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95后、90初、80后、70后、60后的压力与释放研究
当今互联网时代关键词有哪些?
盛世与困境、技术与情感、压力与释放、平价与奢华
可以发现很多大热的产品也许就暗合了其中的某个方向。本次我们将对 精神领域的压力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各年龄群体(00后、95后、90初、80后、70后、60后)压力的来源和释放方式的调研,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趋势,或对产品创新有借鉴意义。
目录
01 精神压力的定义
02 目标人群特点
03 压力的来源
04 压力的表现
05 压力的释放
06 产品创新点启示
精神压力的定义
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
既是一种刺激或消极的感受也是一种人与环境的互动历程;
压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压力源的大小又取决于个人身心承受压力的强弱程度。
目标人群分类及特点
(结论来源于腾讯《00后研究报告》&《好奇心日报》)
01 身份特点:
00后出生时间于2000年~2010年,年龄段为8~18岁,身份主要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02 成长环境:
物质生活优越、课业负担更重、升学竞争力更强、家校管教更民主、独享父母的爱、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阶级流动性低
03 价值观:
懂即自我、现实、包容、适应、平等、关怀、认为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兴趣付费
04 人群标签:
追星狂热、宅、开放、自信、乐观、热血、萌、独立、努力、“强国一代”
01 身份特点:
95后出生时间于1995年~1999年,年龄段为19~23岁,身份主要为:大学生、研究生、“新蓝领”
02 成长环境:
衣食无忧、注重精神生活、独生子女、依托网络、寻求认同、移动互联网时代原住民、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
03 价值观:
追求个性、现实、热爱自由、热爱有思想有质量的娱乐、基于兴趣群体的社交、兴趣付费、关注人生历程中的自我成长、超前消费及时行乐
04人群标签:
纯粹学习党、二次元游戏宅、时尚追星族、社交达人、小说爱好者、颜值控、个性、自信、孤独、独立
01 身份特点:
90初人群出生时间于1990年~1994年,年龄段为24~28岁,身份主要为:白领、蓝领、研究生
02 成长环境:
相对富足、独生子女、家长高期望的、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03 价值观:
早熟、为喜好买单、追求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注重性价比、个性
04人群标签:
宅、浪、独立、奋斗、随性、靠谱、自然、现实主义、逗比、固执、夜猫子、强迫症、外貌协会
01 身份特点:
80后出生时间于1980年~1989年,年龄段为29~38岁,身份主要为:白领、蓝领、创业者
02 成长环境:
中国的80后大约有2亿人,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没有电脑游戏陪伴的童年大多是和很多很多的经典动画片和影视剧一起度过的。
03 价值观:
真实、坚持、理性、注重品质、情调、努力工作、认真做事
04 人群标签:
有钱银、剩男剩女、奶爸奶妈、微博控、事业心、理财
01 身份特点:
70后出生时间于1970年~1979年,年龄段为39~48岁,身份主要为:创业者,白领,蓝领,金领
02 成长环境:
受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经历过贫穷时期,从经济条件上讲,相对比较好,没有赶上教育高收费、房价高涨,其经济状况要大大好于80后。
03 价值观:
注重品质、健康、保值、注重现实政治、重视家庭、泛年轻化
04 人群标签:
中产阶层、推迟享受、精英分子、工作狂、加班狂、40岁的人,60岁的身体、职场老手、家庭支柱
01 身份特点:
60后出生时间于1960年~1969年,年龄段为49~58岁,将于 2020 ~ 2030 年期间相继进入老年化阶段。身份主要为:创业者,白领,蓝领,金领,退休
02 成长环境:
这一代人经历过动乱时期,却大多数都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并且首先把握住改革开放良机来发展自己进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代人。他们身上有明显的保守和沧桑感,但是却是目前中国社会实实在在的成功一代和中流砥柱。
03 价值观:
沉稳、社会责任感、法政、民主、自由、恪守传统、尝试科技、重积累
04 人群标签:
关注政治、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仍很深厚
压力的来源
压力源的分类
