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月球上的荔枝  ·  生死救援·  5 天前    · 
打篮球的匕首  ·  MongoDB:12-MongoDB ...·  1 年前    · 
帅气的荔枝  ·  OpenSSL ...·  1 年前    · 

你说 习惯了遮天蔽日的烟波

你说 听惯了警铃呼唤的脉搏

你说 你愿为任何人赴汤蹈火

你说 这就是使命和职责……

这首直击心灵的《逆行者》,是电影《烈火英雄》的主题曲,词曲作者张文汇,是山东日照市的消防志愿者。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失火,27名森林消防队员、3名当地干部群众壮烈牺牲。其中,5名是山东籍消防队员。看了报道,张文汇深受触动,激情迸发,仅用两个半小时,就一气呵成。他的首唱发表后,点击量突破千万。

艺术源于生活。在张文汇的家乡山东,就有这样一群“逆行者”。自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底,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74.84万次,出动车辆136.04万辆次,出动指战员838.13万人次,抢救被困人员9.24万人,疏散被困人员22.85万人,抢救财产价值255.57亿元。本文讲述的,是其中几则小故事。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消防队员,既是“逆行者”,也是“负重者”!

舍命半小时

褚夫宽赶到现场,倒吸一口冷气:金誉石化公司厂区北侧,火光映红半边天,爆炸声此起彼伏,槽车横七竖八,房屋、围墙全部倒塌,地上尽是钢梁钢管、车体部件、砖块碎石。200米外的楼房,门窗全部震碎,墙体严重损毁。公司门口,数吨重的地磅被掀起。

33岁的褚夫宽,是临沂市消防支队临港开发区大队大队长。半小时前,他还在酣睡中,一场灾难突如其来:金誉石化公司气体装卸区,槽车卸载液化气时,液相连接管口脱开,液化气大量喷出,与空气混合。

内行人知道,液化气同空气混合后,一旦比例达到1.5%—10%,衣服静电,甚至一根大头针落地,都会引发爆炸。果然,在场的人来不及反应,灾难就瞬间发生,数辆槽车飞上天。时间,定格在2017年6月5日零时57分。

一听是金誉石化,褚夫宽心一沉。第一次去金誉石化督查消防时,他曾问分管负责人,万一着火了,如何扑救?那人嗫嚅:“救不了,只能跑,至少跑出5公里。”褚夫宽勃然大怒:“胡闹!周边群众怎么办?!”细问才知,金誉石化主要产品是碳四、碳八,危险性远甚于液化气,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情况十分复杂:从燃烧介质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从储罐类型看,既有立式油罐,也有液化气球罐。此外,生产装置上还有硫酸泄漏。幸亏产品比较畅销,现场没有碳四、碳八储存。

更大的危机,一触即发:气体装卸区,8辆满载液化气槽车、4辆汽油槽车,正被疯狂的火舌肆虐围攻,随时可能引爆;两套装置仍处于生产状态,旁边矗立着53个储罐,总储量近7万立方米,一旦火势失控,不仅工厂毁灭,还会殃及周边企业,临港区或将不存!

入伍9年,褚夫宽灭火无数,但火场仅限民房、草垛、垃圾箱、绿化带。这样的危情,还是第一次遇到。看到队员紧张,他在心里默念:镇静,绝不能慌!

临近爆炸区的,共有18个液化气储罐。1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各6个。爆炸点在1000立方米罐区。万幸的是,1000立方米罐均为空罐。其余则装满液化气。

褚夫宽发现,在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储罐区,12个储罐距火场仅二三十米,若能在火势蔓延前关阀断料,就能为灭火创造一线生机。

里面随时可能爆炸,后果无法预估,谁进去关阀?当然是自己!他明白,作为大队指挥,危难关头,如果队里需要牺牲一人,这个人必须是他自己。

他需要一个助手,派谁去呢?开始,他想派中队长刘龙。又一想,现场需要指挥,万一出事,就没人指挥。炽热的火光,映红队员的脸。环视他们,他不忍心点将,但已容不得犹豫,就近指着一个年轻人:“小鹏,你跟我去!”20岁的王小鹏,入伍才两年。

要关阀,须有企业的人配合。一听要进火场,几名职工下意识后退。褚夫宽厉声道:“要死,我陪你们一块死!不关阀,万一爆炸,咱们谁也跑不掉!”

两名技术员答应了。褚夫宽欲兵分两路,他和王小鹏分头行动。细一想,改变主意,让小鹏跟着他。小鹏太年轻,经验不足,他要带在身边,确保安全。他打定主意,万一发生爆炸,就把小鹏压在身下。

刘龙说:“还是让我去吧,你留下来指挥。”

禇夫宽摆摆手:“你孩子刚出生,要照顾。我孩子长大了。”他有一对双胞胎,9岁。

提到孩子,他想起妻子。妻子尚在梦中,不知灾难降临。他拿出手机,转过身,留下语音:“你老公进去救火了,明天可能见不到了,你要照顾好孩子!”

说罢,他把手机交给刘龙,沉着交代:“我俩进去后,无论发生啥情况,任何人不得进去,必须听从上级指挥,不许擅自行动!”

