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并非《蜘蛛侠》系列电影的粉丝的我,在得知“蜘蛛侠”出了个动画电影时,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觉得有点好笑。然而打脸来得如此迅疾,我无处可逃,只能捧着肿了的脸,来写《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影评,一表我“看走眼”的惊喜。

首先,这部作品用我的漫威铁粉朋友的话来说,牛就牛在“每个镜头都是彩蛋”。漫画原著梗、漫威宇宙梗在电影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但要我说,这部作品厉害在:就算你不是粉丝,你一样可以感受到一个完整、感人的起源故事。

英雄成为英雄前的普通生活、从普通人到英雄的蜕变,是漫威英雄起源故事不变的母题,而“蜘蛛侠”,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漫威超级英雄之一,他的起源故事被真人电影讲述了很多遍了。然而,《蜘蛛侠:平行宇宙》把这位“老朋友”讲出了新故事,新味道,新风格。并且同时,充分表达了对“旧”的尊重和致敬。

从“新”来说,本片故事是迥异于过往几部《蜘蛛侠》的。我们熟悉的“蜘蛛侠”彼得·帕克,在本片中只是一位中年发福的配角,主角是年轻的黑人少年,“小黑蛛”迈尔斯。另外还有来自不同平行宇宙的四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甚至……不同物种的蜘蛛侠在该片中亮相,出现了“全宇宙蜘蛛侠大团结”的和谐场面。

其实在漫画原著的“蜘蛛侠”宇宙里,每个平行宇宙,都有一位蜘蛛侠,有无数个宇宙,就有无数个蜘蛛侠。而他们的设定和命运,自然也皆然不同。这一点,对于原著粉丝来说,接受起来没有难度,但一部电影里同时出现六位蜘蛛侠依然是很冒险的玩法。《西游记》里“真假美猴王”,两只猴子就够唐僧晕头转向了,那六位蜘蛛侠对普通观众来说,怎么说够大家懵逼完整场电影了吧?而且,人物一多,为交代人物往往需要占据剧情发展的时间,很容易打乱叙事节奏,导致故事线拖沓。

然而《蜘蛛侠:平行宇宙》却做到了让没看过漫画的普通观众,既能理清人物关系,又能看懂故事,享受故事。

首先,电影创造性的将每个角色的画风照搬各自的原著,黑白的暗影蜘蛛侠,日式漫画感的潘妮·帕克,复合2D动画风的“蜘猪侠”,画风既区分了角色,也用动画技法的差异,来表现了平行宇宙之间的差异。而介绍几位角色的起源时,都是“简单粗暴”地在片中丢出相关的漫画书,片中几次三番的“Let’s do this one last time”,快速有效地建立起人物形象,同时制造了一种观众会心的幽默感。而每个人物的台词也极具个人风格,配音与人物契合度也高,这就做到了角色繁多不而繁杂,而且生动新鲜。

“新”的另一方面,是动态效果。动画这一形式,确实比真人电影更加适合创作者自由放飞,《蜘蛛侠:平行宇宙》突破了真人电影在动作上的种种局限,几场超乎想象的动作戏,配上了炸裂的音乐,当“小黑蛛”无惧地心引力,自由飞跃穿梭在纽约的摩天大楼间,日常丧穿地心的我,也找回了点热血沸腾的“燃”,如何形容这种激动呢?非要类比的话,大概是球迷看到中国队世界杯出线那种。

而说到尊重“旧”,就是这部作品对于漫画原著的尊重。画风上,明明是3D电影,画风中却带着点2D风格,会突然蹦出的漫画式对话框,漫画式分格,漫画式网点纸,增强了这种复古美式漫画风格,怀旧又新颖。而对于原著人设、故事、经典桥段的使用,本片也很是尊重原著,或者说,很是还原原著。这一点,着实能让不少原著粉大感惊喜。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依然是本片中“蜘蛛侠”们的座右铭,故事本身,严苛点说,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励志成长、弱鸡逆袭套路。但有意思的地方是,本片试图探讨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的另一面。承担着巨大责任,往往意味着生活中的危机四伏、孤独寂寞。

《蜘蛛侠:平行宇宙》贡献了一个迄今为止真人电影中没有出现过的“彼得·帕克”形象:一个深陷中年危机的宅男,比萨啤酒养出了大肚腩,失去工作,与妻子离异,厌倦拯救世界。然而哪怕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在危机到来时,他依然会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而对迈尔斯来说,真正觉醒成为“蜘蛛侠”,是在失去至亲之后,而来安慰他的每一个“蜘蛛侠”,都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似乎只有经历巨大的创痛,他们才能浴火重生,成为超级英雄。而对于平凡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成长的过程,就是获得能力的过程,我们长大成熟,得到年少时不敢想的权力、地位、金钱、自由,同时发现生活在我们身上榨取得更多,无数责任也开始落在我们肩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一句宣言,同时也是一种束缚,甚至诅咒,这是成长必须的代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