(1) 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
(2) 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3)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精神性压力源存在个体倾向性,报告主要研究生物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压力的来源-00后
学习压力
91%的00后都表示压力来源于学习(主要是升学及考试)。在成长过程中,00后已经了解竞争的激烈,也有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意识。大部分00后都会有明确的中考目标,因此初二初三的00后倍感压力。
学业压力是00后谈论的最多的话题
《00后表示步入初中后压力》325条回帖
《快小升初了,压力好大啊》320条回帖
《要上初二,压力啊》147条回帖
压力的来源-95后
1、95后毕业生就业方向比
目前我国“95后”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比例仅为28.02%;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比例比往年也有所提升,考研的占比为26.51%;出国留学的占比为12.55% ;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9.21%;其他(未确定)仅为2.35%。
其中,60%的95后感到压力大,“工作压力”、“健康问题”、“高额房价”成了压在他们面前的三座大山。
2、工作压力
毕业生关注求职时间提前
据统计有42.1%和29.4%的应届毕业生在大三和大四开始关注求职。
面试机会更加难得,名校优势凸显。
在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参加过1-3场面试的学生比例为32%;其次是4-5场。此外,有3.8%的应届毕业生没有参加过面试。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没有参加过面试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增加,从3%点上升到8.3%,
985/211、一线城市的院校的学生获得的面试机会更多。另外,用人单位对名校的追逐也十分明显,超过半数企业选择985/211院校选才,对于优秀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签约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截止调查为止,2017年应届毕业生仅有26.7%已经签约,相比去年下降8.7个百分点,男性高于女性,学历高于低学历,一线高于二三线,进一步表明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3、薪资及存款
薪资整体较低,工作满意度偏低
95年工作的收入整体较低,一线城市平均每月收入在3k到4k之间,二线城市仅2k到3k元左右;95后对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低,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工作没挑战,上升空间小,这也成为了他们跳槽频繁的主要原因。
月存款较少,大城市生活面临的经济压力大
每月存款额在1000元及以下的95后,占44.8%,每月能存3000元以上的不足10%。存在每月月光或不够花的现象。
4、生活成本压力
经济收入低,衣食住行成本高
95后面临着多重压力;最普遍的是经济压力,占53.6%,刚工作不久的他们收入较低,目前还挣扎在温饱线边缘,其次,95后临较多的是心理压力,占47.8%,他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在大城市生存,还要考虑工作的发展及未来的出路,同时也发现在一线城市工作面临心理压力的比例为51.2%,高于二线城市的46.3%。
压力的来源-90初
1、工作压力
职业发展
90后求职方向更加多元化,本科毕业生“多口径分流”,创业、读研增多。
工作强度
工作上,频繁的加班到很晚,经常要出差,使得90后感觉压力很大。
工作收入
根据数据显示,有近70%的90后受访者薪资增幅在20%以内,这也就是说大部分90后在职场中晋升速度并非想象中的快速,这与90后希望能力得到认可、快速晋升的心理期望有所差距。
而有比较明显增长的占到了受访者的11.5%;同时,仅有5%左右的90后受访者薪资水平有明显增长。
而相较于大城市的物价水平,毕业生基本薪酬与城市物价之间存在不平衡。
2、生活压力
城市房租
毕业后初职,收入没有显著增长、房价却在高位运行的情况下,“90后”人群无论是购买住房,还是通过租房来改善居住条件都需要承担较高的经济负担。
城市物价
根据财经网调查,90后定居在一线城市的占31.4%,二线城市的占47.8%,三四线城市的占17.2%,城镇或县城的占3.0%,农村的占0.6%。而一、二线城市工作的物价高,随之带来的是生活开支大,收支盈余不足。
3、择偶婚配