墙体被破拆出口子,4人钻进去,直奔储罐。沿途,泄漏管道的啸叫声、火焰四射的喷溅声,撞击着耳膜,也撞击心理极限。

1000立方米储罐旁,就是2000立方米储罐,风险性大,褚夫宽揽了过来,让两名技术员去稍远的3000立方米储罐。两路人马,各负责6个罐,每个罐有两个大阀,管道上还有一些小阀。这些阀常年开启,已有五六年没转动,每转一圈都很费劲。开始,他俩戴着手套,不一会儿,手套沾满油污,使不上劲。褚夫宽一把扯掉手套,徒手抓住阀盘,阀盘有毛刺,磨得双手血淋淋。

1000立方米罐体周围,仍在熊熊燃烧。火焰炙热,烤得人睁不开眼。浓烟弥漫呛鼻,令人窒息。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又一辆槽车飞上天,碎片砸着管道,接口泄漏,气体“滋滋”作响,瞬间变成喷射状火焰,让人心惊肉跳。褚夫宽已忘记害怕,只有一个念头:快关阀!

1个,2个,3个……他俩从东到西,一路关闭30多个阀门。两名技术人员也已关好,跑出去了。褚夫宽一低头,发现罐底有把关阀工具,对王小鹏说:“手关可能不够紧,咱们再用工具加固!”于是,他俩又从西到东,把所有阀门加固了一遍。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对他们来说,这30分钟中的每一秒,都是九死一生的漫长煎熬。

褚夫宽一瞥,不远处,就是消防泵房,遂对王小鹏说:“你先撤出去,我去启动消防泵。”转身直奔过去。

到跟前才发现,消防泵、发电机已悉数被毁,一辆爆炸的槽车,甚至飞越百余米,把水罐也砸漏了。

舍命半小时,生死两重天:关阀断料后,火势明显减小,为后续扑救赢得宝贵时间。

七进火场

2015年12月26日,正值周六,聊城大街熙熙攘攘。10时半,东昌府区南湖小区浓烟滚滚。火情就是命令!消防车呼啸而至,梁佃军率队赶到。他是聊城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6次荣立三等功,曾以优秀士兵资格,被保送到院校深造。

失火的是4号楼,共18层,每层5户,浓烟弥漫整栋楼通道,很多居民来不及疏散,正在窗口拼命呼救。火灾现场,浓烟比明火更恐怖,杀伤力更大。

消防队员迅速进入楼道。很快,一批居民被解救出来,只剩下高层居民。火借风势愈发肆虐,浓烟像狰狞乌龙,围着楼房翻滚。

特勤中队是尖刀班,专啃硬茬。梁佃军组织队员,两人一组,每人身背两瓶压缩空气,负重30公斤,从一楼进入,沿楼梯徒步攀登,往上搜救。爬到10层时,梁佃军发现情况糟糕:弥漫的浓烟下,能见度极低;经浓烟长时间熏烤,楼梯和过道凝结一层焦油,十分湿滑,即使穿着防滑鞋,也很难站稳。

楼道上堆满杂物,行走困难。越往上爬,烟雾越浓,隔几步就看不清楚,队员们打着手电,后面拉着前面的衣服,摸索着上行。

爬到15层,发现一个女孩,六七岁,在浓烟中踉踉跄跄,已经神志不清,眼看就要晕厥。此时,梁佃军的呼吸器已报警,他立刻换上新气瓶,给孩子戴上备用面罩。受场地限制,消防登高平台只能升到13层。为确保孩子安全,他决定亲自护送,抱起孩子,沿楼梯往下走。

危急时刻,意外发生。梁佃军一不留神,脚下一滑,失去重心。他正左手抱着孩子,条件反射般向右侧倾倒,身子垫在孩子下面,右胳膊重重磕在台阶上,孩子则安然无恙。

经这一摔,两人的面具脱落,其中一个损坏。梁佃军将好面具给孩子戴上,呛人的烟气直冲胸腔,喘不过气。他屏住呼吸,把孩子转移到13层窗口,攀上窗台,跨进登高平台,护送到地面。

因吸入大量烟气,梁佃军面孔涨红,剧烈咳嗽干呕,右胳膊疼痛钻心,鲜血染红衣袖。他顾不得歇息,换上新气瓶,乘登高平台返回13层。在14层,发现一对母子,孩子仅一两岁,被浓烟呛得哇哇大哭,母亲陷于无助。他接过孩子,护送母子到消防登高平台,再运抵地面。

梁佃军还没站稳,一个男子拽着他胳膊,带着哭腔央求:“我老婆孩子还在11楼东户,求你救救他们!”他答应一声,迅速换上新气瓶,三进火场。

这家孩子仅两三岁,但室内密封良好,滚滚浓烟被挡在门外。这当口,楼道浓烟凶猛,梁佃军冷静观察后,没有盲目带母子逃生,而是用床单封好门窗缝隙,备好湿毛巾,让他俩避到阳台,等待救援。

接着,梁佃军和队友挨户敲门,直到呼吸器亮起红灯。回到地面后,他连续几次漱口,水都是黑的,人已十分疲惫,被队友强按住休息。

随着救援行动推进,高层居民大多脱险,转移到楼顶天台。但在11、12、13层,还有部分人员被困。支队长张洋决定组织力量,再次进入。梁佃军主动请缨:“我对楼内结构熟悉,可以缩短救援时间,我去!”危急关头,正是用人之际,张洋同意了。于是,梁佃军四进火场。

梁佃军发现,火势正从10层向上蔓延,立刻领几名骨干,携带水带、水枪,冲入火场。在10层管道井,他找到一个着火点,迅速组织扑灭。地面结着厚厚油污,他们几次滑倒,只好背倚走廊,艰难扑救。他提醒队友:“大家还不能放松,要趁热打铁,巩固成果!”

