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 审稿人登录
  • 本研究以2014年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作为剥离公司实施员工持股动机的准自然实验,从投资者预期角度考察员工持股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并提升企业价值.实证发现:1)整体上,员工持股试点政策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试点政策[-3,+3]窗口期内企业价值平均增长了1.9%; 2)这一效应在知识经济密集的创新型公司中更强,企业创新水平每提升一个标准差,企业价值相比平均水平提升18%.以1998年《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进行反证也支持了上述结论;3)在员工权益保护较弱、员工稳定性较差、高学历员工比例较高的公司,创新型企业在员工持股试点政策表现出更强的正向市场反应;4)试点政策市场反应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对于试点政策市场反应更高的公司,公司实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长期绩效也将更好.本研究发现在剥离内生实施动机之后员工持股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表明积极推行员工持股,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员工持股,能为高质量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内在动力. 由血缘与姻缘关系所缔结的家族企业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长期以来姻亲与血亲成员被完全等同,假定他们在目标、决策行为等方面具有同质性.本研究以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姻亲家族成员作为分析对象,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提出了姻亲代理人假说.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姻亲方成员涉入企业将显著提高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姻亲代理人假说得到验证;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中立的父辈对家族冲突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有助于弱化姻亲成员涉入企业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另外,实际控制人的配偶涉入和血亲涉入会产生不同于姻亲涉入的代理成本,不同亲缘关系远近的血亲与姻亲参与治理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代理成本;女性家庭地位与公司非家族大股东的制衡将对姻亲涉入所带来的代理成本起到不同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家族企业代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对家族企业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往货币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献中往往忽略了资产价格变动的渠道.而房价作为资产价格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自身的波动对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解释力.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耐心和非耐心家庭以及房地产部门和消费品部门的DSGE模型,细分了家庭不同的收入类别,探讨了房价和货币政策变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渠道及大小.结果显示,正向住房价格加成冲击、正向住房交易成本冲击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总体收入差距分别有正向、负向和正向的影响.在上述三种冲击下,非耐心家庭的劳动收入对冲击更敏感,房价上涨收益变动对两类家庭收入差距的贡献较小,利息收益、红利收益和资本租金收益是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住房交易成本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分别解释了本研究五种外生冲击所引起的基尼系数总波动的80.49%和17.21%.福利分析表明对基尼系数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带来额外的社会福利. 资产价格收益的可预测性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并存在广泛争议的话题,准确理解资产价格收益的可预测性无疑对市场参与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对带有泡沫与崩盘的可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提出带有泡沫与崩盘的Wald统计量,并由此展开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新构建的检验方法不仅在预测变量不同持续性下以及模型存在内生性下具有一致、可靠的检验力度,而且还对被预测变量普遍存在的泡沫与崩盘现象具有稳健的检验功效.在对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检验实证分析中,选择涵盖股票市场、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等17个变量,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和换手率能显著负向预测股票市场的变动,这对于优化资产投资组合、发展资产定价理论以及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 ( 1774 )
    在线视频行业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盈利模式(付费会员制)和供应链模式(分账模式),以传统供应链模式(买断模式)为基础的现有在线视频定价理论与方法难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为此,文章通过研究两种不同供应链模式下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的定价策略,探讨供应链模式和视频质量等因素对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定价、利润、需求和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视频质量增加,视频平台在买断模式下将依次采用“会员免费”、“会员优惠”和“对称定价”定价策略,而分账模式下仅会采用“会员优惠”和“对称定价”定价策略;供应链模式的选择策略主要由视频质量决定;买断模式下版权费率过高对在线视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而分账模式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弥补买断模式的上述不足。同时,研究表明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并不从普通用户处直接获取点播收入,其收入结构由现有会员占比决定。此外,通过将模型拓展至会员专享视频的情形,结果证明了本文主要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论可为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的经营决策与在线视频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管理启示。
    [摘要] ( 566 )
    新兴场域所具有的边界模糊、规制暂时缺位、成员角色及互动关系动态变化特征,引致了场域内拥有互补资源的生态参与主体难以对平台企业“超前”价值主张形成清晰认知,挑战了原有基于“价值主张明确性”前提而构建的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逻辑。“新兴场域情境下平台企业如何促进生态参与主体的价值共创?”成为产业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微医和信也两家案例企业的对比分析,本文识别出新兴场域情境下平台生态系统涌现出“共创目标模糊”和“共创模式模糊”两大价值共创困境,影响了平台生态参与主体价值共创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本文进一步提炼出这一情境下平台企业激发生态参与主体价值共创的战略路径——以阐释价值主张为核心的“牵引型”模式和以共建价值主张为核心的“助推型”模式。而平台企业作为“生态领导者”或“生态参与者”的身份定位是其战略行动的核心动因,进而构建起“共创困境-身份定位-战略选择”的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动力机制模型。由此,本文立足于新兴场域情境特征,提出生态参与主体对于平台价值主张存在认知模糊前提下,平台企业推进生态价值共创的战略路径,贡献于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
    [摘要] ( 1302 )
    在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内,本文构建了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得以从不确定性的全新视角在理论上揭示了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会有正向的影响,股市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股价暴跌幅度便会越大,而且此正向的影响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本文还以A股市场2010至2015年的分笔高频数据为样本,计算了A股市场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并据此实证检验了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的影响.实证结果也表明:股市信息不对称与股价暴跌显著正相关,股市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股价暴跌幅度便会越大.本文另外还根据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数据构建了A股市场个股的不确定性指数来度量股市中的不确定性,并基于不确定性指数识别出了不确定性在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的影响中具有放大效应,即股市中的不确定性越大,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的影响也会越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股价暴跌成因的既有认识,还为防范和化解股票市场异常波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摘要] ( 551 )
    运用连续时间金融框架下的理论模型, 分析机构代理投资中的凸激励对风险资产价格及波动率的影响. 首先, 假设作为市场投资主体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存在异质信念, 且机构代理投资中存在与某一基准组合业绩相关的凸激励, 建立包含多个风险资产的动态均衡定价模型. 然后, 利用鞅方法, 根据市场出清条件求解模型, 得出一般均衡下的基准组合成份股和非成份股的价格及其波动率的封闭解. 最后,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 基准组合成份股比非成份股具有更高的价格和波动率; 凸激励强度的增加推高了风险资产价格和基准组合成份股的波动率; 当机构投资者较散户更悲观时, 凸激励强度的增加会使非基准组合成份股的波动率降低, 机构市场占有率的增加能降低非基准组合成份股的泡沫化程度.
