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少年最后的孤高——安达充漫画表现的一些分析
冲动写下的一篇小文,写于看完《H2》第22卷(青文版)后。有情节透露。
这是注定难忘的一卷。昨晚看完这一卷,写了如下短评:
安达充笔下角色的表情,变化幅度之小似如扑克脸,但却能融入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思绪。我对《H2》这部作品很遗憾的,没有其他朋友那么疯狂迷恋上,但从这一卷开始,才让我发现或许错过了多少微妙神情下的故事。在那个决定走向的瞬间,飞机被空气凝固住,却因“扑克脸”的执拗、少年特有的孤高而放走了那一年半的时间。
写完睡觉,在床上依旧不能平复,遂于上班摸鱼出一个小长评:
在我看来,安达充爱用的远景和“扑克脸”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的,一小一大的照应——表情是为小,景别则为大。
以本卷雅玲和比吕的海边告白的213话《似乎不是梦呢》为例,这里是比吕因为在比赛中扭伤,而痛挫甲子园。在两人独处的高潮,对两人的特写镜头以因比赛输掉而不甘的比吕的哭结束。
这里要说明的是,安达充在表现极端情绪的时候似乎很喜欢避开心灵之窗——眼睛的描绘,也就是说当需要破坏“扑克脸”的时候,安达充又选择了隐藏五官的重要部分,以获得情感内敛的平衡。这种内敛扩散到整个作品中的结果是,作品中一切的躁动都被轻拿轻放,于读者却又无处安放,这一点在海边的戏份特别明显:
上面的七页中的86-91页,最为明显的特点是,纵使雅玲有正面、半侧面、侧面的大特写、特写、中景,比吕却只有背面、侧面的描绘。随着比吕的告白一步步深挖,在92页终于有了个正面面部特写,这一格也是比吕告白最重要的部分,可见前面的背面、侧面全在为这一个特写在蓄力,而这一个蓄力自然也是为接下来要发生的真正重头戏而蓄力:
这种分镜也让这段情节有鳞次栉比的层次感。也正如前文所说,鸭舌帽隐藏了正在哭的比吕的眼睛,这是神态对情绪的 抽离 ,神态与情绪的 错位 。错位还表现在上面几格空镜头中,比如90页,比吕谈到当初把英雄介绍给雅玲的悔恨时,前一格是读者无法探知比吕表情的背部特写,下下一格镜头立刻切到了海堤一角,比吕的声音成了画外音,这两格实际上都在有意避开关键的情节——即最重要的、比吕的表情所展现的故事。而比吕提到记忆深处最重要的回忆时,镜头不仅连当事人也避开,直接抽离到可有可无的景物中——这里的“可有可无”是指取景的随意性,该分镜中光看海堤一角的取景的话,这个构图是非常平庸的,这一格的作用并不是像许多空镜头那样借空镜头蔓延出某种意义,纯粹只是“摄影机”为了“避开”比吕和雅玲,将镜头扭转到别处罢了,这一格最重要的是画外音,也就是人物对话漫画图符里的文字。而漫画图符里的文字与取景的错位,亦是安达充对说到情深处之情感小爆发的强制内敛,这和比吕之哭却不露眼的表现手段一样,是 安达充对笔下漫画表现风格贯穿始终的统一,以防情感过度蔓延导致重心失衡。 对我来说,这种错位也是余味之所在,在安达充漫画中,混杂泥土与蝉鸣的夏天的气味能溢出漫画,比任何正面的刻画更加有力。
当然,该话的高潮戏还在后头——春华的登场。
在上图中,本话比吕和亚玲的视角结束,切换视角。下两页是教练和野田敦的聊天,目的是引出春华看到比吕和雅玲的情节。
