域

影像器械:重点突破AI 辅助影像诊断设备,发展多种高端超声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SPECT-CT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内窥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及其配套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通用电气医疗、祥生医疗、海斯凯尔。

植介入器械:针对临床治疗需求,加快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降解血管支架、人工瓣膜、骨及周围神经等修复材料、人工关节、人工角膜、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植(介)入、牙科植入体等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骨干企业:健适医疗、海莱新创、高峰医疗、蕾明视康。

医用新材料:针对器官修复等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推动生物技术与材料技术的融合,加速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推进3D 打印技术在植(介)入新产品中应用。骨干企业:贝迪生物、贝瑞森。

体外诊断设备:面向精准与快速检测,推动体外诊断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自有设备与配套试剂使用覆盖率,重点突破动态生化参数监测与检测设备、快速诊断技术以及微阵列芯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骨干企业:百泰克、卡尤迪、耐思生物。

治疗器械:重点发展手术治疗设备、高端康复器材。同时面向现代生活习惯与需求,积极推动便携化、智能化、家庭化小型设备的研发与更新换代。骨干企业:高视医疗、时代天使、宇寿医疗、采纳医疗、风和医疗、海莱新创。

2. 融合创新,实现医工优势互补。鼓励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等构建基础与前沿、优势与特色有机 统一的学科体系,推进医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创面修复和肺移植等专科优势,加速成果转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有GCP 资质的医疗机构优先为我市企业承担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研究和验证工作,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二类、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建立 创新研发 - 临床应用 双向反馈机制,支持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企业工程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创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探索 前院后工厂 建设新模式,加快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转化。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江南大学)

3. 便捷服务,加快审评审批效率。积极推进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无锡分中心、省食药检院无锡检验室、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无锡检验室(一中心两检验室)建设,持续优化注册体系现场核查机制,简化审评审批体系,对于已验证安全性的产品简化审批流程; 协同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等地服务站,积极落实注册前指导服务。强化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无锡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东劢医疗等专业机构的服务功能,加快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批进程。 (责任单位: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现创新药物重大突破

1. 龙头引领,着力培育创新企业。鼓励阿斯利康、药明生物、合全药业等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通 过投资、培育、招引上下游相关企业等方式,打造高端创新药产业生态圈。重点保障迪哲医药、普莱医药、智康弘义、卓和药业、济烨生物、和誉生物等企业创新药项目在临床研究、上市申报、产业化基地建设等环节顺利实施。推动小核酸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迪哲中国区研发生产总部及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等重大新药项目建设;推动药明生物单克隆抗体原液及制剂生产技术改造、紫杉抗肿瘤高端复杂制剂智能化生产基地、济烨生物大分子生物药生产基地等重大制剂项目建设。支持滨湖区、新吴区建设创新药企业研发总部集聚区,依托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等地有产业化条件的园区,规划建设全市生物医药生产制造承接地和集聚区,提升我市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与绿色制造能级水平。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抗体药物:针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点聚焦双抗/ 多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新靶点单抗药物等。

疫苗:在现有疫苗品种基础上,重点发展新型治疗疫苗、预防性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突破结合型、多价疫苗等产品开发,加强mRNA 新病毒载体疫苗、黏膜疫苗等新技术研发。同时鼓励新型兽用疫苗的开发与发展。

蛋白/ 多肽药物:面向抗菌、抗感染、代谢调节等广泛性疾病领域开发蛋白、肽类生物新药,积极推动肽类药物定制与自动合成技术开发。

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重点发展基于CAR-T NK 细胞、干细胞等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基于溶瘤病毒、 CRISPR AAV (腺相关病毒)等基因技术的治疗药物。

核酸类药物:重点布局小干扰核酸(siRNA )、反义核酸( ASO )、微小 RNA miRNA )等核酸药物,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品储备,突破产品开发配套所需的纳米递送系统、 RNA 修饰与编辑技术等。

