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过安检时,都发生了什么?
当你背着包、拿着水,走进地铁站乘坐地铁时,都会被工作人员要求将包放到一个检测仪传送带上,接着你穿过“一扇门”,安检员拿着一根黑色的“长板”在你身上挥舞,同时还要将你的水瓶拿到一个机器上检测。完成这些操作后,你就算顺利通过了安检,可以正常的乘坐地铁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安检流程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论是乘坐飞机、火车高铁、汽车、地铁,还是参观博物馆,进入会展中心、演出场所等,都需要经过“安检”这关。那么,你知道当你每次过安检的时候都发生了些什么吗?
顾名思义“安检”就是为了降低安全风险所采取的检验手段,通过对你的行李货物、随身物品等进行检查,防止将枪支炸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毒害品和其他危害安全的物品带入公共场所,造成爆炸或其他恐怖威胁事件。
而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检查,需要借助安全检查设备的帮助,安检设备主要包括X光安检机、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仪、危险液体检测仪、毒品炸药探测仪等等,这些仪器通过各种原理去检查你是否携带违规物品,已被广泛用于公安反恐、交通工具、演出活动等多领域场所。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过程:
首先,你将背包、行李箱等放到X光安检机上,传送带将你的物品传到机器内部进行X射线扫描,并输出影像以供检查人员判断是否夹带违禁品。拥有清晰的成像效果,借助多项图像处理功能,能简单、快速地辅助检查人员辨别区分不同物质。
一般来说像塑料、食物、服饰等有机物显示为橙色或黄色,铁、铜、钢、银等金属无机物显示为蓝色,有机物和无机物重叠的地方显示绿色,一些过厚或密度过大的物体由于不能被X射线穿透,则显示为红色(如铅板、黄金等)。
接着,你会走过一道安检门,安检门包括金属探测门和温度检测金属探测一体安检门。两侧门板内装有能发射和接收交变电磁场的传感器,金属导电体受交变电磁场影响时会在内部产生涡流电流,而该电流又会发射一个与原磁场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磁场,从而被金属探测器捕获信号。当人身体上所携带的金属超过根据重量、数量或形状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值时,安检门即刻报警,并显示造成报警的金属的所在区位,让安检人员及时发现该人所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
而温度检测金属探测一体安检门又在门头装有高精度的体温检测探头,探测角度可以上下移动, 能够测量人体额头的表面温度,然后根据人体额头的温度与体温的关系得到人体的实际体温。检测仪的光学组件将身体发射和反射的能量汇集到传感器上,通过电子组件将此信息转化成温度读数并显示在显示面板上,当温度读数超过高温报警值时,仪器会发出报警声。
然后,可能你服饰上的金属部件触发了安检门警报,安检员拿着手持金属探测仪在你的身体表面来回扫描,和金属探测门类似,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你身上探测。当手持金属探测仪扫过人体时,如果发出较低沉的响声,而且探头停留在发声处的上方后这个响声会逐渐消失,则可以判定它是一件很小的金属,如皮带扣、拉链等。如果发出的声音很尖锐,即使探头停着不动,声音仍然是持续不断的,那很可能就是一块较大的金属,如匕首、手枪等。
最后,你通过了以上的检查,安检员示意你将背包中的水瓶取出来,放到台式危险液体检测仪上或通过手持危险液体检测仪进行检查。检测仪通过微波反射法、热传导法,或采用准静态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测定待测液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从而判断液体的类型。这种探测仪能够在不直接接触液体的情况下将液体炸药、汽油、丙酮、乙醇、香蕉水等易燃易爆液体与水、可乐、牛奶、果汁等安全液体区分开,有时安检员也会要求你喝一口瓶中的液体来证明其为安全饮用水。
以上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的安检方式,当然如果你是去机场的话则还会有毒品炸药检测等流程。进入机场时工作人员会拿着一张小小的“试纸”在你的衣服、行李箱甚至手上进行擦拭,随后再将纸片送到毒品/炸药探测仪上进行检查。
根据罗卡定律(凡两个物体接触,必会产生转移现象),如果某人在登机之前曾经拿过或者使用过爆炸物,爆炸物中的一些微粒就会残留在其皮肤上、行李箱上,即使是反复洗手后,微量的爆炸物残留也会被试纸上涂的不干胶所捕获。这种探测器主要利用了离子迁移普技术,只要接触的炸药粉成分大于 0.0000000001 克,就能被成功识别。此外,机场、海关等地还会有特种警犬来进行搜毒搜爆,以确保行李中没有携带毒品炸药。
实行安检政策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打击走私犯罪、恐怖袭击的一把利剑。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自觉接受安检不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安检占用的是短短几秒钟时间,保障的却是国家社会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