大火扑灭后,部分楼道的浓烟还未消散。为确保万无一失,梁佃军又连进3次,同队友一道,携带呼吸器和瓶装水,乘登高平台到达13层,背负重物,登上19层平台,送到在此避险的居民手中。然后,从18层开始,逐层逐户细致搜索。

经过两小时奋战,消防队扑灭明火,驱散浓烟,成功营救39人。群众无一伤亡。

地下170米

“咯噔”,罐笼一震颤,往下坠了一下,罗永的心也跟着下坠,“完了!”他在心里说,赶紧抓住笼沿,手心尽是汗。其实,抓得再紧也白搭。脚下,竖井深达200多米,若坠落,会摔成肉泥。幸好,罐笼只是一颤,又稳住了。

罗永是去探险的,或者说,是去救命的。井下,可能有被困矿工。

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平邑县一石膏矿垮塌,多人被埋井下。各方救援队伍云集,临沂市消防支队也火速赶到。18时10分,救援人员从探测视频中发现,6号矿井有微弱灯光闪现,疑似有生命迹象。不过,探测器卡在井下,动弹不得,随后失灵,情况不明。

一线生机,一线希望。眼下,急需经验丰富的消防员,携带侦察、救生、通信、照明器材,深入井下侦察,救助被困人员。

石膏矿在地下,人员上下、设备进出、矿石外运,均靠罐笼。6号井垂直深度220米,有一主一副两个罐笼。矿难发生时,因缆绳断裂,主笼坠入井底。副笼经紧急修复,勉强可用。但是,一旦发生二次垮塌,将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下井探险者,除了经验丰富,还须有强大心理素质。

“我去!”危急时刻,罗永挺身而出。他是陶然路中队的中队长,21年兵龄,二级警士长。他深知,自己是支队最老的兵,若要派人下井,非他莫属。

与罗永同行的,还有矿上一名老工程师,姓梅。两人带上装备,进入罐笼。救援现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罐笼刚没过地面,就陷入一片黑暗,罗永不由得心一紧。他参与过多次井下救援,但都是些小井、水窖,这么深的井,且如此险恶,还是第一次。

竖井直径10余米,往下看,深不见底。罐笼悬空下降,罗永的心也悬在空中。刚下降10多米,罐笼“咯噔”一下,打起摆子。井壁没有照明,梅工举起强光灯一照,“啊”了一声。罗永仔细一瞧,心头又一紧:受垮塌影响,地下岩层出现断裂,井壁裂缝约两三指宽,有水渗出,悬着很多碎石,不时坠落,有的直落井底,有的砸在罐笼顶,升降轨道已有轻微变形。罐笼重达数吨,一旦被卡住,罐笼里的人难以生还。

梅工惊魂甫定,问罗永:“小伙子,你今年多大?下过井吗?”

“39岁。”罗永回答,“下过小井,没下过恁大、恁深的。”

“哎呀,还这么年轻。”梅工有点惋惜。

两人互相打气,一人盯住一侧,特别是盯紧升降轨道,这是他们的生命之轨。眼下,最担心的,是轨道变形过大,更怕断裂。

大概是轨道变形的缘故,罐笼每行一两米,就会“咯噔”一声、颤一下。每“咯噔”一声,他俩的心就紧一下。“咯噔”久了,心就像悬在嗓子眼,一不小心,会从嘴里蹦出来。罗永手握对讲机,一再提醒地面“慢点,慢点”。

下降约半小时,水雾愈来愈浓,抬头望上去,井口只有一点白光,井壁裂缝渗出的水开始往下淌。降至70米时,井口白光彻底消失了,对讲机杂音变大。井上指挥员喝令:安静!任何人不得说话!

忽然,头顶传来一串沉闷声:乒乓!乒乓!梅工惊道:“不好,有大石头掉下来了,快往里躲,抓紧点!”两人心怦怦直跳,精神近乎崩溃:石头万一砸中罐笼,轻则砸毁笼顶,重则砸落罐笼,都是灭顶之灾!

声音越来越近,每一秒,都是漫长的恐怖。当声音到达头顶时,一团脸盆大小的黑影,忽一声,从眼前一闪而过——灭顶之灾躲过了!惊吓之余,两人身子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罗永以为,石头落井底时,会发出很大回音。奇怪的是,撞击声渐深渐远,最后竟无声无息。想了想,他明白了:下面还有150米呢,声音被井壁吸收了。

降至120米时,裂缝水量加大,井壁出现错位,往外突出30厘米,梅工赶紧用榔头敲击罐笼——这是约定的紧急信号,地面紧急刹车。受惯性作用,罐笼一时刹不住,随钢缆上下弹动,两人顿时失重,赶紧下蹲。

停稳后,两人站起身,仔细观察轨道状况。还好,轨道变形不大。梅工说,再往下走走。罗永通过对讲机,让地面操作继续下降。

“快停,快停!”行至170米时,梅工失声惊叫,使劲敲着罐笼,罗永忙用对讲机叫停。

罗永拿灯一照,大吃一惊:挨着梅工一侧,下方轨道已经折断。断口距笼底仅30厘米!如果罐笼滑出断口,极有可能坠落,即使不坠落,也会被卡住,升不上去!两人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罗永向地面指挥报告后,两人扯着嗓子,朝井下接连喊话,又用榔头敲罐笼、井壁。持续几分钟后,侧耳细听,没有任何反应。井壁水流哗哗直响,下面传来沉闷水声,“咕咚,咕咚”。显然,井下积水已很深。

梅工经验丰富,担心120米的错位处,井壁被水浸泡久了,容易坍塌。罗永不甘心,又朝下面喊话、敲榔头,见仍无回音,这才向地面指挥报告。

地面指挥立刻下令升井。上升过程中,裂缝水量明显增大。到120米处时,罗永通知放慢速度,缓缓滑过关口。

眼看就到地面,两人紧悬的心渐渐放下。就在这时,罐笼突然一震,卡住了,仅露出一个小口。罗永一猫腰,举起梅工双腿,一把将他推出井口。幸亏梅工经验丰富,让人用保险绳绑住罐笼,指挥大家左拽右拽,终于校正位置,罐笼顺利上升。

