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达尔(Total)掌舵者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活脱脱就是从漫画中走出来的“圣诞老人”,那撇浓密且颇具格调的灰白色八字胡,让他在道达尔内部有个“大胡子”的外号,就连媒体都喜欢拿他的胡子做文章,每每谈起他都以“胡子先生”称之。
有媒体戏称,那标志性的小胡子颇似两只松鼠的尾巴,再配上他那皱巴巴的脸,马哲睿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而非天天与钱打交道的资本家。
生于1951年6月的马哲睿出身法国泰廷哲家族,是泰亭哲香槟集团(Taittinger Group)的继承人,他的祖父是该集团的创始人。据了解,泰亭哲有一款著名的香槟品牌——艺术家之选,每款都限量发售、价格不菲,在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隆重的婚礼上就曾出现过它的身影。
在这样的身世背景下,马哲睿本可以安安稳稳地继承家业,在法国幽静的城堡里当一位充满艺术气息的酒商,但他并不安于现状,不仅爱上了与红酒业风马牛不相及的石油,甚至最终放弃了漂亮的葡萄园,一头扎进了油气田。
是什么吸引这位法国贵族投身石油?马哲睿的回答是“误打误撞”。迷迷糊糊敲开石油业大门那年,马哲睿只是个22岁对前途迷茫的“社会新人”。1974年暑假,即将从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毕业的马哲睿,本打算随便挑个离家近的公司完成实习课程,岂知一进去就再没出来。“当时选择道达尔的原因特简单,就是因为工作地点和我当时位于巴黎西区的家只有几步之遥。”他回忆称。
马哲睿决定留在道达尔之后,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都说,你疯了吗?这个公司也许会在6个月内破产,那是1974年,正值中东石油危机期间。”他表示,“但正是这种围绕着政治的动荡行业,完全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石油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行业。”
众所周知,马哲睿十分健谈,但嗓门并不嘹亮、情绪也不高昂,只是慢声细语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他本人一直强调自己是个害羞和内向的人,更愿意当个“倾听者”,不管是酒店门童还是阿拉伯的国王,只要内容有意思都可以吸引他。
一位英国的前外交官曾透露:“在递上名片之前,我根本不相信这个和我侃侃而谈的普通老家伙,原来是道达尔的头儿,他看起来真不像精明的商人。”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IHS Global Insight)能源专家塞缪尔·西斯扎克也曾这样描述马哲睿:“他是儒雅法国贵族和狂热投机分子的矛盾结合体。”
马哲睿自己也坦诚,他的外貌具有一定欺骗性,很容易在谈判中让对手放松警惕。但“普通”并不意味着平凡,马哲睿从来都是单刀直入,说话做事针针见血。
初出茅庐的日子,马哲睿在道达尔财务部门和勘探生产部门担任过多个职位。真正崭露头角是在1995年,当时美国正在制裁伊朗,但道达尔却无视美国的警告,毅然决然地在伊朗的土地上展开了油气钻探,引领这场勘探活动的正是刚刚荣升为道达尔中东分公司总裁的马哲睿。
马哲睿的手段远比他温和的样貌要凌厉,他曾经成功地让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政府在几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上让步,这一举措不仅为他赢得了“中东先生”的美名,还为道达尔带来了满满的收益。
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傲人的中东业绩,马哲睿在道达尔平步青云。1998年11月,道达尔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FINA)合并,两年后并购了法国埃尔夫公司(ELF),即成为了现在的道达尔,两笔并购交易完成后,马哲睿成为新公司勘探和生产部门高级执行副总裁。2002年1月,他成为勘探和生产部门总裁;2006年成为董事会成员,隔年2月14日成为道达尔首席执行官。
接任CEO之后,马哲睿多次公开谈论石油公司的“噩梦”——石油短缺,这是大多数油企高管回避谈论的话题。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国际油价暴跌,马哲睿大刀阔斧地引领道达尔转型,一方面进军核能产业,一方面加大海外合作力度,同时高举环保大旗为道达尔树立“绿色”形象,他掌舵下的道达尔始终维持着不错的业绩表现。
相比几十年前的健步如飞,道达尔目前的发展只能用蜗行牛步来形容,裁员、行贿、变卖资产等负面新闻屡见不鲜,而掌握着这个巨头未来方向的马哲睿,无疑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业内对他的期待和信心一直未减,这也是道达尔股价相较其他石油公司波动幅度较小的原因所在。
