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但是並不影響您獲取本網站的內容,如需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Alt+Left)功能,如需友善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需變更字型大小,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加V->X->(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而Chrome、Safari與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Ctrl+(+)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如需選擇Radio按鈕選項,可利用鍵盤Shift+ (left/→) 或 Shift+ (right/←)。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王鴻泰,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博士。碩論《〔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博論《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之後以「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為大主題。嘗試由知識取向與性格特質、特殊心態與標異行為、生活特色與感官文化、男女關係與情色意識等方面,對明清士人生命經歷及文人文化深入探究。另外,我又從文人文化主題延伸出有關武俠文化及文武關係的議題。此外,我也開始嘗試作些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討論近百年來明清社會史的研究架構及臺灣近二十年來的社會文化史研究。未來,我考慮開發「訊息傳播與知識實踐」的議題,這還在摸索中。大體而言,我的思考取徑介乎社會史與思想史之間,關懷意旨為:個人生命意向與社會文化形態如何相互形塑。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大文史叢刊之9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
徐泓、王鴻泰、巫仁恕、邱仲麟、邱澎生、唐立宗合著,《聯經中國史‧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4.7)。
〈由張裴「律注表」管窺其律學理念之承繼與延續〉,《史繹》20 (1984):28-40。
〈《三言二拍》中的情感世界——一種「心態史」趣味的嚐試〉,《史原》19 (1993.10):85-129。
〈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11.3 (2000.9):1-48。
〈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故宮學術季刊》22.1 (2004):69-97。
〈迷路的詩——明代士人的習詩情緣與人生選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0 (2005.12):1-54。
〈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錯雜〉,《新史學》7.4 (2006.12):73-143。
〈明清文人的女色品賞與美人意象的塑造〉,《中國史學》(京都)16 (2006)。後收入《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第12集(出版中)。
〈明清士人的閒隱理念與生活情境的經營〉,《故宮學術季刊》24.3 (2007):1-44。
〈世俗空間與大眾廣場:明清城市中的寺廟空間與公眾生活〉,《明代研究》10 (2007.12):71-103。
〈浮游群落——明清間士人的城市交游活動與文藝社交圈〉,《中華文史論叢》(上海)總96 (2009.4):113-158。
〈明清的資訊傳播、社會想像與公眾社會〉,《明代研究》12 (2009.6):41-92。
〈社會圖像的建構——百年來明清社會史研究的透視〉,《東吳歷史學報》22 (2009):73-130。
〈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Ming studies
63 (April 2011): 18-37。
〈明清感官世界的開發與欲望的商品化〉,《明代研究》18 (2012.6):103-141。
〈倭刀與俠士:明代倭亂與江南士人的武俠風尚〉,《漢學研究》33.3 (總70, 2012.9):63-98。
〈美人相伴——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賞與情藝生活的經營〉,《新史學》24.2 (2013.6):71-130。
〈武功、武學、武藝、武俠:明代士人的習武風尚與異類交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5.2 (2014.6):209-267。
〈情竇初開——明清士人的異性情緣與情色意識的發展〉,《新史學》26.3 (2015.9):1-76。
〈聖王之道——明文皇的政治文化與文化政治〉,《臺大歷史學報》57 (2016.6):117-181。
〈好古文詞——明清士人的知識歧途、文化認同與文人性格〉,《九州學林》總37 (2016.9):33-87。
〈入城/不入城:明清間士人的城市概念與社交意涵〉,《江南社會歷史評論》11 (2017.11)。
〈談兵論劍:明代士人的武俠風尚〉,《江南社會歷史評論》12 (2018.10):246-271。
〈名士值幾文錢?——明清間士人的挾藝交遊與名利經營〉,《臺大文史哲學報》90 (2018.11):115-162。
〈追求優雅人生——明清士人的科舉壓力與美學生活〉,《故宮文物月刊》441 (2019.12):4-15。
〈城市圖像的建構:近百年來明清城市史研究的轉折與拓展〉,《明代研究》34 (2020.6):185-238 。
〈明清城市生活中的訊息傳播與媒體形式〉,《國學研究》45 (2020):229-262。
〈成名之道——王世貞文藝人生的開展〉,《故宮文物月刊》479 (2023.2):4-13。
〈學屬對覘器識——明清士人的啟蒙教育、對句練習與文人性格的形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4.2 (2023.6):369-427。
〈游藝・繁華・名——明後期的文酒之會與成名藝苑〉,《故宮學術季刊》41.2 (2023.12):137-176。
〈妖物與特務:明代成化朝的訊息掌控與政治操作〉,《文史》(北京:中華書局),2024年第1輯(總第146輯):188-223。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青樓名妓與情藝生活——明清間的妓女與文人〉,收入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頁73-123。另收入許紀霖主編,《公共空間中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論叢第6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游鑑明編, 《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11.5),第9集。
〈美感空間的經營——明、清間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臺北:月旦出版社,1999),頁127-186。
〈社會的想像與想像的社會——明清的資訊傳播與「公眾社會」〉,收入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133-147。