或许在这种四角恋故事中,永远无法回避的,便是两个字——恰巧:本打算一同外出游玩的四人,却恰巧被分成了两队,两对人恰巧不是一对,两队人分别前脚后脚恰巧在同一个地方周旋却因为时间不凑巧而被错开,又或者她看见了他们俩的秘密(白学构图之所以传千里的原因)。春华在此刻登场是偶然也是故事的必然,此处安达充利用视角的切换再次让情节空间与分镜空间错位。
在99页中,因为视角的切换,叙事被故意破坏了。在春华视角中,雅玲和比吕自然是大远景,因此,春华的视角也让情节中本该出现的“声音”缺席,也让画面的关键信息——比吕和雅玲的面部表情被去除,情节空间与分镜空间的脱轨,让读者无法知晓(身为英雄的女朋友的)雅玲抱住了比吕的具体原因,唯独在场的情节,便是中间那扁扁的一格,展现浪花声音信息的一格,这格既是过渡,也是对漫画的视听信息的“定场”,因为漫画是排除声音的媒介,声音只能通过一种戏仿模拟的方式被发出,如漫画图符里的对话文字,又如拟声词。此处大海的空镜头,是对海浪声音的强调,因为这里的对话信息已经被缺席,取而代之的是读者在脑内被该格导向而生成的海浪声音的放大。这一页中,便是这样简单的三格,情节空间里的视听信息就被变更,完成了错位的动作。
这99页的最后一格,后景也全部被消除,春华的注意力全部摆在了两人上,两人周围的空白也意味着这是一个A.T.力场一样的两人空间,春华内心深知无法走近这两人的世界,包括读者也被作者强行拦住进入这个空间。这是动漫画这种人造物特有的“聚焦”手段,将画面信息的重心全部侧向人物,实拍很难做到这么极端又自然的“聚焦”。
而下一页——也就是该话最后一页——又是一个错位:
这里的“摄影机”从海滩向上仰拍,画面里的春华完全背光,只剩下和周围景物(栏杆)连成一片的影子。这个画面不属于比吕、雅玲、春华任何一个人,刚刚还是以春华为第一视角,这一页就又从春华抽离出来,和上面如出一辙,因为错位与偏离,读者也无法得知春华面部表情所展现的情节,只剩下小小一个竖格外大片大片的留白,这一话中,他们三人的秘密,任君想象。
从表情到景别,小到大的错位与偏离,贯穿始终的是安达充喜欢让关键情节的缺席。而作为少年漫画,安达充也似乎利用了这一点避开了少年们的软弱之处。如春华视角中,比吕到底向雅玲展现了怎样的悔恨与软弱;如鸭舌帽的影子遮住了眼泪的源头处,这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眼神。我们读者无从知晓。
实际上,在此我想到的是隔壁青山刚昌画《柯南》坚持二十多年的原则:柯南不会哭,因为侦探是不会流泪的。在我的印象中,柯南唯一一次哭,大概是剧场版《远海的侦探》里,但是也只是对泪珠做了大特写,而且那到底是泪珠还是汗滴也让观众无法分清,其信息非常朦胧微妙。这种宁可让角色稍微扁平一点的执着大概是因为,对于青山来说,侦探就是一个超级英雄一样的存在,正如《柯南》中与福尔摩斯形象重合的新一父亲工藤优作一样,他们对于少年漫画的主角是父辈,少年漫画主角的永恒、共同目标——也是故事主脉络大概就是向理想中的父辈靠近。正如《H2》的两位男主角,其名都与Hero(英雄)有关。
在《H2》中,无论是比吕还是英雄,至少直至22卷,都从未表现出他们的软弱。即便是到了必须要揭露比吕软弱的一面时,安达充也利用漫画的表现方式——错位和偏离,以及“扑克脸”来罩住。
也因此,比吕这个傲慢小鬼在甲子园遇挫时的软弱才如此打动人。
球场上,有少年们的豪迈史诗,那是少年们自豪的当时此刻。
请不要揭开少年的鸭舌帽,那已经是最后防线了。
鸭舌帽是少年们最后的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