世纪佳缘对90后男女被逼婚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根据网站对707个佛山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与90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被逼婚。调查样本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
珍爱网调研显示,有超半数的单身男女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择偶选择面在变窄,遇见真爱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4、家庭健康
90后独生子女对日后子女教育、父母医疗支出感到“压力山大”。
有超过75%的在职受访者担心在老去之后的健康开支、财务状态和行动不便等问题。
仅有28%的受访者认为有能力满足父母的医疗需求,而在2016年这个比例为45%;39%认为目前无法满足。
5、尽孝
90后多为独生子女,出生时赶上中国最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成长时经济红利期已过,又面临未富先老赡养4个老人的压力。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2名9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9%的受访青年关注养老问题。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37%)、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33%)、“空巢老人”紧急求助(30%)是受访青年最担忧的三个问题。
压力的来源-80后
1、工作时间及工作待遇
近六成80后,每天加班。
80后加班的时间与工作年限成正比。日均工作8小时的人群中,43.6%为工作1~2年的受访者,而工作3~5年的80后,超过半数的人日均工作时间在9~14小时。这其中,以男性为主,而且每天工作11小时以上的人群中男性是女性的3倍。
八成80后,月薪未过1万元
他们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其中有近五成80后在民营企业工作,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各占两成。
2、二胎政策及住房问题
生育二胎阻力排行榜
孩子教育费用远远高于各个年龄人群消费40%
6%的80后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大多数80后已经成家立业,所以为家庭的支出占据了80后消费的主要部分。孩子的读书教育消费占到了80后消费者总消费的55%
中国80后90后有房比例全球最高
房价居高不下,大多数80后为房奴
中国七成“千禧一代”(1981年至1998年生)名下有房,比例居全球首位,而在无房者中,91%今后5年内有购房计划。
中国千禧一代取样分布:城市占据85%,郊区占据14%,农村占据1%。
压力的来源-70后
1、工作时间及睡眠状态
超过5成70后每周工作时间:40-49h
70后加班比利和80后持平,7%的人每周加班工作时间50小时以上,56%的人每周工作时间为40-49小时以上,24%每周工作30-39h,13%每周工作小于等于30h
大约每10人中有1.8人睡不够6小时
18%的人每天睡眠在6h以下,79%的人每天睡眠在7h-9h之间, 仅有3%睡眠在10h以上。
主要工作问题
个人发展空间以及薪资待遇是70后面临的两大首要问题
职位不同,忧心不同:穷人愁钱少,富人恐竞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工资低福利差”问题(46.3%和36%),其次是发展空间的问题(41.7%和33%)。而高收入群显然需要面对更激烈的职场竞争(37.3%),比中低收入群体分别高出十几个百分点(低收入23.8%;中等收入27.9%)
2、身体健康情况,及与子女相处
56%的70后认为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
超过一半的70后身体状况都达不到 “非常健康”,各种医疗开销,保险,身体疾病随之而来。
70后渴望自由
47%把时间放置在关注子女上,闲暇时陪伴家人/孩子占据56%,在孩子身上的花费占比25%,在整体的70、80、90中占比都是最高的。
压力的来源-60后
1、主要健康问题
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差
深睡不足会导致健忘、情绪和心态不稳定,不能充分恢复精力,同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出现易怒和焦虑不安等症状。
2、养老问题
社会老龄化,养老金收不抵支
当前中国的养老金改革深陷五大困局:
养老金双轨制困局:国内的养老金双轨制属于历史性遗留问题,经历三十余年的差异化发展,养老金双轨制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激发点。