〈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見蒲慕州主編,《生活與文化》(收入《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第10冊),頁342-380。
〈俠少之游——明清士人的城市交游與尚俠風氣〉,收入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頁101-147。
〈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收入胡曉真、王鴻泰主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11.12),頁587-631。
〈明清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收入邱仲麟主編,《中國史新論‧文化與生活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3.7),頁267-316。
〈明清江南城市中的寺廟空間與公眾生活〉,收入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編,《情緣江南——唐力行教授七十華誕慶壽論文集》(上海:上海書店,2014.10),頁845-863。
〈明清間文人的女色品賞與美人意象的塑造〉,收入游鑑明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17.2),第12集。
〈晚明士人交游風尚〉,收入中華文物學會編輯,《明代生活美學論壇文集:中華文物學會四十周年紀念》(臺北:中華文物學會,2019.5),頁66-77。另刊於《江南社會歷史評論》14 (2019.10):304-322。(演講錄寫)
〈城市舞台:明後期南京的城市游樂與文藝社群〉,收入張藝曦、王昌偉、何淑宜、許齊雄編,《結社的藝術:16-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20.12),頁30-73。
〈從骨骼到血肉與精神的發育:四十年來(1980-2020)台灣明清社會史的回顧與展望〉,收入耿立群主編,《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慶祝漢學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臺北:國家圖書館,2021.9)。
王鴻泰、邱澎生,第四章:〈「變奏」與「基調」:洪武體制的持續調整〉、第七章:〈「夕陽無限好?早期全球化下的晚明社會文化結構轉型」〉,收入徐泓、王鴻泰、巫仁恕、邱仲麟、邱澎生、唐立宗合著,《聯經中國史‧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4.7)。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
胡曉真、王鴻泰主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11.12)。
學術會議論文
〈社會的想像與想像的社會——明清的資訊傳播與「公眾社會」〉,發表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中心合辦,「晚明至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學術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2000年8月10-12日。
〈俠少之游——明清城市的交游活動與尚俠之風〉,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合辦,「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2001年12月19-21日。
〈明清士人的生活經營與雅俗的辯證 (A Dialogue “Ya” and “Su” - A study on the Life Style Management of Ming-Qing Literati)〉,發表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東亞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蔣經國中心合辦,「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f Everyday Life in Imperial China」國際學術研討會,紐約:哥倫比亞大學,2002年10月25-27日。
〈成為文人——明清士人的習詩情緣與人生選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合辦,「過眼繁華:明清江南的生活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年12月18-20日。
〈明清文人生活與賞玩文化〉,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玩古‧賞新——明清的賞玩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4年1月15-16日。
〈明清士人的女性想像〉,發表於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研究》編輯部、中國東方文化協會歷史文化分會聯合主辦,「多元視野中的中國歷史——第二屆國際中國史學」國際會議,北京:清華大學,2004年8月22-24日。
〈武功、武學、武藝、武俠——明代士人的習武風尚與異類交游〉,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辦,「近世中國的 (960-1800) 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5年12月16-17日。
〈明代文人社群的凝結與文藝社會的發展〉,發表於東華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二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2006年3月24-25日。
〈附庸風雅——明清間士商關係的交雜與賞玩文化的流行〉,發表於中國社會史學會、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等合辦,「地域中國:民間文獻的社會史解讀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11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黃山: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2006年8月18-22日。
〈明代江南文人社群的凝結與文藝社會的形成〉,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蔣經國基金會跨校漢學中心、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學系合辦,「City Life in Jiangnan: from Late Imperial to Early Modern China」國際研討會,波士頓:哈佛大學,2006年10月6-7日。
〈明清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中國語文學系等合辦,「傳統中國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07年1月7-8日。
〈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賞與情藝生活的經營〉,發表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辦,「明清文化生活與集體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2007年5月28-29日。
