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在中国重生,观众的热情融化了演员
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正在上海文化广场热演,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部因为中国市场而重生的音乐剧。
这部剧2016年首登法国巴黎宫殿戏院,连续演了46场,不管是演员、音乐还是舞美,评价都不俗,但因为一些原因,剧组首演完就解散了,以致很多想把它带去巡演的人抱憾不已。
聚橙音乐剧副总经理俞心悦正是其中之一。2016年《摇滚红与黑》在巴黎首演时,她是现场的首批观众之一,“第一次看最大的感受就是燃,虽然改编自司汤达的经典文学,但它3D多媒体式的舞美让人眼前一亮,摇滚式的音乐编排也很有创意,我们当时就想把它引进中国。”
抱着最大的诚意,辗转找了许多人,聚橙却始终没办法把这部剧引进中国,于是干脆往前跨一步——自己制作,谈版权,找原版演员,拼接原版主创团队,一个个沟通又一个个把他们签约了回来。
因为需要征得所有制作人同意,光是解决复杂的版权问题,聚橙就耗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原本以为这个戏死了,突然有一家中国公司想做,大家都很兴奋,很惊喜。我们倾尽了爱和决心,得到了很多人帮助,这部戏才能真正落地。”俞心悦回忆。
时隔三年,8月19日,《摇滚红与黑》在巴黎重新建组,原版演员和新加入的演员首次聚首。9月6日,三辆载满演出设备的卡车抵达河北石家庄大剧院。经过38天演出排练、21天舞台合成后,9月27日,《摇滚红与黑》在石家庄预演2场,传出了口碑。
10月3日,《摇滚红与黑》来到上海,拉开了中国首演的大幕。
《摇滚红与黑》上海演出现场
从导演到词曲作者,《摇滚红与黑》的主创团队都与“爆款”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重叠,就连音乐风格都相似,走的是法式摇滚风情,也因此同样延续了高人气。
作为制作方,聚橙发现,一旦自己进入制作,他们随时可以根据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的反馈,及时和创作者沟通,迅速修复和优化这部剧。
也因此在上海首演时,剧组便加入了一些接地气的中国元素。比如,在市长收到市长夫人和于连通奸的举报信时,背后的LED屏出现了市长画像,而后他的帽子被一笔一笔涂成了绿色,因为这顶中国人才能意会的“绿帽子”,全场观众瞬间爆笑。
“我们是在石家庄看合成时,觉得这个场景可以出现‘绿帽子’,设计师马上反馈说可以做,上海站于是就有了这个梗。”俞心悦说。
接触过那么多法国剧组,俞心悦感觉,这个剧组是最省心的,氛围就像家一样,“从主创到演员,大家都不是来赚快钱,不是来赶活,而是很有诚意地在做一件事。”
在解决版权、工会、税务、保险等种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制作团队也在摸索和理解其他国家的制作逻辑,虽然都来自西方,但法国音乐剧和英国音乐剧、美国音乐剧的制作架构其实都不一样,他们要找到中法双方都能适应的制作方法。
从《摇滚莫扎特》到《摇滚红与黑》,“摇滚”似乎是法国音乐剧最经典的一种表现方式,且更偏向于“演唱会”形式的表达,也因此,法国音乐剧总能迅速调动年轻人的情绪和共鸣。
俞心悦观察,和英美音乐剧不一样:法国音乐剧有不少主创是电视人出身,会更容易从电视的角度出发做音乐剧,《摇滚红与黑》就有主创参与过《法国好声音》的制作;法国音乐剧有不少演员是歌手出身,《摇滚红与黑》里的“于连”“市长夫人”都出自《法国好声音》;法国音乐剧强调歌曲本身的煽动力,习惯先从歌曲上征服观众,制作音乐剧前会先在电台、电视台“打歌”;法国音乐剧经常选择在体育馆,而不是剧场演出。
“法国音乐剧的基因和英美戏剧的结构本身就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它会把音乐和歌曲放在戏剧的前面,它的蛊惑性和感染力也来自于这里,这和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是一致的。”俞心悦说。
四位主演
和《摇滚莫扎特》的演员受中国观众追捧一样,《摇滚红与黑》的演员也快被中国观众的热情融化了,这也是科莫(饰于连)、伊莲(饰市长夫人)、朱丽叶·贝阿尔(饰马蒂尔德)、洛朗·班(饰瓦勒诺)等4位主演在中国演出的最深印象。
从《小王子》《摇滚莫扎特》到《巴黎圣母院》《摇滚红与黑》,15年来,洛朗·班在上海演过多部剧,是中国的常客。
“我最开始以为中国观众比较害羞、比较腼腆,来到中国后,我发现中国观众非常真挚、非常朴实,这是我这15年走到哪里都没感受过的,尤其是每天晚上谢幕,观众的掌声和欢呼,观众对每个角色的喜爱,都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
洛朗·班笑说,演出期间,他收到了儿子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小视频,没见证儿子成长让他有些情绪低落,但中国观众的热情,很快就治愈了他,让他得到了安慰。
25岁,脸上还带着婴儿肥的科莫是第一次来中国,他没想到,他们从那么远的法国远道而来,但好像很多人已经非常熟悉这部剧了,抖包袱前就已经开始笑了。
“大家对这部剧的关注超乎我的想象。”科莫说,很多观众还会送他一些暖心的小礼物,比如咽喉片,让他注意嗓子,在远离祖国的中国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怀,科莫直叹,中国观众太善良了,“希望以后有机会在中国开演唱会。”