    [摘要] ( 1051 )
    水资源作为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之一,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利用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水污染信息,本文研究了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童年(5-15岁)经历的累积重大干旱时间与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显著正相关,表明童年干旱的“烙印”及由此造成的水资源忧患和风险意识促使了CEO提升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此外,CEO当前水资源匮乏感知强化了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正向影响。上述发现经一系列敏感性测试及使用差分模型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污染控制部门是CEO童年干旱经历与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环境保护法》的施行强化了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正向影响,且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正向影响仅在制造业与污染性行业的公司中得到支持。
    [摘要] ( 815 )
    基金投资策略选择是学术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将基金投资策略量化为组合收益的市场情绪敏感度,首次在微观层面对其按照市场状态分类界定为迎合情绪策略与修正情绪策略,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探究基金的投资策略选择对其流量、风险和经理努力程度产生的系统影响,从行为委托代理视角剖析基金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金采取迎合策略时,对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但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隐性侵害,表现为基金未来的风险增大、收益降低,且基金经理在无需付出更多努力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报酬。进一步分析表明,基金经理为取悦投资者的消极放任行为是其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基金采取修正策略时,产生的系列影响则完全相反。本研究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实践、基金治理与监管,及解释基金市场异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摘要] ( 679 )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鲜有研究关注其成效. 本文以中央企业并购重组为考察场景,从微观层面考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价值创造效应. 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效率,表现为价值创造效应,但这一效应仅存在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之后,表明微观层面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策略从以降数量为主向新时期国有资本质量提升转变. 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特定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国有资本,这一效应在商业类国有资本中更显著,而且中央企业通过专业化整合、控股合并实现国有资本价值创造的效应更明显. 这一效应的作用路径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减少了国有资本同质化竞争和非效率投资,使国有资本聚焦核心主业、形成资源合力. 本文为理解国企改革成效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于国资监管部门推进微观层面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实现国有经济“五力”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摘要] ( 345 )
    本文首先基于价格超调理论和庇古财富效应理论,深入解析了货币政策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仅会直接提高CPI,而且会通过资产价格的超调效应间接影响到CPI。其次,文章进一步引入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货币政策分区制进行分析,并从时变和非对称性角度实证测算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CPI的动态影响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扩张和收缩二区制特征。第二,短期内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较之CPI有超调效应,长期看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的庇古中介效应间接影响CPI。第三,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CPI均存在非对称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小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同时资产价格对CPI同样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损失规避”效应明显。
    [摘要] ( 579 )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一直是影响资产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检验这种非理性特征的影响,本文利用1997-2018年的股票交易数据,基于异质信念指标的构建思路构建了一个非理性信念指标,并实证探究了该指标对股票异象的影响。结果发现,发现非理性信念对未来收益具有负向预测能力;为了检验该指标对异象收益的解释能力,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市场因子(MKT)、规模因子(SMB)和信念因子(FMG)的信念因子模型,并复制了市场摩擦类、动量反转类、价值成长类、投资类、盈利类和无形资产类等102个股票异象,使用CAPM模型、FF-5模型、CH-3模型和信念因子模型对比发现,无论是调整的alpha值显著性还是GRS检验结果,信念因子模型都具有相对优势,说明非理性信念可能是导致股票异象形成的主要因子。
    优先出版日期: 2022-06-25
    [摘要] ( 1882 )
    揭示学科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焦点。本文以2010-2019年发表在46份国际权威期刊上的12920篇论文为基础数据,利用论文作者关键词探讨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二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景,并且与全球学科整体的 发展前沿基本保持一致;三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核心研究主题保持稳定扩张,在新的研究主题有较大转变;四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各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定价、动态规划、社会网络、供应链管理等主题。
    2021,24(8):26-35
    [摘要] ( 1920 ) [PDF 1.27 M] ( 9443 )
    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数字时代,基于工业时代发展而来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正受到极大挑战.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领域的研究,旨在建立数字时代企业管理学的新理论体系,形成一整套基于中国情境的数字化转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不仅是面向数字时代管理学前沿研究的重大领域,也是支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在科学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实践和学术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七大重要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2021,24(8):10-17
    [摘要] ( 1081 ) [PDF 1.10 M] ( 5641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诸多行业中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人机混合智能系统逐渐涌现.以人机协同混合智能为特定管理目标的混合智能管理系统,正处于萌芽阶段,已逐渐受到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的重视,相关研究对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专家的前期讨论意见,本文凝练出该领域值得深入探索的五个研究方向,并给出了每个方向的典型科学问题示例.
    [摘要] ( 448 ) [PDF 1.47 M] ( 5448 )
    在全球化生产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参与国际分工各国在共享分工福利的同时,如何避免 外部世界的冲击?关于这一问题,若从一国所处的与其他国家的价值链贸易网络的视角给予 考察,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答案.本文基于2000年~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性质,且整个网络的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着指出,在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下,一国可通过强化其在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中的集约性和广延性特征,实现自身重要程度的提高,弱化来自外部波动的影响.最后,从进口(投入)和出口(产出)两个方向对上述结论给予验证,即一国可通过增加上下游贸易对象数量并降低贸易强度分布集中度,做广做均全球外贸发展布局,弱化内外部之间风险互相传导的冲击,稳健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
    [摘要] ( 1170 ) [PDF 2.76 M] ( 5039 )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网络分析法构建了我国金融市场关联性指标和风险溢出指标,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通过风险溢出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刻画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风险溢出指标,考察了我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机制,结果发现股票市场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且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程度在金融市场异常波动期 间明显上升.为此,进一步选取了几个系统性金融风险较高的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阶段,识别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风险来源,结合当时的监管政策,研究发现部分监管政策在控制特定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本研究旨在厘清系统性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机制,分析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影响以及相应监管政策效果,对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协调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24(8):18-25
    [摘要] ( 922 ) [PDF 1.08 M] ( 5028 )
    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源于突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应对这一危机则是跨时域、跨地域、跨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揭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治理策略,探究相应的危机预防与处置方法、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构建方式、危机联防联控措施与应对标准规范等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已在构建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危机决策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及技术赋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应急资源供应与分配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及其行为规律,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管理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展开学术探索.
    [摘要] ( 1529 ) [PDF 1.03 M] ( 4461 )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以“网红城市”为代表的城市竞争新模式,吸引网络注意力成为新时代城市营销与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关注度越高就越能拉动城市旅游增长吗?将中国328座地级市2011年~2018年的互联网搜索指数与城市旅游发展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首次定量识别了城市网络关注度对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关注度显著增加了城市线下游客流量,但越依赖于旅游发展的城市,网络关注度增加反而限制了人均旅游消费.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关注度下流量的迅速集聚,显著提高了旅游依赖型城市的公共服务成本,从而制约游客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竞争中,政府通过打造“网红城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着力破解城市公共服务与游客流量集聚不匹配的难题,将网络流量有效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根据高频交易的特点,运用交易量和订单簿不平衡变化的极端分布构造了高频交易的代理变量,构建高频交易对价格发现效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利用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到2015年9月2日股指期货受限前的毫秒级别高频数据分析发现,高频交易对股指期货的永久价格冲击的影响显著为正,促进了价格发现;同时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也显著为正,损害了瞬时定价效率.考察高频交易滞后项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发现显著为负,表明高频交易对瞬时定价误差的纠正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建议我国股指期货应该尽快恢复正常交易,可以允许信息驱动型和套利型的高频交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但需要严格限制订单流驱动型的高频交易以减少高频交易的负面影响.