〈城市圖像的建構與近代性的追溯:八十年來明清城市史研究的回顧與檢討〉,發表於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新疆大學合辦,「晚清以降的經濟與社會——第二屆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大陸:烏魯木齊,2007年8月19-20日。
〈明清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發表於中國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唐宋社會變遷研究」主題計畫、新史學雜誌社共同主辦,「第三屆中國史學會——基調與變奏:7-20世紀的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年9月3-5日。
〈文酒之會:明代江南文人的城市游樂與文藝社交〉,發表於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暨歷史學系聯合主辦,「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07年10月27-30日。
〈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賞與情藝生活的經營〉,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2007年11月21-23日。
〈縱身繁華——晚明國子監的士商交雜與文人文化的流行〉,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本院「明清的城市文化與生活」主題計畫共同主辦,「進入中國城市:社會史與文化史的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12月13-15日。
〈倭刀與俠士:明代倭亂與江南士人的武俠風尚〉,發表於復旦大學歷史系主辦,「江南與中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2008年9月6-8日。
〈古文與時文——明清士人的知識分野與文藝抉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跨界想像與文化書寫——近代中國文人生活的道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8年10月30-31日。
〈清初整風運動下江南士人的城市活動與文人文化的轉折 (Changing Culture and Cultural Changes: The Early Qing Political Campaigns and the Shifting Urban Culture of Jiangnan Literati)〉,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的城市文化與生活」主題計畫、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等單位合辦,「Urban Life in China: from the 15th to the 20th Century」國際學術研討會,巴黎:the Main Headquarters of the 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2008年12月4-6日。
〈浮游群落——明清間士人的城市交游活動與文藝社交圈〉,發表於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哈佛大學東亞系合辦,「都市繁華:1500年來的東亞城市生活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海:復旦大學文史學院、杭州百瑞萬松酒店,2009年3月26-29日。
〈社會圖像的建構——近百年來明清社會史研究的鳥瞰與透視〉,發表於東吳大學歷史系主辦,「第七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社會史研究之新視野」,臺北:東吳大學,2009年5月22-23日。
〈晚明商人之納粟入監與士商網絡的交織〉,發表於中國明史學會、中國湖南省湘潭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等合辦,「第十三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湘潭:華宇大酒店,2009年8月10-12日。
〈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發表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新史學雜誌社、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合辦,「《新史學》與臺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年12月12-14日。
〈帝國氣象——明文皇的政治文化與文化政治〉,發表於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永宣時代及其影響——兩岸故宮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北京鑫海:錦江大酒店,2010年11月17-20日。
〈極端年代的人格典範:黃道周的道德演示與社會效應〉,發表於北京國家圖書館、廈門大學國學院等主辦,「海峽兩岸黃道周」學術研討會,福建:東山,2011年6月12-14日。
〈感官世界的開發與欲望的商品化——以明清江南為中心的觀察〉,發表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江蘇省文史館聯合主辦,「江南地域文化的歷史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國際會議大酒店,2011年9月3-5日。
〈明清士人的異性情緣與情色意識的發展〉,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11明清研究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2011年11月24-25日。
〈游於藝——明代文人的城市游樂與文藝社會〉,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主辦,「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場次:「中國近世的城市文化與生活:城市中的文藝休閒」,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6月20-22日。
〈名士值幾文錢?——明清間江南士人的挾藝交遊與名利經營〉,發表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主辦,「明清江南與近代上海」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海:復旦大學光華樓東輔樓101會議廳,2012年9月1-3日。
〈明清城市生活中的訊息傳播與媒體形式〉,發表於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2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2012年11月29-30日。
〈古文與時文——明清士人的知識分野與文藝抉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2年度第五次學術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3月11日。
〈入城/不入城:明清間士人的城市概念與社交意涵〉,發表於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辦,「第7屆江南社會史國際學術論壇——江南文化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蘇省:吳江市,2013年11月8-11日。