听了罗永和梅工的汇报,救援指挥部决定,在距井口数十米处,另钻一个小口径孔,放下生命探测器。遗憾的是,井下无回应,未发现生命迹象。

此次矿难,经奋力救援,共有15人获救,其中4人被困36天后获救,创造了奇迹。

命悬一线

2018年8月,两次台风过境,五莲县遭遇强降雨,河水急剧上涨。19日13时许,狂风暴雨中,老杨驾着他的小面包车,载着妻子,来到涓河边。

老杨五十开外,是许孟镇村民。这样的天气,本不适合出行,但他有急事找岳父。涓河对岸,就是岳父家。

往日清澈平静的涓河,这会儿怒涛奔涌,河水已漫过桥面。老杨犹豫了一下,决定冒险上桥。刚到桥中央,一个浪头打来,车子被冲到桥下。面包车重1.3吨,在洪流中却像截木头,被裹挟着向下漂移。庆幸的是,距桥400余米的河心处,河床隆起,车子被沙石阻滞。但只要河水再涨,面包车就会被吞噬。情况万分危急!

13时22分,五莲县消防大队警铃骤响。大队长孟祥鹏命令:许孟镇中队、五莲山路中队立刻出发!

许孟镇中队到达现场时,代理中队长张刚刚发现,泛滥的河水灌满两旁的泄洪渠,原本40余米的河道,陡然增宽一倍。面包车倾斜着,大半被淹,老杨夫妻从车窗钻出,身子半在车内、半在车外,惊恐不安。

很快,孟祥鹏也赶到现场,随他同到的,还有五莲山路中队,中队长叫唐润泽。临时救援指挥部就建在河堤上。这时,乌云低垂,黑锅般罩在头顶,水位还在上涨。大家明白,此番救援,必须争分夺秒!

孟祥鹏迅速拟定3个方案:架设救援通道;搭建救援绳索;直接下水营救。

几组队员分头行动:一组队员找到合适位置,准备用救生抛投器架设缆索;一组队员尝试在安全绳保护下,通过漫水桥搭建救援绳索,开辟救援通道;一组水性较好的队员,尝试直接涉水营救。

情况紧迫,直接下水救人最为高效,值得冒险一试。然而,在洪峰急流中,涉水谈何容易!从岸边到河中央,短短40米,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第一次,唐润泽带领消防员王世文,系好安全绳,穿好救生衣,仅仅走出十几米,便被河水冲得失去平衡。第二次,唐润泽和张刚刚搭档,换一处下水,两人前进20米,仍抵挡不住急流,安全绳被拉得笔直,随时会被冲走,孟祥鹏赶紧叫停。接连两次救援,全部失败。

另一路救援人员,由于水势汹涌,单凭人力,无法涉水上桥,行动也告吹。

此时,水位又上升,只剩右侧车体露出河面。老杨紧紧搂住妻子,望着岸边,神情绝望。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抛投缆索上。然而,风骤雨急,抛投器难以使用。即使能打过去,对岸无人接应,安全绳也没法固定,怎么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水位仍在上涨、上涨!在场的人都行动起来,打电话、发信息,把能找的人都找了一遍,终于将村民召唤到对岸。时机终于成熟!孟祥鹏果断下令:“抛投!”

“嘭”的一声,抛投器发射出缆索,准确落到指定点。对岸村民齐心协力,将绳索牢牢绑在树上。

湍急的河面上,凌空架起一道缆索。这哪是普通缆索,分明是生命通道!大家松了一口气,老杨夫妻更是欣喜万分,失声哭泣。

有了这道缆索,需要一个体力好的人,攀爬过去,给老杨夫妻俩送救生设备。王世文一拍胸脯:“我水性好、体能强,我上!”支队冬训比武时,他多个项目获第一。队友在他身上绑紧两套救生衣,腰上固定3根安全绳,一根是保护他的,另两根送给被困者。

1米,2米,3米……王世文手脚并用,在缆索上快速前行。但是,离岸20米时,缆索负重下垂,贴近水面,王世文身体浸入水中,河水呛进嘴里,睁不开眼,3根安全绳受急流冲击,勒得他喘不过气,速度开始放缓。岸上队员有劲使不上,急得直跺脚。

风雨飘摇中,王世文奋力露出头,咬着牙,一点点往河心挪,终于到达老杨夫妻身边。攀爬40米绳索,平时只需几十秒,这次他却用了10多分钟。

王世文本想站在面包车上,尝试几次,激流湍急,根本不容立脚。他只好双腿盘紧,左臂挽住缆索,身子吊在缆索上,腾出右手,解开救生衣,指导夫妻俩穿好,再解下安全绳,指导他俩扣上。就在这时,面包车突然一晃,周边形成巨大漩流,王世文措手不及,左小腿一阵剧痛。

等到老杨夫妻扣好安全绳,王世文已耗尽体力,无力发声,只好朝岸上挥手。孟祥鹏一见,果断命令拉绳,迅速将他拉回岸。落地后,王世文无法行走,这才发现,左小腿有道伤口,长达5厘米,险些伤到筋脉,血肉模糊,估计为车子所剐,两只胳膊也都磨脱了皮。

