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汉昭帝刘弗陵 [117] (前94年-前74年6月2日 [118] ), 西汉 第八位皇帝(含吕后称制时期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汉武帝 刘彻 少子,母为 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前87年)立为太子,同年即位, 霍光 上官桀 金日磾 桑弘羊 受武帝遗诏辅政,即位后委政霍光。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郡国 贤良文学 召开 盐铁会议 ,随后罢 榷酤 。又与 匈奴 恢复和亲。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1] 开启了“ 昭宣中兴 ”的良好局面。

元平 元年四月癸未日(前74年6月2日 [118] ),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 平陵

(概述图来源 [2]

征和 二年(前91年),发生著名的 巫蛊之祸 。皇后 卫子夫 、太子 刘据 因受 苏文 江充 韩说 等人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自杀,之后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 [6] 戾太子刘据死后,皇三子 刘旦 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 [8] 皇四子 刘胥 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未被立储。 [9] 皇五子 刘髆 李夫人 所生, 李广利 的外甥。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和丞相 刘屈氂 谋划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 匈奴 ,刘屈氂被腰斩。 后元 元年(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10] 征和三、四年(前90年、前89年)间,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11] 武帝有意传位于刘弗陵,就命内廷画工绘制“ 周公辅成王 ”的图画,赐给 奉车都尉 霍光 ,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 吕后 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12] 后元二年二月十二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汉武帝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 [13] 二月十三日,武帝诏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 大司马 、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 [14] 加封 金日磾 车骑将军 ,太仆 上官桀 左将军 搜粟都尉 桑弘羊 御史大夫 ,共同辅佐少主。 [16] [2]  刘弗陵画像取自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3]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4]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5]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6]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卫太子废後,未复立太子。 [7]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2-10-24] [8]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而燕王旦上书,原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 [9]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10]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 [11]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 [12]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13]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 [14]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后上疾病,乃立钩弋子为皇太子。拜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少主。 [15]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嫚,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16]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 [17]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18]  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 [19]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 [20]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明日,武帝崩,太子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21]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初,桀子安取霍光女,结婚相亲,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决事。 [22]  注:鄂邑长公主是刘弗陵的大姐,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鄂盖主、盖长公主。作为唯一还活着的公主,鄂邑长公主常年住在宫里照顾刘弗陵,因此对朝政颇有影响力。 [23]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长主内周阳氏女,令配耦帝。时上官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安因光欲内之。光以为尚幼,不听。 [24]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安素与丁外人善,说外人曰:“闻长主内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长主。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25]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四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赦天下。辞讼在后二年前,皆勿听治。 [26]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亦惭。……繇是与光争权。 [27]  参照《盐铁论》:霍光接受了汉武帝轮台诏的思想,要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以恢复民力和国力;而桑弘羊却仍坚持轮台诏之前那种积极进取的方针。二人的政见分歧非常明显。 [28]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29]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桀、安父子)知燕王旦帝兄,不得立,亦怨望。 [30]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 [31]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旦遣孙纵之等前后十余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主。 [32]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旦闻之,喜,上疏曰:“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焉。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今陛下承明继成,委任公卿,群臣连与成朋,非毁宗室,肤受之诉,日骋于廷,恶吏废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不降,还亶为典属国。今大将军长史敞无劳,为搜粟都尉。又将军都郎羽林,道上移跸,太官先置。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之变。” [33]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34]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 [35]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时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 [36]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37]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是时,昭帝年十四,觉其有诈,遂亲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 [38]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后桀党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 [39]  《汉书·昭帝纪》:元凤元年九月,鄂邑长公主、燕王旦与左将军上官桀、桀子票骑将军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谋反,伏诛。 [40]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41]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桀等因谋共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 [42]  《汉书·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谋为逆乱。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敝惶惧,移病,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延年封为建平侯。 [43]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 [44]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桀、安宗族既灭,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光外孙,故得不废。 [45]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冬十月,诏曰:“左将军安阳侯桀、票骑将军桑乐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数以邪枉干辅政,大将军不听,而怀怨望,与燕王通谋,置驿往来相约结。燕王遣寿西长、孙纵之等赂遗长公主、丁外人、谒者杜延年、大将军长史公孙遗等,交通私书,共谋令长公主置酒,伏兵杀大将军光,征立燕王为天子,大逆毋道。故稻田使者燕仓先发觉,以告大司农敞,敞告谏大夫延年,延年以闻。丞相征事任宫手捕斩桀,丞相少史王寿诱将安入府门,皆已伏诛,吏民得以安。封延年、仓、宫、寿皆为列侯。”又曰:“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今乃与长公主及左将军桀等谋危宗庙。王及公主皆自伏辜。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与燕王、上官桀等谋反父母同产当坐者,皆免为庶人。其吏为桀等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除其罪。” [46]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邻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47]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48]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夏四月十七日,昭帝逝世于未央宫,六月七日,葬于平陵。 [49]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 [50]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元凤三年)夏四月,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皆坐纵反者,仁自杀,平、胜胡皆要斩。 [51]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闰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国,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 [52]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二年春正月,以宗室毋在位者,举茂才刘辟强、刘长乐皆为光禄大夫,辟强守长乐卫尉。 [53]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六月,诏曰:“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诵《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 [54]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六年春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 [55]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56]  司马光《资治通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57]  《盐铁论·本议》:①“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留难与之为市,吏之所入,非独齐、陶 之缣,蜀、汉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红再税, 未见输之均也。”②“县官猥发,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腾跃则商贾牟利自市,牟利自市,则吏容奸。而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 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 [58]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栘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赐钱百万。 [59]  按:具体辩论内容参见西汉·桓宽编撰的《盐铁论》。 [60]  杜君立.微盐大义——舌尖上的帝国[J].国学。2014年第6期 [61]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冬,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发军屯西河,左将军桀行北边。 [62]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始元二年冬,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 [63]  班固《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属国千长义渠王骑士射杀犁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64]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三年冬,辽东乌桓反,以中朗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北边七郡,郡二千骑击之。 [65]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光更问中郎将范明友,明友言可击,于是拜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匈奴闻汉兵至,引去。初,光诫明友:“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乌桓时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馀级,获三王首。匈奴由是恐,不能复出兵。 [66]  班固《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大将军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犭已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光更问中郎将范明友,明友言可击。于是拜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匈奴闻汉兵至,引去。初,光诫朋友:“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乌桓时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余级,获三王首,还,封为平陵侯。匈奴由是恐,不能出兵。 [67]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乌桓再次侵犯边塞,派度辽将军范明友领兵追击。 [68]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元凤六年春正月,募郡国徒筑辽东、玄菟城。 [69]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六月,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辽东。 [70]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始元六年秋七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 [71]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夏,为太后起园庙云陵;益州廉头、姑缯、牂柯谈指、同并二十四邑皆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击益州,大破之。有司请河内属冀州,河东属并州。 [72]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始元四年,西南夷姑缯、叶榆复反,遣水衡都尉吕辟胡将益州兵击之。辟胡不进,蛮夷遂杀益州太守,乘胜与辟胡战,士战及溺死者四千馀人。 [73]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秋,大鸿胪广明、军正王平击益州,斩首捕虏三万余人,获畜产五万余头。 [74]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诏曰:“钩町侯毋波率其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其立毋波为钩町王。大鸿胪广明将率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 [75]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已亥,上耕于钩盾弄田。 [76]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六年春正月,昭帝自耕于上林。 [77]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秋八月,诏曰:“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令年田租。” [78]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三年春正月......罢中牟苑赋贫民。诏曰:“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朕虚仓廪,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毋漕。三年以前所振贷,非丞相、御史所请,边郡受牛者勿收责。” [79]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二年夏六月,赦天下。诏曰:“朕闵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80]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秋七月,赦天下,赐民百户牛、酒。 [81]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始元六年秋,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 [82]  班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 [83]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青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84]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 [85]  月明日.《神秘消失的古国》第六章 楼兰.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年1月1日 [86]  黎东方《细说秦汉·五二·儒生的地位上升了》 [87]  孙皓晖《大秦帝国·祭秦论·二》:历史实践与历史意识的最初分裂 [88]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第030卷·秦汉艺术史》:“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又“从漆器铭文反映的制作年代看,从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个(公元61年)的前后100年间,当是汉代漆器生产的发达时期”。 [89]  崔玉亭等《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远距离兵器·矢》: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箭,是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制的。此箭全长67厘米,有三棱铜镞、竹杆,带三根尾羽。镞和羽都经缠丝涂漆与箭杆相固定。 [90] 《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4-01-23] [91] 旧唐书卷·六十三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4-09-05] [92] 《资治通鉴·卷二十三》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4-01-23] [93]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纪第十七》 [94]  苏辙《苏辙文集·历代论·汉昭帝》 [95]  洪迈《容斋随笔·卷第三·汉昭顺二帝》: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然和帝时,窦宪兄弟专权,太后临朝,共图杀害。帝阴知其谋,而与内外臣僚莫由亲接,独知中常侍郑众不事豪党,遂与定议诛宪,时亦年十四,其刚决不下昭帝,但范史发明不出,故后世无称焉。 [96]  钱时·《两汉笔记》 [97]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汉昭帝元始之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若葵之卫足也,名曰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杂萎,芬芳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人肌理。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皆含咀,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相为戏。《楚辞》谓折芰荷以为衣,意在斯也。又有倒生菱。茎如乱丝,一花十叶,根浮水上,实沉泥里,没如紫色,谓之紫泥菱。食之令人不老。时命水戏,游宴永日。工人进一巨槽,帝曰:“栝楫松舟,嫌其重朴,况乎此槽,岂可得而乘也。”乃命文梓为舟,木兰为枻。刻飞鸾翔鷁,饰其船首。随风轻荡,毕景忘归,乃至通夜。使宫人为歌,歌曰:“商秋素景泛洪波,谁云好手折芰荷。凉凉凄凄揭棹歌,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为多。”帝大悦,起游商台于池上。及乎末岁,谏者多。遂省游荡奢侈,堙毁台池,鸾舟荷芰,随时废灭。今台址无遗,池亦平焉。 [98]  葛洪《西京杂记》:始元元年,黄鹄下太液池。上为歌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衣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99]  《汉书·五行志》:“光欲后有子,……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颛寝” [100]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101]  《汉书·外戚传》: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 [102]  班固《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 [103]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 [104]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 [105]  按:《史记》和《汉书》皆未记载卫长公主的生母,根据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可知卫长公主为卫子夫女。 [106]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师古曰:“诸邑,琅邪县也,以封公主故谓之邑。阳石,北海县也。二公主皆卫皇后之女也。阳字或作羊。”皆坐巫蛊死。 [107]  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108]  按:卫子夫所生其它两位公主现存史书未做记载。唐初颜师古所著《汉书注》认为二公主为阳石公主与诸邑公主。唐中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则认为,此二公主当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 [109]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 [110]  按:现存史料只记载盖长公主本意将周阳氏纳入昭帝后宫,至于后来周阳氏到底有没有入宫,是不是真的成为了昭帝妃子,暂无史料证明。 [111]  又按:除周阳氏外,从史书记载昌邑王刘贺“与孝昭皇帝宫人蒙(姓蒙或者叫蒙的宫女)等淫乱”“光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颛寝(专寝)”等可以看出,昭帝后宫并非只有上官皇后一人。 [112]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3-04-04] [113]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3-04-04] [114] 陕西汉昭帝平陵发现陵庙建筑 外藏坑1288座 .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4-09-05] [115] 《太平御览 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1-07-27] [116] 《汉书 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1-07-27] [117]  《汉书》:孝昭皇帝(刘弗陵),武帝少子也。 [118]  《汉书》:(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