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
柴荣
的
御窑
。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
显德
初年,
[1]
其窑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
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
磬
,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当时诸多窑中最佳的,被称为“瓷皇”。
[6]
[2]
柴窑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有“六大名窑”之称,柴窑位居“六大名窑”之首,明代以后,柴窑开始绝迹,“六大名窑”逐渐演变成了“五大名窑”。
[5]
明代曹昭编撰的《格古要论》记载:“柴窑器……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柴荣(921~959年),亦名郭荣,周太祖郭威养子,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后世称其为柴世宗。
[9]
据考证认为,柴世宗创烧柴窑一方面是柴世宗个人的经历与情志所致,一方面是基于五代后周的政治、经济之所需。
[9]
柴世宗的养父周太祖郭威,一生憎恶奢华,注重节俭。为了表达自己倡导节俭,不致使黎民受困的心愿与决心,郭威还将宫中所有的珠玉珍宝、金银器具等奢华之物全部砸毁,又严令“凡珍华之物,不得入宫”。而世宗柴荣又在“限佛”运动中颁布“铜禁”,朝廷除留铜制法物、兵器外,其余铜器尽皆交监铸钱。金银器没有了,铜制器物也没有了,皇宫里众多人员生活所需的器具,依照典章、祖制进行各种庆典、祭祀所需的礼器,以及宫廷的陈设之器,从何而来?作为与瓷器多有交道,深谙制瓷之术的世宗柴荣,采用原料来源广泛,造价低廉的瓷器,替代材料稀缺,价值昂贵的金银铜器,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建窑烧瓷,以供宫廷之所需,更是顺理成章。以陶瓷之质,仿金银铜器之形,制精色异的柴窑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9]
[1]
目前,已知,最大可能是柴窑 的古瓷片 古瓷标本
.俨唐古瓷馆.2019-10-03
[引用日期2021-02-17]
[2] 吴仁敬,辛安潮著,中国陶瓷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01,第22页
[3]
郑州老城下的千古之谜:神秘柴窑缘何“片柴值千金”|郑州|郑州市
.凤凰资讯
[引用日期2024-05-07]
[4] 田培杰.理财(收藏)——郑州柴窑遗址.海燕出版社,2014年(仅支持电脑查看)
[5]
数百年无人见的柴瓷窑址在郑州 柴窑为六大名窑之首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24-06-04]
[6] 张敏.艺术品鉴——古陶瓷界千年之谜 “中国瓷皇”柴窑.陕西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仅支持电脑查看)
[7]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辞海 历史分册 世界史·考古学[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340.(仅支持电脑查看)
[8] 沈柔坚名誉主编;邵洛羊总主编. 中国美术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467.(仅支持电脑查看)
[9] 任文杰主编;邱燕,白军峰,朱文豪副主编;吴媛媛,乔芳,郑路参编. 中国青瓷[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0-101.(仅支持电脑查看)
[10] 任文杰主编;邱燕,白军峰,朱文豪副主编;吴媛媛,乔芳,郑路参编. 中国青瓷[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4-106.(仅支持电脑查看)
[11] 任文杰主编;邱燕,白军峰,朱文豪副主编;吴媛媛,乔芳,郑路参编. 中国青瓷[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1-102.(仅支持电脑查看)
[12] 任文杰主编;邱燕,白军峰,朱文豪副主编;吴媛媛,乔芳,郑路参编. 中国青瓷[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3-104.(仅支持电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