养老金缺口的困局:有调查机构认为,2013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18.3万亿。可以想象,假设该预测成立,当前社会养老金缺口将占国内GDP总值的35%。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也必定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支出,也会为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填补压力。
养老金储备困局:根据数据统计,当前中国养老金储备规模仅为GDP总额的2%,该数值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个人空账持续增长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养老金投资营运困局:按照数据统计,新农保、城居保以及城乡保三项保险的累计结余约55%的数额基本属于活期类存款。养老金进入股市等投资渠道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延迟退休的制度困局:随着养老金缺口的持续扩大,延迟退休年龄以及增加个人缴纳费用成为缓解社会养老金缺口的主要方式。然而,盲目采取上述的缓和方式必将会引发社会的不满。
操心子女事业,车房,婚姻和下一代教育的压力
3、财务超支
“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让每个60后的家庭都承当着一定的经济压力。虽然,财务自由是很多60后的追逐目标,但是很多人还远远达不到自由的状态。数据显示,60后一些必须的开支,仍然占到其年收入的七成以上。
压力的表现
00后
95后
90初
80后
70后
60后
压力的释放
1、小猪佩奇
模仿“社会人” 减压
“社会人”虽然看起来浮夸、嚣张,甚至让人觉得low,但是通过模仿“社会人”恰恰让人获得短时的叛逆感、膨胀感,模仿不是为了真的成为“社会人”,只是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
归属感
网友对小猪佩奇《吹口哨》的自发配音搞笑创作进一步推动了它的热度,一些地区的方言在外地人听来本身就自带搞笑效果,也总有一种方言能让看这段视频的网友找到归属感、激发传播欲望。
2、旅行青蛙
代入感和情感寄托
旅行青蛙让玩家有很强的代入感,将小青蛙看作自己的孩子,而你只能像你的父母一样给小青蛙准备一些简单的生活物资,然后旁观它的成长。
它让玩家的心灵有了寄托与期盼。并且玩家可以找到一种自我投射感,让玩家享受情感寄托的欢愉,却又没有一种真正的责任与负担。
佛系青年
许多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城市的喧嚣,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我们会经历普遍的焦虑、紧张、抑郁、厌倦与空虚。日色、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因此我们会羡慕那只旅行的青蛙,它是让我们心里慢下来的一个角落,我们也想要回归慢生活的日常与宁静的温暖。
空巢青年的社交心理
这种另类的“晒娃”行为它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们与朋友之间的互动与话题交流,甚至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其实他(她)们并不从内心里喜欢这款产品,而是在享受由小青蛙所带来的社交乐趣”。因此这款游戏本身就是社交货币,让人们参与其中有了社交谈资,满足了玩家互相调侃、说段子、话题讨论、互动等社交需求。
3、对骂群
精神发泄
对骂引起的生理反应可以让人感到情绪宣泄和释放。对骂群中,地域、性别、品牌、职业甚至是口味,这些对抗性极强的话题制造了骂点。网友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契机来宣泄情绪,在现实中不敢做不敢说的话,网络上就少了很多顾忌,这是本次网络对骂文化发酵的内在原因。
压力的释放-00后
1、关键词云图
注重兴趣培养,运动释压占比较大,运动将是00后重要的生活方式
《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以某领域的深入见解和创造来定义自我,62%的00后愿意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花更多时间和精力 u在兴趣点中,运动日益受到00后的青睐,37.7%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较“90后”(32.6%)增加了5.1个百分点。
00后注重线上活动,娱乐项目追星狂热
00后延续了90后的“宅”。除去平日,不论长假短假,70%左右的00后选择宅在家中度过。其中40%的00后会做作业/补习; 30%的00后会打游戏(16%)和玩手机(14%)。 u u00后追星狂热。51%的00后会在微博谈论明星相关话题。 他们会将明星作为激励学习的动力
2、热门产品
压力的释放-95后
1、关键词云图
2、兴趣至上
73%的95后有自己的兴趣,他们将兴趣与生活紧密融合,并通过兴趣释放压力,其中 “音乐” 和 “游戏” 是两个最大的兴趣点。
金属、民谣、摇滚、爵士、说唱依次是95后最喜欢的TOP5音乐类型;