道达尔(Total)掌舵者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活脱脱就是从漫画中走出来的“圣诞老人”,那撇浓密且颇具格调的灰白色八字胡,让他在道达尔内部有个“大胡子”的外号,就连媒体都喜欢拿他的胡子做文章,每每谈起他都以“胡子先生”称之。
有媒体戏称,那标志性的小胡子颇似两只松鼠的尾巴,再配上他那皱巴巴的脸,马哲睿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教授而非天天与钱打交道的资本家。
生于1951年6月的马哲睿出身法国泰廷哲家族,是泰亭哲香槟集团(Taittinger Group)的继承人,他的祖父是该集团的创始人。据了解,泰亭哲有一款著名的香槟品牌——艺术家之选,每款都限量发售、价格不菲,在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隆重的婚礼上就曾出现过它的身影。
在这样的身世背景下,马哲睿本可以安安稳稳地继承家业,在法国幽静的城堡里当一位充满艺术气息的酒商,但他并不安于现状,不仅爱上了与红酒业风马牛不相及的石油,甚至最终放弃了漂亮的葡萄园,一头扎进了油气田。
是什么吸引这位法国贵族投身石油?马哲睿的回答是“误打误撞”。迷迷糊糊敲开石油业大门那年,马哲睿只是个22岁对前途迷茫的“社会新人”。1974年暑假,即将从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毕业的马哲睿,本打算随便挑个离家近的公司完成实习课程,岂知一进去就再没出来。“当时选择道达尔的原因特简单,就是因为工作地点和我当时位于巴黎西区的家只有几步之遥。”他回忆称。
马哲睿决定留在道达尔之后,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都说,你疯了吗?这个公司也许会在6个月内破产,那是1974年,正值中东石油危机期间。”他表示,“但正是这种围绕着政治的动荡行业,完全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石油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行业。”
众所周知,马哲睿十分健谈,但嗓门并不嘹亮、情绪也不高昂,只是慢声细语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他本人一直强调自己是个害羞和内向的人,更愿意当个“倾听者”,不管是酒店门童还是阿拉伯的国王,只要内容有意思都可以吸引他。
一位英国的前外交官曾透露:“在递上名片之前,我根本不相信这个和我侃侃而谈的普通老家伙,原来是道达尔的头儿,他看起来真不像精明的商人。”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IHS Global Insight)能源专家塞缪尔·西斯扎克也曾这样描述马哲睿:“他是儒雅法国贵族和狂热投机分子的矛盾结合体。”
马哲睿自己也坦诚,他的外貌具有一定欺骗性,很容易在谈判中让对手放松警惕。但“普通”并不意味着平凡,马哲睿从来都是单刀直入,说话做事针针见血。
初出茅庐的日子,马哲睿在道达尔财务部门和勘探生产部门担任过多个职位。真正崭露头角是在1995年,当时美国正在制裁伊朗,但道达尔却无视美国的警告,毅然决然地在伊朗的土地上展开了油气钻探,引领这场勘探活动的正是刚刚荣升为道达尔中东分公司总裁的马哲睿。
马哲睿的手段远比他温和的样貌要凌厉,他曾经成功地让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政府在几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上让步,这一举措不仅为他赢得了“中东先生”的美名,还为道达尔带来了满满的收益。
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傲人的中东业绩,马哲睿在道达尔平步青云。1998年11月,道达尔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FINA)合并,两年后并购了法国埃尔夫公司(ELF),即成为了现在的道达尔,两笔并购交易完成后,马哲睿成为新公司勘探和生产部门高级执行副总裁。2002年1月,他成为勘探和生产部门总裁;2006年成为董事会成员,隔年2月14日成为道达尔首席执行官。
接任CEO之后,马哲睿多次公开谈论石油公司的“噩梦”——石油短缺,这是大多数油企高管回避谈论的话题。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国际油价暴跌,马哲睿大刀阔斧地引领道达尔转型,一方面进军核能产业,一方面加大海外合作力度,同时高举环保大旗为道达尔树立“绿色”形象,他掌舵下的道达尔始终维持着不错的业绩表现。
相比几十年前的健步如飞,道达尔目前的发展只能用蜗行牛步来形容,裁员、行贿、变卖资产等负面新闻屡见不鲜,而掌握着这个巨头未来方向的马哲睿,无疑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业内对他的期待和信心一直未减,这也是道达尔股价相较其他石油公司波动幅度较小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