    [摘要] ( 778 ) [PDF 1.11 M] ( 3956 )
    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与问题的理论归纳是中国管理学界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不理想,研究领域的"跟风"现象普遍,大多数研究只是对西方构念和理论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展缓慢.本文从制度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揭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境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情境特征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发现.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的前期专家讨论意见,凝练出该领域四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即"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和"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也同时提出了每个方向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2021,24(8):154-162
    [摘要] ( 949 ) [PDF 1.13 M] ( 3898 )
    人口结构对于国家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模式和中长期竞争力发展.揭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研究其对全社会公共治理、商业模式等微观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变化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现阶段研究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教育公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人口跨区域流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研究中,应继续关注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公共治理政策研究,微观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等问题.
    2021,24(8):58-66
    [摘要] ( 1033 ) [PDF 1.17 M] ( 3728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赖于国民健康的身心.由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为实现更加智慧的健康医疗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基于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支撑,以及微观层面的科学技术支持,智慧化的健康医疗管理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开展相关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
    2021,24(8):133-146
    [摘要] ( 930 ) [PDF 1.32 M] ( 3698 )
    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源于突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应对这一危机则是跨时域、跨地域、跨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揭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治理策略,探究相应的危机预防与处置方法、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构建方式、危机联防联控措施与应对标准规范等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已在构建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危机决策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及技术赋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应急资源供应与分配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及其行为规律,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管理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展开学术探索.
    2021,24(8):67-75
    [摘要] ( 509 ) [PDF 1.14 M] ( 3607 )
    随着前期国际化进程所带来的国家间经济和政治实力对比的改变,发达国家开始对于原有国际间分工体系、投资贸易体系以及国家政治影响力的分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不满,试图推动国际秩序的调整和重构.深入思考和研究中国企业在国际秩序演化条件下的全球化问题,对形成中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国际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的前期专家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该领域五个未来研究方向,并就每个方向给出了典型科学问题示例.
    [摘要] ( 767 ) [PDF 1.96 M] ( 3443 )
    通过改进性地引入最小密度法解构了我国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度估计构建了契合我国银行间网络层次结构的核心-外围模型,实证甄别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我国银行间网络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研究表明:1)核心块动态组成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网络层次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庞大无序-两极分化-多但有序”的三阶段特征,表明我国银行系统日渐稳定,但仍需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3)金融动荡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权重下降,积极的监管措施会使不良关联特征得到明显改观.本研究可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于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针对性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2021,24(8):36-47
    [摘要] ( 823 ) [PDF 1.28 M] ( 3203 )
    数字化极大影响了社会交互并推进经济转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形态,本文对数字经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发展态势、面临机遇与挑战进行归纳和研究综述,提出数字经济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和典型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考虑消费者新鲜度偏好,研究了两竞争性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问题.针对供应链的3种权力结构:供应商领导(SS)、无领导(VN)和零售商领导(RS),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结果表明:1)SS情形下,当两竞争性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差异值高于临界值时,零售商会向低品质供应商订货;否则,零售商会向高品质供应商订货;2)VN情形下,生鲜农产品品质提升导致批发价格上升,但不一定伴随着销售价格的上升,且产品品质提高导致批发价格上升的阈值大于产品品质导致销售价格上升的阈值;两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均衡时的批发价也就越低,但零售商边际利润越高;3)RS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越高,零售商获取的该生鲜农产品边际利润也就越高,但竞争供应商边际利润不变.4)3种情形下,当生鲜农产品的品质较低且低于临界值时,VN情形时供应商利润最低,SS情形下供应商获得的利润高于RS情形.
    [摘要] ( 635 ) [PDF 1.61 M] ( 3112 )
    传统的模型驱动的决策范式正在演变成大数据驱动的决策新范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推动我国管理学领域大数据的基础研究.本文以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的14个项目的文本信息,及2012年~2019年在51种管理类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近6000篇论文为基础,利用文本挖掘与文献计量方法,从词粒度和主题粒度展开比较分析,并对部分以大数据作为关键词的文献按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清晰地呈现出大数据驱动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态势和创新脉络;剖析国内学者与国际领域主流关注的焦点与异同;揭示出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方向上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趋势,以及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摘要] ( 641 ) [PDF 1.37 M] ( 3083 )
    在大数据发展增加信息供给的背景下,本研究从会计基本功能切入旨在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公司会计财务行为的分析框架.首先解析大数据环境下不同信息供给方的信息披露行为,再从信息需求方视角来考察大数据发展如何通过对原有信息的补充和认证而作用于契约安排和估值需求.基于大数据发展对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交换和相互学习机制的建立,接下来分析投资者生产信息对公司行为决策以及利益相关方信息对公司估值的影响.最后,将研究框架从市场内部拓展至整个经济体,进一步考察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和市场如何通过信息连通和学习效应来实现资源配置中的互补优化.嵌入大数据的公司会计财务分析框架不仅有助于完善和拓展传统会计信息理论,也能为监管层、投资者和公司正确认识并建立大数据思维、挖掘大数据价值提供借鉴.
    [摘要] ( 915 ) [PDF 1.37 M] ( 3054 )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以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研发费用和研发产出的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寻求研发合作.本文探究了存在技术溢出下领导企业与追随企业的研发合作动机,重点分析了研发合作对企业竞争力、行业总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讨论了政府如何在不同的溢出水平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文构建了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在第一阶段决定是否建立研发合作,在第二阶段同时决定研发水平,在第三阶段进行序贯产量竞争.研究发现:首先,不同于静态博弈的情形,在序贯产量竞争中,只有当溢出水平在较低的范围内时,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才会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其次,研发合作可能会削弱领导企业的市场势力;最后,市场结果可能是无效的.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是IPO注册制的本质要求.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背景下,发行上市审核问询能否完善IPO信息披露内容、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是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以2019年7月~2021年9月科创板341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注册制审核问询对IPO信息披露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市审核阶段,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技术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的招股书,会收到更多的审核问询函.2)注册制审核问询能提升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程度,问询前后两版招股说明书在文本长度、文本句长、文本可理解性、和文本定量信息上显著增加,总体来说审核问询函对特定主题关注会导致招股书在对应主题信息披露的增加.3)进一步分析表明,审核问询函能降低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度.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交易所审核问询发挥的监管作用,同时也丰富了IPO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摘要] ( 761 ) [PDF 1.17 M] ( 2979 )
    城市管理智能化转型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必要阶段.传统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心在于以技术手段促使城市管理各部门实现信息化.在城市居民对未来更加便捷、智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以及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部门信息化,而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城市应用深度融合以实现智能决策,并构建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框架以实现部门协同,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从数字化阶段向智能化阶段转型.本研究结合城市管理的发展态势与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转型"专家会议的研讨,系统梳理了城市管理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科学研究问题,总结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城市管理数字资源的开放管理与共享;2)公共管理大数据智能决策;3)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框架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这三个重要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 ( 477 ) [PDF 1.34 M] ( 2950 )
    中国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是中国管理学的重大研究议题之一,相关研究对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治理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的研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中国背景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专家会议研讨为基础,本文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管理学界应围绕中国特色政府治理实践的变迁模式及规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公共服务与资源配置规律,信息技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影响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前沿理论与规律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展开学术探索,解答相关科学问题,持续增进政府治理领域的理论积累.
