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kindle退出中国,我电子书怎么办?
各位好啊,我是董佳宁。Kindle电子阅读器已经宣布退出了,Kindle电子书商店也要关闭了。明年6月底,电子书店停止运营,再过一年,对于已经购买过的电子书,停止下载到本地。从去年底以来,Kindle中国的员工,已经裁得差不多了,对于一个不赚钱的业务,能支撑这么久其实蛮不容易的。
我急需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电子书很可能消失。这跟Kindle电子书的软件有关。我用的是纯软件,没有实体阅读器。上次我用过一个阅读器盖泡面,但那个机器是我10年前买的,其实不是中国版,用不了中国的账号。而且比较旧,性能也不好,我也懒得再打开了。刚买来的时候刷过,看了很多教程,刷ROM其实就是重装一个操作系统,中间还一度“变砖”(无法使用),后来是给弄好了。
那用纯软件,就是Windows版和手机上的APP,会遇到什么问题?就是如果你重装了操作系统,或者换手机了,所有已经下载过的电子书,在本地就没有了,需要重新下载。还有,如果你有几个账号,切换一下账号,已下载的在本地也就没有了。
那么也就是说,虽然Kindle在公告里说,自己给用户留了下载时间,但在Kindle电子书商店停止下载之后(2024年7月1日之后),如果我的换了电脑,换了手机,那些书就永远没有了。
我可以说是一个Kindle的重度用户,也花了不少钱,希望亚马逊中国能解决这个问题。让纯软件的用户,可以永久保留这份资产。云端要关闭没问题,但得让用户能存在本地。要在软件层面上做更新,增加一个功能,允许用户把正版购买的电子书,做一个打包,形成一个(或多个)本地文件。这样才能保存下来。
即便不是重度用户,这也是一份花钱买来的资产,数字资产是当代人很重要的资产。我们很多信息都保存在各种软件里,你这一停服,别人的某种生命就停止了。而且不用说那么虚,就是我买的消费品就没了。
最近十年吧,我挺看不上实体书。觉得电子书方便,便宜,容易做笔记,还环保。实体书可是非常不环保的,造纸厂污染有多大?所以我就很坚定地使用电子书。这下好了!说没就没。这个小盒才是你永远的家。现在关键是小盒还有,里面装的东西在天上呢,在云上呢,网络给切断了。这你让我们用户怎么办?
一定会有很多自由开发者来帮着解决这个问题。但不管怎样,开发出来的算是盗版。我们买的可都是正版书,支持了这么久,那总得有一个正版(解决)方案吧?
前几天Kindle中国还在搞618活动,很多书很便宜,几十上百块钱的,卖9块9,甚至3块9,我又像往常打折一样,买了一些,还觉得占便宜了。6月2号,晴天霹雳。你还别管我看没看,买书就是买书,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行为,我都花钱买书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看?
我就是单纯地爱买书,这不行吗?看不看反正都是我的。亚马逊中国得给我们用户一个交代。
我又想起了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国际上的。前一阵我又说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看来很多东西还真是握在自己手里好啊,踏实。其实跟那些大事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的诉求很简单,很小,就是我买的产品,你得让我自己留下来。
我再说说我个人的阅读经验。其实4月份有一个在家办公时候的视频,我是录了一段的,后来同事因为篇幅原因给去掉了。
看书不要从头看,尤其是那种社科知识类的。一定要浅尝辄止。不要看前言,经常是前言看得糊里糊涂,就放下了。先看目录,找到跟自己已有知识的结合点,然后直接看这一段。然后马上结合搜索,扩充一个更完整的空间。
再一个,要输出式阅读。先把一个话题当成文章这样来写,从各种书里面吸收资料和营养,按写文章那样,输出着写。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写作用语,风格,写上几百字,上千字。就好了,剩下的明天再写。
比如要写成一个5000字的文章,用20万字去了解,基本的就够了。坚持下来,一年的阅读量也相当可观了。
最后我再说两句这些年跟Kindle的感情。我个人比较看重的是社科品类的,特别是非虚构类的,很多书比较对胃口。而且很多书经常打折,我天天盯着,收藏列表(我的心愿单)里的书,降了30%,降60%,也是常有的事。有些上百块的,可能到39.99,19.99,这时候下手就挺好。
软件使用上呢,小的别扭当然会有。比如在正文里搜索结果页面,文字间距不舒服。图书馆里可以给书分类,叫收藏夹,其实就是收纳箱,叫收藏夹这名字本来就别扭。这还没什么,主要是收藏夹在不同设备之间不能同步。可是它也有很多优点,笔记的同步,允许最多5台设备啊什么的,不说跟同类软件比吧,比纸质书优点还是多的。
电子书呢在亚马逊是一个很边缘的业务,这我们都知道。常年亏损的,特别是在中国。最近两年,微信读书的用户数飞涨,已经远超kindle,电子书设备领域,也有掌阅、文石等企业大力挤压,价格更便宜,体验还更好,只是在版权保护上不如kindle。亚马逊用赚钱的业务,来长期养一个亏损业务,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一天的到来也在意料之中。
我用了这么久Kindle电子书,肯定也是有一定感情的,要不然为什么不用微信读书,豆瓣阅读什么的——绝大多数电子书,各个平台都有的。微信读书我也有个年卡,豆瓣阅读我也有一些书,可是跟Kindle上不是一个数量级。
这感情归感情。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首先是一个商业关系。商业关系里面,要讲感情,可是往往没什么用。消费者就应该是你产品好我就支持,不好了我就抛弃,就应该这么简单。Kindle陪我走过了很多夜晚,我当然是很喜欢它,这些都没问题。不过我相信,这次如果Kindle能处理好,我们之间的感情,还能停留在一个美好的回忆上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