两岸河堤,人越聚越多。此时,围观者纷纷涌上,喊着号子,帮助消防员拉绳使力。老杨妻子率先获救,老杨随之成功脱险。

众人瞩目下,这场鏖战将近2个小时,终于成功。沿岸的群众热烈鼓掌,齐声叫好。

制图:蔡华伟

你说 习惯了遮天蔽日的烟波

你说 听惯了警铃呼唤的脉搏

你说 你愿为任何人赴汤蹈火

你说 这就是使命和职责……

这首直击心灵的《逆行者》,是电影《烈火英雄》的主题曲,词曲作者张文汇,是山东日照市的消防志愿者。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失火,27名森林消防队员、3名当地干部群众壮烈牺牲。其中,5名是山东籍消防队员。看了报道,张文汇深受触动,激情迸发,仅用两个半小时,就一气呵成。他的首唱发表后,点击量突破千万。

艺术源于生活。在张文汇的家乡山东,就有这样一群“逆行者”。自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底,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74.84万次,出动车辆136.04万辆次,出动指战员838.13万人次,抢救被困人员9.24万人,疏散被困人员22.85万人,抢救财产价值255.57亿元。本文讲述的,是其中几则小故事。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消防队员,既是“逆行者”,也是“负重者”!

舍命半小时

褚夫宽赶到现场,倒吸一口冷气:金誉石化公司厂区北侧,火光映红半边天,爆炸声此起彼伏,槽车横七竖八,房屋、围墙全部倒塌,地上尽是钢梁钢管、车体部件、砖块碎石。200米外的楼房,门窗全部震碎,墙体严重损毁。公司门口,数吨重的地磅被掀起。

33岁的褚夫宽,是临沂市消防支队临港开发区大队大队长。半小时前,他还在酣睡中,一场灾难突如其来:金誉石化公司气体装卸区,槽车卸载液化气时,液相连接管口脱开,液化气大量喷出,与空气混合。

内行人知道,液化气同空气混合后,一旦比例达到1.5%—10%,衣服静电,甚至一根大头针落地,都会引发爆炸。果然,在场的人来不及反应,灾难就瞬间发生,数辆槽车飞上天。时间,定格在2017年6月5日零时57分。

一听是金誉石化,褚夫宽心一沉。第一次去金誉石化督查消防时,他曾问分管负责人,万一着火了,如何扑救?那人嗫嚅:“救不了,只能跑,至少跑出5公里。”褚夫宽勃然大怒:“胡闹!周边群众怎么办?!”细问才知,金誉石化主要产品是碳四、碳八,危险性远甚于液化气,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情况十分复杂:从燃烧介质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从储罐类型看,既有立式油罐,也有液化气球罐。此外,生产装置上还有硫酸泄漏。幸亏产品比较畅销,现场没有碳四、碳八储存。

更大的危机,一触即发:气体装卸区,8辆满载液化气槽车、4辆汽油槽车,正被疯狂的火舌肆虐围攻,随时可能引爆;两套装置仍处于生产状态,旁边矗立着53个储罐,总储量近7万立方米,一旦火势失控,不仅工厂毁灭,还会殃及周边企业,临港区或将不存!

入伍9年,褚夫宽灭火无数,但火场仅限民房、草垛、垃圾箱、绿化带。这样的危情,还是第一次遇到。看到队员紧张,他在心里默念:镇静,绝不能慌!

临近爆炸区的,共有18个液化气储罐。1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各6个。爆炸点在1000立方米罐区。万幸的是,1000立方米罐均为空罐。其余则装满液化气。

褚夫宽发现,在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储罐区,12个储罐距火场仅二三十米,若能在火势蔓延前关阀断料,就能为灭火创造一线生机。

里面随时可能爆炸,后果无法预估,谁进去关阀?当然是自己!他明白,作为大队指挥,危难关头,如果队里需要牺牲一人,这个人必须是他自己。

他需要一个助手,派谁去呢?开始,他想派中队长刘龙。又一想,现场需要指挥,万一出事,就没人指挥。炽热的火光,映红队员的脸。环视他们,他不忍心点将,但已容不得犹豫,就近指着一个年轻人:“小鹏,你跟我去!”20岁的王小鹏,入伍才两年。

要关阀,须有企业的人配合。一听要进火场,几名职工下意识后退。褚夫宽厉声道:“要死,我陪你们一块死!不关阀,万一爆炸,咱们谁也跑不掉!”

两名技术员答应了。褚夫宽欲兵分两路,他和王小鹏分头行动。细一想,改变主意,让小鹏跟着他。小鹏太年轻,经验不足,他要带在身边,确保安全。他打定主意,万一发生爆炸,就把小鹏压在身下。

刘龙说:“还是让我去吧,你留下来指挥。”

禇夫宽摆摆手:“你孩子刚出生,要照顾。我孩子长大了。”他有一对双胞胎,9岁。

提到孩子,他想起妻子。妻子尚在梦中,不知灾难降临。他拿出手机,转过身,留下语音:“你老公进去救火了,明天可能见不到了,你要照顾好孩子!”

说罢,他把手机交给刘龙,沉着交代:“我俩进去后,无论发生啥情况,任何人不得进去,必须听从上级指挥,不许擅自行动!”

墙体被破拆出口子,4人钻进去,直奔储罐。沿途,泄漏管道的啸叫声、火焰四射的喷溅声,撞击着耳膜,也撞击心理极限。

1000立方米储罐旁,就是2000立方米储罐,风险性大,褚夫宽揽了过来,让两名技术员去稍远的3000立方米储罐。两路人马,各负责6个罐,每个罐有两个大阀,管道上还有一些小阀。这些阀常年开启,已有五六年没转动,每转一圈都很费劲。开始,他俩戴着手套,不一会儿,手套沾满油污,使不上劲。褚夫宽一把扯掉手套,徒手抓住阀盘,阀盘有毛刺,磨得双手血淋淋。

1000立方米罐体周围,仍在熊熊燃烧。火焰炙热,烤得人睁不开眼。浓烟弥漫呛鼻,令人窒息。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又一辆槽车飞上天,碎片砸着管道,接口泄漏,气体“滋滋”作响,瞬间变成喷射状火焰,让人心惊肉跳。褚夫宽已忘记害怕,只有一个念头:快关阀!

