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白》解析(一)
柳川
——漫长的告白
《漫长的告白》的原定名是柳川,也就是日本的地名,也是女主角的名字。柳川并不是单单是一个地名与人名,也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意象,联系到导演张律的上一部作品片名是《咏鹅》会发现,虽然导演是一个东北朝鲜族人,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甚至迷恋中国文化。
柳在唐诗中出现的频次比较高,音近“留”,意为挽留,有灞桥折柳的典故。柳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离别意向最早大概始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离别挽留可以引申为过往的留恋与思念。
“川”字,最有名的莫过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寓意时光。在哲学上,河流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名言,“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含义就是物是人非,甚至物非人也非。
组合起来的意象也更为生动,柳树立在河边,纵使万般留恋,也挡不住自己的变化与时光的离去。
说回电影,没有太多情节,甚至说话也是正说着一件事情,突然就叉开话题莫名其妙地说起另一段话,电影中有无数的迷题诸如弟弟立冬为什么突然有一天不再说北京话,柳川为什么不告而别,在后面都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又有很重要的问题没有答案,比如柳川究竟喜不喜欢弟弟立冬,柳川说过的一群乌鸦又有什么寓意,是否意味着过往,立冬想说的那个笑话是什么,是否就是用日语表演的那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而柳川又是否真的明白立冬想说的话呢?
还有更深层的情节,比如弟弟为什么如此之怪,他的性格成因是什么?哥哥立春为什么对柳川始乱终弃,后来又无比怀念?柳川对感情又如此的让人捉摸不透,又是因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迷题都有相应的答案,又可以扣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只是导演与编剧把一个完整的故事碎片化地散落在电影的各处,又用二十年后的一次相逢去诉说当年少不经事初恋的美好与纠结。
首先,最浅显的情节,漫长的告白电影名字的由来,就是弟弟立冬对柳川的告白。这个告白对应立冬讲的那个笑话。表演的过程很简单,郑重其事地对观众说,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笑话,然后再十分尴尬地说我忘记那个笑话了,如此窘迫的困境本身就变成一个笑话。
这就对应立冬对柳川的爱。我不说,但你通过我的改变与表现应该知道我爱你。我本身就是一种告白。
那么立冬为柳川做了哪些改变与不变呢?
二十年过去了,立冬没有结婚,立冬时刻关注柳川,当得知柳川在日本又不会日语时,花了很多功夫学日语,立冬知道曾经的柳川喜欢哥哥立春,于是拉着哥哥去见柳川,立冬为什么能听出柳川声音没变,口音变了,因为立冬把柳川曾经的清唱录下来了,反复聆听,为什么立冬保持家里二十年不变,有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以为保持最初的状态才能等到最初的那个人。立冬提起“那个夜晚月亮很亮很圆”除了真实的月亮之外,在很多语境里是“我爱你我想你”的隐晦表达。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
立冬表达的意思相当明显了,我虽然嘴上不像哥哥那样甜言蜜语,但是我的一切改变我的所有都在说着同样的话,漫长的告白没有告白,但本身满满的全是就是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