“王者荣耀”和“阴阳师”无疑是95后喜欢的最热门的游戏;
70后、80后所处年代的非主流变成对于庞大95后来说最主流的东西。
3、宅文化、线上消费、娱乐至死、网络社交
宅不出门,放空自己,缺什么网上买
“宅”是95后的个性标签,手机上买东西的APP必不可少,95后在网购人群中占据主力地位,表现在:人口占比最大,黏性最高,渠道偏好最强烈。约1/4电商用户为95后;63.9% 的受访95后每天使用电商平台;10% 的受访95后每天都网购下单。
娱乐至死,我的世界你不懂
95后有着宅的特点,释放压力的方式当然也是主要集中在线上,他们大多还处于学生时代,资金不充足,所以他们选择看视频、打游戏!成本低,而且还可以懒在宿舍不出门。这一群体面对巨大的压力往往选择进入自己的世界,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暂时逃离残酷的现实。对着自己的偶像尖叫,在游戏中浴血拼杀。
网络社交,两情若久长,岂在朝与暮
微博是95后放飞自我的地方。作为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交圈,这里有你认识的人,但更多是陌生人。在这里95后们可以卸下伪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来说,线上社交是常态。
4、热门产品
压力的释放-90初
1、关键词云图
2、娱乐消费成为90后热衷的释压方式
数据来源:TalkingData数据研究中心
娱乐
分析90后娱乐类应用类型偏好发现,90后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视频,以看弹幕网站为主,短视频应用为辅,互动性强,注重互动和表达自我;其次是出门旅游,以做火车和高铁为主,偏好自由行;90后也偏好音乐类的应用,唱歌给自己听。最后是通过游戏来舒缓压力。
数据来源: https://www. sohu.com/a/190870283_99 900352
视频
90后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视频,在男女比例上,女性更爱看短视频,短视频已然成为90后人群流行的一种娱乐释压方式。
数据来源:蚂蜂窝自由行平台的大数据
旅行
对于90后来说,“浪”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精神信仰。它不是放纵不自持,而是拒绝被成规所缚。自由,是“浪一代”信奉的最高标准。6成的90后会为了旅行每个月都存下旅游积蓄,7成的90后会自己承担全部的旅行花费。
数据来源: http:// tech.163.com/14/1218/15 /ADOQR50600092594.html
音乐
音乐用户分布两极化分明。其中90-95年出生的用户占据40%;80年以前出生的用户仅占5%。在男女比例方面,虽然近年互联网用户男女比例逐渐平衡,但在移动音乐领域,男性用户只占38%,女性用户占62%。
在对音乐的选择上,流行音乐是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第二是轻音乐,说明减压放松是用户听音乐的主要驱动力。
数据来源:TalkingData数据研究中心
运动健身、图片摄影和阅读
分析90后应用类型偏好发现,运动健身、图片摄影和阅读是90后最关注的应用类型;其中运动健身类应用的偏好指数最高。
数据来源: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6241 09.html
运动健身
在工作日也坚持锻炼,也说明了在一天繁忙的工作过后,职场人士通过健身来释放一天的工作压力,舒缓身体、放松心情,或是在早上,通过健身来唤醒一天的活力,迎接工作挑战。
数据来源: https://www. sohu.com/a/153123321_46 6446 、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5335 00.html
聚餐
都说吃货的世界是没有压力的,忙碌的工作之后,约上三五闺蜜,找一间特色又好吃的餐厅,用美味弥补自己耗费过度的精力,用美食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
数据来源: https://www. sohu.com/a/153123321_46 6446 、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5335 00.html
购物
根据数据显示,在上班时间、午休和下班之间精力下降的阶段,白领们会利用这段时间来购物,缓解工作疲劳以及提高生活效率。
数据来源:TalkingData数据研究中心
3、理财投资缓解压力
数据来源:TalkingData数据研究中心
金融理财
调查显示,为了缓解养老焦虑,62.0%的受访青年通过理财为未来赚取更多养老金,根据数据显示,90后在应用的下载上,也多关注理财、网贷和消费金融类应用,90后的消费观,合理理财、合理消费。
数据来源: http:// baijiahao.baidu.com/s? id=1599345068283361174&wfr=spider&for=pc
购买保险
根据18-28岁的被投保人数据出炉《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成保险主力军,且二三线区域90后保民增长速度迅猛。