1个,2个,3个……他俩从东到西,一路关闭30多个阀门。两名技术人员也已关好,跑出去了。褚夫宽一低头,发现罐底有把关阀工具,对王小鹏说:“手关可能不够紧,咱们再用工具加固!”于是,他俩又从西到东,把所有阀门加固了一遍。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对他们来说,这30分钟中的每一秒,都是九死一生的漫长煎熬。

褚夫宽一瞥,不远处,就是消防泵房,遂对王小鹏说:“你先撤出去,我去启动消防泵。”转身直奔过去。

到跟前才发现,消防泵、发电机已悉数被毁,一辆爆炸的槽车,甚至飞越百余米,把水罐也砸漏了。

舍命半小时,生死两重天:关阀断料后,火势明显减小,为后续扑救赢得宝贵时间。

七进火场

2015年12月26日,正值周六,聊城大街熙熙攘攘。10时半,东昌府区南湖小区浓烟滚滚。火情就是命令!消防车呼啸而至,梁佃军率队赶到。他是聊城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6次荣立三等功,曾以优秀士兵资格,被保送到院校深造。

失火的是4号楼,共18层,每层5户,浓烟弥漫整栋楼通道,很多居民来不及疏散,正在窗口拼命呼救。火灾现场,浓烟比明火更恐怖,杀伤力更大。

消防队员迅速进入楼道。很快,一批居民被解救出来,只剩下高层居民。火借风势愈发肆虐,浓烟像狰狞乌龙,围着楼房翻滚。

特勤中队是尖刀班,专啃硬茬。梁佃军组织队员,两人一组,每人身背两瓶压缩空气,负重30公斤,从一楼进入,沿楼梯徒步攀登,往上搜救。爬到10层时,梁佃军发现情况糟糕:弥漫的浓烟下,能见度极低;经浓烟长时间熏烤,楼梯和过道凝结一层焦油,十分湿滑,即使穿着防滑鞋,也很难站稳。

楼道上堆满杂物,行走困难。越往上爬,烟雾越浓,隔几步就看不清楚,队员们打着手电,后面拉着前面的衣服,摸索着上行。

爬到15层,发现一个女孩,六七岁,在浓烟中踉踉跄跄,已经神志不清,眼看就要晕厥。此时,梁佃军的呼吸器已报警,他立刻换上新气瓶,给孩子戴上备用面罩。受场地限制,消防登高平台只能升到13层。为确保孩子安全,他决定亲自护送,抱起孩子,沿楼梯往下走。

危急时刻,意外发生。梁佃军一不留神,脚下一滑,失去重心。他正左手抱着孩子,条件反射般向右侧倾倒,身子垫在孩子下面,右胳膊重重磕在台阶上,孩子则安然无恙。

经这一摔,两人的面具脱落,其中一个损坏。梁佃军将好面具给孩子戴上,呛人的烟气直冲胸腔,喘不过气。他屏住呼吸,把孩子转移到13层窗口,攀上窗台,跨进登高平台,护送到地面。

因吸入大量烟气,梁佃军面孔涨红,剧烈咳嗽干呕,右胳膊疼痛钻心,鲜血染红衣袖。他顾不得歇息,换上新气瓶,乘登高平台返回13层。在14层,发现一对母子,孩子仅一两岁,被浓烟呛得哇哇大哭,母亲陷于无助。他接过孩子,护送母子到消防登高平台,再运抵地面。

梁佃军还没站稳,一个男子拽着他胳膊,带着哭腔央求:“我老婆孩子还在11楼东户,求你救救他们!”他答应一声,迅速换上新气瓶,三进火场。

这家孩子仅两三岁,但室内密封良好,滚滚浓烟被挡在门外。这当口,楼道浓烟凶猛,梁佃军冷静观察后,没有盲目带母子逃生,而是用床单封好门窗缝隙,备好湿毛巾,让他俩避到阳台,等待救援。

接着,梁佃军和队友挨户敲门,直到呼吸器亮起红灯。回到地面后,他连续几次漱口,水都是黑的,人已十分疲惫,被队友强按住休息。

随着救援行动推进,高层居民大多脱险,转移到楼顶天台。但在11、12、13层,还有部分人员被困。支队长张洋决定组织力量,再次进入。梁佃军主动请缨:“我对楼内结构熟悉,可以缩短救援时间,我去!”危急关头,正是用人之际,张洋同意了。于是,梁佃军四进火场。

梁佃军发现,火势正从10层向上蔓延,立刻领几名骨干,携带水带、水枪,冲入火场。在10层管道井,他找到一个着火点,迅速组织扑灭。地面结着厚厚油污,他们几次滑倒,只好背倚走廊,艰难扑救。他提醒队友:“大家还不能放松,要趁热打铁,巩固成果!”

