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在上映的《巨齿鲨》,很有可能成为迄今为止的合拍片中最为成功的一部。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影片在全球取得的令人振奋的票房成绩:国内票房突破7亿,北美票房也远超预期。截至今日(8月18日)上映9天,其全球票房已经接近了2.2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一个更具行业意义的角度来讲,人们长久以来对中美合拍片不伦不类的刻板印象,或许将从这部影片开始,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狂暴凶残的史前巨兽巨齿鲨、暗潮汹涌神秘危险的全球最深海沟、惊险刺激危机重重的人鲨大战……如果不是影片开始前引力影视的公司logo出现在华纳之前,或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好莱坞大片。
“不要给自己贴中美合拍的标签,也不要觉得合拍片就一定要强行加入中国元素,其实只要把它当成正常的片子来拍,人物和故事设定自然,自然而然就成了。”华人文化副总裁、引力影视CEO应旭珺告诉数娱梦工厂。
从《功夫熊猫3》到如今的《巨齿鲨》,华人文化先后拿出了动画和真人合拍领域的标杆之作。一个更为重要的变化则是,作为一部制片成本高达1.3亿美金的中美合拍项目,中方在《巨齿鲨》中难得地做到了主投主控。
“华人文化在这部影片中的投资占了大部分。”应旭珺表示,《巨齿鲨》从2014年初的版权购买到随后的班底组建,都是由引力影视主导完成,包括选角在内的很多重要决定,也都是双方共同决定。
(华人文化副总裁、引力影视CEO应旭珺)
2014年5月,应旭珺加入华人文化,成为娱乐内容投资的运营者,参与了《巨齿鲨》项目的前期谈判。今年年初,应旭珺接替姜伟成为引力影视CEO,全面负责影片的后续宣发。数娱梦工厂试图通过与其的对话,了解这部里程碑式的中美合拍项目的诞生记。
超出中美预期的《巨齿鲨》
过去的一周,《巨齿鲨》奋起直追,单日票房不断拉近与《一出好戏》的距离。在昨日周五有着4部新片同时上映的情况下,《巨齿鲨》的排片受到了一定挤压,最终依然凭借着不足10%的全国排片率,以7000多万稳列单日票房第三,今日周六又强势拿下单日票房第二,截至目前上映9天的国内票房突破了7亿,第三方票务平台对其的预测票房直奔10亿。
在北美市场,《巨齿鲨》同样表现亮眼,首周末获得了4450万美元票房,以双倍于预期的成绩超越《碟中谍6》成为周末票房冠军,创下了华纳今年在北美的最高开画成绩。
截至今日,《巨齿鲨》的全球票房已经接近2.2亿美元,而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重要市场都还没有上映,未来的全球票房依然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大家对鲨鱼的热情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尤其是超越了北美市场对这个片子的预期,包括对于华纳来说这样的表现也是意外。”应旭珺向数娱梦工厂坦言。
北美业界的意外有一定道理。合拍片之前确实没有过这样积极的市场表现,而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之后,也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鲨鱼类型的大制作影片问世,再加上影片中有一些中国元素,在应旭珺看来,这些都是《巨齿鲨》能超越北美市场预期的原因。“尽管我们的中国元素已经融合得很不错了,但市场的反应其实是很难判断的。”
北美方面对《巨齿鲨》抱以低预期的原因还在于,这个项目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是好莱坞的烫手山芋。
1997年史蒂夫·奥顿出版处女作《深海巨鲨》之后,短时间内版权售出20个国家,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时报》《今日美国报》等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迪士尼也很快买下了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但长达10年都未启动拍摄计划。2007年,新线影业重新从作者手中买下版权,并计划拍摄完成后于2008年上映,但在传出导演接连换人后很快又宣布拍摄计划取消。
对于《巨齿鲨》在好莱坞的坎坷经历,应旭珺认为,虽然小说有基础,但影视化能不能成功是一个问号,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系列,不像漫威宇宙那样有强大基础,“当时好莱坞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难度,第二个是对这个IP影视化的不确定性,另外与各个公司的策略或者当时的一些变动都有关系。”
中国资本的加入为这个项目带来了新的转折点。
2008年,《巨齿鲨》的制片人之一贝尔·艾薇丽再次买下小说版权,来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直到2014年初,华人文化旗下刚刚成立不久的引力影视才一力挑下重担,买下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抓住了这一中国自主参与研发合拍项目的机会。
前期开发并不容易——单剧本费用便需要200万美元。在应旭珺看来,选择参与一部投入巨大的中美合拍项目,主要因为华人文化的集团特色和掌舵者黎瑞刚的支持。
“我们还是一个比较相信影视界的合作要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集团,我们影片的最初定位就是全球观众,这样的投入在国际市场其实是符合惯例的,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所以有一定经验和信心去做好。”应旭珺告诉数娱梦工厂,“所以黎总当时就是说要去支持这样一个事情。”
投资过半后,
中方的主控体现在哪里?
