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一组扎心漫画刷爆朋友圈:女人问“你爱不爱我”,实际上是在问什么?

一组扎心漫画刷爆朋友圈:女人问“你爱不爱我”,实际上是在问什么?

5 年前

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是不被喜欢的。终于,有一个喜欢Ta的人表白了,可是Ta依然无法相信。


Ta向对方浇了一盆冷水,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验证: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我。


对方觉得莫名其妙,离开了。


“看吧,果然没有人喜欢我。”


他到底爱不爱你?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几个场景?


A.

结婚纪念日,女人满心期待地等丈夫给自己准备惊喜,可是,丈夫却没有准备。


即使老公已经道歉说是自己不小心忙忘了,但女人的心里还是会觉得:他就是不在乎我,不够爱我。


B.

下雨了,女人给老公打电话:“老公,我没带伞,你下班来接我一下吧!”


男人说:“老婆,今晚公司有重要的事情,我走不开,你打个车吧,好不好?”


女人挂掉电话,心想:他真是不够在乎我,不够爱我!


C.

男人一回家,就倒在沙发上,女人一边做家务,一边不停地和男人说话。


男人疲惫地说:“老婆,我现在有点累,你让我休息一下吧。”


女人急了:“你连话都不想跟我说了?是不是不爱我了?”

也许,你也会偶尔和爱人出现类似上面的小矛盾。你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不能让你满意。于是,你就总是不停地怀疑他,也怀疑自己。


有些人总喜欢把爱人的一些举动看成是爱你的象征,一旦对方没有按照你想象的那样做,你就会觉得: 他一定是不够爱我。



你总是不停地希望他能更爱你一点,就像一个“缺爱”的孩子。




为什么你总能找到他不爱你的证据?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死在一个堆满垃圾堆的家里。


杀死她的,就是 “缺爱” 两个字。


松子是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女孩,她本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妹妹从小就体弱多病,父母几乎将所有的爱和关注都给了妹妹,这就使松子形成了一种渴望爱、无法忍受孤独的性格。


她不惜用做鬼脸,扮小丑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父亲的欢心。即使破坏了自己美丽的形象,只要能得到父亲的一个微笑,她也觉得是值得的。




她的内心深处极度缺乏爱,可以说,她后来人生中的一系列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发的。


松子说:“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


她想获取爱,所以她愿意为了得到爱而付出一切……



和松子一样,其实大部分人“爱与安全感”的缺失都来源于原生家庭的问题。


打个比方,一个人在小的时候,父母陪她的时间很少,她就一直在“缺爱”的状态下长大,久而久之,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不被爱的孩子”。


于是,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就会一直觉得:“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当她默认了这种设定后,她就会拼命找到各种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无论发生了任何违背她意愿的事,她都会与“自己不值得被爱”扯上关系。就好像是对自己说:“你看,我果然是不被爱的吧!”


和松子愿意为爱付出一切的索爱方式不同,有的人会因此变得十分敏感和多疑。


她会一边害怕“自己不被爱”的状态,一边又不停地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这件事情,一旦找到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她的感觉就好像是既“难受”又“满意”。


久而久之,不但折磨了自己,也折磨了对方。

爱情和关系,其实是一种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认为,人际传播的推动力量是“自我利益”(self-interest),人们通过相互的社会交换获得双赢。


所以关系中不可能一方总是付出,而另一方总是索取的。这不叫交换,叫做慈善。

我曾经拆散过一对情侣。


当时我还在和人合租。隔壁的合租室友,一个女舞蹈老师,一天到晚说“中不中”的郑州人。


过了几天,我回家看到一个男孩和她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我笑着说:你男朋友啊?

她腼腆地说:是啊。

我开玩笑说:怎么跟上次那个不一样?


她愣了下,没想到男孩直接给他一巴掌,然后非常愤怒地摔门出去……


那件事情,我真的觉得很过意不去,也亲自登门致歉。但是两个人却还是分手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说的话只是导火索。


他们的关系是畸形的,两个人总是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回报能够等同于付出,才会愿意留在一段关系中。 那个经常哭诉“不被爱”的人,也在不断地通过抱怨来获取到相应的回报。


在获取爱时,你是否用错了方式?