大火扑灭后,部分楼道的浓烟还未消散。为确保万无一失,梁佃军又连进3次,同队友一道,携带呼吸器和瓶装水,乘登高平台到达13层,背负重物,登上19层平台,送到在此避险的居民手中。然后,从18层开始,逐层逐户细致搜索。

经过两小时奋战,消防队扑灭明火,驱散浓烟,成功营救39人。群众无一伤亡。

地下170米

“咯噔”,罐笼一震颤,往下坠了一下,罗永的心也跟着下坠,“完了!”他在心里说,赶紧抓住笼沿,手心尽是汗。其实,抓得再紧也白搭。脚下,竖井深达200多米,若坠落,会摔成肉泥。幸好,罐笼只是一颤,又稳住了。

罗永是去探险的,或者说,是去救命的。井下,可能有被困矿工。

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平邑县一石膏矿垮塌,多人被埋井下。各方救援队伍云集,临沂市消防支队也火速赶到。18时10分,救援人员从探测视频中发现,6号矿井有微弱灯光闪现,疑似有生命迹象。不过,探测器卡在井下,动弹不得,随后失灵,情况不明。

一线生机,一线希望。眼下,急需经验丰富的消防员,携带侦察、救生、通信、照明器材,深入井下侦察,救助被困人员。

石膏矿在地下,人员上下、设备进出、矿石外运,均靠罐笼。6号井垂直深度220米,有一主一副两个罐笼。矿难发生时,因缆绳断裂,主笼坠入井底。副笼经紧急修复,勉强可用。但是,一旦发生二次垮塌,将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下井探险者,除了经验丰富,还须有强大心理素质。

“我去!”危急时刻,罗永挺身而出。他是陶然路中队的中队长,21年兵龄,二级警士长。他深知,自己是支队最老的兵,若要派人下井,非他莫属。

与罗永同行的,还有矿上一名老工程师,姓梅。两人带上装备,进入罐笼。救援现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罐笼刚没过地面,就陷入一片黑暗,罗永不由得心一紧。他参与过多次井下救援,但都是些小井、水窖,这么深的井,且如此险恶,还是第一次。

竖井直径10余米,往下看,深不见底。罐笼悬空下降,罗永的心也悬在空中。刚下降10多米,罐笼“咯噔”一下,打起摆子。井壁没有照明,梅工举起强光灯一照,“啊”了一声。罗永仔细一瞧,心头又一紧:受垮塌影响,地下岩层出现断裂,井壁裂缝约两三指宽,有水渗出,悬着很多碎石,不时坠落,有的直落井底,有的砸在罐笼顶,升降轨道已有轻微变形。罐笼重达数吨,一旦被卡住,罐笼里的人难以生还。

梅工惊魂甫定,问罗永:“小伙子,你今年多大?下过井吗?”

“39岁。”罗永回答,“下过小井,没下过恁大、恁深的。”

“哎呀,还这么年轻。”梅工有点惋惜。

两人互相打气,一人盯住一侧,特别是盯紧升降轨道,这是他们的生命之轨。眼下,最担心的,是轨道变形过大,更怕断裂。

大概是轨道变形的缘故,罐笼每行一两米,就会“咯噔”一声、颤一下。每“咯噔”一声,他俩的心就紧一下。“咯噔”久了,心就像悬在嗓子眼,一不小心,会从嘴里蹦出来。罗永手握对讲机,一再提醒地面“慢点,慢点”。

下降约半小时,水雾愈来愈浓,抬头望上去,井口只有一点白光,井壁裂缝渗出的水开始往下淌。降至70米时,井口白光彻底消失了,对讲机杂音变大。井上指挥员喝令:安静!任何人不得说话!

忽然,头顶传来一串沉闷声:乒乓!乒乓!梅工惊道:“不好,有大石头掉下来了,快往里躲,抓紧点!”两人心怦怦直跳,精神近乎崩溃:石头万一砸中罐笼,轻则砸毁笼顶,重则砸落罐笼,都是灭顶之灾!

声音越来越近,每一秒,都是漫长的恐怖。当声音到达头顶时,一团脸盆大小的黑影,忽一声,从眼前一闪而过——灭顶之灾躲过了!惊吓之余,两人身子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罗永以为,石头落井底时,会发出很大回音。奇怪的是,撞击声渐深渐远,最后竟无声无息。想了想,他明白了:下面还有150米呢,声音被井壁吸收了。

降至120米时,裂缝水量加大,井壁出现错位,往外突出30厘米,梅工赶紧用榔头敲击罐笼——这是约定的紧急信号,地面紧急刹车。受惯性作用,罐笼一时刹不住,随钢缆上下弹动,两人顿时失重,赶紧下蹲。

停稳后,两人站起身,仔细观察轨道状况。还好,轨道变形不大。梅工说,再往下走走。罗永通过对讲机,让地面操作继续下降。

“快停,快停!”行至170米时,梅工失声惊叫,使劲敲着罐笼,罗永忙用对讲机叫停。

罗永拿灯一照,大吃一惊:挨着梅工一侧,下方轨道已经折断。断口距笼底仅30厘米!如果罐笼滑出断口,极有可能坠落,即使不坠落,也会被卡住,升不上去!两人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罗永向地面指挥报告后,两人扯着嗓子,朝井下接连喊话,又用榔头敲罐笼、井壁。持续几分钟后,侧耳细听,没有任何反应。井壁水流哗哗直响,下面传来沉闷水声,“咕咚,咕咚”。显然,井下积水已很深。

梅工经验丰富,担心120米的错位处,井壁被水浸泡久了,容易坍塌。罗永不甘心,又朝下面喊话、敲榔头,见仍无回音,这才向地面指挥报告。

地面指挥立刻下令升井。上升过程中,裂缝水量明显增大。到120米处时,罗永通知放慢速度,缓缓滑过关口。

眼看就到地面,两人紧悬的心渐渐放下。就在这时,罐笼突然一震,卡住了,仅露出一个小口。罗永一猫腰,举起梅工双腿,一把将他推出井口。幸亏梅工经验丰富,让人用保险绳绑住罐笼,指挥大家左拽右拽,终于校正位置,罐笼顺利上升。