化学药创新药:重点支持肿瘤靶向治疗、耐药菌感染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防治等重点疾病领域的原创新药,以及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或临床急需的改良型新药。

高端药物制剂:鼓励符合国际药品规范和要求、具有高技术壁垒的新型缓控释微球制剂、抗肿瘤纳米药物、吸入给药制剂、透皮给药等先进剂型以及高品质药用辅料与制药包装材料。

2. 增产增能,扩大医药制造规模。加强高水平仿制药研发,依托靶向制剂等新技术的改良型新药研发,突破产品开发配套所需的纳米递送系统、 RNA 修饰与编辑技术等,实现仿制药研发与生产精准化、高效化、规模化。加强原料药和中间体生 物制造,鼓励发展生物催化剂智能创制和组合催化等技术,逐渐实现重大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替代。支持无锡晶海高端高附加值关键系列氨基酸生产基地等重大生产项目建设,支持技源药业、凯夫制药、福祈制药、诺化仕等仿制药、原料药制造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产能,保障产业用地和环境指标。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3. 聚焦前沿,大力支持新药研发。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学、免疫学、表观遗传学等领域创新资源,鼓励我市创新 药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开展基于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研发,针对新药筛选、合成、检测、评价以及临床研究等各阶段的创新需求,组织实施 太湖之光 科技攻关、生物医药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建设 AI 辅助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在高通量筛选、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性质预测、新适应症开发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强我市药物临床试验中心( GCP )机构建设,培育可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 GCP 机构,推动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工作,加快新药临床研究项目研发进程。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壮大现代中医药产业

1. 科学布局,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支持卓和药业、济煜山禾、鹏鹞药业等企业加大中医药新产品开发,稳步提升产能、扩大规模。鼓励天江药业等龙头企业提升中成药制剂水平、现代中药 配方颗粒药物标准化水平以及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水平,增强中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产业集群聚集效应,大力引进中药龙头企业在锡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提升中药原材料研发种植水平,积极建设中医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快速检测基地等。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 发挥特长,激励创新产品研发。加强中医医院重点专 ( ) 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疗效显著、具有全国 影响力的中医药专(学)科集群。支持 我市龙砂医派等传统医派传承创新发展,推动黄氏喉科、刘氏骨伤、丁氏痔科、杜氏金针等特色中医药专科专病的创新研究 加大经典名方技术创新, 支持研制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 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创新中药研发与产业化。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3. 深化合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国医大师、院士、岐黄学者、省级及以上名中医等建立工作室,推进刘良院士 江阴中药产业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开展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长三角 - 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医领域创新 合作,推进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开展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共建实验室, 为企业走向国际化搭建桥梁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外办)

(五)突显特殊食品与健康产品优势

1. 统筹布局,优势平台引领产业发展。依托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建设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特殊食品产业高地。联合江南大学统筹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新 吴区加快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建设,支持纽迪希亚、恒益健康等企业加快研发特医用途配方食品;滨湖区支持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壮大肠内外营养制剂、特医食品产业规模,培育婴配食品、益生菌产品等特殊食品产业;宜兴市加快建设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培育合成生物学与食品配料创制产业;惠山区加快建设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加快脂质营养等功能型产品开发;梁溪区建设太湖数字食品港。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江南大学、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 打通链条,聚焦医美领域做大做强。依托国家药监局化妆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化妆品原料创新成果产业化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建立对化妆品从基础研究到 工程技术应用的完整体系。 支持江阴市、锡山区等地区重点发展医疗美容产业,推动知原药业皮肤外用制剂研发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可尚生物等医美领域企业技术创新,开展面向医美产业的天然高性能材料、生物合成材料及3D 打印产品研发。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 保障有力,优化上市前全流程服务。高水平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等平台,拓宽检测范围,推进更全更前沿的检测资质获批。积极争创国家药监局肠外营养制剂 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技术服务平台,优化特殊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流程,精简许可条件和审批材料,压减审批时限,提高许可或备案效率,促进特医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积极协助特医企业开展特医食品产品研发、注册申报等工作,跟进生产许可指导服务。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