备受90后追捧的10款产品的件均保费水平在四千元以内,保额50万元居多,均属于保障高,保费低廉的保障型保险产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90后投保行为越来越理性,高性价比的产品是90后保民的首选。
4、健康医疗受到90后追捧
数据来源:TalkingData数据研究中心
亲近自然,关注健康
北京90后线下常去POI类型来看,自然类、教育类和健康医疗类POI是90后最经常去的三类,表明90后亲近自然,关注健康。为缓解养老压力,54.5%的受访青年会定期督促家人和长辈去体检,47.5%的受访青年注意健康饮食和作息,积极锻炼身体。
5、喜欢养宠物的90后
数据来源: http:// news.goumin.com/a/2017- 11-27/0011511805428.html
从数据可以看出,90后养宠物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得精神寄托以及增加乐趣,养宠人群多为在职人群,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压力较大的女性白领为主。
6、热门产品
压力的释放-80后
1、关键词云图
2、注重有品质和情调的解压
结论来源于《80后与90后有什么区别?大数据这样说》
美团新青年讲究玩出新鲜感与个性态度,80后所喜爱的休闲活动榜单前三的依次为具有品质和情调的“马术”、“DIY”、“高尔夫”。而进入90后猎奇心理强,注重“速度”和“刺激”在90后喜爱的娱乐休闲活动排名中“轰趴”、“赛车”、“密室逃脱”位居前三。
3、知识社交+兴趣话题传播 = 消费升级时代的80/90后网上消遣方式
结论来源于: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7261 38.html?weixin_user_id=95o6ETQjtuy5QEcOnUsc_H-d-wu1bQ
《知乎用户刻画及媒体价值研究报告》提供了知乎用户的年龄分布,24岁以下的新新人类和25~35岁的社会中坚分布占比22%和61%,36~40岁的用户在知乎占比14%。前两类用户为知乎的核心群体,年龄段处于80~90后之间。
4、热门产品
压力的释放-70后
1、关键词云图
2、70后网络习惯及消费购买习惯
结论来源于 http://www. anyv.net/index.php/arti cle-417031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3819 72.html
http://www. woshipm.com/evaluating/ 1023024.html
70网络习惯更偏向于:看看新闻、刷刷微博、百度一下,相比于80后更加简单。
3、社交网络是重构养老生活的重要工具
结论来源于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5646 0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45.5%的中年人认为社交网络对增加职业、教育和生活机会比较有帮助,15.6%的中年人认为很有帮助。9%的中年人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个人生活,约51%的中年人晒过但是很少晒,只有大概29%的中年人从来没有在朋友圈晒过个人生活。
与同事沟通了感情,缓解了工作过程中的压力
中年职场人群通过社交网络的连接,与同事沟通了感情,缓解了工作过程中的压力。48.6%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交网络对促进与同事的交流、给工作减压比较有帮助,29.1%的被调查者则是认为其很有帮助
4、热门产品
压力的释放-60后
1、关键词云图
2、广场舞-中年人减压利器
结论来源于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6078 37.html
根据糖豆公开媒体报道来看,2016年底APP月活近6000万,日活超过300万,93%为女性,年龄分布在30-55,2-5线用户为主。
3、60后闲暇活动、购物习惯
60后闲暇活动为电视
60后还是属于比较恪守传统的,闲暇的时候多32%多为观看电视,比整体占比(60.70.80.90.)多8%;
在购物习惯上:只有在必要时购买占据了54%,质量比价格更重要占据62%。
三成的60后在线上渠道购物
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三成60后在线上渠道购物,说明60后慢慢的在尝试科技。而在网上消费习惯上,多为家庭用品及即食食品。
4、60后的旅游观:更注重和家人共享欢乐时光
结论来源于 http://www. 199it.com/archives/6306 72.html
根据我们在过去一年的观察,旅游时没有子女陪伴的60后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体验生态游的比例为23%,而这一比例在有子女陪伴的人群中占29%。在私人豪华游玩方面,这项数据的差异则更为明显,分别在17%和24%。
5、热门产品
产品创新点启示
00后
1、平衡:00后有减压的需求,但也明白竞争激烈