    [摘要] ( 741 ) [PDF 1.04 M] ( 2949 )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摘要] ( 1009 ) [PDF 1.04 M] ( 2781 )
    研究价格参考效应对双渠道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双渠道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网络,基于价格信息对称下消费者的价格参考行为,构建了双渠道零售商的市场需求函数,并分析补充至目标库存策略和移动平均预测技术下的牛鞭效应及其减弱控制措施.研究表明:1)价格参考效应可能会抑制双渠道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但却无法完 全消除牛鞭效应;2)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自回归度高的商品具有更小的牛鞭效应;3)当线上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大时,线上(下)市场的价格参考系数越小(大),则双渠道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越小.
    2021,24(8):105-114
    [摘要] ( 601 ) [PDF 1.18 M] ( 2768 )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正逐渐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与中国减贫和乡村发展丰富的实践创新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还较为不足,难以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提供足够支撑.基于中国实践总结经验,探究不同时期贫困和乡村发展的变化特征与一般规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原创性理论,既有助于增进国际主流学界对贫困和乡村转型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塑城乡关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等重要问题提供支撑.
    [摘要] ( 613 ) [PDF 1.23 M] ( 2732 )
    消费者预期后悔对在线零售商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在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需求不确定性以及是否提供退货的情况下,构建了零售商定价和库存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当零售商不提供退货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零售商的最优价格、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均随着迟疑后悔强度的减弱或购买后悔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零售商提供全额退款提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使得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不受消费者预期后悔的影响.零售商是否提供全额退款受到消费者预期后悔、消费者退货成本、产品边际成本和回收残值的综合影响:当退货成本较小且预期后悔满足一定条件时,提供退货是有利的;否则,提供全额退款会降低零售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强调在制定退货决策时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和退货成本的重要性.
    [摘要] ( 579 ) [PDF 1.09 M] ( 2707 )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的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在优先资助领域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事实和数据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经济发展与分配、消费关系的演变规律"、"国家治理框架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互动发展规律"、"经济稳定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及其演变"、"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等六个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每个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通过追踪2006年~2014年中国230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是否得到转化的信息,构建了城市层面的科技成果转化指标,系统考察科技成果转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的影响机制.基于理论梳理与实证模型论证指出,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显著提升技术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内在作用机制在于通过破除已有资源在使用途径中的瓶颈,充分调动地区要素禀赋的潜力,更好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因此赋予城市经济新的动能.本研究也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地区异质性并基于一系列因果识别方法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新动能培育的促进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制度条件及信息、金融等相关服务,通过大量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选择积累技术市场中交流合作的信任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1,24(8):163-170
    [摘要] ( 575 ) [PDF 1.10 M] ( 2528 )
    在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缩小.但当前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甚至交叉等诸多领域.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对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复杂关联、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与冲突解决机制、产业-要素-信息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律、区域基础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配置与协同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其路径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科学探索.
    [摘要] ( 506 ) [PDF 1.24 M] ( 2506 )
    我国高低收入阶层间存在着严重的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现象,在讨论其背后的机制时,鲜有文献涉及到口味因素.传统理念认为口味差异天生给定,无需争辩;Becker开创性地认为可以用经济学工具争辩口味问题.通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4年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加入个体固定效应的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消除了“不可争辩的口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分解,将相同特征条件下系数不同导致的不平等定义为“可争辩的口味”效应.结果显示:在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可争辩的口味”和社会经济地位分别可以解释膳食健康不平等的54.3%和44.5%;在不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二者分别可以解释37.1%和62.3%.人口学特征、个体健康、供给因素的作用很小.结论表明,收入政策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视对口味的教育引导.这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有着重要启示.
    [摘要] ( 303 ) [PDF 1.05 M] ( 2408 )
    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前景理论视角下探究特质波动率、投资者偏好行为及股票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理论模型分析特质波动率对投资者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股票有未实现的资本损失时,特质波动率越大的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强,预期收益率与特质波动率负相关;而当股票有未实现的资本收益时,特质波动率越小的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强,预期收益率与特质波动率正相关.文章使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计算特质波动率,使用前景理论效用值衡量投资者偏好,以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数据为基础,通过分组检验和Fama-MacBeth回归的方法证明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基于前景理论视角的分析在为股票特质风险方向的理论研究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将“经济增长率偏好”显式地引入到效用函数,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因喜欢高增长率的偏好对经济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许多结果与直观想象是有差异的.它对稳态消费的影响并不像预期那样是单调递增的,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偏好才可以使得稳态消费超过传统模型中的稳态消费;如果初始资本存量已经比较高,那么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反而会使得总效用降低;经济收敛速度在稳态附近随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将变得更缓慢;时间偏好等参数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也不再具有单调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过度地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或不顾发展阶段一味地偏好经济增长率,都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总效用降低等负面影响;通过诸如“晋升锦标赛”等反映经济增长率偏好的激励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摘要] ( 5442 ) [PDF 1.37 M] ( 631 )
    近年来在创业领域中有关创业认知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回答“创业认知影响了什么”,少有研究深入探讨创业者认知差异的根本来源,以及这种认知差异的根本来源如何进一步影响创业机会的评估和利用过程.本研究基于印记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晨光生物的探索性案例分析,探讨了创业者印记对机会评估和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创业者贫困经历、失败经历、专业技术相关经历能够形成创业者印记,即贫困印记、失败印记、专业技术印记.2)创业者的贫困印记能够通过诱发压力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节流逻辑的创业认知;创业者的失败印记能够通过诱发试错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保守主义逻辑的创业认知;创业者的专业技术印记能够通过诱发利用式学习机制来塑造其基于专家逻辑的创业认知.3)基于不同逻辑的创业认知使得创业者以不同的标准来评估机会的合意性和可行性并运用不同的战略制定、资源获取和配置的方式来进行机会利用.本文通过丰富的案例素材构建了创业者印记影响创业机会评估和利用的认知机制模型,从认知视角打开了创业者印记影响机会评估和利用过程的黑箱,为创业机会、创业认知相关领域的文献提供了洞见.