听了罗永和梅工的汇报,救援指挥部决定,在距井口数十米处,另钻一个小口径孔,放下生命探测器。遗憾的是,井下无回应,未发现生命迹象。

此次矿难,经奋力救援,共有15人获救,其中4人被困36天后获救,创造了奇迹。

命悬一线

2018年8月,两次台风过境,五莲县遭遇强降雨,河水急剧上涨。19日13时许,狂风暴雨中,老杨驾着他的小面包车,载着妻子,来到涓河边。

老杨五十开外,是许孟镇村民。这样的天气,本不适合出行,但他有急事找岳父。涓河对岸,就是岳父家。

往日清澈平静的涓河,这会儿怒涛奔涌,河水已漫过桥面。老杨犹豫了一下,决定冒险上桥。刚到桥中央,一个浪头打来,车子被冲到桥下。面包车重1.3吨,在洪流中却像截木头,被裹挟着向下漂移。庆幸的是,距桥400余米的河心处,河床隆起,车子被沙石阻滞。但只要河水再涨,面包车就会被吞噬。情况万分危急!

13时22分,五莲县消防大队警铃骤响。大队长孟祥鹏命令:许孟镇中队、五莲山路中队立刻出发!

许孟镇中队到达现场时,代理中队长张刚刚发现,泛滥的河水灌满两旁的泄洪渠,原本40余米的河道,陡然增宽一倍。面包车倾斜着,大半被淹,老杨夫妻从车窗钻出,身子半在车内、半在车外,惊恐不安。

很快,孟祥鹏也赶到现场,随他同到的,还有五莲山路中队,中队长叫唐润泽。临时救援指挥部就建在河堤上。这时,乌云低垂,黑锅般罩在头顶,水位还在上涨。大家明白,此番救援,必须争分夺秒!

孟祥鹏迅速拟定3个方案:架设救援通道;搭建救援绳索;直接下水营救。

几组队员分头行动:一组队员找到合适位置,准备用救生抛投器架设缆索;一组队员尝试在安全绳保护下,通过漫水桥搭建救援绳索,开辟救援通道;一组水性较好的队员,尝试直接涉水营救。

情况紧迫,直接下水救人最为高效,值得冒险一试。然而,在洪峰急流中,涉水谈何容易!从岸边到河中央,短短40米,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第一次,唐润泽带领消防员王世文,系好安全绳,穿好救生衣,仅仅走出十几米,便被河水冲得失去平衡。第二次,唐润泽和张刚刚搭档,换一处下水,两人前进20米,仍抵挡不住急流,安全绳被拉得笔直,随时会被冲走,孟祥鹏赶紧叫停。接连两次救援,全部失败。

另一路救援人员,由于水势汹涌,单凭人力,无法涉水上桥,行动也告吹。

此时,水位又上升,只剩右侧车体露出河面。老杨紧紧搂住妻子,望着岸边,神情绝望。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抛投缆索上。然而,风骤雨急,抛投器难以使用。即使能打过去,对岸无人接应,安全绳也没法固定,怎么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水位仍在上涨、上涨!在场的人都行动起来,打电话、发信息,把能找的人都找了一遍,终于将村民召唤到对岸。时机终于成熟!孟祥鹏果断下令:“抛投!”

“嘭”的一声,抛投器发射出缆索,准确落到指定点。对岸村民齐心协力,将绳索牢牢绑在树上。

湍急的河面上,凌空架起一道缆索。这哪是普通缆索,分明是生命通道!大家松了一口气,老杨夫妻更是欣喜万分,失声哭泣。

有了这道缆索,需要一个体力好的人,攀爬过去,给老杨夫妻俩送救生设备。王世文一拍胸脯:“我水性好、体能强,我上!”支队冬训比武时,他多个项目获第一。队友在他身上绑紧两套救生衣,腰上固定3根安全绳,一根是保护他的,另两根送给被困者。

1米,2米,3米……王世文手脚并用,在缆索上快速前行。但是,离岸20米时,缆索负重下垂,贴近水面,王世文身体浸入水中,河水呛进嘴里,睁不开眼,3根安全绳受急流冲击,勒得他喘不过气,速度开始放缓。岸上队员有劲使不上,急得直跺脚。

风雨飘摇中,王世文奋力露出头,咬着牙,一点点往河心挪,终于到达老杨夫妻身边。攀爬40米绳索,平时只需几十秒,这次他却用了10多分钟。

王世文本想站在面包车上,尝试几次,激流湍急,根本不容立脚。他只好双腿盘紧,左臂挽住缆索,身子吊在缆索上,腾出右手,解开救生衣,指导夫妻俩穿好,再解下安全绳,指导他俩扣上。就在这时,面包车突然一晃,周边形成巨大漩流,王世文措手不及,左小腿一阵剧痛。

等到老杨夫妻扣好安全绳,王世文已耗尽体力,无力发声,只好朝岸上挥手。孟祥鹏一见,果断命令拉绳,迅速将他拉回岸。落地后,王世文无法行走,这才发现,左小腿有道伤口,长达5厘米,险些伤到筋脉,血肉模糊,估计为车子所剐,两只胳膊也都磨脱了皮。

两岸河堤,人越聚越多。此时,围观者纷纷涌上,喊着号子,帮助消防员拉绳使力。老杨妻子率先获救,老杨随之成功脱险。

众人瞩目下,这场鏖战将近2个小时,终于成功。沿岸的群众热烈鼓掌,齐声叫好。

制图:蔡华伟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 RMRB 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 RMRB 10655111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