(六)促进精准医疗与智慧医疗创新

1. 聚焦重点,提升健康服务产业能级。重点发展面向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检测与治疗、器官移植、医学造影等新型医疗技术,加快疾病早筛与个体化用药伴随诊断产品以及相关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和试纸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特异性高的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锡山区、惠山区等地主动布局精准医疗产业领域,加快建设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无锡惠山新城精准医 学产业园,全力招引分子诊断、体外诊断、医疗大数据、精准药物研发等领域链主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支持绿叶集团、臻和生物、西比曼、泛生子、科金生物等企业发展壮大,开发癌症早筛与诊断治疗、罕见病基因诊疗、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吴区加快代谢产业园建设,支持建立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等新型代谢病管理模式。滨湖区、无锡经开区等地加快培育数字化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健康产业集群,支持零氪科技、曼荼罗等企业搭建基于 5G 、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化医院管控系统,形成互联网医院和数字化医疗的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 凝聚合力,推进精准医疗临床转化。积极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基因诊断与治疗、基因编辑等新一代技术和疗法,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临床转化应用与推广。积极推动无锡市细胞基因疗法产品研发和生产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精准医 学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基因检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平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市人民医院、原子医学研究所等医疗机构建设,建立基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提升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筛查与精准治疗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3. 数字赋能,优化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加快推进数字与移动医疗技术创新融合,聚焦人工 智能辅助基因诊疗、医学诊断和医学影像等,支持新型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信息采集设备、加强医院物联网设备、数字化医疗专用软件等产品研发,加强数字化技术对生物医药新产品开发的支撑能力。加快我市医疗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整合全市临床生物样本库、临床试验数据库等医药信息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化临床研究服务平台,引进数字化专业服务机构平台,发展线上咨询、远程医疗、线上药房、互联网医院等医疗服务新模式。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七)促进产业集聚 与载体建设

1 . 统筹规划,引导 产业空间 科学布局。 坚持 “一园一特色”的战略规划,按照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进行专业规划设计,着力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特色园区。健全 主导产业 + 头部企业 + 专业基金 + 研发机构 + 服务平台 五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在体制机制、要素保障、载体建设、团队建设和配套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生物医药 科产城人 融合集聚区,构建 生态 + 生产 + 生活 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新布局,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策源地、创新创业先导区、协同发展示范区。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2. 创新 模式,推进园区 建设 提质扩容。 加快生物医 药专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规划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制造承接地和集聚区。推动江阴市、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扩建产业园区二期、三期项目,加快宜兴市、锡山区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科创载体、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 )试点。支持园区间采用合作共建、投资入股等方式,推动设立 “分园”、“配套园”或“生产基地”等,通过探索地方税收留存部分财税分享等机制,实现流转项目建设利益共享。 优化园区排污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和配套治理,推动园区绿色发展。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1. 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园(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位于滨湖区马山地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特医食品、创新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产业。

2. 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位于新吴区,重点布局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特医食品、智慧医疗等产业。

3. 江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江阴高新区,重点布局现代中医药、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药妆等产业。

4. 江苏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创新医疗器械、细胞治疗、精准医疗、体外诊断试剂等产业。

5. 宜兴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宜兴药谷):位于宜兴市,重点布局高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产品、智能医疗器械、创新生物制品、创新药物研发、新型制剂生产、高端康复医疗等产业。

6. 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位于锡东新城, 围绕个性诊疗、前沿技术、先进制造等方向,重点布局精准诊断及健康服务、精准治疗、高端医疗器械三大领域

7. 其他规划或在建园区: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园、宜兴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江阴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港、梁溪区医药物流产业园、无锡 锡山 医疗器械产业园、惠山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等。