〈文武交際:明代文士武人的勢力消長、交往關係與知識流通〉,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推動委員會、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12月5-6日。
〈文武際會:胡宗憲幕府中文士武人的交游活動與知識交流〉,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戰爭與修辭」學術論壇,臺北:中央研究院,2015年3月26日。
〈明代南京城的空間流轉與文藝場景〉,發表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主辦,「明清南京的社會與文化及其現代轉型」工作坊,2015年4月20-25日。
〈友天下士——晚明國子監的雜進廣交與文藝社群的發展〉,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4年度第十三次學術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年9月7日。
〈明代南京城的空間流轉與文藝場景〉,發表於中央大學主辦,「再現明清風華」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年12月4-5日。
〈暴力與秩序:明中期倭亂下的民風士習〉,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明史研究室、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聯合主辦,「明代的邊疆問題與東亞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吉林:東北師範大學,2016年7月23-24日。
〈學屬對覘器識——明清士人的啟蒙教育、對句練習與文人性格的形成〉,發表於中央大學明清研究中心主辦,「回眸‧凝視——2016年明清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2016年11月11-12日。
〈借交成名——何良俊的交游活動與成名之道〉,發表於上海師大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辦,「第11屆江南社會史國際學術論壇」,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17年11月3-4日。
〈妖人妖言:明代成化朝的訊息掌控與政治操作〉,發表於科技部訊息傳播與國家社會聯繫——議題研發及國際合作推動計畫主辦,「訊息傳播與知識實踐」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7年10月27-28日。
〈學屬對覘器識——明清士人的啟蒙教育、對句練習與文人性格的形成〉,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7年度第八次學術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8年4月23日。
〈晚明士人的交遊風尚〉,發表於中華文物學會主辦,「中華文物學會四十周年慶論壇」,2018年10月19日。
〈妖物與特務:明代成化朝的訊息掌控與政治操作〉,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9年度第四次學術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0年9月14日。
〈出入文史:明代中期的私史敘事與京城流言〉,發表於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辦,「2021中國敘事學」國際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21年5月9-10日。
〈困頓人生——明清士人的科考壓力與生活情狀〉,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11年度第十四次學術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2年10月3日。
〈游藝繁華名——明清的文酒之會與成名藝苑〉,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3年3月14日。
〈文史分合:《史記》傳統與清代文藝〉,發表於中國現代文學學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哈佛大學東亞系主辦,「中國近三百年文學史——文史之交」工作坊,2023年6月9日。
〈青樓:中國文化的後花園〉,《當代》137 (1999):16-29。
〈明清社會關係的流動與互動〉,《史學月刊》2006.5:17-19。
〈科舉社會中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收入甘懷真主編,《文明對話下的中國性與歐洲性》(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2005),頁200-228。
〈商業社會中的城市生活與公眾場域〉,同上書,頁230-259。
〈感官、品味與文化身分——晚明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國文新天地》21 (2010):15-22。
〈訊息傳播與大明興亡〉(回應二),收入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王汎森院士講座實錄,《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桃園市: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20.9),頁71-75。
〈陰暗人格、輝煌帝國:大明永樂帝的性情與文化〉(導讀),收入鄭克晟著,《明成祖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21)。
〈明史間隙中的江湖俠客——胡金銓的史筆俠情〉,《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32 (2022.12):100-104。
〈一個精彩豐富的時代——評費振鐘著,《墮落時代——明代文人的集體墮落》(臺北:立緒,2002.5)〉,《中國時報》,「開卷版」,2002.7.28。後收入《文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10)。
〈游移於傳統與現代之間——評李孝悌著,《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臺北:一方,2002.11)〉,《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1 (2003.12):289-302。
本所副研究員 (2011.2- 2016.11),研究員 (2016.11- )
本所歷史學門召集人 (2011.8-2015.10),副所長 (2016.10-2021.2)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99.8-2007.7),教授 (2007.8-2011.1),系主任 (2000.12-2007.7),合聘教授 (2011.2- )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兼任教授 (2015.2-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2012.2.1- )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歷史科副教授 (1999.2-7)
107年度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2018)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