    2021,24(8):26-35
    [摘要] ( 1920 ) [PDF 1.27 M] ( 9443 )
    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数字时代,基于工业时代发展而来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正受到极大挑战.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领域的研究,旨在建立数字时代企业管理学的新理论体系,形成一整套基于中国情境的数字化转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不仅是面向数字时代管理学前沿研究的重大领域,也是支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在科学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实践和学术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七大重要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摘要] ( 1536 ) [PDF 1.11 M] ( 1750 )
    名校学历到底有多重要? 为了克服过往“名校效应”相关研究中任务异质性和业绩难衡量的难题,考察名校和非名校基金经理职业经历和业绩的区别,结果发现: 名校毕业生首份工作是基金行业的概率较高,从进入职场到首次成为基金经理花费较短的时间,以及首次当基金经理时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大,收取的管理费较多,所在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 10 的概率较高. 名校基金经理在平均业绩上没有表现得较好,但他们的早期职场仍更加顺利,这更可能是信号效应的结果. 在职场后期,是否毕业于名校对基金经理升职降职或加薪减薪均没有显著影响,业绩和能力才是决定基金经理后期职业发展的因素. 这些发现表明名校学历只是入职的敲门砖,而它本身并不足以成为升职加薪的决定因素. 研究丰富了基金研究中关于基金经理职业发展的文献,对于客观理性看待“名校热”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 ( 1529 ) [PDF 1.03 M] ( 4461 )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以“网红城市”为代表的城市竞争新模式,吸引网络注意力成为新时代城市营销与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关注度越高就越能拉动城市旅游增长吗?将中国328座地级市2011年~2018年的互联网搜索指数与城市旅游发展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首次定量识别了城市网络关注度对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关注度显著增加了城市线下游客流量,但越依赖于旅游发展的城市,网络关注度增加反而限制了人均旅游消费.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关注度下流量的迅速集聚,显著提高了旅游依赖型城市的公共服务成本,从而制约游客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竞争中,政府通过打造“网红城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着力破解城市公共服务与游客流量集聚不匹配的难题,将网络流量有效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摘要] ( 1271 ) [PDF 2.00 M] ( 215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学科五年发展规划是具有引导性的研究领域布局,他对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2019年—2021年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四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探索出一套“以国家需求为引领、以科学分析为支撑,以学者意见为基准,以专业论证为核心”的学科规划制定方法,开展了丰富的多维度多链条工作,构建了以方法瓶颈、科技变革、全球治理和中国情景为驱动要素的纲领性学科顶层设计,进而形成了一套详细的、具有较高可操作性、高度契合基金委点面资助模式的“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目前,该学科规划近一半内容已经实施.本文阐述并总结了“十四五”学科规划的工作思路、逻辑框架、重要结论和已实施情况,旨在加深本学科学者对学科规划工作及学科规划意义的理解,促进更多学者参与学科规划工作,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摘要] ( 1182 ) [PDF 1.05 M] ( 2290 )
    在动态复杂变化环境下,探讨不同消极反馈情形下企业战略变革选择受到何种因素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将消极反馈分为期望落差和组织衰败,并引入动态能力和冗余资源两个调节变量,探讨消极反馈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期望落差和组织衰败两种消极反馈形式对战略变革影响机制不同: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组织衰败对战略变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次,动态能力及冗余资源对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的倒U型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动态能力对组织衰败与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有显著增强作用,冗余资源对组织衰败与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有显著削弱作用.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分析企业消极反馈对战略变革的影响机理及边界条件有一定借鉴.
    [摘要] ( 1170 ) [PDF 2.76 M] ( 5039 )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网络分析法构建了我国金融市场关联性指标和风险溢出指标,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通过风险溢出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刻画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风险溢出指标,考察了我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机制,结果发现股票市场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且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程度在金融市场异常波动期 间明显上升.为此,进一步选取了几个系统性金融风险较高的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阶段,识别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风险来源,结合当时的监管政策,研究发现部分监管政策在控制特定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本研究旨在厘清系统性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机制,分析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影响以及相应监管政策效果,对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协调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考虑消费者新鲜度偏好,研究了两竞争性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问题.针对供应链的3种权力结构:供应商领导(SS)、无领导(VN)和零售商领导(RS),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结果表明:1)SS情形下,当两竞争性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差异值高于临界值时,零售商会向低品质供应商订货;否则,零售商会向高品质供应商订货;2)VN情形下,生鲜农产品品质提升导致批发价格上升,但不一定伴随着销售价格的上升,且产品品质提高导致批发价格上升的阈值大于产品品质导致销售价格上升的阈值;两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均衡时的批发价也就越低,但零售商边际利润越高;3)RS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越高,零售商获取的该生鲜农产品边际利润也就越高,但竞争供应商边际利润不变.4)3种情形下,当生鲜农产品的品质较低且低于临界值时,VN情形时供应商利润最低,SS情形下供应商获得的利润高于RS情形.
    2021,24(8):10-17
    [摘要] ( 1081 ) [PDF 1.10 M] ( 5641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诸多行业中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人机混合智能系统逐渐涌现.以人机协同混合智能为特定管理目标的混合智能管理系统,正处于萌芽阶段,已逐渐受到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的重视,相关研究对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专家的前期讨论意见,本文凝练出该领域值得深入探索的五个研究方向,并给出了每个方向的典型科学问题示例.
    2021,24(8):58-66
    [摘要] ( 1033 ) [PDF 1.17 M] ( 3728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赖于国民健康的身心.由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为实现更加智慧的健康医疗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基于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支撑,以及微观层面的科学技术支持,智慧化的健康医疗管理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开展相关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
    [摘要] ( 1009 ) [PDF 1.04 M] ( 2781 )
    研究价格参考效应对双渠道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双渠道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网络,基于价格信息对称下消费者的价格参考行为,构建了双渠道零售商的市场需求函数,并分析补充至目标库存策略和移动平均预测技术下的牛鞭效应及其减弱控制措施.研究表明:1)价格参考效应可能会抑制双渠道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但却无法完 全消除牛鞭效应;2)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自回归度高的商品具有更小的牛鞭效应;3)当线上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大时,线上(下)市场的价格参考系数越小(大),则双渠道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越小.
    2021,24(8):154-162
    [摘要] ( 949 ) [PDF 1.13 M] ( 3898 )
    人口结构对于国家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模式和中长期竞争力发展.揭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研究其对全社会公共治理、商业模式等微观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变化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现阶段研究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教育公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人口跨区域流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研究中,应继续关注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公共治理政策研究,微观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等问题.
    2021,24(8):133-146
    [摘要] ( 930 ) [PDF 1.32 M] ( 3698 )
    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源于突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应对这一危机则是跨时域、跨地域、跨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揭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治理策略,探究相应的危机预防与处置方法、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构建方式、危机联防联控措施与应对标准规范等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已在构建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危机决策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及技术赋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应急资源供应与分配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及其行为规律,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管理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展开学术探索.
    2021,24(8):18-25
    [摘要] ( 922 ) [PDF 1.08 M] ( 5028 )
    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源于突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应对这一危机则是跨时域、跨地域、跨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揭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治理策略,探究相应的危机预防与处置方法、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构建方式、危机联防联控措施与应对标准规范等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已在构建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危机决策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及技术赋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应急资源供应与分配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及其行为规律,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管理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展开学术探索.