3 . 健全平台 提升专业园区服务能力 鼓励园区联合企业和高校院所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定位, 布局一批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重点院校, 分子医学 医疗器械 合成生物学 等领域 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生物医药重大创新平台。重点围绕 HIV 、新冠病毒、猴痘病毒等微生物检测试剂,以及疫苗研发等工作需求,加快建设江南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P3 实验室)等重大公共技术平台。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药械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推进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力生物企业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 夯实基础,做强产业发展支撑。 加强重大项目招引,重点招引世界 500 强、全球行业 100 强、国内 50 强、细分领域 5 强企业、行业头部基金和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鼓励境内外龙头企业在本市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强化研发、营销结算、国际贸易等 总部的核心功能 。深入实施 太湖人才计划 ,积极招引境内外高端生物医药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 鼓励外资企业与国企、民企等研发机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孵化器等,发展 全球研发 + 无锡转化 模式, 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加强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过滤器、层析填料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耗材与关键试剂制造及相关布局,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基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外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 金融赋能,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发挥市级天使基金及其他市场化基金对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支持作用。依托 创投无锡 等平台载体,打造高效、优质对接服务网络,加大市 天使基金对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各市(县)区与头部基金公司合建产业基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模式,缓解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科技保险对生物医药企业在临床试验、项目研发、生命科学产品完工责任等关键环节的保障,结合生物医药类企业商业模式特征,支持企业基于技术许可、转让等未来收益权为标的,探索开展发债、 ABS 等证券化融资。畅通生物医药类企业资本市场服务 绿色 通道,加速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进程。 (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国联集团、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

3. 高效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拓展无锡航空口岸建设,强化口岸药品监管部门、口岸药品检验所、海关、进口单位 四位一体 交流平台。实施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 白名单 制度,持续推行特殊物品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快 长三角区域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工作 落地,提高生物医药进出口产品的通关效率,为医药企业研发和贸易提供便利。全面建成 一分中心、 两检验室 ,高标准推进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无锡分中心运行,持续提升分中心能力,努力承接更多省级赋权,打造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一站式审评审批服务平台,提高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通过率、高值医疗器械获证率。 (责任单位:无锡海关、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4. 加强指导,助推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指导企业应对各级各类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推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创新药在市级医院落地使用。对于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集采非中标本地药品,鼓励医疗机构在完成集采约定量后替代使用。常态化开展我市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相关创新产品挂网推荐工作,推动我市企业创新产品快速挂网采购。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5. 打造品牌,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联合龙头企业、头部基金、行业协会等,搭建从学术会议、论坛会展,到项目洽谈、产业落地的系统化高规格产业交 流平台,打造 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 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 等品牌活动,联合专业机构举办特色展会,扩大产业 “朋友圈”。支持我市各类企业和机构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与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权威学术组织合作,提升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贸促会、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省药监局无锡检查分局、市国联集团,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作用,加强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重点调研,召开产业建设发展推进会,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每季度召开联络员会议,每两月召开一次专班工作例会,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市区联动和跨区协同。 (责任单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工作专班)

(二)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工作专班力量,各市(县)区成立相应工作专班牵头负责生物医药工作,加快形成全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设立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跟踪产业发展、开展行业运行分析,指导和对接园区开展工作,促进国内外合作交流,加强项目和人才引入,开展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产医融合、金融支持等服务,组织举办相关专业活动等。 (责任单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工作专班)

(三)强化要素保障。 完善无锡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激励企业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拓展。各区增量用地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优先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 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用地,持续盘活优化存量土地,为 生物医药 产业园区发展预留土地空间。加强能源保障,保障 生物医药园区 项目用电、用 需求。 (责任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强化国企带头作用。 依托国联集团成立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公司,发挥国有企业在人才和项目等招引方面的优势,瞄准生物医药前沿领域招引重大项目;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作用,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强化战略支撑保障,加大产业链布局,搭建高能级平台,助力开展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立协同创新载体等。 (责任单位: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市国联集团、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五)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协同的统计监测机制,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及评估,定期跟踪产业链发展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强化考核机制,明确地区和部门职责分工,定期通报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重点加强对园区工作的考核激励,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附件: 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附件.doc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16日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 当前为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