在生活中,很多人拼命地想要去获取爱,却采用了很极端的方式,好像是在验证:如果我这样做,你还爱我,那才是真的爱我。


他们拼命地“制造”一些伤害,企图证明对方是真的爱自己。


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喵喵是一个敏感、缺爱的女人,她总是觉得亮亮不够爱她,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控制亮亮的行踪。


怕亮亮在公司和女同事暧昧,就查亮亮的手机。

怕亮亮去夜店就查他的消费记录。



而且,他还跟踪亮亮,甚至在家装摄影头监控亮亮。最后,亮亮实在受不了,只好“逃离”……

许多人在从对方身上找安全感、索取爱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出一些极端的、伤害对方和自己的事情,企图证明对方的爱。


心理学上有一种 “自我实现的预言” 的说法,说的是:当你许下了一个预言,那么事情就有很大可能会按照预期发展。因为你相信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发展,所以你就采取了加强的措施,这样就更加推动了这个预言的实现。


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对方怀有某种心理预期时,这种心理预期会不自觉地引导着对方的行为,从而导致对方朝着这个心理预期前进,最后让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当你在验证对方是不是不爱你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你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你不爱我”,这其实是在把事情往负向上面推动。





你那么好,值得拥有很多爱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通过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定义这个世界是否友好的。如果父母给他的爱是有缺损的,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他就会有一种原始的不安全感。


什么样的爱,是缺损的爱?


比如,不管他哭还是闹,父母总是忽略掉他的感受。


比如,父母批评他的时候,勒令他不许哭,再哭就打得更狠。



因为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已经使他生出一种适应的机制,“不被爱”是她习惯的状态,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她就会不习惯、不舒服。


所以,她一方面很渴望爱,一方面又很难适应真正被爱的生活。当别人不够爱她的时候,她会抱怨;当别人爱她的时候,她又想要推开别人。怎样都不行,她就处于一种很纠结的状态。


这个原始的不安全感,因为没有办法被化解。在他成年以后,就会衍化出很多的问题。



于是,当这个孩子长大后,总是会面临三种痛苦。


第一种痛苦, 她总是觉得别人爱她爱的不够。因为她极度“缺爱”,所以,不管另一半如何对她,她都觉得不够。


第二种痛苦, 她会得患得患失。她觉得,对方爱的并不是真正的她,她得到的爱只是临时的、暂时的,随时都可能会失去。


第三种痛苦, 她必须要去相信,别人是不够爱自己的。一旦她相信别人是爱自己的,她就会很痛苦。


有人会问:生而为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难道长大后就一定要继承这种伤害吗?


当然不。


“缺爱”最根本的问题,是因为在自己内心里,住着一个不被爱的小孩儿。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和“内在的小孩”去对话。






关于如何与内在小孩儿对话,可以尝试这两个步骤。


【步骤一】 请你找个让你感觉舒适的姿势坐着,闭上眼睛,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你的面前出现一道探索之门,把门推开,你进入了一个属于你内心的秘密园地。那是一个非常安详美丽的地方,可能有着许多花草树木的大自然、或是有着一间温暖舒适的房间、或是一个你觉得自在的地方……在你的想象中,让你的内在小孩出现,与它相遇,花几分钟与它在一起,好好看看它的模样:它有多高?胖或瘦?头发的形式?五官长的如何?脸部表情?身体的姿势是如何?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步骤二】 写一封信告诉它:向它道歉,过去有时会忽略了它的需要,或是对他严格责骂,现在你愿意说声对不起,请求他的原谅。告诉他,你看到他的特长有哪些?他有哪些很可贵的地方?告诉他,你对他的喜欢与爱,你会好好照顾他。告诉他,他有任何不舒服的情绪时,他可以告诉你,你会安慰帮助他。告诉他,他有一些渴望与需要,你会愿意和他讨论,找到一些健康的满足方法来滋养他。


然后,重复地去练习。


无数的案例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都会被延续下去。只要你带着愿意学习的能力,去寻找你内在的小孩,就一定会被疗愈。


如果你在这方面还存在疑惑,建议去参加我们内在小孩训练营的两期课程,课程会为你提供专业、系统的帮助。详细信息可以咨询蜻蜓老师 xinzhizhuxl。


最后,不管怎么样,祝你做人不缺爱,做爱不缺人。

—— 心有助,不孤独 ——

如果你对于两性情感、亲密关系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心之助获得

预约情感咨询可以添加心之助助理微信:xinzhizhu012

更多心理学内容点击: xinzhizhu.com 进行了解哦

编辑于 2018-06-25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