    [摘要] ( 915 ) [PDF 1.37 M] ( 3054 )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以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研发费用和研发产出的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寻求研发合作.本文探究了存在技术溢出下领导企业与追随企业的研发合作动机,重点分析了研发合作对企业竞争力、行业总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讨论了政府如何在不同的溢出水平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文构建了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在第一阶段决定是否建立研发合作,在第二阶段同时决定研发水平,在第三阶段进行序贯产量竞争.研究发现:首先,不同于静态博弈的情形,在序贯产量竞争中,只有当溢出水平在较低的范围内时,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才会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其次,研发合作可能会削弱领导企业的市场势力;最后,市场结果可能是无效的.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高频交易的特点,运用交易量和订单簿不平衡变化的极端分布构造了高频交易的代理变量,构建高频交易对价格发现效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利用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到2015年9月2日股指期货受限前的毫秒级别高频数据分析发现,高频交易对股指期货的永久价格冲击的影响显著为正,促进了价格发现;同时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也显著为正,损害了瞬时定价效率.考察高频交易滞后项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发现显著为负,表明高频交易对瞬时定价误差的纠正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建议我国股指期货应该尽快恢复正常交易,可以允许信息驱动型和套利型的高频交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但需要严格限制订单流驱动型的高频交易以减少高频交易的负面影响.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是IPO注册制的本质要求.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背景下,发行上市审核问询能否完善IPO信息披露内容、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是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以2019年7月~2021年9月科创板341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注册制审核问询对IPO信息披露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市审核阶段,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技术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的招股书,会收到更多的审核问询函.2)注册制审核问询能提升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程度,问询前后两版招股说明书在文本长度、文本句长、文本可理解性、和文本定量信息上显著增加,总体来说审核问询函对特定主题关注会导致招股书在对应主题信息披露的增加.3)进一步分析表明,审核问询函能降低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度.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交易所审核问询发挥的监管作用,同时也丰富了IPO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摘要] ( 849 ) [PDF 1.43 M] ( 2022 )
    供应链的任何局部变化都将影响整体绩效.准确评估系统的绩效水平是应对断链风险、提高其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回顾三类常见的绩效测度,指出现有的测度不适用于面临断链风险的供应链.在区分中间产品和外向产出对上游绩效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供应链绩效测度,并论证了其对于识别断链情形的有效性.基于新的测度,进一步探讨供应链的绩效分配问题.围绕安全库存的建立,研究了上下游在应对断链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益共享.采用Nash谈判法分别对集权系统的绩效分配和分权系统的绩效谈判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分权供应链通过Nash谈判能够实现集权模式下的最优.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结论.其结果显示,安全库存的设置使上游避免因断链而绩效归零,同时可以改进下游绩效从而提高需求的稳定性.
    2021,24(8):36-47
    [摘要] ( 823 ) [PDF 1.28 M] ( 3203 )
    数字化极大影响了社会交互并推进经济转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形态,本文对数字经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发展态势、面临机遇与挑战进行归纳和研究综述,提出数字经济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和典型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 ( 795 ) [PDF 1.59 M] ( 1452 )
    风险溢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和演化的核心动因,因此,探究风险的溢出路径与强度至关重要.为了弥补传统方法在维度与参数上的局限,本文将非参数条件互信息检验与因果网络结构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参数高维因果网络构建方法来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此文在非线性合成数据集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并根据因果拓扑关系构造最优预测子集对序列进行多因子预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构建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全球81家能源公司日度股票收益的波动溢出网络,测量基本面与投资者两种维度的风险溢出强度动态变化并进行预测分析.此外,结合企业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变量,考虑企业之间的业务异质性,探索风险溢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产业链的上游以及高油价风险敞口的能源企业表现出较大的风险外溢效应和风险承受程度;2)除公司规模以外,企业资产收益率,边际收益等因素也影响溢出效应的强弱;3)能源公司的风险溢出在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溢出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这对于在投资组合决策和监管政策设计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虽然因果预选信息选择策略结合非参数模型的短期预测效果要优于结合参数模型,但是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参数模型的优势却更明显.
    [摘要] ( 778 ) [PDF 1.11 M] ( 3956 )
    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与问题的理论归纳是中国管理学界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不理想,研究领域的"跟风"现象普遍,大多数研究只是对西方构念和理论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展缓慢.本文从制度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揭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境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情境特征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发现.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的前期专家讨论意见,凝练出该领域四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即"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和"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也同时提出了每个方向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摘要] ( 767 ) [PDF 1.96 M] ( 3443 )
    通过改进性地引入最小密度法解构了我国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度估计构建了契合我国银行间网络层次结构的核心-外围模型,实证甄别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我国银行间网络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研究表明:1)核心块动态组成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网络层次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庞大无序-两极分化-多但有序”的三阶段特征,表明我国银行系统日渐稳定,但仍需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3)金融动荡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权重下降,积极的监管措施会使不良关联特征得到明显改观.本研究可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于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针对性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 ( 761 ) [PDF 1.17 M] ( 2979 )
    城市管理智能化转型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必要阶段.传统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心在于以技术手段促使城市管理各部门实现信息化.在城市居民对未来更加便捷、智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以及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部门信息化,而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城市应用深度融合以实现智能决策,并构建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框架以实现部门协同,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从数字化阶段向智能化阶段转型.本研究结合城市管理的发展态势与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转型"专家会议的研讨,系统梳理了城市管理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科学研究问题,总结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城市管理数字资源的开放管理与共享;2)公共管理大数据智能决策;3)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框架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这三个重要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 ( 761 ) [PDF 1.17 M] ( 2144 )
    智能系统软件是指能够结合客户的使用数据来实现持续升级的软件系统.当前5G技术和工业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系统数据被采集并被用于智能系统软件的算法训练,从而帮助实现质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以SAP和Oracle等为代表的智能系统软件提供商积极从传统的自有模式转型为订阅服务模式.本文采用博弈论建模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了这一定价模式变化趋势的合理性.相比文献,本文提出用户数据积累越多则软件升级幅度越大.研究发现,在每一类定价模式下,外部的市场特征和内部的升级能力都对于智能系统软件的价格优化有着直接影响.进一步地,本文发现订阅和自有模式都有可能为最优,这取决于软件提供商是否需要对于未来价格进行承诺.这一结论对于智能互联时代的系统软件提供商在商业模式设计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 ( 741 ) [PDF 1.04 M] ( 2949 )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摘要] ( 706 ) [PDF 1.30 M] ( 2388 )