品牌可以提出平衡的概念,平衡的概念可以扩展,如包括学业与生活的平衡;健康与好吃的平衡;动与宅的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等。提供平衡技巧:品牌可以为00后提供任务规划、时间管理、心理调适上的技巧。可以通过明星示范、可以通过简单易读的短句、也可通过图片及视频进行传播。
2、学业为重
00后的生活相对于90后、95后,仍旧较为单调,“两点一线”的生活决定了学习仍旧是生活的重心。产品针对00后在学业上可能承受的压力可以提供释放压力的窗口,满足00后自我提升、鼓励行为、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需求。
3、社交:二次元文化和兴趣至上
00后的社交需求二次元属性明显,通过在网络构造的虚拟现实中扮演角色,躲避现实压力;
00后更倾向于认识基于学校的半熟人或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小伙伴,从而得到认同感。
95后
1、 思考未来
大多初入社会的95后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他们开始审视自己,慢慢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职业规划和成长规划成为了他们关注的核心,丰富的社会体验也将增加他们的阅历,帮助他们决策。
2、 敲门砖
学历、基础技能和热情是95后正式踏入社会的敲门砖,为了提高薪资,缓解生活压力,95后往往通过学习深造或提高工作技能来增加自己的硬实力。
3、 娱乐至上
音乐和运动是95后首选的减压方式,这些方式门槛低、成本低,但是效果却很明显。95后多为独生子女,在倾听音乐或运动时他们也更倾向于通过社区交流寻找情感共鸣。
90初
1、 知识付费
面临工作强度大,工资涨幅缓慢的现状,90后通过知识付费平台来提升自己,以缓解自己的焦虑。
2、 健身锻炼
90后生活节奏相对较快、生活压力也较大,伴随着消费升级和更为先进理念的融合与冲击,他们对运动、健康管理的意识也觉醒的更早。
3、 陌生人社交
90后到了传统意义上谈婚论嫁的年龄,开始被父母和亲戚逼婚。部分90后因为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紧张很难结识新朋友,不少人通过网络配对、邂逅良缘。
80后
1、 体验型和精神需求型消费,强调品质、效率和体验
如今的80后温饱问题基本不用愁,所以更重视的是心理上的感受,满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毋庸置疑,他们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最强有力的族群; 他们对精神层面的特殊喜好、时尚的独特见解,以及功能性的强烈需求,他们这一时代的元素特征需求正在推动并且还将继续推动社会产品设计的日新月异。他们对商品的品质、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愿意为品质和服务买单。
2、 理财和投资意识
80后的生活相对于90后、95后,基本均已在工作岗位逐渐站稳脚跟,成为了中坚力量,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未雨绸缪使得他们较早地具备了理财和投资的意识,尤其注重对健康的投资,如购买个人及家庭保险等。
70后
1、 关注家庭和生活
功成名就后,重心转移至家庭与生活。70后经济更为服富裕,有能力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障,对服务需求增多,要求也提高。针对这方面潜在需求有:到家服务,一对一服务,为生活和上网带来便捷的服务。
2、 关注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70后对自身健康问题日益关注。移动医疗产品为医生和患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免去常规去医院看病的那些繁琐的程序,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3、 为养老做准备
目前养老形式不明朗,70后需要预先储备养老、疾病所需花销。潜在需求:投资理财服务、资产管理服务、医疗报销服务。
60后
1、 社会连接
基于中国的特殊社会形态,许多60后从外地投奔子女,还要担起照顾第三代的重任,文化、语言、社交关系等的隔离,让这一代人几乎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交际圈和生活圈。于是他们通过广场舞等集体行动,在锻炼身体、消磨时间的同时,拓展新交际,让他们找到社会中的存在感。
2、 情感需求
中老年人群对情感的需求高,他们需要包含尊重/理解、忍耐、宽容的关注。潜在的需求:心理/精神疏导服务,仰赖咨询服务。
3、 慢性病治疗
长期的劳累使得许多60后患上了慢性病,他们将是可穿戴设备的刚需市场,通过医疗大数据生态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长期调理身体。
本文系我的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感谢大家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