在《巨齿鲨》1.3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中,华人文化作为主要投资方,投资过半,但中方的主投主控不仅体现在资本层面上。
应旭珺介绍,在购买了电影改编权之后,引力影视的团队负责了前期概念的架构和设计,包括最初的人物设定,交由美国编剧写出剧本之后,中方的开发团队和编剧再提出相关意见,参与剧本修改。
将小说中的日本科学家改为中国科学家,将灾难最终发生的地点定为海南三亚,也并非单独一方去强行加入的中国元素,而是双方反复斟酌商量之后的成果。
“我们给他们一些方向和意见,他们写完了之后,我们再来看有哪些不合理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再去加以修改和润色,最后大家一起讨论,而不是美方写美方,中方写中方,这样的创作对于合拍片来说是会出问题的。”应旭珺表示。
在她看来,《巨齿鲨》中的动作、灾难和娱乐元素,对于全球的观众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观影障碍,所以合拍难度并不是特别大,“有些涉及到中文对话的,我们会斟酌把握一下。”
事实上,选择这样一个动作类型影片,已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合拍片中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而带来的不适感。影片发生地主要是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一个海底生物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美方出资。主要的中国角色只有李冰冰及其父亲和女儿,全片的中文对话只是偶尔发生在三者之间,次数也极其有限。
在拿下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之后,华人文化便开始寻求好莱坞合作方,与华纳的合作,其实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我们跟华纳因为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就给华纳打电话看有没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合作,也都谈得挺顺利。”应旭珺向数娱梦工厂透露。
华人文化与华纳的战略合作开始于2013年,彼时双方已经开启了从战略投资到运营开发的多领域合作。
更深度的合作发生在2015年“习奥会”前夕,两者的合资公司——于2015年9月20日成立的旗舰影业,更是习近平访美的49项成果之一,其中华人文化持股51%,华纳持股49%,旗舰影业也自然参与投资了《巨齿鲨》。
在随后具体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中外团队同样合作密切。
应旭珺介绍说,整体拍摄制作主要是华纳负责把关,其帮助中方团队配置了全球顶级资源,而制片人、导演以及演员的选角等重大决定,由中美双方共同决定。影片大部分是在新西兰拍摄,中方团队会参与到各大重要的项目组,最后三亚湾的那场巨齿鲨横行浅海大开杀戒、一次性出场上千人的重头戏,则主要由中方团队负责。
“我们跟华纳的合作非常愉快,对于目前的成绩,华纳跟我们一样都很满意。”应旭珺表示。
主导的好莱坞系列大片即将诞生?
将一部合拍片成功推向全球市场,同样并非易事。从考虑定档2018年春节档到最终决定暑期档上映,从史前巨兽到“海底侏罗纪”的宣传概念,都需要中美双方不断地磨合。
“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沟通问题,文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差异,从前期开发到后期的宣发阶段,其实有很多的求同存异,沟通是一个很大的关键点。”应旭珺向数娱梦工厂表示,“所以其实都是在相互学习,我们学习他们的专业度和工业化体系,他们也学习我们中国特色的地方,比如宣发方面的一些创新的东西,美国市场是没有见过的。”
与北美观众已经有了观看鲨鱼片的习惯不同,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此类电影的观影环境,观众对巨齿鲨这样的海洋古生物更是缺乏认知,这给影片在国内的前期宣传带来了不少困难,也使得国内外的宣传策略必须要有所不同。
最终国内宣传团队决定打出“史前巨兽”和“海底侏罗纪”两大概念。一方面,怪兽题材影片已经在国内具有相当多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观众联想到《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等更为熟悉的恐龙电影,在上映前便明白影片大概是什么类型,率先吸引核心受众群。
影片定档方面同样体现了中美两国的求同存异。《巨齿鲨》原本考虑2018年春节档上映,作为中国市场最为火爆的一个档期,春节档或许将使影片的票房达到更高的高度,但最终出于对全球市场的考虑,定档为2018年暑期档。
“春节档对于美国和全球的人来说不是特别合适,因为那么冷的天再去看一部水下游泳的戏,好像太凉嗖嗖了。” 应旭珺笑言,“另外美国群众也已经习惯在夏季看鲨鱼电影,所以顾及到全球的市场最终选择了平衡。”
如今,《巨齿鲨》不错的开局表现也让华人文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当初考虑这个IP,就是因为看中了它有系列化的可能性,毕竟小说本身就是一个系列,但是接下来具体是做不做、什么时候做,我们还是要所有的合作方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应旭珺向数娱梦工厂透露,这个IP有整个的古生物世界可以去开发和挖掘,甚至除了影片,也有可能做线下乐园,这也正是这个题材有魅力的地方,也是华人文化从项目前期便考虑的方向。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巨齿鲨》的出现使中美合拍片市场看到了新的方向和曙光。正如应旭珺所说,“给市场多一点信心吧,不然的话,这个类型就被做死了,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现在至少大家看到了这个还是有可能做得不错的。”
【钛媒体作者介绍:作者/郭雅琼;编辑/友子;来源/数娱梦工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