    在我国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面临着现实困境,为寻求突破困境的科学决策路径,论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外部监管和激励下的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治理随机微分非合作Stackelberg博弈与合作博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相应的反馈纳什均衡解和具有子博弈一致性的合作支付分配机制.研究发现,较之于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既可以有效减少排污企业的偷排量还可以消除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虚假治理,从而达成更优的治污效果;在具体决策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均衡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以引导第三方治理企业积极进入治污市场并进行治污技术研发;排污企业 可以确定恰当的技术溢价因子、第三方治理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初始投资以实现治污效果和期望收益方面的合作共赢.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合作博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 ( 706 ) [PDF 1.12 M] ( 2058 )
    针对我国公立医疗服务系统当前正从按项目支付模式向按病种支付模式转变但缺乏科学依据和运营经验的情况,研究了按项目支付和按病种支付两种模式下公立医院的最优运营决策以及两种支付模式的社会福利比较问题.通过应用三阶段Stackelberg模型,在考虑患者对等待时间和服务质量敏感的情况下,分析了患者、公立医院以及政策制定者三方的均衡性质和系统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当患者延时敏感度、服务质量敏感度和自付比例(或单位服务质量成本)较高(较低)时,政策制定者选择按病种支付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福利;否则,反之.当患者延时敏感度中等大小时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是最大的.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按病种支付模式下政策制定者选择适中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英语能力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支出、享受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依次增加,表明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扩大中国内需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对于不同出生年份的人来说,英语能力对1978年以后出生人群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更大.基于现代消费理论,研究还证实英语能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不仅是通过财富效应,也体现在提高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方面,表现为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对未来状况的乐观预期,改变居民的储蓄行为以及推动“花明天钱,圆今日梦”的超前消费观念形成.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考察中国外语学习政策的经济效应贡献了新的证据,也为新时代下中国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摘要] ( 647 ) [PDF 2.01 M] ( 2262 )
    本文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流动型和投资型两大类,引入传统的三期动态投融资模型并拓展到无限期框架,系统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表明,流动性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并促进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蓄水池”功能;而投资性金融资产在提升企业杠杆率的同时会挤出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替代品”功能.特别地,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蓄水池”功能在不同期限保持一致,但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替代品”功能在长期将发生反转,资金池增加会降低企业在未来时期的杠杆率并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随后,本文基于2007年~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期数据,以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和金融渠道获利分别作为流动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金融资产的度量指标,利用多项式逆滞后(PIL)框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投融资变动的时变影响,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推断.
    [摘要] ( 641 ) [PDF 1.37 M] ( 3083 )
    在大数据发展增加信息供给的背景下,本研究从会计基本功能切入旨在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公司会计财务行为的分析框架.首先解析大数据环境下不同信息供给方的信息披露行为,再从信息需求方视角来考察大数据发展如何通过对原有信息的补充和认证而作用于契约安排和估值需求.基于大数据发展对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交换和相互学习机制的建立,接下来分析投资者生产信息对公司行为决策以及利益相关方信息对公司估值的影响.最后,将研究框架从市场内部拓展至整个经济体,进一步考察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和市场如何通过信息连通和学习效应来实现资源配置中的互补优化.嵌入大数据的公司会计财务分析框架不仅有助于完善和拓展传统会计信息理论,也能为监管层、投资者和公司正确认识并建立大数据思维、挖掘大数据价值提供借鉴.
    [摘要] ( 636 ) [PDF 1.09 M] ( 2330 )
    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基于知识的博弈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的演进.文章从群体演化博弈视角,研究了差异性环境下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创新保护策略及跟随策略选择问题.先后构建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和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分析了制度、生态、技术等因素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均衡稳定性及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运营及维权成本、救济力度、政府补贴、技术替代与模仿相对难度是影响系统演化均衡的关键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形成的不同情境,系统涌现四种均衡状态:(专利,模仿)、(专利,替代)、(技术秘密,模仿)、主体策略规律性持续波动;仿真模型呈现随机波动,在趋势上符合演化稳定分析结果;合作网络密集度高、学习搜索范围广时,由于主体交互性增强,决策不确定性下降、有效性提高,各群体长期演化趋向于平均收益期望大的策略.信息模糊度高时,决策不确定性及系统波动幅度增加,群体间策略交互制约作用减弱,系统长期演化偏离演化稳定分析结果.
    [摘要] ( 635 ) [PDF 1.61 M] ( 3112 )
    传统的模型驱动的决策范式正在演变成大数据驱动的决策新范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推动我国管理学领域大数据的基础研究.本文以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的14个项目的文本信息,及2012年~2019年在51种管理类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近6000篇论文为基础,利用文本挖掘与文献计量方法,从词粒度和主题粒度展开比较分析,并对部分以大数据作为关键词的文献按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清晰地呈现出大数据驱动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态势和创新脉络;剖析国内学者与国际领域主流关注的焦点与异同;揭示出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方向上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趋势,以及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摘要] ( 616 ) [PDF 1.96 M] ( 1900 )
    在目前的公司治理文献中,大部分的高管特征研究一方面仅关注单一的高管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缺乏全面的高管特征分析;另一方面主要围绕因果推断进行研究,缺乏从预测能力出发的系统定量的结论.本文首次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中的Boosting回归树,全面考察了多维度高管特征对公司业绩的预测性.以我国2008年~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的多维个人特征是否能预测公司业绩,并进一步分析了对公司业绩预测能力较强的高管个人特征及其预测模式.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我国公司CEO和董事长的特征对公司业绩的预测能力较弱;2)在众多高管个人特征之中,高管持股比例和年龄对公司业绩的预测能力较强;3)高管持股比例和年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都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与以往的理论较为吻合.本研究不仅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对中国的高管特征进行了研究,也为公司高管聘任和激励机制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摘要] ( 613 ) [PDF 1.23 M] ( 2732 )
    消费者预期后悔对在线零售商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在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需求不确定性以及是否提供退货的情况下,构建了零售商定价和库存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当零售商不提供退货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零售商的最优价格、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均随着迟疑后悔强度的减弱或购买后悔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零售商提供全额退款提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使得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不受消费者预期后悔的影响.零售商是否提供全额退款受到消费者预期后悔、消费者退货成本、产品边际成本和回收残值的综合影响:当退货成本较小且预期后悔满足一定条件时,提供退货是有利的;否则,提供全额退款会降低零售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强调在制定退货决策时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和退货成本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生产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参与国际分工各国在共享分工福利的同时,如何避免 外部世界的冲击?关于这一问题,若从一国所处的与其他国家的价值链贸易网络的视角给予 考察,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答案.本文基于2000年~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性质,且整个网络的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着指出,在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下,一国可通过强化其在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中的集约性和广延性特征,实现自身重要程度的提高,弱化来自外部波动的影响.最后,从进口(投入)和出口(产出)两个方向对上述结论给予验证,即一国可通过增加上下游贸易对象数量并降低贸易强度分布集中度,做广做均全球外贸发展布局,弱化内外部之间风险互相传导的冲击,稳健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 现有研究对于威胁情境和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未达成共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具体研究情境,从威胁情境的时间和类型两个角度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以内群体认同和关注他人为中介机制,提出重大公共威胁情境下影响个体捐赠意愿的双路径形成机制和相关调节变量.本文的研究表明,对于新冠疫情这种捐赠方和受助方同时面对的公共威胁情境:1)潜在捐助者所在地的疫情严重程度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群体认同和关注他人具有相反的中介作用,其掩盖了潜在捐助者所在地的疫情严重程度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本地疫情严重程度一方面会增强个体的内群体认同继而正向影响捐赠意愿,另一方面会使个体减少关注他人继而减弱其捐赠意愿.3)威胁情境影响过程中,区域文化取向调节了内群体认同的正向中介作用和关注他人的负向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偏个体主义,当区域文化取向为偏集体主义时,本地疫情严重程度对于内群体认同的正向影响能够增强,对于关注他人的负向影响能够减弱. 通过改进性地引入最小密度法解构了我国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度估计构建了契合我国银行间网络层次结构的核心-外围模型,实证甄别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我国银行间网络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研究表明:1)核心块动态组成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网络层次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庞大无序-两极分化-多但有序”的三阶段特征,表明我国银行系统日渐稳定,但仍需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3)金融动荡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权重下降,积极的监管措施会使不良关联特征得到明显改观.本研究可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于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针对性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在国内价值链深入发展背景下,探讨一省通过出口获得的真实贸易收益、实现渠道及其变化机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一省出口国内增加值分解为直接和间接引致两部分,并按省内和省际生产网络对实现渠道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来考察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值贸易统计往往低估内陆省份和高估沿海省份的对外贸易收益.内陆省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总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而沿海省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规模较大,且省份差异随时间呈稳定性.内陆省份主要依赖省际生产链渠道,通过向沿海省份提供中间投入品间接实现出口国内增加值,而沿海省份则主要通过省内生产链渠道.一省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增长主要是由省内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和出口规模的增长带来的,而省内部门增加值率的下降则是主要抑制因素.本文对于理解中国省级对外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和出口模式,以及未来如何有效提升省级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参考启示.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通过追踪2006年~2014年中国230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是否得到转化的信息,构建了城市层面的科技成果转化指标,系统考察科技成果转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的影响机制.基于理论梳理与实证模型论证指出,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显著提升技术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内在作用机制在于通过破除已有资源在使用途径中的瓶颈,充分调动地区要素禀赋的潜力,更好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因此赋予城市经济新的动能.本研究也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地区异质性并基于一系列因果识别方法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新动能培育的促进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制度条件及信息、金融等相关服务,通过大量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选择积累技术市场中交流合作的信任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依托平台的协作配送问题,在合理时间内有效计算公平成本分摊方案至关重要.核仁解是公认的公平分摊方案,但需要通过复杂的优化计算.提出了一个能通过公式近似快速计算核仁解的方法,发现任意满足总体理性分摊方案x的2~n-1(n为大联盟N中成员数)个子联盟S(S为N的子集)的满意度e(S, x)之和为常数,且不同x对应的任意子联盟S与互补联盟NS的满意度之和,即L_S=e(S, x)+e(NS, x)为常数.基于子联盟满意度越均衡,分配方案越合理的准则,构造了分配方案x对应的所有子联盟满意度均衡量化函数f(x)=∑[e(S, x)-0.5L_S]~2.显然,f越小表示子联盟满意度越均衡.证明了存在分配方案x*使f取到极小值,且x~*满足总体理性、唯一性、可加性、策略等价相对不变性、一致性、匿名性和可比性等众多分摊方案合理属性.最后,采用文章所提方法和核仁解求解方法,计算了诸多已有文献中的成本分摊算例,求解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计算速度比传统核仁解求解方法快数万倍以上,与最新求解核仁解及Shapley值的有效算法相比也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且求解结果与核仁解的结果平均偏差只有5%左右.更重要的是,提出的新方法本身具有科学内涵,可以应用于任何支付可转移的合作博弈成本分摊问题. 在大数据发展增加信息供给的背景下,本研究从会计基本功能切入旨在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公司会计财务行为的分析框架.首先解析大数据环境下不同信息供给方的信息披露行为,再从信息需求方视角来考察大数据发展如何通过对原有信息的补充和认证而作用于契约安排和估值需求.基于大数据发展对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交换和相互学习机制的建立,接下来分析投资者生产信息对公司行为决策以及利益相关方信息对公司估值的影响.最后,将研究框架从市场内部拓展至整个经济体,进一步考察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和市场如何通过信息连通和学习效应来实现资源配置中的互补优化.嵌入大数据的公司会计财务分析框架不仅有助于完善和拓展传统会计信息理论,也能为监管层、投资者和公司正确认识并建立大数据思维、挖掘大数据价值提供借鉴. 在我国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面临着现实困境,为寻求突破困境的科学决策路径,论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外部监管和激励下的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治理随机微分非合作Stackelberg博弈与合作博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相应的反馈纳什均衡解和具有子博弈一致性的合作支付分配机制.研究发现,较之于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既可以有效减少排污企业的偷排量还可以消除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虚假治理,从而达成更优的治污效果;在具体决策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均衡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以引导第三方治理企业积极进入治污市场并进行治污技术研发;排污企业 可以确定恰当的技术溢价因子、第三方治理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初始投资以实现治污效果和期望收益方面的合作共赢.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合作博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点赞和评论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了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大规模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点赞意向的影响显著强于评论意向;2)信息负情绪性对评论意向影响不显著而对点赞意向的影响负向显著;3)信息正情绪性与来源可信度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显著强于信息质量.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信息互动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在发布信息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为了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我国于2015年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能否有效降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关乎金融稳定的重要现实问题.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契机,本文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首先,将金融机构间的关联网络和金融机构市值纳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中,进而探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以外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其他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强化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引入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差别存款保险费率设计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往股价联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认为机构持股等上市公司社会关系的信息扩散功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中国沪深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居多,个体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交互行为对股市联动性的影响日益凸显. 采用东方财富网股吧用户数据,基于有效信息理论和社会嵌入理论,深入探讨微观个体行为对股价联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于信息交互行为构造的信息扩散网络中,连边的权重越大,对应股票间的价格相关系数越大; 社交媒体中个体大量、频繁的发帖或回帖等信息交互行为,可以促进股票信息扩散,从而影响股价联动关系; 此外,个体的信息流量对股价联动具有预测作用. 上述结论表明基于个体信息交互行为的股票信息扩散,是影响股价联动的另一重要因素. 该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股票市场风险传导根本原因的认识,为我国沪深股票市场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城市蔓延有利于提高城市生产率吗?文章首先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两个方面阐释城市蔓延影响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2年~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蔓延的生产率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意味着城市无序、低密度扩张阻碍了长江经济带生产率的提高.2)分区域研究发现,城市蔓延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对东部地区生产率影响最小,对中西部地区生产率产生较大影响.3)分产业研究发现,城市蔓延降低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第三产业生产率.4)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城市蔓延影响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意味着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